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霍去病攻下匈奴的咽喉要地,汉武帝设下四重镇,中国至今仍在受益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8-25 12:02:00 来源:戏说三国

自古要说英雄出少年,用来形容霍去病那是再合适不过啦。在他短暂又耀眼的一生里,给咱们留下了好多传奇,让西汉历史有了好多光彩。霍去病很年轻的时候就带着军队攻打城池夺取土地,成功拿下河西的重要城镇,一下子改变了西汉在匈奴面前多年的弱势。后来,汉武帝给河西地区的四个重要城镇起了四个特别霸气的名字,咱们中国到现在都还受益呢。这所有的事儿,得先从“河西走廊”讲起。

河西走廊啊,是个长度超过一千公里,宽度在几公里到几百公里之间变化的狭长地方。因为在黄河西边,地理形状像条走廊,就得了河西走廊这个名。这是完全天然形成、没有人工雕琢的特殊区域。在惊叹大自然神奇的时候,老天还给河西走廊安排了特别的地理位置,使得它从古至今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所以河西走廊在历史上“主人”换得很频繁。

霍去病攻下匈奴的咽喉要地,汉武帝设下四重镇,中国至今仍在受益

秦朝那会,匈奴变得特别强大,冒顿单于这个厉害的首领趁机把占据河西走廊的月氏给赶走了,把整个河西走廊都归自己了。为了能管得更好,让浑邪王和休屠王分别来管。秦末汉初的时候,在冒顿单于的带领下,匈奴的势力迅速扩大,灭了东胡和月氏,而且有“控弦之士三十多万”。

河西走廊的战略地位特别重要,北边是大片的戈壁滩,南边是祁连山,它成了西汉内地和西域连接的通道。并且河西走廊地势平,水草多,打仗时适合骑兵施展。冒顿单于拿下整个河西走廊后,野心变大了,老是凭借骑兵机动性强的特点频繁骚扰汉朝边境,不光抢汉朝边民的牛羊,还杀边民,甚至严重威胁到了关陇地区。

关陇那地方是汉朝的核心区域,匈奴的威胁就像老虎睡在身边,让汉朝一直没法踏实,打从刘邦起,西汉朝廷无时无刻不想摆脱匈奴的威胁。刘邦带着军队追击韩王信的时候,跟匈奴的冒顿单于打过一仗。然而,刘邦这支打败过楚霸王项羽的队伍,碰上匈奴却没了以往的勇猛劲头。

霍去病攻下匈奴的咽喉要地,汉武帝设下四重镇,中国至今仍在受益

刘邦的大军在白登被冒顿单于的40万大军给围住了,一时半会儿没法脱身,最后还是靠陈平出主意,才狼狈地逃回了京都。打那往后,西汉对匈奴是又恨得要命,又怕得不行。刘邦死了以后,冒顿单于给吕雉写了一封特侮辱人的信,大家都气坏了,樊哙激动地喊:“我要带十万兵,在匈奴那横着走!”可打仗不是闹着玩的,光耍嘴皮子没用,等季布问樊哙还记不记得《平城之歌》,樊哙啥也说不出来了,那股子劲头全没了。清楚这里头厉害关系的吕雉,只能咽下这口气,说自己年纪大又长得不好看稳住冒顿单于,还主动和亲换来一时的安宁。

西汉刚建立那会,深受“无为而治”思想的左右,虽说靠和亲来求得边境安稳这做法不咋体面,可能保持两边的平衡,对汉朝来讲,也算能忍。就这么着,和亲政策延续了好些年,一直到汉文帝去世,汉景帝登基,匈奴三万骑兵杀过来,冲进云中,又是烧又是抢又是杀的。

这么一看,西汉搞的和亲这一招虽说能弄来一阵子的和平,可一直都处于下风。哪天匈奴有了别的心思,随时就会毁约,带着军队打进来。那时候西汉朝廷也晓得这个问题很严重,清楚边疆的和平得靠打仗才能得到,敌人的承诺根本不靠谱。所以,西汉朝廷就调兵遣将,在边塞的重要地方集结了好多兵力,跟匈奴的大军远远地对着。

西汉朝廷能不能靠着众多兵力跟匈奴来一场决战呢?答案是不能。西汉只能被动防守,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就算汉军集结的军事力量很强,能在决战里打败匈奴的骑兵,可关键是,要不要决战是匈奴说了算。因为匈奴骑兵很灵活,如果匈奴不想跟汉军决战,汉军想逼着匈奴决战,那基本没啥希望。

第二,就算汉军有破釜沉舟的劲头去远征匈奴,也还是打不赢。为啥呢?因为决定战争输赢的因素多了去了,不是光靠勇猛就行。要是汉军弄出50万大军,越追越远,补给线就得拉长。先不说西汉能不能供得起这么多人的补给,只要匈奴分散开,弄成一个个骑兵小队不停骚扰补给线,汉军压根就没啥好法子对付匈奴。

兵多的时候就躲着不打,兵少的时候就瞅准机会攻击。先不说反击匈奴这事儿,单是为了防着匈奴,老是调兵花的那些军饷,就给当时的西汉朝廷带来挺大负担了。

霍去病攻下匈奴的咽喉要地,汉武帝设下四重镇,中国至今仍在受益

景帝刘启明白匈奴问题特别棘手复杂,刚登基时还是实行了和亲政策,先稳住匈奴,接着搞削藩,把七国之乱给解决了。等景帝加强了中央集权,让朝廷内外的局势稳定下来,这才开始认真琢磨匈奴带来的边患问题。要知道,从根本上处理好匈奴造成的边患问题,可是西汉历任皇帝都面对却一直没解决的大难题。

汉景帝是个挺有本事的明君,很快就找到了处理边患问题的要害。匈奴天生在骑兵方面有优势,要想打败匈奴,就得缩小汉军跟匈奴在这方面的差距,养马就成了打败匈奴的关键。《汉书·景帝纪》注引《汉仪注》里说,景帝在长安周边大范围设了马场,养的马数量特别多,有一阵子达到了三十多万匹呢。从这能看出来,景帝解决边患问题的决心特别大,而且在他当皇帝的时候就开始做准备了。可惜景帝没等亲自实现自己的宏大计划,就去世了。

汉景帝去世的时候,太子刘彻才16岁,就在汉景帝离世的那个月,他登基当了皇帝,被称为汉武帝。汉武帝承接了他父亲的志向,特别在意边患的事儿,在刚登基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做一些准备工作了。像巩固中央的权力、使劲发展经济、统一大家的想法之类的。

霍去病攻下匈奴的咽喉要地,汉武帝设下四重镇,中国至今仍在受益

据《资治通鉴》讲,汉武帝登基第二年,就跟大臣商量过要不要攻打匈奴,可那时条件不行,汉武帝就采纳了和亲的建议。不过后来,他越来越表现出想要打败匈奴,彻底解决边疆祸患的想法。

就因为这样,才有了马邑之围,可马邑之围没能够把匈奴军队消灭掉,还把匈奴给激怒了,匈奴也不想再跟汉朝和亲。马邑之围失败了,就像捅了马蜂窝,让主张和亲的大臣有话说了,让汉武帝压力特别大。

汉武帝从投降的匈奴人那里听说,匈奴跟月氏关系很糟,匈奴单于还曾把月氏王的脑袋当酒杯,月氏一直想找匈奴报仇,可就是缺个帮手。这消息让汉武帝又有了打败匈奴的劲头,他就决定派张骞去月氏,和月氏联手攻打匈奴。

张骞拿着使节,担着汉武帝交付的重任,出发去西域了。可张骞这趟出使的时间太长啦,等他回汉朝复命的时候,距离他走那天都过去了十三年多。虽说张骞回来得晚,不过他带回来的消息特别准、特别详细,把西域的情况完完整整地告诉了汉武帝,让汉武帝对西域和匈奴有了新的了解。

霍去病攻下匈奴的咽喉要地,汉武帝设下四重镇,中国至今仍在受益

张骞依据自己掌握的情况,给汉武帝提出了初步的“断匈奴右臂”的办法,下面把张骞的原话引用出来:

张骞说:“多给乌孙好处,把他们招到东边原来的地方居住,汉朝派公主当夫人,和他们结为兄弟。”同时,把乌孙西边像大夏这类的也招来。

张骞的这个主意呢,说白了,就是联合匈奴的对头,拉拢匈奴的盟友,把匈奴的军事力量弄弱,让匈奴没人帮忙,然后狠狠打击它。不过这事儿听着简单,要和乌孙以及“其西大夏之属”联系上,就得经过河西走廊。可这时候河西走廊在匈奴手里,要真正把“断匈奴右臂”的策略实现,先得把河西走廊抢过来。

因为有马邑之围的经验,汉武帝对这次出击河西走廊的军事行动特别小心,多次跟张骞商量办法。张骞这十多年搜集的情报都在他脑子里呢,汉武帝问怎么打下河西走廊的时候,张骞讲了这么个情况:

“如今去大夏,走羌中的路,很危险,羌人讨厌这条路。稍微往北点,就会被匈奴抓住。”

这么着,汉军要是想顺顺当当到达河西走廊,就得既不能让西羌发现,也不能让匈奴发现。贴着西羌的边儿,轻骑赶路,迅速通过,才有可能抵达河西走廊。要不然,根本见不着驻守河西的浑邪王和休屠王,更别说打败他们了。

霍去病攻下匈奴的咽喉要地,汉武帝设下四重镇,中国至今仍在受益

在公元前121年,19岁的霍去病因为功盖全军被封为冠军侯。就在这一年,深得汉武帝信赖的霍去病,被汉武帝任命为骠骑大将军,他接到的任务是率兵去攻打匈奴。霍去病将军接到命令后,就带着军队出发了,才短短六天,就奔走了一千多里,冲进了匈奴的核心区域。把匈奴军打得大败,还杀了折兰王和卢侯王,活捉了浑邪王的儿子以及好几个匈奴的高官。

独自领军猛冲,跑了老远打败敌人,“抓到并斩杀匈奴八千九百六十人”,立了大功劳,造就了奇迹。霍去病在头一回河西之战里,给汉朝赢了一场特别痛快的大胜仗,让汉军的威风大大提升。汉武帝明白了一鼓作气的道理,在霍去病拿下第一次河西之战的胜利后,马上就为第二次河西之战做准备了。

第一次河西之战结束后,就在同年夏天,汉武帝把第二次河西之战所需的全部军需补给都准备好了。这回汉朝准备得更充分,霍去病不再单枪匹马,公孙敖、张骞、李广都带着兵参战。但让人遗憾的是,这三位将军在这场战斗中的表现不太好,公孙敖迷路了,没按计划到河西,李广被围,差点全军覆没,幸亏张骞救援及时,他才保住了命。

三位将军一开始打得不顺,这一对比,就更显出霍去病最终获胜的不容易。霍去病带着部队从北地出发,一直打到了祁连山。霍去病这人胆大心细,领着孤军往敌境深入了足足两千多里,单就这份胆量,就让人佩服得不行。

霍去病攻下匈奴的咽喉要地,汉武帝设下四重镇,中国至今仍在受益

霍去病奇袭匈奴,把匈奴打得大败,活捉了单桓王、酋涂王,还有两千五百多人投降,“砍了三万零二百个敌人的脑袋”。这让匈奴遭受沉重打击,再也没法占据河西走廊。就这一仗,奠定了汉朝的强盛局面,水草肥美的河西走廊成了汉朝的地盘。

匈奴被赶出河西走廊后,心里特不服气,可又没本事跟汉军接着抢,只能认了。那时候匈奴有这么一首歌在流传,从里头能清楚地感受到匈奴人丢了河西走廊的伤心劲:

“要是没了祁连山,我的六畜就没法旺盛繁衍;要是失去焉支山,我的妇女都没了好容颜”

匈奴单于因为河西丢了就冲浑邪王和休屠王发火,他俩在匈奴都没个立足之地了,没办法只好向西汉投降。汉武帝挺客气地对待他们,把他俩的部众安排在沿边五郡,弄成了“五属国”。汉武帝这么做可有大心思,他心里明白,匈奴这次虽说败了,可他们打河西走廊的主意肯定没完,有机会肯定会反攻。汉武帝安排浑邪王和休屠王,就是想靠着他俩,盯着匈奴那边的动静,好提前做打算。

要想守住河西走廊,光靠这种安排那可不行。汉武帝为强化西汉对河西地区的掌控,设了4个重镇,还分别给起了4个很霸气的名儿,叫酒泉、张掖、武威、敦煌。

酒泉这个重镇,得名是因为“城下有泉”,而且“其水若酒”。在当地,有个关于霍去病的传说流传着。传说当年霍去病带兵打到酒泉的时候,由于是单独深入作战,补给没了,粮食也缺,士兵们士气很低。霍去病就把出征时汉武帝送给他的一坛美酒倒进泉水里,和将士们一起享用,后来打了大胜仗。

霍去病攻下匈奴的咽喉要地,汉武帝设下四重镇,中国至今仍在受益

重镇张掖,意思是“张中国之掖”,河西走廊就好比西汉的一条有力臂膀。

武威这个重镇,其名字主要是为了铭记汉军的“武功军威”,让后人不忘记他们在两次河西之战中的显赫战功。实际上,一说起河西之战,肯定绕不开霍去病。因此,这座城的命名也是为了纪念霍去病的成就。

重镇敦煌,“敦煌”这俩字表示“盛大”,之所以取这个名,是要展现西汉国力的强盛,也表明汉武帝在打通西域之路后,对河西走廊往后繁荣发展的期待。

西汉掌控河西走廊之后,实实在在地阻断了西羌和匈奴的联系,实现了“断匈奴之右臂”的规划,也达成了“张中国之掖”的目标。到这时,汉匈战争出现了有利于西汉的转折点。河西走廊还成了未来中国拓展版图的基础。

自从丝绸之路建好了以后,中国发展得了不少好处,跟西方的交流也慢慢多起来了,学者向达曾经讲过这么一句:

在海通以前的两千多年里,中国跟外国在政治、经济还有文化方面的交流影响,差不多都要通过这里。

随着时间慢慢过去,曾经是四大重镇之一的敦煌大力发展起来,担负了更多的历史使命,变成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核心,对中国的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到了今天,霍去病那时候已经过去2100多年啦,曾经的这位英雄虽然不在了,不过他经营的河西走廊还在起着重要作用。“张中国之掖”,借助河西走廊把中国的文化和物资送到西方,让更多西方人领略到东方大国的魅力,实现咱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25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霍去病攻下匈奴的咽喉要地,中国至今仍在受益
在汉匈之争中,汉朝的军事家霍去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率领汉军攻下了匈奴的咽喉要地,为汉朝的边疆安全和民族团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霍去病是汉武帝时期的名将,他从小就显示出了过人的
2024-03-17 20:00:00
霍去病攻下4座重镇,汉武帝取4个霸气名字沿用至今
...帝王将相中,汉武帝可谓是有着极高的文字水平,在对于霍去病的职位和封号上,都是他自己设定的名称。除此之外,汉武帝还是一个起地名的高手。中国有四个霸气的地名,就是由汉武帝取的,从
2022-12-25 21:27:00
河西走廊:历史的见证与中国西北的发展
...国疆域的版图。因此秦皇汉武皆有千古一帝之美名,而在霍去病攻下四座重镇后,汉武帝分别取四个霸气名字,让中国受益2100年。河西走廊,是指甘肃省下辖的五个市,武威、金昌、张掖、酒
2023-09-08 20:26:00
...开河西之役,为此,组织强大的骑兵部队,委派青年将领霍去病出征河西匈奴军。 元狩二年(前121年)三月,霍去病率精骑万人出陇西,越乌鞘岭,进击河西走廊的匈奴。他采取突然袭击的
2023-03-14 20:44:00
匈奴人占据河西走廊后,为何瞬间就发达了
...西走廊。元狩二年(前121年),汉武帝任命年仅十九岁的霍去病为骠骑将军,率军突袭匈奴人控制的河西走廊。霍去病一年内两次出击,先后击垮了匈奴人的浑邪王、休屠王部,歼敌四万余人,
2023-04-19 21:34:00
霍去病攻占河西走廊,汉武帝分别取4个霸气名字,使中国受益至今
...土,一雪白登之围的耻辱。今天主要想说说汉武帝时期,霍去病打下的河西走廊。在很多人印象当中,河西走廊一直都是中原王朝所有,其实并非如此,在秦汉之前,这里是游牧民族的天堂,曾经大
2024-06-14 21:28:00
汉武帝对匈奴最致命的打击:摧毁匈奴的经济根基,夺走其生存资源
...武帝如何摧毁匈奴生存根基,夺走其牧业资源2.从卫青到霍去病,汉朝将领是如何一步步击溃匈奴的?3.匈奴为何迅速衰落?解析汉武帝深远的战略打击4.通过卫青和霍去病的战役,汉朝是如
2024-12-20 09:13:00
匈奴在漠北之战中损失了九万余人,汉朝大军损失多少?
...漠北之战。元狩四年,汉武帝派遣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各率五万骑兵,分两路深入漠北。 这一战的目的就是寻找匈奴的主力军,为的就是将匈奴一举歼灭。在卫青和霍去病的带领下,
2023-05-14 09:16:00
汉武帝攻打大宛真实原因曝光
...射的人才,作为皇帝的侍从,也是在此过程中,诞育了如霍去病、卫青这些保家卫国之良将人才。有了人才,就该组建军队了,考虑到匈奴部队是以骑兵为战斗主力,所以稍不注意就会卷进马蹄之下
2024-06-22 14:4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