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7月11日中午,村里的老人正在集中供养中心吃午餐。 李安然摄
7月11日11点20分,记者走进邢台市宁晋县贾家口镇小刘村集中供养中心。一排排鸟笼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各种鲜花竞相绽放,老人们正在等候开餐,或三五成群拉着家常,或在宽敞的餐厅里来回踱步。
11点30分,正式开餐,当日的午餐——捞面条端上了桌。排队取餐的75岁村民贾振兴说:“老伴过世了,孩子忙,我经常一个人在家,实在不愿做饭。这儿的饭菜,每天不重样,还便宜,关键是能跟老弟兄们聊聊天。每天中午到饭点都盼着来这儿吃饭呢。”
小刘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李志虎说:“2018年我上任之后,发现村里存在空巢、困难、失独、高龄老人‘用餐难、生活难、交流少’的问题。尤其是一到雨季,村干部都非常紧张,怕哪家老人的房子漏了、塌了,一下大雨都睡不了安稳觉。”
小刘村60岁以上的老人近800人。李志虎通过走访调研,一个大胆的想法浮上心头:能不能建一个供养中心,把村里的老人们聚到一起集中供养,让老人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说干就干,2020年小刘村利用原村卫生院旧址,采取拆旧建新的方式,共分两期,投资600余万元建成了一座占地面积3712平方米建筑面积2699平方米的集中供养中心。一楼为村卫生室,提供周到有保障的医疗服务,打造“医养结合”试点。二三楼为生活区,设置床位110个,所有房间均为两人间,独立卫生间洗浴,取暖制冷采用地源热泵中央空调,冬暖夏凉,给入住村民带来家庭的温暖和舒适的生活体验。
68岁的村民陈彦华说:“我无儿无女,年轻时还能出去打工挣点儿零花钱,现在岁数大了,不愿麻烦家里弟兄们。正好村子里建了供养中心,就搬过来了。中心房间宽敞,上下楼有电梯,头疼脑热有卫生室,24小时有服务人员。大家平时聊聊天、打打扑克,这日子太美了。”
据了解,目前小刘村集中供养中心内长期居住的老人有20多位,平时中午来用餐的老人有四五十人。李志虎说:“经过村‘两委’、村民代表讨论,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有20多名独居、失能老人长期在供养中心免费居住。70岁以上的老人每天中午可以到供养中心吃午餐,每餐收取1元钱,其余由村集体、县民政部门补贴,目的就是让老人们能够安享晚年,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老人们能够享受这样的待遇,钱从何来?李志虎说:“2018年初我上任的时候,小刘村集体账上就几百块钱。要想干成事儿、干好事儿,必须打赢村集体经济发展翻身仗。”
2019年,村集体流转群众土地100余亩,由村集体领办成立了宁晋县由由专业种植合作社、河北赶超苗木种植有限公司。当下,小刘村已发展温室大棚99座,主要种植草莓、羊肚菌等高附加值的特色作物;苗木公司种植了5万余棵银杏等绿化苗木,林下间种卫矛、月季、冬青、连翘等经济作物350万株。2022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了586.9万元,2023年集体收入超过了600万元。
李志虎笑着说:“集中供养中心每年的运营成本80万元左右,倒逼着我们村‘两委’一班人得加油干、玩命儿干,不然就无法保障供养中心的运营。”
据了解,宁晋县近年来以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增进民生福祉为目标,倾力推进养老助餐工作,目前在城区建成了1个社区老年助餐服务中心、46个助餐点;农村养老助餐倾力推进,现在每个乡镇至少有一家孝老食堂,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美好食光”。(燕赵农村报记者 宋国刚 见习记者 李安然)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7-20 11: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