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75年·75人 | “碳”寻新路 车圈出圈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4-09-15 08:46:00 来源:厦门日报

75年·75人 | “碳”寻新路 车圈出圈

王景山

75年·75人 | “碳”寻新路 车圈出圈

王景山向本报记者介绍碳纤维车圈。

人物名片

王景山

1966年出生,南平人,早年在农村老家做木材生意。1994年来厦创业。2007年成立鸿基伟业,专注于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鸿基伟业拥有国内国际专利超过180项。

厦门网讯(文/厦门日报记者 李晓平 图/通讯员 李承谦) 在今年的巴黎奥运会上,一款“厦门造”火了,它们是让自行车项目的比赛用车更轻、张力和爆发力都更强的“秘密武器”——碳纤维车圈、碳纤维辐条。位于同安的厦门鸿基伟业复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鸿基伟业”)占了这些产品的“大半壁江山”。

目前“厦门造”碳纤维自行车车圈占到全球市场份额的60%,鸿基伟业是闪亮的存在。

这背后,离不开一个核心人物——鸿基伟业创始人、总工程师王景山。他牵头发明的3D气囊,还有一些生产设备的革新技术,目前正广泛应用于碳纤维行业。

拼闯

“别人做不好,我们才有机会”

王景山是南平人,早年在农村老家做木材生意。用他的话说,当时日子过得很安逸,但女儿出生后,给了他很大的触动。“希望给女儿创造好点的成长环境。”他回忆说,厦门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当时是大部分福建人眼里的“大城市”,是大家外出打拼的首选。1994年,王景山带着家人、带着创业的梦想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来到厦门。

很快,王景山发现,没有一技之长很难在城市立足。他花了一年时间学习机电专业知识。这一年的学习,打下了王景山后来十几年的行业基础。

王景山的创业,从制造羽毛球拍开始。一个台湾客户带着一张自行车图纸找上门来,彻底改变了他的行业方向——台湾客户想找人生产自行车的一个前插部件,使用碳纤维材质。王景山说,他第一次看到那么漂亮的自行车,一下就心动了。虽然没有任何行业经验,他还是一口答应了下来。

王景山带着团队从开模具开始,不断调试修改。仅模具就开了三次,为提前交货,几次连夜调整。半年后,样品顺利通过验收,并拿下第一笔订单。王景山转身就卖掉球拍厂,和几位合伙人联合成立新公司,取名“广群复材”,开始量产自行车配件。2007年,他正式成立鸿基伟业,不到三年时间,营业额就突破千万元。

2011年,他决定攻克碳纤维车圈,于是加大研发投入。“当时业内很少用碳纤维做车圈。”他说,“恰恰因为别人做不好,我们才有机会啊。”为了更专注在车圈领域,王景山陆续停下其他配件的生产,公司业务因此受影响,营收和利润都有所波动。“当时公司已有100多人,身边人都反对,但经过几轮的探讨,大家还是尊重我的决定。”他坚定地说:“对当初的选择,我至今不后悔。如果有再来一次的机会,我还是会坚持。”

突破

“谁说碳纤维做不了辐条”

王景山喜欢运动,为了测试产品,他经常骑自行车上班,边骑边思考、琢磨产品。一次从十里蓝山的坡上冲下来,和往常一样按住刹车时,王景山顿悟了。

他找到了一直影响产品稳定性的问题所在——耐温性不够。“这是当时整个行业遇到的共性问题,导致碳纤维车圈品质一直不稳定。”他说。

王景山带着团队自主研发了高温树脂,将碳纤维车圈的耐温性提高到240℃,极大地保障了产品的稳定性。王景山将这一发现及时反映给客户,推翻了欧盟原来的评价体系,让碳纤维车圈成为高端自行车的标配,也让鸿基伟业在业内声名鹊起。

后来,鸿基伟业又陆续推出了碳纤维车圈的二代、三代,提高了机械化,并降低了能耗,缩短了制程,成了公司稳定的拳头产品,并在这个细分领域遥遥领先。

王景山并未止步于此,2016年他又带着团队,进入碳纤维辐条领域。“当时,业内很多人认为碳纤维做不了辐条。”他说,有技术门槛才有机会。原来的自行车辐条以金属为主,承重100多公斤就会变形。相比之下碳纤维强度更高,承重350公斤仍不受影响。

王景山带着团队,历经五六年,用了十多万根辐条反复测试,采集数据、积累经验,不断进行工艺、设备、材料的改进,最终开创性地研发出了无胶式机械连接工艺,给鸿基伟业带来了二次腾飞。

“目前,环法自行车赛的赛车大部分用的就是我们这一配件。”王景山说,这一工艺已经申请了全球专利。

欣慰

“女儿比我强,我现在给她打工”

和很多企业家有传承焦虑不同,才年近六旬,王景山就早早把公司的“大权”交给了“90后”的女儿王梦君。“进入公司是她自己的选择,我只是做了适当的引导。”王景山说,他带着女儿拜访了公司的大部分客户,也走访了一些同行及相关企业。

“原来她以为我们只是‘普通选手’,国内外市场一番走下来,她才知道鸿基伟业是行业的引领者。”王景山风趣地说。

目前,王梦君是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一肩挑。“这是她用自己的行动和业绩争取来的,她的确做得比我好。”谈起女儿,王景山满满的欣慰。他坦陈,原来鸿基伟业一年的业绩也就七八千万元,不是技术不行,是他太专注研发,市场开拓、管理上没兼顾过来,是女儿接手后及时弥补了企业的这些短板。

王景山欣喜地说,女儿接手公司第一年,业绩就首次破亿元,2022年、2023年都连续增长,创历史新高,今年公司业绩有望达到4.5亿元。“更难能可贵的是,她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慢慢为公司引入现代化管理体制和资本体系。”王景山说,女儿的理念和业绩,逐步得到了管理层和员工的认可。“现在我是为她‘打工’。”一番打趣后,他颇有心得地说,在女儿成长的路上,他一直是把她当成自己最大的客户,悉心培育和引导。

对于接下来的发展,王景山说,碳纤维应用领域广泛,他们将秉持长期主义,不断技术创新,在保持自行车领域优势的基础上,将向摩托车、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等领域探索和延伸,力争成为碳纤维制品行业的引领者。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9-15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细小碳纤维  拉动大能量
本文转自:厦门日报细小碳纤维 拉动大能量厦门鸿基伟业创新技术锻造更轻更强产品,其研发的碳纤维辐条应用广泛>声音将一件事做到极致鸿基伟业董事长兼总经理王梦君:新质生产力更加注
2024-05-19 07:20:00
“中国制造”闪耀国际体育赛事
...中国企业赢得国际体育产品市场的青睐。一根2克不到的碳纤维辐条,拥有超过350千克的承重能力——厦门鸿基伟业复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碳纤维辐条,一直是市场上的“香饽饽”。作为全球
2024-07-16 06:31:00
紧抓奥运商机 “厦门造”体育器材闪耀世界
...同研发设计出蓝牙智能跳绳等创新产品;鸿基伟业生产的碳纤维辐条质量过硬,承重能力强,供应了全球市场上20%的碳纤维自行车车圈……公开资料显示,厦门是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的重要基地
2024-08-10 08:43:00
...分享。鸿基伟业信息总监朱焱龙说,公司作为一家专注于碳纤维制品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近年来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随着数智化的实施,公司由人工的工单核算升级为智能化的工序核算,不仅提
2024-04-26 07:38:00
现存相关企业超千家,数量位列全国第五厦门碳纤维助力低空经济“起飞”东南网3月12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孙春燕)随着低空经济的加速爆发,满足无人机轻量化、小型化和高稳定性的关键材料—
2025-03-12 09:49:00
...选该项名单的厦门鸿基伟业复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营碳纤维制品,包含山地车、公路车、摩托车、汽车轮毂的企业。
2024-04-28 00:33:00
刷新紧凑型量产车圈速记录!奥迪全新RS 3公布
...备了10.1英寸中控屏、RS方向盘、RS运动座椅,并大量使用碳纤维饰板装饰。动力方面,新款RS 3继续搭载直列五缸涡轮增压发动机
2024-06-23 17:07:00
...接地带着8.3万余名务工群众稳岗就业,蹚出一条稳岗就业新路。“接下来,我们将开展‘技蜂行动’,对务工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让他们实现稳定务工的
2024-02-25 06:15:00
省委书记景俊海在《求是》发表署名文章:努力走出吉林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新路
...新,构建具有吉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吉林将把碳纤维这个“新材料之王”作为重要突破方向,支持国内最大的碳纤维生产基地——吉林化纤集团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目前吉林
2023-12-16 14:09: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