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生成式人工智能写“小说”能胜过作家?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4-03-14 02:45: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参考消息

生成式人工智能写“小说”能胜过作家?

参考消息网3月13日报道 据日本《产经新闻》2月27日报道,生成式人工智能创作的“小说”并不会让作家对未来感到悲观。报道编译如下:

可以生成文章和图像的生成式人工智能(AI)正在飞速发展。对于人类赖以生存的“创造性”被人工智能所替代,人们抱有强烈的抵触感和危机感。那么具体到小说领域又是怎样的呢?将来人类写的小说会失去价值吗?日本两位一线作家在本月出版的文学杂志和综合杂志上各自发表了探讨人工智能与小说关系的文章。

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日新月异地发展。那么,即使人工智能可以写出高质量的小说,人类作家写的小说还会有人阅读吗?平野启一郎的《对记忆发出的声音,来自记忆的声音》和小川哲的《小说家对阵AI》都对这样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从结论看,两人对作家的未来都不感到悲观。小川感到“乐观”的理由之一,就是作家本身无法将所有的创作过程都转换为语言。作家的创作过程中充满了人工智能难以掌握的偶然性和主观性。另一个事实是,读者在享受小说一行行文字的同时,还时常把自己的状况和作者的辛苦等“外部”因素掺杂进去。其结果,隐藏在文字背后作家的“生活”所带来的价值得以保留。

“读者可能还是不能满足于人工智能所写的小说。”持此看法的平野也注意到人类不同于人工智能的特性。他指出,“活着的人,每时每刻都在不断变化,即便如此,又维持着同一性,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存在”。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我”依然是“我”。这种矛盾或许会催生出超越常理、令人惊奇的瞬间。正是人类的变幻莫测和不可思议,才使得小说变得丰富多彩。

松永K三藏的中篇小说《开辟新路登山》也是以人的变幻莫测来推动故事发展的。跳槽到装修工程相关公司的主人公波多,以及很在意被周围孤立的资深男员工妻鹿。40多岁的妻鹿话不多,偶尔还会显出莫名的羞涩,休息日他会去六甲山脉的低山“走变型路线登山”。“变型路线”指的是在本来没有路、布满灌木丛和有断崖的地方开辟出新路,而无视已有的道路。妻鹿虽然被传是裁员的头号候选人,但却默默地坚持着违背公司方针的小额销售。走自己路的“变型路线登山”,和他的工作(或者人生)也是重合的。波多有着因不擅长人际交往而被裁员的痛苦记忆,两人一道登山、内心贴近的过程被以现实主义的手法细致地描写出来。波多决定独自一人“开辟新路登山”的感慨令人印象深刻。“踩在落叶上的声音和呼气声,还有自己的心跳声混合在一起。我一边走一边听。它们不由自主地同步、背离、跳跃、在发热的身体中骚动,带来一种类似微醺的感觉。”

波多在山里体会到不可思议的恍惚感,同时也感受到不安和面对纯粹时的庄严。作品虽然也可以理解为探究在组织内被孤立而走向失败者的故事,却也带着令人爽心的清新之风。因为主人公抓住了很多人在浮躁日常生活中迷失的生活实感。

小池水音的作品《那时候的我》,是历经10年左右的时间后,“我”对母亲因癌症去世后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所作的回忆。书中描写了与父亲一道追忆母亲的旅行,与来自英国一位少女的凄美初恋。梦中的蓝色世界。粉色的球和早晨的太阳。街上下了三场雪。该书交错着表达生与死意象的色彩,把丧失与重生的过程巧妙地交织在一起。书的最后,“我”想象着为去见一个人而乘坐新干线的自己。“以前所未见的惊人速度从车窗外一晃而过的风景,树木、电线、某人住的房子。离得越近的东西在瞬间就消失,而像山峦那样越远的东西,却在视野里停留的时间越长。”

车窗外的风景和记忆中的情形很相似。匆匆流逝的经历变为远景,作为山峦留在心里。作品中的“我”挖掘出只有自己才知道的身体记忆,努力为模糊的山峦涂抹上颜色。

这样创造出来的记忆,即使与现实有差异,也能支撑我们活在今天。这无疑也是人类的不可思议和有趣之处。(编译/刘洁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14 05: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Science研究揭GenAI「双刃剑」:GenAI让个人创作出彩却令集体创意趋同
...AI是其小说灵感来源,并且5%左右的文字直接取自生成式人工智能,这一言论引发不小争议。一些人对人工智能持欢迎态度,视之为新的写作工具;也有人心存疑虑,担心它影响作者创造力。创
2024-07-30 09:38:00
...小说?《机忆之地》是清华大学沈阳教授团队使用AICG(人工智能创意生成)创作而成的,小说的标题、配图等内容均由AI生成,在最初提交的时候并没有特意标注出自人工智能之手,和其他
2023-10-22 01:12:00
...奖。她获奖后坦言,小说中5%左右的文字直接取自生成式人工智能,这一言论引发不小争议。一些人对人工智能持欢迎态度,视之为新的写作工具;也有人心存疑虑,担心它影响作者创造力。芥川
2024-02-05 07:42:00
AI写的小说,能打败网文大神吗?
...爆炸的时代,互联网编织了一张覆盖全球的知识网络,而人工智能以其超凡的学习与处理能力,为我们提供了近乎即时的答案。这似乎预示着一个问题的终结——那些曾经困扰人类的谜团,似乎都能
2024-06-14 09:38:00
...会常务副会长兼总干事张洪波认为,没有人类深度参与的人工智能生成物不应该有著作权;如果人为输入主观想法,进而生成反映人类主观意志的独创性内容,就属于著作权法规定的作品,应受到版
2024-11-04 10:44:00
...署后作者的作品全部/部分内容及相关信息都将用于平台AI人工智能模型训练或其他新技术研发应用场景,训练生产内容受平台版权保护。如若签订,作者后续“将优先参与平台AI新功能内测”
2024-07-23 23:22:00
...on)在内的几名美国作家,日前在旧金山联邦法院起诉美国人工智能公司OpenAI,指控其滥用他们的作品训练ChatGPT
2023-09-12 17:38:00
...:黎杨全《光明日报》( 2024年06月22日 09版)【面面观·人工智能网络文学创作】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人工智能写作指向的是一种“无人”的文学,而网络文学恰好是一种生成
2024-06-22 03:16:00
未来人类将与人工智能共生
本文转自:成都日报未来人类将与人工智能共生专访王晋康“世界科幻大会落户成都是中国科幻向前发展的最好证明,成都毫无疑问是全国的科幻之都。”中国著名科幻作家王晋康说道。10月20日,
2023-10-21 03:11: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