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财经

用好用足政策工具箱 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

类别:财经 发布时间:2022-12-17 20:38: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网

顶住压力挑战,历经多重考验,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迎难而上,持续巩固恢复,成绩殊为不易,值得倍加珍惜。

走过2022年,开启2023年。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总基调。

爬坡过坎有底气、行稳致远有信心。多位经济专家表示,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着眼长远,在全球经济深陷衰退的背景下,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要用好用足政策工具箱,发挥各类政策合力,有效应对风险挑战,护航中国经济大船乘风破浪向前。

做好“三稳”工作 财政、货币双发力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如何?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动荡不安,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加深。

面对国内外复杂严峻形势,会议再次把“稳“字放在了首要突出的位置。

会议强调,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特别提出要“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在国内外各种不确定性持续存在的背景中,‘稳’就显得特别重要。”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杨志勇指出,各具体政策不是单兵作战,要形成合力。这就要求包括宏观政策在内的各项工作聚焦高质量发展,共促高质量发展。

“会议把促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放在民生的第一位,足见重视程度。”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原副总裁朱民指出,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高质量人力变得尤为重要。需要从学校、企业、政府、激励机制等多方面发力,帮助应届毕业生就业。

会议指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对此,多位专家表示,财政、货币政策“加力提效+精准有力”的措辞组合较以往更显积极。其中,“加力”意味着,明年在财政、金融、产业以及科技人才、社会保障等方面都将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确保实现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温来成表示,会议提出“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意味着要统筹发展与安全,要防范政府债务风险,特别是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对于稳健的货币政策如何“精准有力”?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精准”主要体现在“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领域的支持;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有力”,是指为金融机构提供长期稳定的低成本资金,继续向市场发出稳增长、扩内需的明确信号。

兼顾内外发展 市场吃下“定心丸”

“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作出部署。

由投资和消费构成的内需,是经济增长“主引擎”。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提出最终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丽芬表示,“把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有利于打造富有韧性和弹性的经济体系。”

植信投资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罗奂劼认为,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对于重新提升预期,缓解消费后顾之忧有较大推动作用。综合来看,房地产相关消费和汽车消费等将会成为拉动明年消费的重要抓手。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会议对于房地产行业的论述表明,2023年政策面将重点引导行业尽快软着陆。预计除了有效落实以“三支箭”为代表的金融支持政策外,后期政策“工具箱”还有较大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会议再次重申,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强调“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这些表述有力回应了外界和舆论关切,有利于稳定和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市场发展信心,将对恢复和焕发民营经济和民间投资活力起到积极作用。”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称。

同时,会议把“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未来一个时期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多位专家表示,这体现了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的战略导向,也聚焦了当前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着力解决的重点任务。

在吸引和利用外资方面,会议强调“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要扩大市场准入”“要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等。

“外资具有联通国内国际的独特优势。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既有条件又有必要。”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顾学明说。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高凌云指出,会议提出的两个亮点值得关注。一是要“积极”推动加入高标准经贸协定,二是“主动”对照国际经贸规则,深化国内相关领域改革。

“这意味着明年我国将着力于创造制度开放红利,打造有利于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制度体系,力争形成开放经济发展新优势,为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作出更大贡献。”高凌云说。

政策效应显现 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全国税务系统合计办理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3.7万亿元;全年6400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全部下达完毕,项目开工率达近5年最高水平;已发行专项债券的项目开工率达95%;新能源车销量突破600万辆;16条金融举措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今年以来,我国先后出台实施了一系列扩大有效需求,促进结构优化的政策措施。

“总的来看,我国经济经受住了超预期冲击因素的影响,展现出较强韧性和潜力,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就业物价基本平稳,经济回稳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在近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总结说。

《经济蓝皮书:2023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指出,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5.1%左右,呈现进一步复苏态势。

驰而不息,势之所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准确把握明年经济工作部署要求,敢担当,善作为,察实情,创造性抓好贯彻落实,努力实现明年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副主任韩文秀表示,已推出的措施下一步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政策效应将在明年持续显现。明年还要根据实际需要陆续出台一些新政策、新措施。存量政策、增量政策同向发力,将积极促进经济恢复发展。

“面对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和风雨如晦的外部环境,我们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推动我国经济运行整体好转。”韩文秀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17 21:18:2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制造业等实体经济的支持,倾斜金融供给,用好政策“工具箱”强化民生领域信贷支持,不断满足客户合理融资需求,激发各行业经营主体发展活力。截至2024年6月末,桂林银行民营企业贷
2024-09-13 22:58:00
央行:长期国债收益率将运行在与长期经济增长预期相匹配的合...
...策工具储备。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我国国债市场规模已居全球第三,流动性明显提高,这为央行在二级市场开展国债现券
2024-04-23 21:23:00
...握好预期与目标的撑杆跳,充盈着“跳一跳能够得着”的工具箱,对未来越有信心,对当下越有耐心。无论是“斗罢艰险再出发”的悟空,还是“若前方无路,我便踏出一条路”的哪吒,奔忙在开赴
2025-02-12 05:45:00
...政策框架,强化系统性金融风险研判,丰富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箱;用好用足支持资本市场的两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探索常态化的制度安排,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
2025-01-06 06:43:00
...观经济大盘,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持续提高,这充分表明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有记者问: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了2022年中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数据。
2023-01-18 21:31:00
...动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稳中有降。充实完善货币政策工具箱,开展国债买卖,关注长期收益率的变化。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防范资金空转。增强外汇市场韧性,稳定市场
2025-01-03 22:36:00
港口“活跃度”展现中国贸易韧性
...更实措施稳外贸、以更高标准促开放,将更加有力地推动中国经济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据新华社北京电 记者叶昊鸣、邹多为)
2025-01-28 04:30:00
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 2023年中国经济将会整体好转
...望加快恢复,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将不断积聚增强。2023年中国经济将会整体好转。 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表示,2023年,尽管外部环境复杂严峻,世界经济陷入滞胀风险上升,国内经济恢复
2023-01-17 14:07:00
多位部长回应经济热点,释放新信息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北京11月7日电(记者 李金磊)中国经济形势一直备受海内外关注。临近年底,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态势能否持续?政策工具箱里还有哪些储备?近日,国家发
2023-11-07 17:18:00
更多关于财经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