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刘备和公孙述这对同窗的情谊之花,究竟是“纯天然”的还是“塑料”的,我们用事实说明。
刘备和公孙瓒能成为同窗,那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士族阶级,即以读书做官为职业的世家大族。
刘备的家世看起来更显赫,他自称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妥妥的宗室后裔,可惜传到刘备这一辈已经没落,因为父亲早亡,家道中落了。
公孙家族却正当其时,唯一的小遗憾就是公孙瓒的老妈是个小妾,他这个庶子没办法继承家族的政治待遇。
好在士族集团的子弟不缺读书的机会,刘备15岁时靠族人的资助师从东汉名臣、经学大家卢植。而公孙瓒那时候恰巧也在卢植门下读书,二人便成了同门师兄弟。
不过,刘备不是个读书的料子,书本常常是他催眠的药,却喜欢走马斗鸡、玩音乐、穿漂亮的衣服,一副纨绔子弟的模样。您是不是想起点什么?没错,这是刘家祖传的德行。
相较于刘备,公孙瓒则是个三好生,他从卢植那里毕业后,又跟随另一位名气更大、地位更尊崇的经学大师刘宽学习《欧阳尚书》、《京氏易》、《韩诗外传》。
如此一来差距就拉开了,“研究生”毕业的公孙瓒得到太守的赏识,娶了人家的女儿,仕途一帆风顺。而刘备“毕业即失业”,只好重操老祖宗的绝技混江湖。
不久发生的一件事让公孙瓒名声大作,彼时他的顶头上司因为犯罪被押解洛阳。按照法律规定,公孙瓒应该回避,他却将自己化妆成奴仆,一路伺候上司到洛阳。
后来上司被判流放日南(今越南南部),公孙瓒决定陪同作伴,他在先祖灵前慷慨流涕:日南多瘴疠,此去回不来了,谨向祖宗辞别。
大概是公孙瓒的诚意打动了上天,二人行进到半路遇上大赦,回到家乡的他被举孝廉出任辽东属国长史,拉开了他戎马生涯。
东汉末年的辽东乱成了一锅粥,那地方是个民族杂居的地方,经常遭遇鲜卑、乌桓的入侵。同时,由于中山国相张纯勾结渔阳豪族张举作乱,官府、叛军、鲜卑、乌桓各方势力合纵连横,打得狼烟四起。
公孙瓒的态度旗帜鲜明:见一个打一个,见两个打一双!他凭借才智连年征战,取得了不俗的战绩,乌桓人对他恨之入骨,也畏之如虎。
熟悉《三国》的人一听到“白袍将军”就想到赵云,其实赵云仅是公孙瓒的部将,那时候公孙瓒白袍、白马,身边数十位护翼将军也都是同样的装束。战场上一股“白色旋风”席卷而来,虏寇望尘奔逐。
公孙瓒虽然战力了得,但这种火上浇油的方式想灭火只能适得其反,他奋战多年,从辽东到幽州依然是战火不断。
在这种情形下,刘虞被朝廷任命为幽州刺史,成了公孙瓒的顶头上司。刘虞的平叛方略与公孙瓒截然不同,他主张以怀柔的方式安抚乌桓、鲜卑。
公孙瓒对此非常不满,他仗着手上的兵与刘虞分庭抗礼,并最终杀了刘虞独霸幽州,成了割据军阀。
后来公孙瓒与袁绍反目,双方为争夺冀州而大打出手,刘备就是这种情形下加盟老同学的。
说起来刘备这些年混江湖也没白混,他凭借个人魅力获得了河北豪族的支持,获得了大量钱财,并招募了数千人马,参加了平定黄巾军和张纯的战斗。
本来刘备因为战功获得了安喜县县尉的任命,却不料遭遇督邮的刁难,他一怒之下鞭打督邮,跑了。又混了几年,在下邳之战中立功,被任命为高唐县令。
这一回刘备命好,没被刁难,却又不幸遇上乱民,被攻破了县城,只好再次逃亡。
高唐离公孙瓒的地盘很近,于是刘备决定到老同学那里讨生活。公孙瓒对同窗好友的到来非常高兴,当即任命他为别部司马。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在《三国演义》中,刘备因为公孙瓒举荐参加讨伐张纯,又因公孙瓒的举荐,刘备参加了十八路诸侯讨董,那都不是事实,那时候二人是两条互不相交的平行线。
刘备投靠公孙瓒期间,正是公孙瓒与袁绍打得最惨烈的时候,彼时,刘备奉命与田楷镇守齐地,处于最前线。双方恶战两年,弹尽粮绝,于是轮流劫掠百姓,以至于当地连一棵青草都不剩。
初平三年,公孙瓒在龙凑之战中失败,被迫退守幽州,基本上失去了在齐地与袁绍对抗的能力。
就在刘备和田楷准备回撤之计,突然接到徐州牧陶谦的求救信,原来他遭到了曹操的攻击。曹操此时与袁绍是哥俩好,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战友的原则,田楷与刘备率军前往徐州增援。
该着曹操点背,刘备刚刚到来,他又遭遇张邈、陈宫、吕布的背刺,几方人马合力将曹操占据的城池又多了回来,曹操被迫撤军,徐州得救了。
完成对陶谦的救援后,田楷回家了,刘备却踹掉公孙瓒另立门户了,原来他喜从天降,病入膏肓的陶谦决定将徐州交给刘备。
天下一共才十三个州,刘备陡然成了徐州之主,这种情形下孙子才给别人当打工仔呢!
估计人们批评刘备与公孙瓒的“塑料情谊”就跟这件事有关,但我觉得不能这么粗暴。
首先我们得问一句:陶谦凭什么要把徐州让给刘备?而不是吕布、张邈?或者孔融呢?那些人的实力远在刘备之上呀。
按史书说法就是陶谦被刘备的仗义、仁德所感动,其实这个说法很扯,不久前刘备与袁绍在齐地没少祸害百姓,哪里见到仁德的影子了?孔融的仁德之名似乎不在刘备之下吧?
真是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刘备代表的不是刘备,而是公孙瓒,眼下能对抗袁绍、曹操的也只有公孙瓒,所以陶谦看中的根本不是刘备,而是刘备背后的公孙瓒。
这就看得很清楚了,当初刘备留下了,田楷回幽州,应该就是二人的分工,遗憾的是,公孙瓒连败于袁绍,再也没了挥师南下的资本,愣是将刘备孤零零地甩在外面逼成了老板。
此时的公孙瓒是日暮西山、四面楚歌,内部他跟刘虞恶斗,北面有乌桓,南面有袁绍和曹操,老天爷不帮忙,还给他降下罕见的天灾。
公孙瓒的短板尽显,他毫无政治才能,单凭武力四处征战。为了筹措军粮他又不惜盘剥百姓,搞得天怒人怨,终于逼反了治下的百姓,代郡、广阳、上谷、右北平狼烟四起。
直到此时,公孙瓒才彻底跪了:看起来天下真不是我的能力可以搞得定的,莫不如当缩头龟,躲起来静观天下之变。
于是这伙计想出了一个“妙计”,他在易县挖了十道壕堑,在壕堑间修筑大小城堡数百座,内藏三百万斛粮食,他自己居住于最大的一座堡垒,每天搂着女人逍遥,说,等粮吃光了天下形势明了了,再出山也不迟。
只有公孙瓒这种自信到没边的人才能想出这么馊的主意,这等于将主动权拱手交给了袁绍。
建安三年,袁绍兵围易城,公孙瓒坐视部下的堡垒被一一攻破,却不伸手救援,也不还击,就躲在堡垒里打防守战。第二年,袁绍攻破易城,公孙瓒自尽,曾经威震北方的“白袍长史”凄惨落幕。
那么,已经腰缠万贯的老板、曾经的同窗好友刘备怎么没来救援呢?看起来还是“塑料情谊”啊。
其实还真有点冤枉刘备了,他比公孙瓒混得还要惨,都没撑到公孙瓒被围困他就破产了。
徐州那地方太重要了,是兵家必争之地。曹操觊觎徐州,四处流浪的吕布何尝不是如此?失去公孙瓒的支援,刘备兵微将寡,很快就被吕布打成了流浪汉,被迫改投到曹操的门下混饭吃。
刘备为何改投曹操,而不是回到老同学的怀抱?一则公孙瓒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只有曹操有能力帮他打败吕布。二则公孙瓒也是一头大包,哪有精力顾得上刘备?
所以,此时的一对同窗好友已经是“爹死娘嫁人,各人顾各人”,能活下来就算阿弥陀佛了,且行且珍惜吧。
讲完了二人的故事,你还认为他们是“塑料兄弟”吗?刘备用眼泪淹死你!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19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