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周世宗柴荣一共7个孩子都得到了优待吗?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5-28 06:20:00 来源:戏说三国

为什么要说有过呢?早年间,柴荣在跟随姑父郭威南征北战时,就已经娶妻生子,但因后汉隐帝猜忌郭威,便将柴荣和郭威留居京都开封的亲属全部诛杀,郭威的原配夫人以及三个幼子,也因此殒命。

郭威登基后,为柴荣寻了一门亲事,娶的正是符氏,符氏为柴荣共育有四子,分别是周恭帝柴宗训,以及柴熙让,柴熙谨和柴熙诲四人。

首先是周恭帝柴宗训,其退位后,活到二十岁去世,死因不明。

周恭帝柴宗训,在赵匡胤登基称帝时,年仅七岁,少不经事,虽说上有符太后,但也改变不了大局,最终是被迫禅让,将皇位让给了赵匡胤。

柴宗训退位后,赵匡胤将封其为郑王,并出居房州,在开宝六年,也就是公元973年去世,享年二十岁。

关于柴宗训的死因,历史上没有记载,史书里也只是用一个“卒”字代替,可能是因病,也可能是其他原因,但有一点可以确认,就是柴宗训死的时候,没有留下子嗣。

单凭这一点,就可以看出赵匡胤究竟是何居心了,虽说他口口声声地说,要善待柴家后人,并还为此立碑留训,要求后世儿孙也要对柴家后人优待,但柴宗训直到死,也没能留下一儿半女。

不是他没这个能力,而是赵匡胤不给他这个机会。

优待柴家后人,赵匡胤确实做了,没有过多为难柴宗训,但不让他留下子嗣,就是为了日后防止其后人出现能干之人,与拥护后周的势力相结合,从而产生对赵宋政权的威胁。

所以,好吃好喝地供着你柴宗训,至于娶妻生子,想想就行了。

其次就是柴熙谨

柴熙谨比柴宗训小两岁,生于公元955年,周恭帝柴宗训登基后,其年方五岁,同样也是一个少不经事的孩子。

关于柴熙谨的史料,比较简单,其在柴宗训登基之后,被封为纪王,不过这个王爷没当多久,在乾德二年十月,同样是“卒”,享年十岁。

柴熙谨也没有注明死因,总之就是早早就夭折了,毕竟当时连曾经当过皇帝的哥哥尚且不能自保,更何况他这个小孩子了。

然后就是柴熙让和柴熙海,他们二人,才是最大的谜团

关于柴熙让和柴熙海两兄弟的结局和下落,在欧阳修所著的《新五代史》中,有四个字为此解释,那就是“不知所终”。

“熙让、熙诲,不知其所终。”---欧阳修《新五代史》

要知道,柴荣留下的四个儿子,这可是在史料中白纸黑字都写得清清楚楚的,并且,赵匡胤在登基后,至少在明面上,没有加害于柴家后人,并且,包括柴宗训和柴熙谨,不管其因何而死,但都在史料中有明文记载。

最重要的是,在赵匡胤登基前后,开封城没有发生过什么动乱,政变也就杀了个大将韩通,并且在兵变前,赵匡胤还严令士兵不得侵扰和乱杀,这种情况之下,两个活生生的皇子,怎么会不知所踪呢?

极有可能,是因为一些不方便说出来的原因,才让欧阳修用这种春秋笔法,来含糊其辞。

不过,在北宋诗人王巩所著的《随手杂谈》里,有这么一则故事,提起并说到了关系柴熙让和柴熙海的下落。

说是在赵匡胤登基后,来到皇宫时,有两个嫔妃抱着两个小孩前来拜见赵匡胤,赵匡胤就问这小孩是何人,身旁人回答说这是周世宗柴荣的两个幼子。

当时随赵匡胤进宫的,还有大将潘美以及范质、赵普等人,赵匡胤就侧身问该如何处理这两个孩子,赵普等人均说杀了就得了,以免后患。

但大将潘美,却站在一旁默然无语,赵匡胤问他为何不说话,潘美支支吾吾半天才说,他和赵匡胤曾经都是柴荣的臣子,如今若是同意杀柴荣幼子,对不起柴荣,但若是不同意,又怕赵匡胤对他起疑心,所以十分为难,因此就沉默不语。

赵匡胤听了,长叹一声,说自己也不忍心,于是,就下令将其中一子让潘美收为侄子,进行抚养,此子在长大后,用名潘惟正(一说为潘惟吉),至此,算是给柴荣留了个后。

“与尔为侄,世宗子不可为尔子也。”---王巩《随手杂谈》

但这个被潘美收养的孩子,究竟是柴熙让还是柴熙海却无从知晓,同时,王巩在写成此书时,已经是距离大宋开国足足有一百四十多年,因此,这些史料,也只能作为参考。

最重要的是,这个记录里有两个很大的问题。

其一,就是记载中潘美只收养了一个孩子,无论这个孩子是柴熙让还是柴熙海,也就一个,那么另一个去了哪里,是也被收养还是死于非命,均无任何记载,仿佛另一个孩子凭空消失一般。

其二,收养的关系,自古以来,收养子的不在少数,包括柴荣就是从侄子变为儿子的,但收侄子,还真是少见,这恐怕也是赵匡胤的“突发奇想”。

另外,王巩所描写的细节,仿佛是亲临其境,说得清清楚楚,他又是如何得知其中的情况的呢?他给出的解释是,柴家后人口耳相传,他与其中一人交好,因此而得知详情。

但这些都没有可供参考的真凭实据来佐证,不过能够得出一点信息就是,赵匡胤给柴家留了个后人,让柴家延续了香火,不至于柴荣无后。

但这个后人,却在赵匡胤的要求下,被迫改姓,不再姓柴而姓潘,而之所以要安排潘美收养,里面也是有很大学问的。

首先,如果赵匡胤登基后,对柴家后人大肆杀戮,那显然就不利于他所打造的仁义名声,但若是放任不管,又怕形成隐患,杀又杀不得,放又放不得,找个人信任的人收养,自然是最合适的办法。

其次,之所以找潘美,是因为潘美非义社十兄弟之一,因此目标较小,同时潘美与赵匡胤关系匪浅,并且忠心,值得赵匡胤信任,所以他是最合适的人选。

最后,收养的关系不是养子而是侄子,同样有讲究,毕竟这个孩子是周世宗的儿子,潘美虽然收养,但让旧主的儿子喊自己爸爸,别说潘美不答应,赵匡胤也不会答应,万一喊得时间长了,老潘有什么想法,那就。。。

小结:

因此,赵匡胤对柴荣的后人,进行了分而治之,周恭帝柴宗训目标太大,只能好吃好喝供着,但是不能留下子嗣,柴熙谨早早地就得“夭折”,而剩下的柴熙让和柴熙海,消失一个,另一个安排人收养并监视,这样一来,不仅成全了赵匡胤的好名声,又做到了他登基之后制定的“优待”柴家后人的碑训,可以说是一举多得,高,实在是高!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8 0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赵匡胤称帝后,有人要杀柴荣的儿子,赵匡胤用13个字回复
北宋的建立,流血并不多,因为这场政变被赵匡胤和平地演绎过去。赵匡胤本是柴荣最看好的大臣之一,柴荣去世前还给赵匡胤升官,颇有托孤之意。但赵匡胤却因此窃取了后周的政权,建立宋朝。赵匡
2023-01-04 14:04:00
后周世宗柴荣为何要把皇位传给七岁的孩子?
历史上靠欺负孤儿寡母得江山的皇帝不少,宋太祖赵匡胤就是其中之一。公元960年,后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受命率军抵御北汉及契丹联军,大军行至陈桥驿时发生哗变,赵匡胤被手下黄袍加身拥立为
2023-01-06 20:59:00
赵匡胤在夺权成功后,对周世宗柴荣的四个儿子十分“优待”,优待的结果是,两个莫名失踪,一个莫名夭折,被迫禅位的周恭帝柴宗训,也就活到二十岁。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在后周的朝堂上,人
2024-05-28 06:19:00
宋朝为何要把柴氏子孙和柴荣子孙模糊化
南宋初期,有一条关于宋太祖赵匡胤遗留石碑的传言出现。据说是宋太祖赵匡胤生前建造了一块石碑,在上面刻写了一些要求后代皇帝们遵从的誓言。这块石碑及上面的内容,以前只有皇帝能看到,后来
2024-04-18 15:52:00
赵匡胤曾经发誓要优待柴氏子孙,还真做到了
南宋陆游在《避暑漫抄》里边记录了一件事儿,说赵匡胤做皇帝的第三年,秘密雕刻了一个石碑,叫做“誓碑”,只有皇帝能看到,金朝灭了北宋以后,宋室南迁,藏在宗庙里的这个石碑才被发现,上面
2024-11-02 10:41:00
柴氏子孙在宋朝地位如何
...年(西历959年),后周世宗皇帝柴荣驾崩。次年,后周将领赵匡胤等人,通过发动政变方式,逼迫只有七岁的后周末代皇帝柴宗训退位,而后,赵匡胤登基做了皇帝,改国号为。之后的宋朝,经
2023-07-27 17:09:00
柴荣一共有7个儿子,为什么偏偏让四儿子柴宗训登基呢
...是我们熟知的后周末代皇帝。柴宗训登基以后,非常器重赵匡胤。因为赵匡胤当年是柴荣非常信任的大将,为后周的崛起立下了不少功劳。现在太后和皇帝属于孤儿寡母,只能依靠强大的赵匡胤来治
2024-03-14 17:20:00
...话又说回来,赵家皇帝们若是真的优待柴氏后人,那为何赵匡胤把柴宗训贬黜至房县大山里呢?谁都清楚,柴宗训过惯了锦衣玉食的生活。大山里与世隔绝,生活条件更不如开封汴梁,赵匡胤此举不
2024-06-11 19:28:00
后周世宗柴荣生父柴守礼与柴荣的关系如何
...太子少傅。乾德五年(967年),去世,时年七十三。宋太祖赵匡胤派人办理丧事。人物生平过继儿子柴荣虽早年过继给郭威,其生父柴守礼一直活着。柴荣当皇帝后,册封生父柴守礼为金紫光禄
2023-06-27 21:2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