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农业科技报
科学家用粉煤灰成功改良盐碱地
该项目成果推广后对于解决粉煤灰大量堆存难题,提高优质耕地面积,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且有明显成本优势9月19日,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以下简称过程工程所)牵头的“粉煤灰基土壤调理剂盐碱地改良技术开发及应用”项目顺利通过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组织的科技成果评价。评价委员会一致认为,项目技术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实现了重度盐碱地一年即可改良成功的重大突破,建议加快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
会上,项目负责人、过程工程所研究员马淑花进行了详细汇报。传统盐碱地改良技术存在排盐降碱难的问题,导致重度盐碱地低产甚至绝收,且改良周期长。
过程工程所资源循环与先进材料课题组长期从事粉煤灰资源化利用研究,基于多年的研究积累,面向重度盐碱地改良和粉煤灰规模化消纳等国家重大需求,提出以激活粉煤灰为媒介、以重建土壤结构为突破口的全新改良思路,研发出毒害元素深度脱除-有益组分性能激活-盐碱土壤结构重建-养分动态平衡的盐碱地改良成套技术及装备,达到了重度盐碱地低成本高效改良和粉煤灰大规模高值化利用的双重效果。
据了解,依托本项目成果,目前已建成10万吨/年粉煤灰基土壤调理剂生产线,推广使用面积5000多亩,达成改良服务协议5万亩。传统改良技术成本为每亩万元以上,运用该技术后可使亩均成本降至3000~5000元。极重度盐碱地经改良1-2年后,土壤pH值由10.5下降到8左右,土壤盐分得到有效控制,作物增产显著,土壤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该项目成果推广后对于解决粉煤灰大量堆存难题,提高优质耕地面积,积极服务“三农”,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且具有明显成本优势,市场竞争力强,推广前景广阔。
该项目由过程工程所与北方民族大学、宁夏农垦贺兰山农牧场(有限公司)合作完成。评价委员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柴立元担任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邱定蕃等4位专家担任委员。 (据新华网)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0 11: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