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上级机关向基层借调干部的乱象,早就被舆论诟病。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明确上级机关、单位原则上不得从县及以下单位借调干部。
过去,省级、市级的单位会从县里抽调干部,县级单位因为干部被抽调,人手不足,又从乡镇抽调干部,乡镇往往采取聘任编外人员解决人手不足问题。上级机关向基层单位借调干部,成本都转嫁给基层。
借调干部都是在“掐尖”,把年轻精干、作风扎实的基层干部抽调到上级机关,给基层开展工作造成被动。有的单位乐于当“甩手掌柜”,大量从基层借调干部,出现借调的“干着”、在编的“看着”的荒诞闹剧。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教育局长期从中小学校抽调借用教师,借调教师占全局工作人员比重曾高达60%以上。而被长期借调的人员,身份在基层,工作在上级机关,弄成“漂流一族”,对自身发展相当不利。
禁止向基层借调干部,是备受点赞的好事。但还应当分析借调乱象产生的原因,方能从根本上铲除乱象。
有的单位作风漂浮,喜欢从基层借调干部,把事情安排给抽调干部做,自己乐于当“指挥官”。有的单位编制结构核定不科学,确实人少事多,仅有的在编在岗人员难以完成庞杂的工作任务。有的单位喜欢搞形式主义,工作重留痕轻实效,材料繁琐而实绩寥寥,会议开的次数多、时间又长,形式上的任务牵扯过多的人员和精力,导致出现人少事多的假象。
禁止向基层借调干部,这一规定是减轻了基层不必要的负担。但问题的根源在上级机关,还得有后续动作,对不同原因的上级单位,采取不同的对症下药,方能实现从根本上解决乱象的效果。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评论员 伍少安
编辑 金 妮
二审 李海钦
三审 蒋叶俊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8-23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