• 我的订阅
  • 人文

张献忠有无屠蜀,数百年来争论不休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5-26 14:40: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据统计,关于张献忠屠蜀的史料,目前发现的共有450种,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张献忠陷庐州纪》、《蜀难叙略》、《蜀警录》、《蜀破镜》、《荒书》、《蜀龟鉴》、《蜀碧》等等,可谓汗牛充栋,“张献忠屠蜀”之说,已成定论。

鲁迅也由此在自己的许多作品中深恶痛绝地提到张献忠,骂张献忠乱杀人,把杀人当成一种爱好。

在《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中,鲁迅悲凉万分地说“第一本拿在手里的是《蜀碧》。这是蜀宾从成都带来送我的,还有一部《蜀龟鉴》,都是讲张献忠祸蜀的书,其实是不但四川人,而是凡有中囯人都该翻一下的著作,可惜刻的太坏,错字颇不少。翻了一遍,在卷三里看见了这样的一条——‘又,剥皮者,从头至尻,一缕裂之,张于前,如鸟展翅,率逾日始绝。有即毙者,行刑之人坐死。’”

但奇怪的是,近些年来,开始有人为张献忠辩解了。说“张献忠屠蜀”云云,全是满清为诬蔑张献忠的“杰作”。理由无非是如下几项:

张献忠有无屠蜀,数百年来争论不休

一、张献忠入川的本意就是要以四川作为根据地,攻可出汉中定西北,下长江定江南;退则可割据一方,天下有事则坐山观虎斗,天下无事则举蜀而降,也可以封王封侯。所以张献忠没有屠蜀的理由。

二、张献忠死于1646年,但满清直到1659年才攻陷重庆。即四川人民和清军展开了长达十三年的殊死搏斗。如果真有张献忠屠蜀事件,四川已经人烟几近灭绝了,哪来抵抗事?而且,清军杀张献忠,即是解救大屠杀下侥幸活下来人,这些人为何不欢天喜地地开门迎接清兵,反而要与清军展开不屈不挠的斗争?

三、张廷玉是三朝元老,官至官至保和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军机大臣;彭遵泗则是乾隆二年的进士,官为御林院编修。两人都属于清朝御用文人,所以他们编的《明史》和《蜀碧》关于张献忠屠蜀的可信度值得怀疑。甚至还抓住《明史》《张献忠传》里“共杀男女六万万有奇”一句,说这些御用文人为诬蔑张献忠,已到了狺狺狂吠的程度。

张献忠有无屠蜀,数百年来争论不休

这么看来,“张献忠屠蜀”是很可疑了。

不过,以上的三条是很容易驳斥的。

以第一条论,鲁迅先生早就在《晨凉漫笔》中解释了。他说:“他(指张献忠)开初并不很杀人,他何尝不想做皇帝,后来知道李自成进了北京,接着是清兵入关,自己只剩没落这一条路,于是就开手杀,杀……他分明感到天下已没有自已的东西,现在是在毁坏别人的东西了,这和有些末代的风雅皇帝,在死前烧掉了祖宗或自己所搜集的书籍古董宝贝之类的心情,完全一样。他还有兵,而没有古董之类,所以就杀,杀,杀人,杀……但他还要维持兵,这实在不过是维持杀。他杀得没有平民了,就派许多较为心腹的人到兵们中间去,设法窃听,偶有怨言,即跃出执之,戮其全家(他的兵像是有家眷的,也许就是掳来的妇女)。以杀治兵,用兵来杀,自己是完了,但要这样的达到一同灭亡的末路。”

至于第二条,鲁迅先生的《灯下漫笔》也有间接的解释:“中国的百姓是中立的,战时连自己也不知道属于那一面,但又属于无论那一面。强盗来了,就属于官,当然该被杀掠;官兵既到,该是自家人了罢,但仍然要被杀掠,仿佛又属于强盗似的。这时候,百姓就希望有一个一定的主子,拿他们去做百姓,——不敢,是拿他们去做牛马,情愿自己寻草吃,只求他决定他们怎样跑。假使真有谁能够替他们决定,定下什么奴隶规则来,自然就‘皇恩浩荡’了。可惜的是往往暂时没有谁能定。举其大者,则如五胡十六国的时候,黄巢的时候,五代时候,宋末元末时候,除了老例的服役纳粮以外,都还要受意外的灾殃。张献忠的脾气更古怪了,不服役纳粮的要杀,服役纳粮的也要杀,敌他的要杀,降他的也要杀……‘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

即“张献忠屠蜀”是实,但没说他把蜀地人民全部杀光杀绝。实际上,张献忠入蜀时间三年,人性泯灭,大开杀戒的是后面那几个月。在这短短几个月时间里,就算你有几十万大军,单凭刀枪棍棒一类冷兵器,是不可能把全蜀地以千万计的人民斩尽杀绝的。何况,四川地盘这么广阔,不说杀人,就算张献忠的士兵要把四川地盘里每个角落逛一遍,单有这几个月时间内也是做不到的。但话说回来,张献忠即使没有屠尽四川人民,但他身上的罪恶是不应该被原谅的。还有,不能认为四川人民恨张献忠就必须欢迎清军,或者说抵抗清军就是爱戴张献忠的表现,这二者之间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只能说,四川人民既痛恨张献忠,也不欢迎清军。

重点是第三条。前文已提过,关于张献忠屠蜀的史料,目前发现的共有450种,并非都是满清御用文人的作品,其中有几十部都是南明时期明朝方面当事人的著作。包括反清学者王船山的《永历实录》、彭孙贻的《平寇志》、吴梅村的《绥寇纪略》、谈迁的《国榷》。

张献忠有无屠蜀,数百年来争论不休

此外,还明朝兵部尚书杨嗣昌之子所著《孤儿吁天录》;广安生员欧阳直所著《欧阳遗书》(亦叫《蜀乱》;南充韩国相所著《流离传》;开江冯梦龙所著《劫后录》;大竹双桂堂破山和尚所撰《破山集》;简州傅迪吉所撰《五马先生纪年》;梅亭叶梦珠滨江纂辑《续绥寇纪略》;四川某道人著《张献忠屠蜀记》;当时四川当地士绅所著《雅州受难记》及《汉嘉受害记》等等。

如果还有人认为这些著作即使不是为满清政府服务,也是在痛悼前明灭亡在痛斥和丑化张献忠的话。

那么,还是让我们避开这些作品,用一些过硬的证据来说话吧。

这过硬的证据,是指《纪事略》、《大西通纪》、《滟滪囊》、《圣教入川记》这几种书籍。

《纪事略》的作者佚名,但据文中自述,其曾在大西国供职,记述得之于亲身经历,信实性较高,收集有若干张献忠颁布屠杀四川人民命令。

《大西通纪》的作者同样失名,从内容看,应该是张献忠部下逃死遁世后所写的私史。原叫《劫后传信》只二卷,记载虽然简略,但所记甲申至丙戌三年成都的事都比较可靠。

《滟滪囊》为通江李馥荣(锦山)所撰,内容主要从《山城纪事》、《荒书》、《蜀乱》、《滇蜀纪闻》等书收录。但也有很多其他书所没有的资料,这些资料,多直自叙事,不言出处,但标“轶其名”三字。专家考证,这“轶其名”者,身份可能是张献忠从龙功臣,或者就是撰《大西通纪》的作者,又或者极可能是孙可望或李定国。原因是其他书每记录孙可望及李定国的事迹,都与《滟滪囊》的“轶其名”的事迹相同。

《圣教入川记》的作者是被张献忠封为“天学国师”的西方传教士利思(意大利人)、安文思(葡萄牙人),此二人都是张献忠制造四川大屠杀的目击证人,因此他们所撰写的《圣教入川记》也应该说最具有权威性。国内长期不知此书,直到1917年上海教会的法国传教士古洛东(Gourdon)才把它翻译成中文。其中最有价值的是利、安两名传教士的口述。他们在张献忠称帝那年,经人推荐,被张封为天学国师,直到张献忠被清军射死都在献忠身边。《圣教入川记》这本书所记甲申至丙戌三年成都的事比较可靠。利、安两人是用传教士的眼光看待张献忠的,在他们的记载里,1646年以前的张献忠是彬彬有礼的,1646年以后就成为一个暴乱无状的狂人了,二教士用“然有精神病,残害生灵,不足以为人主”来评价张献忠,并不厌其烦地、多处记录张献忠大规模杀人。其中“深恶川人”、“大杀川人”之类的字眼频频出现、屡见不鲜。

张献忠有无屠蜀,数百年来争论不休

最令人发指的是,《圣教入川记》记,张献忠出川时,深虑人马上路,行程较迟,因各营中妇女众多,有如妨进行。如献忠除有正后四名外尚有妃嫔三百人,文武官员及各营将官有妇女多人,而兵弁犹多,皆由搂抢而来。献忠见妇女多,不能急行。于是,下令集文武各官及各营将校计议,表明意见,饬令次日将妇女引至大营外一律杀之。献忠除留后妃二十人服役诸事外,余二百八十尽皆杀绝。至于各营妇女,齐集一处,号令一下,乱砍乱杀,叫冤哭惨之声,震动天地。妇女尸身堆集如山,血流成河。献忠残暴,令人骇闻。计是日所杀妇女之数,已有四十万之多。献忠杀妇女后,狂喜欲舞,并向百官称贺,谓已脱妇女之扼,身无挂累,前行无阻,定得天下。次日由成都城下拔队起行。但因川道艰难,行程不易,每觉难处,疯威大作,杀向导官无数,竟至无敢引导者。献忠自行引路,向前直去。翻山越岭,歧途众多。每走至无路可行之处,人马困乏,备极辛苦,且恼且恨,逢人便杀,遇房便烧,以雪愤恨,计每日被杀者当有一两百人之数。

《圣教入川记》所记,可以从很多地方得到印证。

比如,张献忠死后,并无一子继承他的事业,就知《圣教入川记》记张献忠杀妻杀子事是真。

而1647年张献忠在西充县境中箭身亡后,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等人经过开会商议,明确下令:“自今非接斗,不得杀人。”并处死了张献忠的“皇后”和深受张献忠信任的左丞相汪兆龄。这明显是痛改张献忠滥杀无辜的疯狂行动,以此来安定人心。

郑天挺等编《明末农民起义史料》收录有《南明兵部尚书李乾德答孙可望书》,书中,李乾德痛陈张献忠屠蜀事,而孙可望、李定国等均无半句辩解之辞,显是默认了李乾德所说。

想想看,连孙可望、李定国等人都无法替张献忠辩解的事实,今人的辩解岂不是可笑?

所以说,张献忠屠蜀是实,已经无可置辩。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6 2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大西军四大将之刘文秀,一直在为南明复兴积极奔波
...三桂、定西将军固山额真李国翰带领所部兵马由陕西汉中入川,在四川站稳脚跟后,南下进攻贵州,清军一路攻克不少城池,占据不少地盘。刘文秀立即统领兵4万人三路入川,展开反击和进攻夺取
2022-12-21 22:29:00
...,也没机会了。关羽跟马超单挑谁会赢,这一点大家一直争论不休,但是从这件事中,我们也看出了蜀汉集团的深层危机:即使是刘备,也没有绝对权威,他不像曹操和孙权那样,在自己的地盘上说
2024-07-01 13:51:00
聊聊壮志难酬的南明蜀王刘文秀
...方已经严重交恶的张献忠决定放弃占领的湖南等地,西进入川,依靠天府之国四川另行开辟根据地。这年下半年,张献忠得知李自成被吴三桂联合清军击败,退回西北后,便在四川成都城建立了大西
2023-01-05 15:47:00
关羽连庞德都打不赢,为何还敢入川
...厉害一点呢?关于马超和关羽单挑的这个问题,大家一直争论不休,直到襄樊之战爆发。当时马超的副将庞德,已经投靠了曹操,为了证明自己对曹操的忠诚,庞德甚至抬棺出战,表示不击败关羽誓
2024-05-03 13:27:00
张献忠入川后屠戮四川百姓?清朝有没有污蔑他?
...称帝的,怎么会大肆屠杀自己的臣民,自断根基?张献忠入川,确实是想建国称帝,所以史料上也说他“初亦不甚杀人”。这说明“大西国”政权前期屠杀行为是比较少的。但是,由于张献忠没有治
2023-05-13 14:38:00
蜀道上的三国往事
...三国历史的一个悬案,刺客的幕后指使者是谁,至今依然争论不休。但费祎之死成为三国后期的一个转折点,蜀汉主战派上台,重启大规模北伐,才有了后来姜维的“九伐中原”。如今昭化古城临清
2023-09-12 15:34:00
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是因为一位湖南渔夫
...昌的28天说起。在此期间,众人针对进军方向展开了激烈争论。洪秀全想要以武昌为都,派兵北伐废黜“清妖”,随后建立全国性的统一政权。然而大批清军的到来打破了他的美好构想,诸王必须
2022-12-22 19:22:00
愿你我余生也能静而不争,只为奔赴山海
...,跟同事们一起愉快地去吃顿饭,如果席间有人因为某事争论不休,那真的倒胃口。诗经有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真正懂你的人,不会与你争辩,会让气氛轻松愉快。不懂你
2023-06-07 17:07:00
...书中就是把雍正立为了继承人。关于这个观点,人们一直争论不休。先不说雍正有没有改遗诏,单从清朝当时的情况来看,雍正显然更加适合做皇帝,因为在所有的皇子中只有雍正能做到刷新吏治改
2024-06-23 06:0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文化中国行|千年文脉 活力运河③:临西古砖 匠心传奇
邢台市临西县历史上是隋代开凿的永济渠与元代开通的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地,两条运河接续造就了临西(古称临清)的繁荣。史料记载
2025-11-13 08:05: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唐小兰11月11日,河南平顶山,新娘即将出场时老太太想“抢喜”,婚礼督导眼疾手快及时发现并制止。“抢喜”
2025-11-13 10:56:00
想要读懂山东,或许不必急于奔赴泰山之巅或徜徉于海岸线。如今,一种更深度的“游山东”方式正悄然兴起——走进散落于齐鲁大地的博物馆
2025-11-13 14:46:00
来滕州看“小国重器”
山东滕州,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素有“滕小国”之称,是古代东夷炎族后裔——滕、蕃、邾、薛等氏族的摇篮和商代始祖的发祥地
2025-11-13 15:22:00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