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广西日报
玉林市法院以无纸化办案改革助推高质量发展
纸张“缩水瘦身” 办案效率“升级”
本报记者 蒋予昕 通讯员 陈榕秋
办理一件案子,卷宗材料堆积如山,当事人难寻,文书难送达……面对这些曾经的司法工作难点,2022年以来,玉林市法院开展无纸化办案试点,当事人通过网上立案、远程调解、线上参与庭审、电子签名等方式,足不出户即可完成从起诉到执行的诉讼全程。2022年以来,全市法院网上立案24169件,同比增长140%;受理各类诉讼案件80433件,电子卷宗随案制作率100%,有力提升了审判质效。
先行先试
开启全流程“无纸化办案”
近日,走了线下立案程序的陈律师,从踏入玉林市福绵区法院诉讼服务大厅到办结离开,其代理的5个案件总耗时不超过10分钟。作为该市无纸化办案首个试点法院,福绵区法院对案件试行“无纸化”流转,无论是网上立案,还是线下提交,司法效率都大幅度提升。
2021年8月底,自治区高院在桂林、崇左、玉林3地正式开展无纸化办案试点工作。玉林市中院迅速成立无纸化办案领导小组,先后召开无纸化办案部署推进会、调研座谈会37次,对试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交流、研判解决。
该市按照试点先行、小步快走、全面推广的步骤,在条件成熟的法院率先展开无纸化办案试点,推进全市法院电子送达、智能辅助、电子卷宗等核心平台建设,逐步将无纸化办案拓展至全市法院。升级诉讼服务中心为审判辅助事务的“中台”,重新整合繁琐的辅助事务工作,为审判团队减负。
科技赋能
服务升级减轻诉累
近日,玉林市中院利用互联网庭审系统,成功开庭审理黄某诉当地某幼儿园一案。玉林全市法院充分运用广西移动微法院、电子诉讼服务平台、网上保全平台等网上诉讼服务系统,实现立案环节“一次不用跑”。打造集中送达中心,实现文书生成、电子送达“一键发送”。2022年以来,全市使用电子送达52510次,电子送达成功率100%。线下送达集中工作小组对电子送达不成功的诉讼参与人直接送达、精准送达。
借出的钱迟迟收不回,3名债权人遂向法院提起诉讼。陆川法院立案庭法官罗良彬运用微信小程序的“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平台,线上成功调解了这3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各方当事人达成了调解协议,纠纷圆满解决。去年以来,玉林市法院推进线上调解化解纠纷,完善“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建设,在线调解案件11851件,调解成功8896件。全市使用诉讼费管理平台缴、退费47436笔。
智能管理
缩短案件办理周期
“过去,我的办公桌上总是‘案卷高筑’。”玉林市中院立案庭员额法官李小莉感叹道,现在,只需要输入案号就能查看卷宗,特别是电子卷宗同步生成后,通过智能文书编写系统,不用再重复查阅、重复打字,方便快捷还准确。
玉林市法院打造“数据加工中心”,将电子卷宗中的人员信息、基本事实、诉讼请求等关键要素进行智能提取、对应关联,运用格式文书自动生成平台,对部分简易案件的关键信息自动生成法律文书框架,大大减少了审判流程当中的事务性工作。2022年以来,全市法院制作电子卷宗80433件,自动编目案件29183件,玉林中院网上阅卷362164次、在线阅卷占比100%。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玉林全市法院还通过辅助事务剥离整合,将立案登记、辅助送达、查档阅卷等非核心辅助性事务从审判工作中剥离出来,切实缩短了案件办理周期。2022年以来,试点法院案件平均审理时间缩短至73.48天,同比缩短17天。玉林市中院院长胡海兰表示,下一步,全市法院将继续以无纸化为抓手促进全面深化改革,加快从无纸化向智能化发展,确保审判质效稳步提升。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01 12:45:1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