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太原晚报
“双11”开启
超前消费有所减少 近年来,每年11月,线上线下都将掀起一轮消费热潮。今年不例外,10月24日,京东、快手、拼多多、抖音等电商平台相继发布“双11”活动规则,一场“低价商战”已打响。不过,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如今的消费者面对商家抛来的“诚意”却很理性——只买对的不买贵的、杜绝超前消费造成浪费,消费者变得越来越“精明”成为新消费现象。
“全网最低价”“真便宜 闭眼买”……与往年复杂的规则和玩法相比,今年“双11”活动更简单粗暴,“低价”成为各电商平台达成的共识,颇有“神仙打架”之势。然而,“剁手党”们在购买时的消费心理却悄然发生着变化,曾经追求品牌烧脑计算、热衷蹭低价超前消费等消费行为,逐渐归于常俗,变得十分理性。
“95后”许欣怡特别爱买化妆品,之前的“双11”她会提前研究活动规则以达到省钱目的,而且目光瞄准的都是国际品牌,烧脑计算价格不说,到头来还是感觉“买的不如卖的精”。随着时间推移,她发现国产化妆品“性价比”更高,今年下单的是佰草集、自然堂等国货商品。“价格战是商家的事,作为消费者我只买对的不买贵的,准没错。”她说,自己妥妥地被国货成功圈粉儿。
购物之前先清点家中存货,“双11”前,市民李珊珊来了一次“盘点”,为过度消费把关。曾经的她特别爱超前“买买买”,看到便宜东西忍不住囤货,因而造成浪费,看着今年各大商家给出的“低价诚意”,她心中早已下定主意,只买刚需商品。“完全没有必要囤货,现在各种促销、打折时常有,超前消费其实不一定省钱。”李珊珊说,购物还是要从实际需求和商品性价比考虑,而不被“低价”牵着鼻子走,这样的消费更理性且更有意义。 记者 李晓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05 0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