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这是个政治问题,就得从政治角度来解读。首先,这涉及到刘邦晚年想更换太子,却没有成功的问题。《史记吕太后本纪》:及高祖为汉王,得定陶戚姬,爱幸,生赵隐王如意。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类我。戚姬幸,常从上之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上,益疏。如意立为赵王後,几代太子者数矣,赖大臣争之,及留侯策,太子得毋废。吕雉是刘邦的正妻,她生的儿子刘盈就是刘邦的嫡子。刘邦当上汉王后,得到定陶人戚姬,很宠爱她,生下儿子赵王刘如意。刘邦嫡子刘盈为人仁弱,刘邦认为这不像他,常常想废除刘盈的太子之位,改立戚姬生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刘邦常常说刘如意这个孩子像他。戚姬因为得到刘邦宠幸,时时伴随在刘邦身边,为了能让刘如意成为太子,戚姬日日夜夜在刘邦面前哭泣,想让刘邦立其子刘如意为太子。
戚姬吕雉因为年龄大了,没有跟随刘邦一起,而是留守后方,经常跟刘邦据理力争,满朝大臣也不支持刘邦,吕雉又找张良献策,张良建立她把商山四皓请出来辅佐太子。《史记留侯世家》:四人从太子,年皆八十有馀,须眉皓白,衣冠甚伟。上怪之,问曰:“彼何为者?”四人前对,各言名姓,曰东园公,角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上乃大惊,曰:“吾求公数岁,公辟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四人皆曰:“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窃闻太子为人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耳。”上曰:“烦公幸卒调护太子。”四人为寿已毕,趋去。上目送之,召戚夫人指示四人者曰:“我欲易之,彼四人辅之,羽翼已成,难动矣。吕后真而主矣。”刘邦非常吃惊,之前刘邦就请过商山四皓出山,但这四人不愿意,没想到四人居然出山辅佐太子。商山四皓对刘邦说:陛下轻慢士人,喜欢骂人,我们讲求义理,不愿受辱,所以惶恐地逃躲。我们私下闻知太子为人仁义孝顺,谦恭有礼,喜爱士人,天下人没有谁不伸长脖子想为太子拼死效力的。因此我们就来了。之后,刘邦对戚姬说:我想更换太子,他们四个人辅佐他,太子的羽翼已经形成,难以更动了。吕后真是你的主人了。自此,刘邦不再提更换太子的事。
刘邦刘邦无法更换太子最主要的原因是反对势力强大。一是以皇后吕雉为首的外戚势力。二是以满朝文武为首的功臣势力。吕雉不仅仅是刘邦的正妻,而且是刘邦创业的合伙人,刘邦亡命芒砀山时,吕雉在家照顾2个孩子,还要时不时专门给刘邦送点补给和食物。《史记惠景间侯者年表》:吕后兄悼武王身佐高祖定天下、吕氏佐高祖治天下,天下大安,封武王少子产为洨侯。刘邦起兵反秦后,吕雉的两个哥哥吕泽和吕释之及整个家族都在出钱出力帮助刘邦打仗,冯无择、郭蒙、丁复、虫达、郭亭等西汉开国功臣都曾是吕泽的部将。彭城之战时,刘邦大败,逃到下邑投靠的就是吕泽,刘邦立刘盈为太子也是在此时。所以史记说吕泽、吕释之辅佐刘邦定天下,有大功。吕泽、吕释之既有刘邦的外戚,又是西汉开国功臣,在军队之中有一定的影响力,他们必然是拥护吕雉和刘盈的,反对刘邦更立太子的企图。外戚之中还有樊哙,他是吕雉是妹夫,樊哙与刘邦是连襟,刘邦临死前为什么要下命令杀樊哙?
吕雉因为有人跟刘邦说,樊哙会在刘邦去世后杀戚姬和刘如意,所以刘邦才动了杀心,但可惜没杀成樊哙,刘邦就去世了。外戚势力以吕雉为首,形成一股强大的政治势力,反对刘邦换太子,这是刘邦不能更换太子的主要原因。除了外戚之外,还有满朝文武几乎都反对。《史记张丞相列传》:及帝欲废太子,而立戚姬子如意为太子,大臣固争之,莫能得;上以留侯策即止。《史记留侯世家》:上欲废太子,立戚夫人子赵王如意。大臣多谏争,未能得坚决者也。为什么大臣要强烈反对?一是因为嫡长子继承制。刘邦废刘盈立刘如意为太子,就是废长立幼,这是取乱之道,历史一再证明,废长立幼会带来动乱。比如周幽王,废除了王后申后和太子姬宜臼,改立宠妃褒姒为王后,褒姒所生之子姬伯服为太子,结果申后的父亲申侯联合西戎发兵攻打并杀死周幽王,导致西周灭亡,继位的原太子姬宜臼有弑父嫌疑,并因此迁都洛阳,是为东周,周朝从此一蹶不振。二是吕雉势力强大,大臣们都明白,如果刘邦强行立刘如意为太子,吕雉一定会发动宫廷政变,就像西周末年一样,还是会带来动乱。
刘邦一家人这种动乱轻则只是内部厮杀,重则国家分裂,导致汉朝灭亡也有可能,功臣们好不容易辅佐刘邦夺取天下,都分封有土和和食邑,可以享受一下,可不想再起战争。最终刘邦无法更换太子。既然无法更换太子,那刘邦为什么想办法保证戚姬与刘如意的人身安全呢?事实上刘邦在也很难,他并没有更好的办法。《史记张丞相列传》:高祖独心不乐,悲歌,群臣不知上之所以然。赵尧进请问曰:“陛下所为不乐,非为赵王年少而戚夫人与吕后有却邪?备万岁之后而赵王不能自全乎?”有一段时间,刘邦闷闷不乐,经常慷慨悲歌,大臣都不知道皇帝为什么会这样,御史大夫赵尧看出了刘邦的心病,他问刘邦道:陛下您闷闷不乐的原因,莫非是为赵王年轻,而戚夫人和吕后二人又不和睦吗?是担心在您万岁之后,赵王不能保全自己吗?刘邦说:是,但是却拿不出办法。赵尧说:您最好为赵王派去一个地位高贵而又坚强有力的相国,这个人还得是吕后、太子和群臣平素都敬畏的人才行。《史记张丞相列传》:而周昌廷争之彊,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上欣然而笑。既罢,吕后侧耳于东箱听,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于是刘邦把周昌派到赵国担任相国,周昌这个人坚强耿直,常常直言不讳,刘邦想换太子时,周昌反对最为激烈,吕雉知道后,还专门跪下感谢周昌。
刘如意周昌确实起到了保护赵如意的一些作用,但他还是无法阻止吕雉杀刘如意。刘邦去世后,吕雉召刘如意入朝想害死他,周昌看出了吕雉的心意,每次都以赵王身体不好而推辞,吕后没有办法,下诏召周昌进京,失去了周昌的保护,吕雉再召赵如意进京,刘如意也没办法,只能服从命令,不久就被吕雉毒死。周昌听说后,称病不上朝,三年之后病逝。刘邦用来保护刘如意的方法还是失败了,刘邦真的没有其他办法了吗?确实没有。刘邦去世后,没有人的地位能超过吕雉,她是皇太后,是当今皇帝的母亲,看看周勃和陈平就知道了,吕雉要封异姓王,王陵不同意,周勃和陈平向着吕雉同意了。吕雉又颇有能力,又心狠手辣,除非刘邦把刘如意藏起来,不让吕雉发现,即使这样也很难保住刘如意。刘邦已经确定了不换太子,刘盈就是下一任皇帝的人选,如果刘邦杀死吕雉,刘盈这个皇位是坐不稳的。首先,刘盈仁弱,压不住功臣集团,那些功臣集团都是随刘邦一起起兵打天下的,一个个居功自傲,牛得不得了。比如周勃,后来拥立刘恒为帝时,还想私下跟刘恒谈话,担任丞相后,认为自己有功,日渐骄奢,要不是刘恒有点手段,就要被周勃牵着鼻子走了,而刘盈不具备这样的能力。皇帝一旦被功臣压制,地位就会危险了,就会产生权臣干政,到时候天下还姓不姓刘就不一定了,这是刘邦必须要考虑的。
刘盈其次,刘盈仁弱,如果吕雉死了,戚姬和刘如意还活着,也难保戚姬不会勾结朝中功臣,以政变手段扶立刘如意称帝,这样就会引发朝政混乱,历朝历代这种事多的是。戚姬活着的时候,就经常在刘邦面前哭诉,一个劲地劝刘邦拥立刘如意为太子,但没有成功,她是不会放弃的,刘邦去世后她一定设法扶刘如意为帝的。最后,吕雉是刘盈的母亲,既然刘邦选了刘盈为太子,当然就希望刘氏江山的稳定,吕雉再怎么心狠手辣也不会伤害自己儿子的江山,这是刘邦最放心的。《史记吕太后本纪》:太后称制,议欲立诸吕为王,问右丞相王陵。王陵曰:“高帝刑白马盟曰‘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今王吕氏,非约也。”刘邦最后还有一招,就是白马盟誓,内容是:不是姓刘而称王的人,天下人可以共同讨伐他。白马盟誓是防外姓的,不是防刘姓的,刘邦其实并不在乎是刘盈当皇帝,还是刘如意当皇帝,吕雉只在乎刘盈,戚姬只在乎刘如意,这是政治上的天然矛盾,无可化解,只有一方被杀才能彻底解决。刘邦其实很清楚,他无法保护戚姬和刘如意,尽管他做了安排,仍然无法预料后来的结果,刘如意的被杀是刘邦不愿意看到的,但在刘邦活的时候,他确实没有更好的办法。吕雉杀不得,杀了会动摇刘盈的统治,所以刘邦只能这样安排,刘邦表示:作为皇帝,他也很难!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7-15 23: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