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中国最会唠的大爷,都坐在这儿了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2-12-21 08:37:00 来源:新周刊
中国最会唠的大爷,都坐在这儿了

胡同的秘密,他们都知道。

穿过万宁桥,途经火神庙,就到了北京的后海。诚如莎士比亚所言,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话在这个空间同样适用。

中国最会唠的大爷,都坐在这儿了

△北京后海公园。/图虫创意

对于喜欢买醉的人,这儿是酒吧的聚集地。对于热爱旅游的外地客人,这儿是老北京风情打卡处。对于偏爱野泳的,这是他们从小游到大的天然泳池。

要是哪口儿都不好,那也没关系,在这儿发个呆,同样会给予你一次惬意的体验。但你所见的这一切,也许只是表象,想理解后海,或者往大了说,想真正感受北京这座城市的精髓,还得走入胡同之中。

“胡同”这一叫法出自蒙古语,在很多元曲作品里,就已出现这一名词。在当时,一排排的民间街道被称为“忽洞格儿”,蒙古语的意思为“水井”,为了方便,人们将其叫成了“胡同儿”。

中国最会唠的大爷,都坐在这儿了

△北京“胡同儿”。/图虫创意‍‍‍

据文献的记载,明代北京城有记录的胡同有1300多条,辛亥革命时期胡同增加至3000条左右。到了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城的居民不断增多,大大小小的胡同有6000多条。

在某种程度上,胡同就代表了北京的市井生活。在那些角落,每天都发生着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为了更好地探索胡同,《新周刊》找到了一位人力三轮车车夫、一位房产中介,以及一位生活在当中的本地人。

他们因不同的社会身份,与这个城市空间产生联结,于他们而言,胡同有着迥然不同的意义。以下是他们的自述。

“发名片的人”

我叫张乃强,辽宁人,今年55岁,现在是个车夫,在后海附近拉活已经有10多年了。最开始,我做导游,就是传单上写的那种,“每人几十块钱,畅游北京各个景点”。

其实去的都是不需要票的地方,游客人生地不熟,生意很好做。后来,这个行业被整顿了,后海旅游变得正规化。我拿余钱买了辆车,三轮的,带个棚。

中国最会唠的大爷,都坐在这儿了

△后海黄包车。/图虫创意

刚入行的那几年,像我这种“个体车夫”,能自己跟游客谈价格,路线也能自主安排,甚至可以做私人定制。等到2008年左右,政府对人力车统一管理了。我们有了公司,路线、价钱都说了不算了,上岗还要经过培训,跟考驾照一样。

游览的路线分大圈和小圈,大圈全程一个小时左右,小圈半小时就结束了。大多数人都选后一种,对他们来说,胡同没什么两样,体验一下就够了。但不论走哪个路线,我都得背词,好比说:“北京的胡同,连起来比万里长城还长,有名的有3600多个,没名的简直是多如牛毛。”

中国最会唠的大爷,都坐在这儿了

△“多如牛毛”的北京胡同。/视觉中国‍‍‍‍‍‍‍

像这种导览词,我已经烂熟于心了,我媳妇说我有时候说梦话都讲这些。从业的这十来年,我印象比较深的事情,都发生在奥运会期间。那是我出入胡同最频繁的一段日子。很多游客的落脚第一站就是这片儿——逛完了自然风景,都想着看看北京的市井人情。

我几乎没有休息时间,从早上八点一直干到晚上五六点,拉完了一拨客人,又来下一拨。我儿子说我像课本里的骆驼祥子,我改了改,管自己叫“骆驼强子”。我比别人多个心眼儿,那年7月,我托人录了一份英语的导览词。

只要看见老外,我就比个手势,说“welcome”,等他们答应上车了,把车把上的喇叭打开。他们觉得挺有意思,还跟我比比画画地聊天。其实聊的是啥我不知道,反正不管他们说啥,我都点头说“yes”。但等他们下了车,全冲我比大拇指,嘴里不停重复“hutong,very good”。我知道,他们应该挺喜欢这儿。

我感觉,这就像北京的名片,我就是那个发名片的人。后海这个区域里,我最喜欢的地方是鸦儿胡同。在北京所有胡同里,它挺不起眼,要不是位置好,很难有人注意到它。我喜欢它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它安静,闹中取静。隔了一排房子,就是后海边,来来往往的人很多。但这儿不一样,它有那种很自然的生活状态,有点儿像我老家的平房。

中国最会唠的大爷,都坐在这儿了

△鸦儿胡同广化寺。/图虫创意

最近这几年,我们的生意越来越难做了。游客量少了,一天也就接待四五拨人,一趟150块钱,扣了上缴的,到自己手里的也没几个钱。尤其到了冬天,有时候一个客人都没有,只能自己坐在座位里玩会儿手机。

你问我喜不喜欢胡同,我情感挺复杂,要是不骑车,我挺愿意在里面走一走。但对我来说,在胡同里来回窜,早就成了工作。你要再问我爱不爱这份工作,我只能说,我能接受它,别的也干不了。有时候没招儿,都是为了生活。

“生存和生活并存”

我叫李鑫,做房产中介8年多了,最近这几年,我才开始做与胡同房源相关的业务。因为过去租住胡同的人不多,一般都是外来的打工者,送外卖、做服务员的居多。

对他们来说,能有个睡觉的地方就可以,对住宿没有什么要求。之前,我带过打工者去看胡同房,价格普遍在1000元到2000元之间,面积有大有小,小的也就能放下一张单人床、一个衣柜,基本上是一打开门,直接上床;稍微大一点的,能有十四五平方米,屋内设施跟小的基本一样,但优点很明显——活动的空间比较大。

中国最会唠的大爷,都坐在这儿了

胡同房的屋内面积较为狭小。/图虫创意

我的记忆里,看这种胡同房的人,基本上都长一个样子——穿得很简朴,说话也都直白和实在。在三四年前,有一对夫妻来找我看房,他们点名说要住在胡同里。

最初,我也没多想,直接就带着他们去了。看了几套,他们最后选了比较中意的一间。要签合同的时候,俩人问我,能不能押一付一。我说,不行,规定是押一付三,我也做不了主。两口子说,那算了吧,手头没有那么多钱,还要看病。

我和他们详细聊过才知道,胡同是他们找得到的最便宜的房子。女人得了很严重的病,要定期到附近的医院放疗;男的平常在周围接一些散活,刮大白、修房屋漏水之类的。我同情他们,出门在外,大家都不容易。

中国最会唠的大爷,都坐在这儿了

△胡同的房租较为便宜。/图虫创意

我跟公司打了申请,按他们提的,把房租了出去。他们很感谢我,直到现在,我们还保持着微信联系。但在胡同里住着,有人为了生存,有人是想追求理想的生活。

2017年往后,打工的租住者就少了,找我看房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他们根本不会看低于4000块钱的房源,他们心里清楚,想在胡同里住得舒服些,成本不会太低。

租给年轻人的胡同房一般是loft,进门是厨房,厨房对面是卫生间,再往里是一块小客厅,客厅顶上是睡觉的地方。我问过他们为什么想住在这儿。

很少有人说是为了离工作单位近,基本上都是说想趁着年岁不大,体验一把胡同生活。但他们入住之后没多久,新鲜劲过去了,就会觉得这种生活其实有很多不便之处。

中国最会唠的大爷,都坐在这儿了

△传统建筑胡同与现代建筑国贸。/视觉中国‍‍‍‍‍‍

大多数人的选择,是租到期了,赶紧退房,重新搬回楼上。也有真爱这种日子的,甚至花高价,去租条件更好的胡同房。我去年就遇到过这样的租客,是一对小情侣。两个人是UP主,收入不错,租房预算也比较高。一开始他们住在张自忠路附近,觉得住够了,想换换环境。

后海这边风景好,吃完饭还能散散步,过得很舒服,于是就跑来了。我带他们足足看了两个下午的房,日系装修、Instagram风装修的都看了,最后他们选了一间1万元出头的,还带浴缸。两人都说很满意,全过程还拍了视频,估计能有不少人点赞。

“电影里好多东西都是骗人的”

我叫郭祥生,打出生起,我就在胡同里住着。没几个人比我更了解这片儿的生活。胡同里独门独院的住家很少,就算有,也都被有钱人买走了。我告诉你一个规律,你就看门,大门紧闭,门上是电子锁的,基本上是富人家。像我们这些小老百姓,住的是大杂院,日常起居,我们低头不见抬头见。

中国最会唠的大爷,都坐在这儿了

△胡同里的大杂院。/视觉中国‍

说得夸张点儿,今天中午别人家吃什么,邻居们都门清儿。我们也过惯了这种“集体生活”,大家都是这么过来的。以前我们没厨房,就在院儿里的空地盖一间,到了饭点儿,每家每户轮着使。碰着谁家吃好的,没准儿还能蹭一口。

院子也都是公共的,谁家门口有地儿,就种点儿花。像我们家,一直都养夹竹桃、鸡冠花。还有不少在院里养鱼的,那个时候不流行什么鱼缸造景,都是去河里捞灯笼草,权当是点缀。我们这些人生活圈子很小,遇到的各类问题,不出胡同全能解决。

理发店、菜馆、市场、五金店、澡堂,只要想得到的场所,胡同里都有,价格也比外面要实惠得多。前些天,有小年轻来这边溜达,在胡同里吃了顿饭,我坐他们旁边,俩人点完菜,说:“二环里的消费,居然才这点儿钱。”其实,钱多了我们也承受不了。

中国最会唠的大爷,都坐在这儿了

△前门的传统胡同。/视觉中国‍‍‍

因为现在还住在胡同里的,差不多全是我这种老人。大家伙都一样,干了一辈子活儿,攒下几个钱,都给儿女买房子用了。我们自己靠退休金活着,遛遛弯儿,找点儿兴趣,过得也算幸福。最近这些年,来胡同旅游的人变多了。他们背着相机到处拍,连破花盆、旧自行车都不放过,这些人嘴上还嘟囔着,“胡同生活真美好啊”。

我心说,要让他们自己过这种日子,绝对说不出来这种话。前些年,冯小刚演的那个电影《老炮儿》,里头拍了些胡同的日常。我在视频网站上看完了,觉得里头不少东西都有点儿假。胡同真实的生活,有很多外人不知道的苦处。头一个,是大家没什么隐私。夫妻之间说悄悄话,没准儿隔壁都能听见。

中国最会唠的大爷,都坐在这儿了

△“胡同真实的生活,有很多外人不知道的苦处。”(图 / 阿灿)

另外,上厕所不方便。虽说现在隔几十米就有公厕,但要是真赶上内急,得跑出去老远才能解决。所以像我们这岁数的,家里都备个尿罐儿,没什么丢人的,条件不好,只能这么过。再就是,冬天很难熬,现在还算好点儿,取暖方式多了。过去的冬天,家家烧煤球炉子,烧不好,还有被熏中毒的。

我家附近有个旅馆,装修得不错,忽悠不少小年轻过来住。前些日子,有小年轻跟我聊天,他说,他以为住在这儿的,怎么着都得有个百八十万存款,没承想我们也就是普通的小老百姓。他问我,既然条件不太好,想过离开胡同么。我说,想过走,但走不了了。其实住胡同挺好,苦乐参半。人这辈子,不就这样吗?

你想体验一把胡同生活吗?

原文标题

《北京的市井生活,藏在胡同里》

中国最会唠的大爷,都坐在这儿了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21 09:09:2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更多关于中国,大爷的资讯:
图说|天津大爷跳出“8A”级景区,劝年轻人勿盲目跟风
...23年8月28日,天津狮子林桥,大爷跳水引围观。王庆/视觉中国2023年9月3日,“火出圈”的天津跳水大爷吸引无数游客现场围观打卡。视觉中国 图现在的天津狮子林桥上围满了人,
2023-09-05 09:30:00
...记者 范辉)近日,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大爷急匆匆地来到中国银行滕州北辛支行,要求将他的一笔存款转到一个账户上。老大爷一直神情紧张地与他人电话交谈,表示这笔钱马上转出去。该行工作人
2024-12-16 18:31:00
上海大爷“黑”在美国32年,回国后欲与失联多年的妻女团聚被拒绝
...一直流浪街头。2022年在纽约上海同乡会的帮助下,回到中国。对于多年杳无音信的刘大爷,其妻女拒绝接受。刘大爷的故事在网络上发酵,有传言称刘大爷打算与妻女分单位发的房产。消息一
2023-03-16 12:48:00
为何近些年来中国的脑梗患者越来越多?医生给出了答案
...一些细节,才能够有效的避免脑梗的发生。为何近些年来中国的脑梗患者越来越多?医生的话引起了吴大爷的注意,吴大爷非常好奇,为何我国的脑梗人数越来越多?医生给吴大爷摆出了一组数据:
2023-02-20 18:17:00
打破两项世界纪录 63岁大爷如何修炼成投篮高手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王利智投篮。受访者供图。中新网北京11月30日电(记者 邢蕊)最近,63岁的退休大爷王利智成了沈阳当地的“知名人物”。因为出神入化的投篮技术,他被各大卫视争相
2023-11-30 16:36:00
天津大爷跳水,怎么成了“8A级”景点?
...海河上的狮子林桥、北安桥等地成为网红打卡“景点”。中国新闻周刊了解到,天津大爷们的跳水方式颇具特色,跳水前会有开场白,并与现场观众互动,幽默风趣,伴随着一声声的惊叹声或赞扬声
2023-08-30 09:41:00
青岛新特产“巧克力大爷”火了!
...“这也太黑了想知道这是晒了多久变成的这样”图/视觉中国好家伙真是会享受生活请欣赏:贵妃躺的大爷↓图/微博网友在评论区青岛本地网友科普道——“你以为这些是普通的黑大爷?告诉你个
2023-06-19 10:39:00
中国银行菏泽东城支行:一次延伸服务帮助客户找回大额存款
...24万多的定期存款,说不定就真找不回来了。”近日,在中国银行菏泽东城支行,孙大爷紧握着大堂经理梁忠国的手反复道谢,轮椅上的老伴也不停点头致意。这一幕温暖的场景,源于一个月前的
2025-10-31 18:09:00
服务无小事,细节见精神——记黑龙江联通服务之星候坤
...便日常使用,又在手机中设定了定时服药的闹钟、下载了中国联通APP,教何大爷如何自助查询话费、交话费。何大爷满意的说道:“这儿女们都不在身边,想问点啥都挺难,有你们在,真是帮我
2023-12-04 15:35:00
一心为你的人不多,但他们是
...年迈的父母,和代表着过去时光的亲朋好友。春节,属于中国人的“仪式感”。/图虫创意这才是一年到头,属于中国人的“仪式感”。特别是在当下,团聚,对近三年来在外漂泊的人们,或许有着
2023-01-05 15:30: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近日,由中信出版集团、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联合主办,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承办的《秦腔》新书发布会在西安举行。这部历时五个月精心打磨的著作
2025-11-15 07:31:00
因为对开发商退面积差价的方式不满,一部分业主拖欠物业费;供暖在即,这些业主去交暖气费时,物业要求必须结清物业费欠费才能收暖气费……11月15日供暖日到来前
2025-11-15 07:31:00
佛山一中学通报“学生表演误伤事件”:受伤学生情况平稳
华商网讯 佛山市三水区三水中学11月15日凌晨发布情况通报:来源:华商网 相关热词搜索:
2025-11-15 07:32:00
呼和浩特警方通报“村民哄抢向日葵”:已累计行拘8人
华商网讯 内蒙古呼和浩特新城区公安分局11月14日发布警情通报:据@潇湘晨报 此前报道,11月13日,呼和浩特市的李先生反映
2025-11-15 07:31:00
农行临西兴业路支行:金融知识如细雨,浸润邻里街坊心
鲁网11月14日讯一场以“保障金融权益,助力美好生活”为主题的金融知识普及活动,正像一阵和风细雨,悄然进入街巷院落、企业园区
2025-11-14 11:31:00
农行沂水县支行:集市里的“货币卫士”
鲁网11月14日讯近期,农行沂水县支行在储蓄业务中多次收到假币,且假币的持有人多为附近菜市场卖菜的老人。为切实提升周边群众的反假意识和识假能力
2025-11-14 11:32:00
鲁网11月14日讯近日,为积极落实上级行普惠金融推进工作部署,建行临沂义堂支行积极响应、多措并举,紧扣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金融需求
2025-11-14 11:32:00
联舌工坊创始人李奇斌与李宁到哈萨克斯坦考察 洽谈预制食材出口及考察BAMX摩托车品牌
阿拉木图,2025年11月‌中国预制食材领军企业联舌工坊联合创始人李奇斌、李宁近日率团到哈萨克斯坦考察,就预制食材及调味酱料出口业务与当地企业展开洽谈
2025-11-14 11:34:00
轻信“投资理财” 芜湖一市民19万养老钱差点“打水漂”
大皖新闻讯 “真是太感谢你们了,帮我保住了19万元养老钱!”11月12日,芜湖市居民徐女士紧紧握着民警的手,表达着感激
2025-11-14 12:01:00
吉林骄傲!冠军张骐载誉归乡,机场致谢父母
11月10日,第十五届全运会女子自由式摔跤62公斤级决赛在广东清远圆满落幕,吉林姑娘张骐在强手如林的赛场中沉着应战、敢打敢拼
2025-11-14 14:42:00
临沂四中勇夺兰山区第九届运动会暨中小学生运动会田径比赛团体桂冠
鲁网11月14日讯10月18日—19日,“中国体育彩票杯”兰山区第九届运动会暨中小学生运动会田径比赛举行。临沂四中勇夺高中组团体总分桂冠
2025-11-14 15:11:00
新雪季|吉林市打造“吃住购娱”特色消费场景
这个冬天,吉林市将重点打造哪些新消费场景和特色体验活动?14日,在2025—2026新雪季系列发布会第四场活动中,吉林市商务局党组成员
2025-11-14 15:14: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久泰平新雪季,吉林将面向省内外游客及本地居民发放1亿元冰雪消费券,出台多项惠民惠企政策,激活消费市场,释放冰雪经济新活力
2025-11-14 15:15:00
河北迁安:文艺名家带学生领略翰墨书香
河北新闻网讯(邹雅婕、李昕炜)11月13日下午,河北迁安阎家店镇中心小学书法社团的10余名学生走进迁安市博物馆,参观“胜迹千秋”主题书法展
2025-11-14 15:21:00
免签政策激活交流热潮,澳洲学子沉浸式体验现代中国 ——“汉语桥”优秀选手川渝研学行收获丰硕
近日,一支由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多所高校“汉语桥”优秀选手及中文专业学生组成的研学团,圆满结束了在中国四川与重庆为期五天的深度文化科技体验之旅
2025-11-14 15: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