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1626年9月,皇太极在沈阳继承汗位,而后便一改努尔哈赤歧视汉人政策,大力提拔诸如范文程等汉族知识分子进入权力高层,以削弱女真贵族力量,从而达到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之目的。不过,在其“首崇满洲”政策下,汉人并未取得与满洲人一样的政治地位,许多核心岗位依然由满洲人担任。1644年5月,清兵入关,而后便开始标榜“满汉平等”、“满汉一家”,例如中央高级官职采取“满汉两制”,即一个岗位满汉各一人担任。其实,这只是清王朝出于维护自身统治而进行的一种宣传,并未真正做到,也没打算做到。可以说,在清朝统治前期,掌握政治话语权的依然是满蒙贵族,汉族势力深受打压,直到200年之后他们才得以再次崛起。

据《大清会典》记载:乾嘉年间,陕、甘、川、云、贵诸省督抚中,总督是满人的约占七八,汉人占二三;抚缺十五六,汉人仅占六七。此外,位于清朝统治核心地带的直隶总督一职,汉人无法染指,清一色的满蒙贵族担任,可知大清对汉族地主势力之防备从未松懈。不过,这一权力格局在清朝中后期彻底逆转,据相关资料记载,同治三年(1864年)五月,8个总督(地方一把手)只有1个是旗人,同期的15个巡抚也只有1个旗人,即是安徽巡抚英翰。此外,这些汉人督抚手握地方军事、财政、经济大权,往往无视中央号令,俨然如同土皇帝。那么,这权力格局为何会发生如此大的逆转呢,汉族地主势力是如何崛起的呢?主要得益于这四场战争。

第一场:蓑衣渡之战,汉族地主武装崭露头角1852年6月,太平军所有人马在全州登船,沿着湘江北上,目的是直捣湖南省会长沙。可惜,此次行动太过大意,洪秀全等认为清兵不敢伏击,于是没派陆师夹岸而行,致使灾难发生。此时,江忠源率所部800“楚勇”与刘长佑从湖南新宁县新招募的1200兵马设伏蓑衣渡,向江面太平军战船发起炮击,并拼死堵住太平军向西岸突围之通道,将其全部赶回江面。此战,南王冯云山阵亡,太平军四五千广西老兵阵亡,长沙得以保全。蓑衣渡大战获胜,是太平军兴起以来清军最大之胜利,极大的鼓舞士气。因“楚勇”表现精彩,使得湖南士绅、咸丰等看到剿灭太平军之希望在于汉族“团练”之中。此后,湖南、湖北等地纷纷掀起办“团练”热潮,最具代表性的是罗泽南“湘军”、曾国藩“湘军”。可以说,蓑衣渡之战是汉族地主武装崛起之最初开始。

第二场:湘潭之战,汉族地主武装大放异彩如果说蓑衣渡大战让清朝看到了希望,汉族地主武装得以崛起,哪湘潭之战无疑让汉族地主武装站稳脚跟,因为这是野战对决获胜,证明湘军可堪战斗。1853年6月,胡以晃、赖汉英挥师西征,沿江八旗、绿营闻风而逃,安徽、湖北等大多数城市落入太平天国之手。1854年3月,曾国藩从衡州移师北上长沙,抵御西征军,此时湘军水陆总兵力17000人。4月,塔齐布、彭玉麟、杨载福等在湘潭击败西征军主帅林绍璋,斩杀太平军精锐近2万(林绍璋仅带4名骑兵逃往岳州),而且是野战获胜,实乃大捷也。此战获胜,曾国藩一洗靖港惨败之耻辱,湖南官僚、士绅、富商等社会上层人物对其刮目相看,相信湘军能够击败太平军,是挽救清王朝统治的一把利器。此后,湖南士绅大力支持曾国藩兴办湘军,给他强有力的支持,汉族地主武装从此大放异彩。

第三场:“江南大营”破袭战,汉族地主武装登上舞台湘潭获胜后,曾国藩乘机率湘军反攻,连下岳州、武昌、田家镇、半壁山,兵锋直抵九江城下,太平天国第一次西征战果几乎损失殆尽。不过,咸丰当时只是想把曾国藩当枪使,让湘军打前锋,扫清外围,充当炮灰,八旗、绿营为主的“江北大营”、“江南大营”则作为帝国正规军,坐享胜利果实。所以,当时曾国藩并未得到实权,不能插手地方事务,湘军行动处处受牵制。1860年春,李秀成采取“围魏救赵”之计偷袭杭州、湖州,吸引和春分兵救援,而后立刻调头汇合陈玉成、杨辅清、李世贤、黄文金等摧毁“江南大营”,和春自缢而亡,提督张国梁落水而死。此战后,大清在江南一带再无成建制的正规军可用,僧格林沁所部蒙古马队又需要防备英法联军,故而咸丰只能将全部希望寄托给曾国藩,并授予他实际权力。不久,曾国藩任两江总督,节制苏、浙、皖、赣等四省军政;左宗棠则从秘书升为浙江巡抚,旋即任闽浙总督,汉族地主武装正式登上舞台。

第四场:高楼寨之战,汉族地主武装成为绝对顶梁柱,大清不得不依靠1864年7月,吉字营攻破天京,宣告太平天国运动灭亡,湘军达到极盛时期,总兵力多达30万(包括其他各路湘军)。不过,曾国藩主动裁撤湘军,堪愿做大清忠臣,故而此时汉族地主势力虽强,但并未取得对满蒙贵族压倒性优势。1865年5月,被慈禧誉为大清长城的科尔沁郡王僧格林沁在山东曹州高楼寨之战中因轻敌冒进,受张宗禹、任化邦、赖文光等指挥的十余万捻军伏击,所部蒙古马队阵亡7000余人,自己也被小兵张皮绠斩杀于麦田之中。闻知僧格林沁阵亡,满清朝廷上下为之震动,慈禧伤心欲绝。要知道,僧格林沁是满蒙集团中仅存的名将,他一死,清朝军事行动(剿灭捻军)就只能依靠汉族武装了。果然,朝廷很快重新起用曾国藩督师,后则用李鸿章督师,最终平定了捻军之乱。也就是在剿灭捻军的过程中,汉族地主集团将权力染指到北方各省,满蒙集团则一步步退出政治舞台,晚清政治权力格局就此逆转,汉族地主集团这支消沉近200年的势力再次复活,并深刻影响着晚清政治局势。

综上所述,清兵入关以来备受压制的汉族地主集团在200年后再次崛起,靠的是太平天国运动以及“捻乱”,是时代使然,也是满蒙贵族不堪重任之必然。蓑衣渡之战、湘潭之战、破“江南大营”之战、高楼寨之战等四场战役,见证了汉族地主势力崛起之历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08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