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历久弥新军民情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8-02 09:28: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邵阳日报

历久弥新军民情

——洞口县一家四代接续守护红军墓的故事

8月1日,王军带着家人像往常一样,来到洞口县花园镇西中社区李家渡红军墓,清扫、祭奠……每一个动作,王军都熟稔于心。

王军今年45岁,中共党员,退役军人,是洞口县花园镇西中社区李家渡红军墓第四代守护人。王军1997年12月入伍,2000年退出现役回乡,一直在广东沿海地区打拼。2013年,王军父亲王水洪的一通电话,打破了他平静的生活。父亲希望王军放弃外面优越的生活,回来承担守护红军烈士墓的责任。原来,在王军之前,他们家已经连续78年三代接力守护红军墓。当好红军墓守护人已成为王军一家的传统。

1935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长征途经李家渡(现洞口县花园镇西中社区)的时候,20多位红军战士在此牺牲。当时,王军的爷爷王康元年仅12岁,放牛回家路过麦子塘时,眼看炸弹落在身边,一名红军战士扑上去将他压在身下。王康元躲过一劫,那位红军战士却英勇牺牲了。为了报答红军战士的救命之恩,王军的曾祖父王仁德喊上乡亲们,一起冒险将牺牲的红军战士遗体安葬在麦子塘的一块空地上。后来担心遭地主破坏,又将烈士遗骨移葬长岭界。王仁德去世前,特意立下家规家训:一是每年的春节、清明节和中元节,都要先祭红军烈士,再祭祖先;二是要世世代代守护好红军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爷爷王康元入了党,担任西中大队的书记,为了守护红军烈士墓,他放弃了转干的机会。去世前,王康元特意将守护红军烈士墓的责任郑重移交给了王军的父亲王水洪。王水洪是个不善言辞的老实人,一直默默无闻地守护红军墓。直到2013年因为高血压导致脑中风,他担心无力承担守护责任,才有了召唤王军回来的那通电话。

王军当时月工资收入已经过万元,在珠海买了房子,妻子、儿子和岳父母都在珠海生活。经过深思熟虑,他说,作为家中的长子,第四代守护红军墓的责任必须承担起来。他做通妻子和岳父母的思想工作,放弃高薪,辞去工作,卖掉房子,义无反顾地回到家乡守护红军墓。

回来后,好多人说王军傻,放弃高收入回乡义务守护红军墓,王军总是坦然地说:“没有当年红军战士的英勇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的傻是值得的,当好第四代红军墓守护人是有意义的。”

为了更好地保护红军墓,在村党支部的支持下,王军举家搬进红军墓旁的老村部。洞口县把李家渡红军烈士墓作为党性教育基地,持续加大投入,打造成新的红色教育基地,许多单位的党组织在这里开展党日活动,进行党性教育。每年的清明节和烈士公祭日,县、镇的清明祭扫和烈士公祭活动都在这里举行。

王军说,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发生在这里的红军故事。我要把祖辈守护红军烈士墓的家训告诉我的儿女,要把发生在我身边的红色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02 11: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医疗义诊捐赠物资!武警汕尾支队走访慰问海丰沙大村烈士后代
...传颂。从此,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优良传统经久不衰、历久弥新。”村委副书记曾俊平深情说道。支队常委领导走访慰问烈士后代,高度赞扬了曾老三代从军、敢于牺牲奉献的崇高品格,激励在场
2024-01-26 09:44:00
豫人为善丨大别山下56年的守望
...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和他们用生命和鲜血浇灌出的历久弥新的精神力量。(董蕾)编辑:祝萍审核 :范昭
2025-04-02 15:30:00
追寻·闪亮的坐标①丨在大别山“穿越时空” 追寻最绚丽的“红色”
...研学教育活动2万余人次。在时间的淬炼下,大别山精神历久弥新,在历史的深处回响延伸,成为永不枯竭的精神源泉。(董蕾 实习生 范弘烨)编辑:陈静
2024-04-02 09:49:00
复兴路上新长征⑧|重庆:守护心中“长征路”
...故事,通过不断收集完善,让伟大的长征精神以及深厚的军民鱼水情体现在故事的细微之处。赵福乾(右前)在红一军团司令部旧址开展讲解。(受访者供图) 为了把红色故事讲好、把长征精神
2025-01-12 23:57:00
缅怀革命先烈  传承红色基因(人民眼·传承红色基因)
...,寻的是血脉上的亲人,赓续的是精神血脉。”历史记忆历久弥新,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又到烈士纪念日前夕,烈士陵园内,无名碑前,祭扫的群众络绎不绝……
2024-09-27 05:41:00
...战士打土豪分粮食,村民为红军战士搭桥、摆渡、放哨,军民结下深厚的鱼水情。“我们小时候,听村里老人说,当年红军抵达芹溪河渡口时,因为当时木桥被洪水冲毁,红军无法过河。在红军焦急
2024-04-03 01:39:00
走近“半部电台”  重温红色电波(解码·思政课怎么上)
...不仅是一部电台,也是历史的讲述者,所承载的长征精神历久弥新。现场在剧场上一堂思政课雷声滚滚,几道闪电划破天际;舞台上方,倾斜而下的水柱化作“湘江”;舞台两侧,数十名红军从吊桥
2024-09-04 07:09:00
...党员、学生和志愿者来此地开展爱党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军民鱼水情,也已扎根在当地群众心中。20世纪80年代以来,村里有100余名村民先后参军。“今后,我们要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将
2024-04-04 00:01:00
...热土。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优良传统在这里经久不衰,历久弥新如今走进这座城市,双拥之花开满街头巷尾。在广场公园、商场等公共场所,悬挂着醒目的双拥宣传标志和标语;在城市的主要路口
2023-06-14 12:0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大风影像】终南正脉——至相寺
深秋的秦岭山脉,终南山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怀揣着对千年古刹的向往,驱车向南,沿着子午大道一路疾驰,目标直指天子峪深处的华严宗祖庭——至相寺
2025-11-05 17:31:00
《羋月传》作者蒋胜男:不要想象一个“自己的古代”
大皖新闻讯 著名网络小说作家、浙江省网络作协副主席、《羋月传》作者蒋胜男现身安徽霍山迎驾笔会。作为人气作家,蒋胜男结合《羋月传》的创作直言
2025-11-05 23:14:00
沈举人巷:微更新,焕新颜
近日,鼓楼区华侨路街道沈举人巷完成“微更新”。这条200米长的老街聚焦景观提升、文化重塑与便民设施优化,更新过程中融入科举文化、名人记忆等元素,在留存历史底蕴的同时焕发时代活力。
2025-11-05 08:18:00
地戏是流行于贵州省安顺市的地方戏,其产生与明初来自安徽、江苏、江西、浙江、河南等地的安顺屯军有关。明朝军队在贵州设有24个卫
2025-11-05 03:25:00
潍坊廉政文化的精神回响
鲁网11月4日讯(记者 王玉龙)一出名为《枝叶关情·郑板桥》的话剧在北京发布,将清代“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的清风傲骨,再次推至当代观众面前
2025-11-04 14:30:00
送别!福州走出的学界泰斗走了!她的家族竟然这么不一般
闽江呜咽,榕叶含悲。我国海军舰船应用化学领域泰斗、“人民海军居里夫人式女杰”萨本茂同志,于2025年10月31日在上海逝世
2025-11-04 16:10: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位于鱼台县的孝贤文化主题公园,园内孝贤阁耸立其中,孝贤阁共四个门。在正门(即西门)孝行天下的匾额下中联为
2025-11-04 17:39: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兖州少陵台。少陵台位于城内中御桥东。公元742~756年,杜甫3次到兖州探望任兖州司马的父亲
2025-11-04 17:43:00
武当山老君洞:一部藏于山林的千年道教石刻史书
在武当山,除了金顶的辉煌和南岩的险峻,还隐藏着一个连许多本地人都未曾踏足的千年秘境。它藏于景区琼台公路旁的密林深处,没有拥挤的人潮
2025-11-04 18:06:00
“捐给博物馆全社会都能看到才有意义”“捐赠达人”再出手 西安八办入藏一批珍贵证章文物史料
11月4日,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举办了“证章捐赠仪式”。陕西省戒毒管理局的李轩向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捐赠了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教职员证章
2025-11-04 18:42:00
第35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评选揭晓我省3种图书榜上有名河北日报讯(记者肖煜)近日,第35届“金牛杯”优秀美术图书评选活动在甘肃天水落下帷幕
2025-11-04 08:58:00
鲁网11月3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兖州。“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我家寄在沙丘旁,三年不归空断肠”。让我们一起来探访李白曾居住的地方
2025-11-03 17:44: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吉林这幅画里藏着古代的“雪天Vlog”
吉林的雪一落,朋友圈立马被刷屏。滑雪、围炉煮茶、啤酒炸鸡成了现代人的下雪标配,吉林省博物院藏的清袁瑛雪景山水图轴,早就把古人的雪中即景安排得明明白白
2025-11-03 18:12: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走进位于思明区大同路7号的厦门侨批馆,一艘悬挂在空中的福船映入眼帘,船旁飘扬着一封封穿越时空的侨批信笺
2025-11-01 08:30:00
探寻教育先驱的“巾帼之思” 《陈嘉庚与女子教育》出版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陈嘉庚的名字如同一座丰碑。他是倾资兴学的爱国华侨,更是率先呼吁男女教育平权的先驱
2025-11-01 08: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