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周世宗的儿子们最终结局如何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1-10 11:31: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后周显德元年(954年)正月十七,后周都城汴京(河南开封)皇宫,五十一岁的后周太祖郭威自年前罹患疾病后就身体违和,久治不愈,延宕到新年后,病情更是加重,到了即将不起的地步。按照王朝世序的传承,皇帝去世后,自然是由皇子即位,延续帝室血脉,再不济也是兄弟、侄子、孙子等具有亲缘关系的亲人继承皇位。但是郭威的两个皇子:长子郭侗(青哥)、次子郭信(意哥),都在后汉乾祐三年(950年)十一月郭威被后汉隐帝逼迫起兵造反的时候杀害于汴京城中,而他的侄子们:郭守筠、郭奉超、郭逊(定哥)也一同在汴京遇害,郭威在登基前就失去了所有的亲子和侄子们。

全家被杀的郭威自魏州(河北大名)出兵渡黄河,于十一月十四在开封城北七里坡击败了后汉隐帝亲率的大军,后汉隐帝仓惶出逃,途中被亲随郭允明所杀。太祖得以进入汴京城,觐见后汉高祖之妻李太后之后,奉太后临朝听政,以稳定局势。

后汉乾祐三年十二月(阳历是951年1月),北方边境有报契丹大举南下,于是郭威以李太后的懿旨为名率军北上,做出抵御契丹的姿态。乾祐三年十二月十九,大军途经澶州时军卒们发动兵变,取一面黄旗披在郭威的身上,齐声高呼“奉立皇帝”。于是郭威顺势率军返回汴京,奏报李太后,逼迫其授予自己“监国”称号,后汉国政至此全部归属郭威所有。后汉乾祐四年(951年)正月初五,一切安排妥当后,郭威在汴京正式称帝,建国号为大周,改元广顺,史称后周,郭威即后周太祖。

因为儿子们都被杀害,侄子们也一同遇害,太祖登基后没有了同血脉的继承人,于是他在处理朝政的同时,也将自己百年之后的储君人选作为最重要的事情加以考虑。经过长期的考察和挑选,太祖从尚存的三个后辈:发妻柴皇后之侄、自己的养子郭荣;妹妹福庆长公主郭氏的儿子、外甥李重进;女婿、自己的四女儿寿安公主之驸马张永德中,挑选了养子郭荣作为最后的储君人选。

周世宗的儿子们最终结局如何

后周广顺元年(951年)七月,太祖正式给予养子郭荣皇子身份,再授命他为澶州(河南濮阳)刺史、镇宁军节度使、检校太保;加封太原郡侯。这样,在名份上郭荣得以胜出,成为太祖的第一继承人。

后周广顺二年(952年)十二月,郭荣晋封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广顺三年(953年)三月,太祖晋封郭荣为为晋王、兼开封府尹。五代之际,各朝都没有立皇太子的习惯,而某个皇家子弟一旦担任了都城汴京的长官(即开封府尹),并加封亲王,那么他在事实上已经是这个王朝的储君人选(日后的宋太宗也是先担任晋王、兼开封府尹,最后才成为新皇帝。)

显德元年(954年)正月,太祖在病危时,急召养子兼皇储:侍中、开封尹、判内外兵马事、晋王郭荣进皇宫,同时也将外甥殿前都指挥使李重进、女婿殿前都虞侯张永德一同召唤进宫。在病榻前,太祖强撑着病体,牵着郭荣的手,亲口交待诸人由晋王郭荣继承大周社稷,为嗣皇帝,并命李重进、张永德二人向郭荣行君臣之礼。这样,在太祖的安排下,晋王郭荣接过了大周江山,波澜不惊地继承了皇位,而没有遗憾的太祖郭威也在当晚驾崩于皇宫滋德殿中。五天后,郭荣奉太祖遗诏,在他的灵柩前即皇帝位,这就是后周第二代皇帝——周世宗。世宗给养父上谥号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奉庙号太祖。显德元年(954年)四月,后周太祖郭威被安葬于嵩陵。

世宗即位后,追封名义上的兄弟:太祖的长子郭侗为剡王、次子郭信为杞王,又加封表哥李重进为侍卫亲军马步军都虞侯,妹夫张永德为殿前都指挥使。李重进后来以战功晋封归德节度使、同平章事、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张永德也以战功被加检校太傅衔,晋封义成军节度使。

世宗原本是太祖发妻柴氏的侄子,名柴荣,但是在二十年前从老家刑州尧山(河北隆尧县,太祖老家)来到姑父郭威和姑母身边,少年时期的柴荣就以早熟谨厚,朴实勤奋的性格受到姑父郭威特别的喜爱。当时柴氏没有儿子,对于侄儿柴荣视同己出,珍爱异常。而这个外侄机灵乖巧,确实也是自己所喜爱,于是没有儿子的郭威在得到妻子柴氏同意,并和柴荣的生父、自己的舅兄柴守礼商议之后,正式将十四岁的柴荣收为养子,改名郭荣。

周世宗的儿子们最终结局如何

此后年轻的郭荣逐步承担重任,在养父无暇顾及家业的情况下时常外出经营茶生意,往返南北各地操持家业,很是辛苦。成年后郭荣又弃商从戎,随着养父南北征讨,建功立业。这时期前后,郭荣的养母(姑母)柴氏去世,没有儿子,养父郭威也续娶了张氏为妻,并生下郭侗(青哥)、郭信(意哥)两个儿子,但是郭威对于养子郭荣从来没有流露过疏远冷淡的态度,还是一如既往地信任和倚重,郭荣也严守孝道,紧随养父征战四方,这对父子之间的感情丝毫不受任何外部因素的影响。

后晋天福十二年(947年)六月,后晋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在太原称帝,建立后汉。郭威时任刘知远侍卫亲军右牙(衙)指挥使,在其称帝前就已经多次劝说主公早日称帝,刘知远称帝后又率军作战,为刘知远扫清登基后的各种障碍,是刘知远建立后汉主要功臣之一。于是刘知远晋封郭威为枢密副使、检校司徒,后汉军队主力由其掌管。郭荣因郭威的功绩也被封为左监门卫大将军。

广顺元年(951年),郭威被迫起兵取代后汉,成为大周皇帝后,由于自己的亲儿子及侄子们都在之前被后汉隐帝杀害,没有了血脉相连的继承人,于是他将感情深厚的养子郭荣明确皇子身份,授予开封尹、晋王的官爵,作为后周嗣君培养。而郭荣对于太祖的恩德从不曾忘记,严守和太祖的父子名分,从未有过恢复柴姓的想法。

世宗即位后,对于在世的生父柴守礼赐官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同时厚赐田地美宅,侍奉礼仪优渥。但“太上皇”这个名号柴守礼却没有得到,他只能以世宗“元舅”的身份出现在世人面前。这是世宗为了让天下人都知道自己不是继承皇位后就翻脸不认人的忘恩负义之辈,而是谨守孝道、恭敬承奉太祖郭氏之祀的守信者。为了这个理念,世宗登基后再也没有和生父柴守礼见面,柴守礼居住在洛阳,一直到亲儿子驾崩,也没有见过他一次。

周世宗的儿子们最终结局如何

世宗在成为太祖郭威的养子后,曾经娶刘氏为妻,并生下了长子宜哥、次子、三子等三个儿子。但是在后汉乾祐三年(950年)十一月太祖被后汉隐帝逼迫起兵后,世宗的三个儿子都和郭氏其他留在汴京的亲眷们:太祖长子郭侗(青哥)、次子郭信(意哥)、两个女儿;太祖的三个侄子郭守筠、郭奉超、郭逊(定哥);太祖的继妻张氏、世宗的发妻刘氏,一起被后汉隐帝下令押赴刑场,满门抄斩。世宗长子宜哥当年还不到三岁,次子和三子更是尚在襁褓中,连名字都还来不及起,就在这飞来横祸中一同遇害了,可怜、可惜。

郭威于广顺元年(951年)正月登基称帝,建立后周之后,一一追赠那些被后汉隐帝杀害了的亲眷们,其中养子郭荣的发妻刘氏被追赠为彭城郡夫人,长子宜哥赐名为郭宗谊、追赠太尉,越王,次子赐名郭宗诚、追赠太傅、吴王,三子赐名郭宗諴、追赠太保、韩王。太祖是以这些追赠封赏,来宽慰养子失去亲人后悲切沉痛的心情。

郭荣此时被太祖任命为澶州(河南濮阳)刺史、镇宁军节度使,驻守黄河要害之地,为汴京屏障。因为发妻和儿子们的遇害,使得郭荣沉闷而孤寂,郁郁寡欢,一直没有摆脱阴郁的心情。见养子如此悲切,太祖于是便想到了为其挑选继室、以开解其心结的办法。

郭威在没有登基前,追随主公后晋河东节度使后汉刘知远从军,仕于河东镇,和后晋忠武军节度使符彦卿交好,结为异姓兄弟。之后刘知远建立后汉,郭威先后晋封邺都留守、天雄军节度使、枢密使,而符彦卿则转任平卢军节度使,封魏国公。广顺元年(950年)郭威击败后汉隐帝登基称帝之后,下诏晋封老兄弟符彦卿为淮阳王,平卢镇节度使,留居汴京。

当初在后汉时,符彦卿之长女曾嫁给过河中(山西永济)节度使李守贞之子李崇训。李守贞心怀异志,一直想谋叛自立,有一次请相师到府中给全家男子相面、女子闻声辨贵贱。在听到符氏的声音后,相师大惊失色,对李守贞说:“此女贵不可言,将来必定正位后宫!”意思是说有皇后之命。李守贞闻听后大喜过望说:“吾媳有皇后之命,我可知也!”于是在后汉乾祐元年(948年)后汉高祖刘知远刚刚去世、后汉隐帝登基后根基不稳的大好时机下,依仗河中镇兵精粮足、山河险峻之利悍然起兵反叛,联合永兴节度使赵思绾、凤翔节度使王景崇,一起出兵对抗后汉隐帝。

周世宗的儿子们最终结局如何

后汉隐帝得报河中、永兴、凤翔三镇反叛,于是命已经是后汉枢密使的高祖(刘知远)托孤大臣郭威率兵出征,讨伐三镇。郭威不复所托,制定了先攻河中、威慑永兴、凤翔的策略,集中兵力进攻河中,围困并隔绝河中和其他地方的交通,使得李守贞困守孤城,一筹莫展。经过近一年的围困,河中镇粮草不济,士气低迷,不能继续坚持,郭威乘势指挥大军一举攻破河中府城,李守贞率全族畏罪自杀。永兴节度使赵思绾、凤翔节度使王景崇胆寒,向郭威投降,三镇叛乱平息。

在河中失陷的乱军中,本来李崇训想先杀死妻子符氏之后再自杀,但是符氏在生死攸关的时候抓住机会躲在了房内帷帐后面,李崇训一时间找不到妻子,而外面郭威的大军已经杀到,为了避免被擒,李崇训便自行自尽。此时大军冲入李府,四处搜捕,符氏便从帷帐后走出来,对军士们说:“我是魏国公的女儿,我父亲和枢帅郭公(指郭威)交往甚厚,速去禀报!”于是军士们不敢怠慢,把符氏安全送到郭威帐前。郭威看见符氏后大喜,见礼互致问候后立即把她送回到其父符彦卿在汴京的家中。

符氏之后留居在家中,其母因为她遭逢过河中之难,于是想要她出家以资今后的福寿。符氏坚决不肯,说:“生死有命,谁说剪发就能求苟活呢?”没有同意其母的安排,符彦卿见女儿这么有主见,不再要求他出家。郭威听说后也欣赏符氏的坚毅和沉稳,于是向符彦卿请求同意后收符氏为义女。

太祖郭威登基后,为了安慰失去亲人的养子郭荣,正在四处找寻合适女子为其继室,因为和符彦卿一直交好,又在河中之难时见识过其女符氏的机灵和敏捷,符氏又是自己的义女,于是他便为养子做主,亲自向老友、已经被自己封为天平军节度使的符彦卿提亲,要为养子郭荣求娶符氏。皇帝亲自求亲自然没有不同意的道理,何况女儿还嫁过一回,还是嫁的叛贼,这次是给皇帝当儿媳,符彦卿当然没有二话,立即同意了太祖的提亲。而郭荣一向侍奉太祖纯孝听话,也没有异议。

周世宗的儿子们最终结局如何

于是,广顺二年(952年)七月,在太祖的亲自主持下,皇子、镇宁军节度使郭荣和淮阳王、天平军节度使符彦卿长女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合卺成亲。

虽然郭荣和符氏都不是第一次成亲,但是两人婚后的感情很是融洽,符氏谦和有礼、性情温和,时常在郭荣治军处理政务时劝慰脾气暴躁的丈夫,郭荣也很尊重符氏,夫妻之间相处敬爱有加。

广顺三年(953年)八月,符氏在澶州(河南濮阳)镇宁军节度使府中为郭荣诞育了第四子,太祖和郭荣得报后都十分欣喜,这标志着大周王朝终于有了第三代继承人,太祖亲赐孙子姓名为“郭宗训”,符氏也因此封授卫国夫人的称号。不久后太祖的亲家、皇孙的外祖父符彦卿被授予大名府尹、天雄军节度使,并晋封为卫王。

显德元年(954年)正月十七,后周太祖郭威病逝于汴京,郭荣在太祖临终前的安排下,以晋王、开封府尹的身份继承皇位,成为后周第二代皇帝——周世宗。世宗即位后,追赠发妻刘氏为贞惠皇后,入葬自己的陵墓庆陵。之后又晋封继室卫国夫人符氏为皇后,当年相师在河中节度使府为符氏听音辩富贵时所下的定语:“此女必正位东宫”,终于得以实现。符氏成为皇后之后,其父符彦卿也在显德元年(954年)世宗即位后被晋封为太傅,升授为魏王。

后周显德二年至显德五年(955年-958年),世宗三次亲征江南,和南方第一大国南唐进行了长达三年的拉锯战,最终取得了胜利,把原属南唐的淮南十四州全部纳入疆域,后周大军直抵两淮,饮马长江。

就在后周和南唐激烈交战的时刻,显德三年(956年)三月,世宗第二次亲征南唐。当时符皇后在世宗出兵时就婉言劝说丈夫南方天气炎热、酷暑将至,不宜御驾,不如秋后在行征伐。但是一向听从皇后劝解的世宗不知何故坚持出征,于是放心不下的符皇后便陪同世宗一同出征江南。果然不出符皇后所料,当年江南梅雨连绵、雨后又马上酷暑,周军进退失据,战果不佳,而且军中瘟疫流行,在无奈之下,世宗只得退兵。

周世宗的儿子们最终结局如何

就在退兵之时,随军的符皇后染上了时疫,勉强随世宗返回汴京后,于显德三年(956年)七月二十一病逝于皇宫滋德殿中,年仅二十六岁。世宗再次失去了妻子,悲痛欲绝,主持葬礼把继妻安葬在懿陵,追谥为宣懿皇后。

宣懿皇后在去世前,放心不下才三岁的儿子郭宗训,于是向世宗请求把妹妹接到宫中,继立为后,侍奉世宗的同时也能够照顾失去母亲的小外甥。世宗不忍妻子伤心,更是为了儿子能够有人照顾,于是在询问并得到岳父符彦卿同意后,世宗郑重向即将去世的妻子宣懿皇后承诺,将在她离去后纳其妹入宫,抚育幼子郭宗训。

显德三年(956年)七月,宣懿皇后符氏去世,十月,处理完宣懿皇后身后事的世宗按照和妻子的约定将小姨子符氏接入宫中,但是没有封为皇后,而是以贵妃的名义成为后宫之主,并承担起抚育皇子郭宗训的责任。

之后世宗继续展开对南唐的征战,而在在接连败于周军后,南唐中主李璟气馁心惊,不敢继续对抗后周,为了自保,于是李璟向后周称臣。出于苟且心理,李璟在向后周朝贡献土之外,还向世宗进献江南美女杜氏、秦氏,作为世宗后宫增色。世宗得到两位江南美女后十分宠爱,分别加封为贵妃,于汴京皇宫中筑造精美殿室安置。

显德五年(958年)之后,杜贵妃、秦贵妃分别给世宗诞育了第五子郭宗让、第六子郭熙谨、第七子郭熙诲(世宗六子、七子名字是在世宗去世后才起的,所以没有从宗字行辈),其中杜贵妃生宗让、熙谨,秦贵妃生熙诲。

周世宗的儿子们最终结局如何

显德六年(959年)四月,世宗在初步平定江南后,亲率诸大军北伐辽国,意欲一战而而收回后晋时期被割让给辽国的燕云十六州地区。出兵初期周军势如破竹,益津关(河北霸州)、瓦桥关(河北雄县)、淤口关(河北霸州信安镇)、鄚州(河北任丘)、瀛州(河北河间)等地均轻松拿下,而易州(河北易县)也被攻克,出兵不到两个月,周军连克三关三州十七县,辽国南京道(幽州、即北京)处处风声鹤唳,后周军威赫赫,燕云指日可下。

但就在形式一片大好之下,世宗却在显德六年(959年)五月准备出兵辽国南京幽州府的途中突然发病,并迅速转化为病危,不得不在六月撤军返回汴京。原定的夺取幽州、恢复汉唐故土之作战计划也被迫停止,中原王朝收复幽云失地的机会就此失去。

在返回汴京后,世宗的病情没有好转,且一日重似一日。为了统嗣的传承,世宗在显德六年(959年)六月初十将第四子、也是在世的长子、七岁的郭宗训册封为梁王,明确为皇位继承人,同时把宣懿皇后之妹符贵妃册立为皇后,以文臣范质、王溥为辅政大臣,辅佐储君处理朝政。同时世宗册立皇子郭宗让为曹王,改名郭熙让,皇子柴熙谨为纪王,皇子柴熙诲为蕲王。

由于当时汴京中有“点检作天子”的谶言,世宗将妹夫、殿前都点检张永德解除职务,外放为检校太尉、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而以亲信大将、忠武军节度使赵匡胤为殿前都点检。

周世宗的儿子们最终结局如何

显德六年(959年)六月十九,世宗在汴京皇宫万岁殿驾崩,年三十九。皇子梁王郭宗训奉遗诏登基,即后周第三代皇帝周恭帝。恭帝即位后,尊姨母兼继母小符后为皇太后、加封外祖父符彦卿为太尉。皇太后抚育恭帝临朝听政,文臣范质、王溥等主持后周军国大事,皇帝的表叔李重进任淮南节度使,防备南唐,姨夫张永德任忠武军节度使,掌握禁军的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则改任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后周朝政看似平静如常。

但世宗生前的忠实臣子赵匡胤已经不安于现状,在世宗驾崩后开始加紧活动,准备效仿五代先辈们一样,夺取后周社稷了。赵匡胤在世宗驾崩后,利用自己担任殿前都点检、执掌禁军的大好机会,将禁军高级将领大都安排为自己的亲信,如殿前副都点检安排由慕容延钊出任,殿前都虞侯由王审琦担任,殿前都指挥使则交予石守信担任,这些都是赵匡胤的心腹和死党,至此后周禁军除了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韩通一人之外,都是赵匡胤的铁杆人马,赵匡胤已经做好了篡位前的一切准备。

显德七年(960年)正月初一,正值新年,但是后周朝廷突然接到了镇州(河北正定)、定州(河北定县)官员的急报,声称辽国和北汉联军即将入侵(极有可能是赵匡胤指使谎报),恭帝在向皇太后禀报并征得宰相范质、王溥同意后,命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率禁军北上,迎战敌军。

周世宗的儿子们最终结局如何

赵匡胤策划多时,只待此刻,在接到出诏令马上调兵遣将,第二天也就是正月初二就率大军出城,跟随他出征的还有其弟赵匡义和亲信赵普。当日下午大军进抵汴京之北三十里的澶州陈桥驿。当晚,赵匡胤学着当年后周太祖“黄袍加身”的例子,自己不出头,由赵匡义和赵普出面组织,一面以亲信郭延斌秘密返回京城通知留守在京城的心腹石守信和王审琦,把汴京城门控制好,一面唆使将士们拥到赵匡胤住处,打开他的房门,高声地叫嚷说:“请点检做皇帝!”然后把一件黄袍披在赵匡胤身上,高呼“万岁”。紧接着把赵匡胤扶出门送上马,簇拥着返回汴京。

赵匡胤在返回汴京途中,和诸将士约法:“周朝太后和幼主一定要严加保护,不许侵犯朝廷大臣,不准抢掠国家仓库。守法者重赏,违法者严办!”诸将都叩首称诺。就这样,赵匡胤率军返回汴京,在石守信、王审琦等人的内应下,汴京轻而易举被拿下,除了马步军副都指挥使兼京师巡阅使韩通因为组织抵抗而被赵匡胤党羽散员都指挥使王彦升杀死全家以外,再没有流血事件发生,这在动辄血流成河的五代改朝换代历史中,实在是难得了。韩通后来被赵匡胤追赠中书令,以礼安葬,而王彦升被赵匡胤记恨一辈子,到死也没当上节度使。

赵匡胤返京控制局势后,请宰相宰相范质、王溥、魏仁浦等出面收拾朝政,并恭请皇太后符氏和恭帝禅位。孤苦无依的符太后没有办法,只得在正月初四以小皇帝的名义发布诏书,宣布退位。当天,赵匡胤以翰林承旨陶谷事先准备好的禅位诏书为依据,在汴京皇宫崇元殿正式即皇帝位,改国号为大宋,赵匡胤即宋太祖,即位时三十四岁。

宋太祖即位后,给后世子孙留下了三条遗训,刻在石碑上存在皇宫中,其中有一条是: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宋太祖之后的宋代皇帝们都遵循这条遗训,对后周子孙优待赡养,没有杀戮。

宋太祖代周立国时,降封周恭帝为郑王,符太后为周太后,迁居到房州(湖北房县)居住,并赐予丹书铁券。恭帝在房州居住了十三年,直到开宝六年(973年)病逝于房州,年二十岁,死后宋太祖下诏将其遗体迁回汴京安葬,陵墓是顺陵。恭帝有五子柴永崎、柴永廉、柴永惠、柴永孝、柴永盛,都早夭无后。符太后则在恭帝去世后回到东京城,一直活到淳化四年(993年)十月,寿高六十二岁才薨逝。当时已经是宋太宗在位了,因为宋太宗的第二任妻子懿德皇后符氏是符太后的妹妹,所以宋太宗对这个姨姐的身后事很是关照,给她上谥号为“宣慈皇后”,以皇后之礼葬于其姐姐宣懿皇后的懿陵旁。

周世宗的儿子们最终结局如何

世宗第五子郭熙让(宗让),在恭帝退位时年仅五岁左右,此后他就在历史中失去了踪迹,也许是早夭了,也许是被杀害了,也许是为了避祸藏匿于民间了,总之再也没有了消息。或许他没有早亡,而是躲藏在民间,为世宗留下一脉后代,这应该是最好的结局了。(有民间史料记载郭熙让居住在河北省沧州,后代在北宋末年移回祖居地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柴家垣村,但是不可考。)

世宗第六子郭熙谨,根据官修史书《宋史》记载,在乾德二年(964年)十月“薨逝”,年纪应该不到八岁。但是也有史料记载,说在宋太祖黄袍加身、进入皇宫的时候遇见了宫人抱着两个小孩来参拜,询问之下得知是世宗的幼子纪王柴熙谨,蕲王皇子柴熙诲。宋太祖于是问亲信怎么办,众人都说不能留,只有大将潘美不说话,宋太祖于是问潘美什么意思,潘美回答说:“臣与陛下都是世宗臣子,劝陛下杀世宗子则辜负了世宗,劝陛下不杀世宗子则陛下必定对我生疑,所以不愿说话。”其实就是委婉地铨宋太祖不要滥杀。

宋太祖闻言也羞愧得很,同时他对于世宗还是很有感情,于是将柴熙谨交给潘美抚养,从此不再过问。潘美也将柴熙谨视作亲子,改名潘惟吉(或潘惟正),妥为照顾,日后这个孩子长大,成为为刺史,但是子孙命名都和潘氏其他后裔不排行辈,作为特殊一脉。不过这个出自宋人民间记载,没有史书佐证。

世宗第七子郭熙诲,正史上和六哥郭熙谨一样,都是在宋太祖入宫时几乎被杀,但是因为大将潘美和后周工部尚书、光禄大夫卢琰的进谏,免于被杀,卢琰向宋太祖的谏言还流传到后世:“尧舜授受不废朱均,今受周禅安得不存其后?”,潘美也说:“岂敢以为不可,但于理未安耳!”于是宋太祖让卢琰收养了郭熙诲,此后再不过问。

周世宗的儿子们最终结局如何

卢琰收养郭熙诲后,把他改名叫卢璇,作为自己的儿子,排辈第三。此后卢琰为了避免卢璇被害,携家眷辞官退居浙江永康孝义乡(浙江磐安县新渥镇)。卢璇长大后,卢琰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所以这一支卢氏后裔被称为“柴氏卢”。

卢琰去世后,卢璇在咸平四年(1001年)被授予殿前防御使职位,咸平六年(1003年)改任清源(山西清徐)节度使,后来又任同知枢密院事。他的后代在北宋中期由永康迁居东阳,此后就长居在东阳,目前浙江东阳“柴氏卢”后裔大约有两万人左右。

以上,就是后周世宗郭荣驾崩、宋太祖赵匡胤夺取后周社稷后,世宗几个儿子的遭遇和命运,以及可能的后裔传承。

周世宗的儿子们最终结局如何

最后再给各位读者解释一下:世宗自从被后周太祖郭威收为养子的那一天起,就已经改名叫做郭荣了,之后的日子里,他从来也没有被叫过柴荣,无论是自称还是他称。他的儿子,早逝的三子:越王郭宗谊、吴王郭宗诚、韩王郭宗諴,以及后来周恭帝郭宗训及曹王郭熙让,纪王柴熙谨,蕲王柴熙诲都是姓郭,没有改姓柴。后世大家所所熟知的“后周世宗柴荣”称呼,其实是宋太祖赵匡胤代周登基称帝后,为了掩饰自己夺权篡位的真实历史,所以才授意史官把以前的君主、后周世宗郭荣改名为柴荣,他的儿子们也统统改回柴姓,这就导致我们如今看到的史书中有关后周世宗的方面他都是叫做“柴荣”。在这件事情上,宋太祖的用意很深,他的意思是世宗“柴荣”也是后周太祖郭威的外姓人,从太祖郭威的手中继承了江山。既然世宗“柴荣”都能够从不是一个姓的太祖郭威那里承袭社稷大统,那么自己“受禅”继承后周天下,继承“郭氏”江山,也不算那么冒犯无礼,甚至可以称为名正言顺了。(本文一直强调的世宗“郭荣”、恭帝“郭宗训”,就是基于这个史实,给大家详细说明其中的道理,也还后周世宗及其儿子们原本的姓名,以正本清源。)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10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他符合千古一帝的标准,却被自己亲手葬送了
...人的存在,值得咱们所有人注意,那就是被称为宋太祖的赵匡胤。锋芒毕露的皇帝在这一仗胜利之后,周世宗柴荣不管是在军中还是在朝廷当中的威望,都出现了直线型的上升,要知道在当时这种情
2023-07-15 08:51:00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中国大宋王朝的建立者,汉族,出生于洛阳夹马营,祖籍河北涿州。出身军人家庭,赵弘殷次子。948年,投后汉枢密使郭威幕下,屡
2023-10-24 14:22:00
韩通为何没能保住柴氏江山
陈桥兵变是赵匡胤发动的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兵变事件。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显德七年(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率军攻入都城汴梁。韩通听闻赵匡胤造反
2023-06-14 15:22:00
赵匡胤篡夺柴家皇位后,为何不斩草除根
...宋朝的柴世宗的后代真的混的这么好吗?公元960年,点检赵匡胤篡位当了皇帝,这在当时属于常规操作。在这个有兵就能当老大的年代里,50多年来,中原已经换了好几姓的皇帝。当然,赵匡
2024-03-29 19:52:00
赵普为何要帮助赵光义称帝?
...自己也换来了宰相的职权,两者都有好处,何乐而不为?赵匡胤重用赵普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因为这个老小子太不像话,总是为自己谋私利,甚至把手伸到了朝廷当中来。赵匡胤一怒之下,就把赵普
2023-04-24 11:52:00
小茶贩逆袭成明君,曾御驾亲征5次
...外,一位禁军头领望着眼前情形不禁在暗暗叹气,他名唤赵匡胤,自投军以来,一直跟随郭威左右,大小战事无不奋勇向前,怎奈他根基尚浅,虽空有凌云之志,却得不到郭威太多重视,只升职为禁
2023-05-05 05:50:00
赵匡胤成功背后的原因与个人能力
...操盘了削藩使大宋摆脱了五代藩镇反噬朝廷的恶性循环,赵匡胤的成功虽然是个人能力作用的结果,但更多还是历史的作用。历史的不断洗牌成就了赵匡胤的一家独大。唐中和二年(882)九月十
2023-12-02 22:10:00
赵匡胤不杀后周皇室是真的因为仁慈吗
...发生流血事件。最近看到一部由陈建斌主演的宋朝开创者赵匡胤,看完后,引发了一个思考,那就是赵匡胤为何没有铲除前朝的皇室。按常理说,你从人家的手上夺取了江山,怎么也得把前朝皇室赶
2023-05-08 14:32:00
历史上流血最少的一次兵变,赵匡胤为什么要放过柴宗训幼子?
公元960年正月初三,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带兵杀回开封府。城中早有石守信等人接应,于是兵不血刃地夺取了后周的天下。正月初四,赵匡胤登基称帝,是为宋太祖。登基之后,赵匡胤
2023-01-04 19:4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