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家国亲情六百年·建筑篇|屯堡人来到黔中修筑梦中江南,南京人惊呼“侬们更南京呀!”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28 15:49:00 来源:当代先锋网

家国亲情六百年·建筑篇|屯堡人来到黔中修筑梦中江南,南京人惊呼“侬们更南京呀!”

编者按

6月28日,2024“多彩贵州”夏季文旅宣传推广活动去到江苏南京。南京与贵州有着有着割舍不断的亲缘,明朝30万大军就地屯军,在安顺屯堡屯出了悠悠600年的“明代历史活化石 ”。屯堡人的祖先就是600多年前从南京城迁往贵州的明屯军的后代。

600年沧桑巨变,南京与贵州的缘分依然在续写,600年前的江南风物在安顺屯堡被定格,黔中屯堡文化蕴含着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融合的深刻内涵,是可感可知的历史遗存,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绚丽瑰宝。

家国亲情六百年·建筑篇|屯堡人来到黔中修筑梦中江南,南京人惊呼“侬们更南京呀!”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又是永恒的史诗。

明洪武十四年(1381)朱元璋为统一全国“调北征南”,数十万江淮将士奉旨戍守湖南至云南的交通要道,随后迁入家眷、工匠、商贾、流民“调北填南”,在贵州一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聚居群落——屯堡。

家国亲情六百年·建筑篇|屯堡人来到黔中修筑梦中江南,南京人惊呼“侬们更南京呀!”

本寨“四知堂”垂花门楼。

悠悠岁月中,屯堡人的衣食住行皆沿袭明朝传统,乡音不改,固守着“为国戍边”的荣光。

他们怀念老家门前的小桥流水,规整有型的四合院落,雕花的柱础、门窗,为了留住故乡的记忆,将江南水乡的建筑特色融在了一间间堂屋、厢房、庭院、门楼中。来自江南的匠人们,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石材资源与木料结合,建成了一栋栋石头房子,一条条石头村巷,一座座石头村寨。

家国亲情六百年·建筑篇|屯堡人来到黔中修筑梦中江南,南京人惊呼“侬们更南京呀!”

正在捡辣椒的屯堡老妇。

今天人们穿过用石头建成的外八字朝门,朝门之上,垂花门楼渲染着一份奢华。石头围成的庭院,石板拼成各种图形的地面。四面的木房窗棂、隔扇、裙板上雕刻着“花开富贵”“喜上眉梢”“终身有福”“五福临门”等图案,用牡丹、喜鹊、钟、蝙蝠、石榴、铜钱等谐音比拟的方式来表现,与江南的建筑装饰如出一辙。

家国亲情六百年·建筑篇|屯堡人来到黔中修筑梦中江南,南京人惊呼“侬们更南京呀!”

“叶茂思根”碑。

这些宅院,使得子孙后代不至于忘记了故乡的样子。600年的时光在屯堡里定格,在这里石头会说话,老屋有故事,古树显沧桑。

家国亲情六百年·建筑篇|屯堡人来到黔中修筑梦中江南,南京人惊呼“侬们更南京呀!”

山水间的水碾房。

1997年,天龙屯堡的陈姓后裔、地戏非遗传承人陈先润组团到南京寻根,在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畔,六朝金粉的繁华都市,在玄武区丹凤街,找到了家谱中所记的祖居之地都司巷,泪水簌簌而下。那一刻,600年的江南记忆复苏了,这一口地道的屯堡话,加上凤阳汉装,让南京人惊呼:“侬们更南京呀!”

家国亲情六百年·建筑篇|屯堡人来到黔中修筑梦中江南,南京人惊呼“侬们更南京呀!”

屯堡石雕。

从南京回来后,陈先润们带了一捧南京的泥土,在天龙屯堡的后街植下香樟树,立下一块石碑:上书“叶茂思根”。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策划 黄蔚 陈曦 曹雯

文本整理/ 曹雯

图/源自《屯堡小识丛书》

海报设计/赵怡

编辑/刘立超

二审/姚曼

三审/黄蔚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8 17: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家国亲情六百年 | 乡愁联结着两座“石头城”
...南记忆复苏了,这一口地道的屯堡话,加上凤阳汉装,让南京人惊呼:“侬们更南京呀!”从南京回来后,陈先润们带了一捧南京的泥土,在天龙屯堡的后街植下香樟树,立下一块石碑:上书“叶茂
2024-07-04 23:30:00
从独特家风看南京文化中的家国情怀
...“明远楼”作为南京最古老的土著,金陵甘氏一直被视为南京人的骄傲。位于南捕厅的甘熙故居,是人们对甘氏最直观的认识,这是南京现存规模最大、保存较完整的多进穿堂式晚清私人住宅。甘家
2023-03-17 09:09:00
【天眼聚焦·长三角】屯堡寻根⑥:屯堡民俗里的江南密码
...南京小吃梅花糕此外,屯堡人还保留了祖先食鲜的习俗,南京人爱吃的马兰头、香椿头、菊花脑,屯堡人则将折耳根、蕨菜等融入日常饮食。江南一直是我国织造业发达的地区,明朝时期,南京丝织
2025-02-20 21:22:00
“2023南京文学季”开幕,上百场文学体验活动等你来~
...的每一条街道、每一个社区、每一座图书馆,炫亮每一个南京人的金秋。创新举办“南京文学书集”活动据了解,与往年不同的是,“2023南京文学季”期间,南京市文学之都促进会联合江苏凤
2023-09-29 23:37:00
南京历史文化名人:从祖冲之到曹雪芹的传奇故事
...物生平陶弘景,南朝齐、梁人,生于丹阳秣陵,今江苏省南京人。道家的茅山宗祖师爷,还是炼丹家、医药学家。2.重大影响——茅山道士的老祖宗一是创立了茅山宗。道家茅山派,自祖师爷陶弘
2023-11-14 14:49:00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门票预约火爆
...世界记忆。一位来自德国的观众来到纪念馆,他的妻子是南京人,“通过妻子,我了解南京和南京的历史。在纪念馆亲眼看见这段血淋淋的历史,了解人们在战争中互帮互助的事迹,我的震撼无法言
2023-06-27 02:04:00
清明风物里寄托思念也传递亲情
...采石矶茶干,筋道有弹性且回味悠长。除了采石矶茶干,南京人更熟悉同产自马鞍山的另一个茶干品牌——金菜地。随着市场上休闲食品增多,给传统的茶干带来了不少挑战。如今,品牌化运作的金
2024-04-05 03:26:00
国际青年:“读城”一日,邂逅古今
...年,在10小时内用脚步丈量眼下所生活的城市,触摸当代南京人的城市记忆与脉动。可看!“一城一塔一河”交相辉映21日上午,秋日的明城墙砖缝间还凝着露水,沐浴在晨曦中的中华门城堡,
2025-09-22 07:40:00
...个。咬食脆响的露头青萝卜、清凉爽口的胡椒薄荷,还有南京人最爱的“七头一脑”……位于江宁横溪的南京市蔬菜科学研究所地方特色蔬菜种质资源保护基地,搜集保护了南京本地特色品种种质资
2024-04-10 07:4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文化中国行|千年文脉 活力运河③:临西古砖 匠心传奇
邢台市临西县历史上是隋代开凿的永济渠与元代开通的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地,两条运河接续造就了临西(古称临清)的繁荣。史料记载
2025-11-13 08:05: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唐小兰11月11日,河南平顶山,新娘即将出场时老太太想“抢喜”,婚礼督导眼疾手快及时发现并制止。“抢喜”
2025-11-13 10:56:00
想要读懂山东,或许不必急于奔赴泰山之巅或徜徉于海岸线。如今,一种更深度的“游山东”方式正悄然兴起——走进散落于齐鲁大地的博物馆
2025-11-13 14:46:00
来滕州看“小国重器”
山东滕州,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素有“滕小国”之称,是古代东夷炎族后裔——滕、蕃、邾、薛等氏族的摇篮和商代始祖的发祥地
2025-11-13 15:22:00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