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刘邦曾经与群臣“白马之盟”,是不是真的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18 20:28: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曾经在野史上看到一个故事,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曾经和群臣相约,共同起誓:“非刘氏称王者,天下共诛之。”并杀了刘邦所骑的白马,和大臣们一起喝酒,大块吃肉。

这句话的意思是,无论现在还是将来,凡是封王的不是姓刘的,天下人都可以讨伐他、消灭他。

这就叫做“白马之盟”。

我曾经查访《史记》里的第一篇“高祖本纪”,从头到尾仔仔细细浏览。非常奇怪,没有一点儿蛛丝马迹,显示刘邦曾经和大臣们约定。这种大事司马迁不会记载?司马迁的《史记》是公认的记录上古时代到汉武帝初期的严谨史料著作。

我们进一步进行分析:白马之盟发生在哪里?什么样的时间段?有着什么样的背景?刘邦肯定是主角,大臣们都有哪些人?白马之盟是口头协议还是有正式的协议书?编撰人是刘邦任命,还是另外有大臣记录?

想了解白马之盟的真相,就必须了解刘邦的动机。

刘邦曾经与群臣“白马之盟”,是不是真的

既然没有资料可以佐证,就必须对刘邦的《高祖本纪》更加详细的察查。从《高祖本纪》里的确没有找到任何关于白马之盟的叙述,那么,在大臣们或者是刘邦身边的人,是否能够有这些记录呢?

有!《吕太后本纪》提到此事,而白马之盟这句话是丞相王陵说出来的。

王陵是汉朝朝廷当时的右丞相,汉朝刚刚建立,在政局上引用的都是秦国的官制。丞相分为左丞相和右丞相,左丞相管军事,右丞相管政事。

吕后当上太后,在幕后把持朝政。她提拔自己的侄儿吕禄,代替了左丞相陈平,拥有了军事上的最高指挥权。

王陵作为右丞相,管理政事,实际上是个傀儡。政事大小,用人为官等等,最终拍板都由吕后决定。王陵因此告老养病,在家赋闲。

既然是王陵说出来这句话,可见吕后对于白马之盟必定清楚。很明显,吕后是刘邦的夫人,也是汉朝天下的开创者。刘邦无论干了什么,都逃不过吕后的眼睛和耳朵。

既然白马之盟是件大事,而吕后和王陵都知道,那么,对于当朝的其它两位大臣陈平和周勃,同样也应该知道此事。

刘邦曾经与群臣“白马之盟”,是不是真的

陈平是刘邦的谋士,史称陈平六计定江山,意思是陈平一生中,给刘邦献出了六条计策,帮助刘邦平定了天下。周勃是勇猛的大将,也是大臣之中比较年轻的武将。

刘邦若是签订白马之盟,陈平和周勃两位重臣必定在场。

这么看来,白马之盟确有其事。

司马迁的严谨是公认的。他是中国第一位史官,所编撰的《史记》在材料的选择上便经过了大量繁复的挑选工作。如果白马之盟属实,那就是司马迁失职。

还有其它原因吗?

这就要从王陵说这句话的时间、地点、背景各个方面,来进行排查。

一个晴天的早晨,风和日丽,未央宫的屋檐都焕发着阳光的气息。可是殿内正在进行着一场庭争。参会的人,有吕后、汉惠帝、吕产、吕禄、王陵、陈平、周勃(任职太尉)六人。他们在决定着汉朝的未来。

刘邦曾经与群臣“白马之盟”,是不是真的

事情是这样的:吕后任命吕禄代替陈平,担任左丞相,任命吕产担任相国。陈平低头不语,周勃事不关己,王陵微微摇头。

这个任命,在三位都不表态之下,由吕后直接通过。

可是接下来,庭争就开始激烈。吕后提出任命吕产为梁王,吕禄为赵王。王陵开始不答应了。

吕后说:“他们两人虽然封王,依旧在朝廷任职,又不去属地,有什么不行的?”

王陵脸红脖子粗,叫道:“昔日高祖皇帝曾经和大臣们杀白马起誓,非刘氏称王者,天下共诛之。您当时也在场,难道您忘记了吗?”

令人奇怪的是,陈平和周勃像是约好了,都不作声。

王陵的反对无效,因为无论大小事,都是吕后拍板。封王的事很快就确定下来了。

退朝后,王陵大骂陈平和周勃忘恩负义。可是陈平和周勃却回答:大人的忠心,我们当然知道。但是今时今日,是吕后的权势。我们两个是为了将来安定刘氏子孙。

这个回答很奇怪,难道陈平和周勃认为吕后要把刘氏天下变成吕氏天下?

有违常理!

刘邦曾经与群臣“白马之盟”,是不是真的

汉朝天下,吕后帮助刘邦打下了一半,何况当时在位的,还是吕后和刘邦的亲生儿子刘盈,史称汉惠帝。

吕后把江山变成吕氏天下,是要造自己儿子的反?

汉惠帝因为战争的关系,身体一直不好。就算汉惠帝早死,他的儿子继位,还是刘氏子孙,吕后的孙子。

难道吕后早有算计,要造自己孙子的反?

这根本说不过去。

那么,解释王陵在朝廷上,引用白马之盟的说法进行反对,有两个理由进行分析。

第一、王陵自己编撰了这个事,吕后只是为了达到目的,所以没有反驳;

第二、如果吕后不反驳,证明吕后并不见得清楚这件事,可能隐约有所耳闻。

吕后安排自己亲眷当上重要职位,她的动机是什么?

保护儿子、保护孙子,这个动机,恰恰是为了保全刘氏子孙。

可是这种心思,怎能让这些大臣知晓呢?帝王心术,和大臣谋略是两回事。

吕后不能明言,便采取很多手段进行“曲线救国”。

刘邦曾经与群臣“白马之盟”,是不是真的

这就很奇怪了。天下本就是刘家的,也是吕后的。为什么需要曲线救国?

我们先看一看刘邦封王的情况。汉初的形势,完全遗传了秦国和六国的方法。因为协助刘邦取得天下,所封的异性王就有燕王臧荼、韩王信、赵王张敖、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长沙王吴芮。好不容易消灭和夺权了他们。

封给刘氏家族的同姓王就有:刘邦长子齐王刘肥、第三个儿子赵王如意,第四个儿子代王刘恒、第五个儿子梁王刘恢、第六个儿子淮阳王刘友、第七个儿子淮南王刘长、第八个儿子燕王建、亲哥哥荆王刘贾、亲弟弟排名老四楚王刘交、亲侄儿吴王刘濞。

异性王都被消灭了,同姓王这么多,他们会不会造反?

这就是吕后的忧虑。因为封王,就有了自己的属地,就有了钱粮的来源,就有了募兵的条件,就有了造反的资格。

刘邦曾经与群臣“白马之盟”,是不是真的

陈平和周勃、王陵,他们只是大臣。无论谁当皇帝,他们都是被采用的重臣。所以他们感受不到吕后的忧虑,更多的是为自己地位考虑。

正因为如此,王陵提出白马之盟,吕后并不反驳。是因为吕后只想完成自己的目的,不需要对白马之盟提出质疑。

何况,吕后是战争多年过来的人,她的心胸和智谋绝不弱于这些大臣。

吕后的安排万无一失,至少在她死之前,朝局稳定,国家逐步在恢复元气。

唯一的失策,是吕氏家族后继无人。她所任命的吕产、吕禄等人,比陈平、周勃、王陵差的太远。

秋七月辛巳,皇太后崩于未央宫。吕后一死,陈平和周勃立即运用白马之盟的名义,发动政变。吕氏家族全部被诛杀。

有了白马之盟的说法,陈平和周勃、王陵所做的一切,都是正义的行动。这就是“名正则言顺,言顺则事成。”

陈平、周勃、王陵政变成功!

代王刘恒是刘邦的第四个儿子,被陈平周勃迎到未央宫,做了二十三年皇帝,死后谥为文,号太宗。历史称之为汉文帝。

汉文帝和继位的汉景帝共同被史家成为“文景之治”,为汉武帝拓张疆外奠定了坚实的国力基础。

这样看来,所谓的白马之盟绝无此事,只是用于发动政变的一种借口,取得政治名义上的合法权。

四百年后,刘备成功取下刘璋的西蜀和张鲁的汉中,法正在庆功宴上提出让刘备担任汉中王。

刘备迟疑了一下,说:“我无功无德,这可是僭越啊?”

法正义正言辞地回答:“昔日高祖有言,非刘氏称王者,天下共诛之。曹操是异性贼,尚且做了魏王。主公乃是皇室后裔,怎么不能称王呢?”

于是刘备和法正配合默契,第二天正式当上了汉中王。

刘邦曾经与群臣“白马之盟”,是不是真的

由此可见,白马之盟就是政治上的名义口号,证明刘邦说过了这句话,有过这件事。接下来发动政变,或者任命王侯,就有了法律依据。否则刘备为什么要迟疑?为什么说这是僭越?

有了法律依据,陈平和周勃出师政变名正言顺,刘备当汉中王名正言顺。

这就是白马之盟的真相,出自于王陵之口,却只是一个政治口号而已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9 00: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王陵:汉初政治家和军事家的卓越成就
...右丞相,惠帝死,吕后想立吕姓诸王为帝,王陵以刘邦与群臣杀白马盟誓“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为由,坚决反对,没有同意吕后的请求。吕后于是大封吕氏诸兄弟为王,王陵被吕后明升暗降
2023-12-11 08:27:00
刘邦死后15年,托孤大臣杀光他的嫡孙,人性经受不住考验
....jpeg\"/>临死前一个月,预感到大限将至的刘邦带着群臣们到太庙立遗嘱。他当着所有人的面,杀死了一匹白马。然后大家一起立下“白马之盟”:从今往后,没有功劳的人不能封侯。不
2022-12-14 12:40
...的众多功臣之中,有一位人物非常特别,因为他早年间是刘邦的“大哥”。其实两人并没有亲属关系,但是由于他德高望重,在社会上受到人们的尊重,所以刘邦奉其为兄长。刘邦死后,专横跋扈的
2024-06-20 22:40:00
吕后专权:从白马之盟到吕氏灭门
...底做了什么,才会落得如此下场?白马之盟誓不封异姓王刘邦起兵时,有赖一干心腹功臣打天下,建国后自然要重重赏赐。然部分功臣不甘心只做部属,暗生自己称王称霸的小九九。比如彭越就心高
2024-02-04 18:58:00
刘邦的\\\
...姓王之后,又来个\"白马盟誓\",有什么弦外之音?汉王刘邦当上皇帝后,封了自己王朝里的十几个异姓诸侯王。同时又大封自己的兄弟子侄为王。这些分配暂时完成之后,与诸侯王们订下盟约
2024-01-23 20:48:00
刘邦临终前哪三大举措,就让汉朝江山安稳存续407年
...影响力,成就了汉朝的传奇,而这一切又和汉朝开国帝王刘邦息息相关。(天生帝王刘邦)作为开国君王的刘邦,一生过得其实并不轻松。早年混迹乡间,做个流氓无赖,中年奋起造反,经过数年争
2024-04-24 20:41:00
《大风歌》是刘邦晚年情感流露,打开了久蓄心头的情感闸门
...病情急转直下,躺在皇宫中不想见客,诏令守门武士不让群臣进入。群臣中如周勃、灌婴等猛将都不敢进宫。这样过了十多天,樊哙受不了了,推开宫门,闯了进去,后面群臣紧紧跟随。看到刘邦枕
2023-05-06 10:14:00
刘邦的远见:丞相人选的布局与考验
对于丞相出任西汉一事,实际上是刘邦生前就做出的内部决定。当刘邦躺在床上生命垂危时,吕后问他,丞相和萧何一百年后,谁更适合做丞相?刘邦的答案是曹参。然后吕后说,曹参之后会发生什么?
2023-10-13 16:03:00
萧何大力推荐曹参为相,为何不推荐陈平?
关于西汉丞相的任职,其实早在刘邦活着的时候,他就已经内定好了。当初刘邦躺在床上就要奄奄一息的时候,吕后问他,丞相萧何百年之后,谁来当丞相比较合适呢?刘邦的回答是曹参。然后吕后说,
2023-07-17 08:4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