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教育

构建“双融合、双促进”的新型育人模式

类别:教育 发布时间:2024-04-26 06:03: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新华日报

赵曼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党建工作与课程思政是实现这一根本任务的关键路径。随着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的逐步深入,党建工作在育人实践中的引领作用日益突出,成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支撑。协同育人视域下,高校党建工作与课程思政的融合,是提升教育质量、强化育人效果的现实途径,在培养应发展之所急、解国家之所需的新时代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政工作思想同源、目标同向、实践同构。从理论内涵出发,高校党建与课程思政建设都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得以发展。尽管二者分属不同体系,但依然具有相同的思想根据,为实现协同育人视域下的融合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从目标导向出发,高校党建与课程思政建设都服务于新时代高质量人才培养工作。其中,高校党建为课程思政提供管理与组织规范,引领课程思政建设的正确方向;课程思政建设为高校党建工作提供教育教学层面的实践补充,在二者的优势互补中助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由此可见,协同育人视域下,高校党建与课程思政融合发展具有必要性、重要性与可行性,需要高校积极探索党建工作与课程思政“双融合、双促进”的新型育人模式。

以机制为引领,铸牢党建与课程思政融合的协同育人观念

从育人角度出发,高校党建与课程思政融合是协同育人理念的实践证明,这对高校管理者和各类育人主体都提出了更新、更高的发展要求。回顾以往的教育实践,高校党建与课程思政之间往往存在一段距离,二者的育人成效难以形成合力。因此,高校应在协同育人思想引领下,制定专业的领导机制,以实现高校党建与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合。

完善顶层设计。协同育人视域下,高校党建与课程思政同为育人手段,应在这一共同目标指引下,结合党建工作与课程思政建设现状,形成对二者融合的全面认知。具体而言,需要坚持党委统一领导,明确责任划分,着力把好方向盘。为最大程度实现协同育人,应考虑到党建工作的特殊性,明确党委统一领导,强化政治示范,以“党建引领、党员带头”模式扎实推进二者融合工作。通过建立以党委书记为核心的统一领导机制,强化校、院各级党委之间的共建联动机制。从宏观层面与微观层面把握学校特色、学生发展情况等现实条件,探索制定可落实的高校党建与课程思政融合发展的目标体系,提升高校党建工作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实效性。

健全激励制度。协同育人视域下,高校党建工作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建设工程。为实现二者融合育人的可持续发展,应将其动态发展情况纳入教育主体评价体系中,将协同育人效果与主体职称晋升、评奖评优等挂钩,以此激发不同教育主体参与融合发展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同时,需要做好动态评价与反馈工作,对于积极推动党建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工作的教育主体给予奖励,打造良好的协同育人格局。

以资源为抓手,挖掘党建与课程思政融合的协同育人要素

协同育人视域下,高校党建与课程思政之间在目标、内涵、实现路径等方面,具有互融互通的显著优势。就育人资源而言,以党史党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为主要内容的高校党建中,存在大量可挖掘的“课程思政”元素。将其融入具体学科中,有助于进一步丰富育人实践。因此,高校应坚持协同育人思想,通过多种途径实现高校党建与课程思政之间资源的互通互嵌,促进二者在育人实践中同频共振、相得益彰,实现协同育人目标。

以课程教学为抓手,厘清高校党建与课程思政之间的内在关联。党史是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的优质教育资源,具有不可替代的育人价值。协同育人视域下,高校应以此为切入点,将党建资源转化为可以利用的教育教学资源,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真正在课程教学实践中实现党建与课程思政的融合育人。同时,鼓励各学科教师在课程目标指引下,结合教学实际与学生认知水平,找准可有效融入的党建资源。在此基础上,采用任务驱动、情境教学等方式,进一步拉近学生与高校党建的距离,将党建资源转化为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实现二者的融合发展。

以实践活动为辅助,深化高校党建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发展。新时期,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学科教学中,还应在学生生活实际中以多种形式潜移默化地开展。因此,协同育人视域下,除重视高校党建与课程思政在理论层面的融合发展外,应关注到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层面。例如,结合主题党日活动将高校党建与课程思政相融合。为适应学生不断更新发展的学习新需求,应创新性地采取走访红色基地、讲述红色故事、组织志愿服务活动等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在实践中促进高校党建与课程思政的融合育人。

以教师为动力,凝聚党建与课程思政融合的协同育人力量

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高校党建对于教育实践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从本质出发,高校党建工作与课程思政建设分属不同体系,在实践层面具有独立性。因此,协同育人视域下,要想实现高校党建工作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需要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进而在各类育人主体的深度协作下实现高效融合。

优化育人队伍结构。高校党建与课程思政融合过程中,所涉及的多类育人主体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对此,高校需要基于协同育人的宏观理念,组建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育人队伍,为融合育人提供强劲的内在发展动力。从党建层面出发,相关管理者应切实参与到课程思政实践过程中;从课程思政建设层面出发,加强对思政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等育人主体的培训。在此基础上,高校应明晰党建工作与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主体责任,塑造一支由党支部书记为总负责人、思政教师提供理论引导、专业课教师统筹学科建设、辅导员发挥保障作用的育人队伍,在“乐为、敢为、有为”中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提高育人队伍素养。协同育人视域下,高校党建与课程思政的融合发展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对育人主体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应加大日常培训力度,以激发主体涵养精神、提升主体思想觉悟,进而保障课程思政方向不偏且行稳致远。高校党建工作负责人应带头开展协同育人培训工程,从党员干部中选拔出教学水平高、政治觉悟强的教师作为引领骨干。通过开设课程思政专题培训项目,引导党建工作者认识到,学生思想政治发展情况是开展党建工作的参考依据;引导各学科教师认识到党建工作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引导力量,激发各学科教师参与培训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提升育人队伍整体素养。

(作者为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本文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在不同专业中的特色实践模块创建与运用”〈项目编号:XJ2022GY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6 09:45:1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重庆市沙坪坝区歌乐山小学校:大思政视域下党团队一体化育人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
...思维尝试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创新性地将党建工作与落实国家课程相融合,强化党建带团建、队建作用,不断推动党、团、队育人链条相衔接、相贯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近
2024-07-01 21:36:00
...色文化视域下,学生公寓党员工作站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党建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思想引领、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红色文化可为学生公寓党员工作站建设赋予新的精神内涵,提升学生公寓党员工
2023-07-20 00:04:00
...民族中学校创新“114”模式 打造民中特色“大思政课”党建工作和思政教育是学校发挥育人功能的重要支点,两者相辅相成。近年来,重庆市黔江民族中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扎实推进
2024-01-20 06:40:00
做好“大思政课”文章 勇担铸魂育人使命
...树人为核心,探索构建“三圈三联动三融合”党建育人新模式的有力抓手之一。建好“三圈”,扩大育人宽度。内圈聚焦第一课堂育人主渠道,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中圈
2024-01-21 05:42:00
...能等数字技术赋能思政教育,重塑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模式、手段。2023年10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正式发布了《关于召开新时代“数字思政”创新发展论坛的通知》,数字思政日益活跃在
2024-02-02 05:21:00
...对理念。高校舆情类型多样、过程复杂,并非单一的处理模式或机械的处理原则能够应对。当不利舆情出现时,高校应重视时间成本,联合与舆论事件相关的职能部门,对事件内容与具体发展过程进
2024-04-02 08:58:00
...究,通过聚焦学校基层党组织工作的焦点问题,打通链接党建工作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最后一公里”。据悉,这是成都市教科院充分发挥智库与引擎的价值功能,通过率先建立党建教研制度,从
2024-01-19 03:02:00
...同,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标准,增强文化自信。 在教学模式上,发挥育人主体作用,注重知识传授。高校教师是思政建设的“主力军”,漆艺师资的培养方面,要加强其运用思政元素的能力,避
2023-11-07 05:26:00
...综合育人的目的。以课程思政深化产业经济专业下新商科模式的发展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当前对于产业经济专业学科的有效整合与创新融合,积极开展经济学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建设,不仅实现
2023-11-30 10:26:00
更多关于教育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