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陈平,西汉的大功臣,最著名的是六出奇计,不仅救了刘邦性命,甚至说没有他就没有西汉也不为过,如此一位历史上著名的奇士,虽然没被称为汉初三杰,但也不遑多让。
功勋卓著却不入刘邦的眼
如此一个大功臣,而且救过刘邦的命,按说应该被刘邦十分重视吧,恰恰相反,在刘邦临死的时候,吕后问刘邦谁可做萧何的接班人,刘邦直接回答“曹参可”,吕后又问,除了曹参之外,还有谁可以做丞相?
按说,除了萧何之外,最有能力的人应该就是陈平了吧?但是刘邦却认为曹参比他合适,吕后再问曹参之外的人选时,刘邦的答案依然不是陈平,反而是迂腐刚直的王陵,刘邦也知道王陵的缺点,于是补了一句,陈平可以做他的辅助。
也就是说,在刘邦的心中,丞相的人选中,陈平是排在王陵之后的,他甚至直接对陈平做出了评价,“智有余,然难独任”。可见,陈平的智慧刘邦认可,但是却认为陈平不堪重用,无法独当一面的做丞相。
皇帝驾崩之前留下这样的遗言,无异于是堵塞住了陈平的晋升之路,等曹参、王陵不行了,陈平估计早就归天了。
陈平知道此事之后,他没有暴跳如雷,也没有抱怨时运不济,因为陈平不是一个普通的腐儒。笔者以为,刘邦对于陈平的前半句评价极为妥帖,“智有余”,陈平的智慧太高了,但是后半句的“然难独任”,却是带有了刘邦的偏见。
刘邦为啥“看错”了陈平?
陈平的实力毋庸置疑,根本不是刘邦所言的“然难独任”,司马光评价陈平“汉得陈平而诛项籍”,裴松之对陈平的赞誉也属于张良平级,“然汉之谋臣,良、平而已”,那么,刘邦为啥“看错”了陈平?
刘邦贬低陈平,其实不是不了解陈平的实力,他是目睹陈平六出奇计之人,更是既得利益者,陈平的实力如何,恐怕没人比他更清楚,只不过刘邦不喜欢陈平。
第一,刘邦不喜欢陈平屡次改投阵营。陈平出身卑微,虽然长得很帅,却是一个为了发达娶了“克夫”丑女的男人。投奔了魏王魏咎之后不如意,魏咎根本不采纳他的建议,而且在魏王阵营当中屡受排挤,“人或谗之”,不得不离开魏王,转投项羽。
在项羽部陈平混得不错,凭借战功获得封赏,项羽“拜平为都尉,赐金二十溢”,但是二人的“蜜月期”很快结束,随着战事失利,项羽的怒火即将倾泻到陈平身上,陈平可不是“舍身取义”的愚忠之人,而是“良禽择木而栖”的识时务之人。所以,他及时“封金挂印”,带着三尺长剑只身投奔刘邦。
陈平来到汉营时,已经是投奔的第三位主公了,当时的“忠君”思想很重,他这种“三姓家奴”自然是不受待见。但是刘邦是一个城府极深的人,他心里不喜欢陈平屡次改投阵营,却能清楚认识到陈平是一个人才。
刘邦压下个人喜好,使用陈平在军中任职,而且是重用。陈平投奔刘邦的当天,立刻拜陈平为都尉、参乘。
第二,刘邦不喜欢陈平品行
陈平受到刘邦重用,自然就惹来许多刘邦老兄弟的不满,其中最强烈的莫过于周勃和灌婴,这二位是刘邦的亲信,看到陈平一个“外人”刚来就受到如此重用心生嫉妒,甚至不惜用谗言去陷害陈平。
周勃和灌婴诬陷陈平主要是两件事,一件事生活作风问题,“臣闻平居家时,盗其嫂”;另一件是贪腐问题,“臣闻平受诸将金,金多者得善处,金少者得恶处”。
周勃和灌婴对刘邦进谗言,主要采取恶意抹黑与检举揭发的方式,就是希望刘邦能够将他踢出去。
“盗嫂受金”,可以说是陈平一生的污点了吧,但是这两点还真就不可信。陈平的兄长与陈平的关系好的和一个人一样,嫂子骂陈平,就被兄长给休了,陈平怎么可能“盗嫂”呢?而且他嫂子对陈平极为厌恶,称“有叔如此,不如无有”,显然二人之间的关系与暧昧没有半点联系。
至于陈平“受金”,应该是有他的想法和安排,毕竟陈平不是一个贪婪的人,“挂印封金”就足以说明一切,一个有大志向的人,怎么会贪恋金钱呢?况且当年刘邦赐他四万金的时候,也没见他有贪污行为。
即便陈平是被周勃和灌婴诬陷,但是刘邦还是对他的品行有些厌恶了,因为刘邦因为这事,曾经找来了陈平的引荐人魏无知问话,同时也找了陈平问话,说明他已经对此心有芥蒂。
除了以上两点之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刘邦看不起陈平。别看刘邦的出身不咋地,但是他也对背景高的人尊敬,对背景低的人另眼相看。陈平虽然智高,但是出身始终是一个缺憾,与贵族张良没有可比性。其实,曹操对此事看得很透彻,他认为“韩信、陈平负污辱之名,有见笑之耻”。
陈平逆袭成功
刘邦虽然临死的时候没说陈平好话,但是却不耽误陈平逆袭。在刘邦死后,陈平不仅没有背叛刘邦,反而选择在“夹缝中求生存”,用自己的智慧获得生机。
刘邦死后,吕后掌权,一众功臣反而成为吕后心中的刺,甚至在刘盈驾崩时,吕后都因为担心功臣对她有威胁而“哭而无泪”。
陈平在张良儿子的提醒下,幡然醒悟,在审时度势之后,采取了自污之术自保,“为相非治事,日饮醇酒,戏妇女”。
甚至在吕后提出要立吕氏为王的时候,也表示支持吕后,结果被王陵指责其背叛“白马之盟”。结果陈平回怼一番话,让王陵哑口无言。
“如今在朝廷当面争辩,我不如你;但保全社稷江山,安定刘氏之后,你不如我。”
正如陈平所言,“当面争辩”对于保住刘氏江山毫无意义。很快,王陵被吕后罢免右丞相职务,由陈平接任。
王陵如刘邦所言,乃是一位“迂腐刚直”之人,虽然在保护刘氏江山一事拼死尽忠,不过却失去了保护刘氏的能力。反而是陈平选择隐忍蛰伏,终于成为丞相,一边保存实力伺机而动,一边为国出力,提出当时比较先进的“上佐天子,顺应四时,无须事必躬亲”思想。
最终,陈平联合周勃保住了刘氏江山,诛灭诸吕。不仅打破了刘邦“难独任”的说法,而且还获得了“贤相”美名,一生荣宠,善始善终。
陈平能够成功逆袭,并非单纯依靠其智慧高绝,更是因为其审时度势,隐忍蛰伏之功,不因刘邦的评价而悲观,也不因一时的争辩而冲动,在笔者看来,比之张良的“避世”,陈平的“入世”其实更胜一筹!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27 20:45:2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