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梁武帝一次错误“原谅”,亲情在皇位面前很脆弱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7-08 21:33: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549年,86岁的梁武帝奄奄一息,他不甘心失败,不愿意接受这残酷的事实,更不相信他溺爱的侄子萧正德会背叛他。23年前,萧正德叛逃回来,梁武帝流下了眼泪,选择原谅侄子,终究自食其果。

侯景攻克台城,梁武帝被活活饿死,不由发出感叹:“天下自我得,又从我这里失去,也没什么遗憾了。”确实,梁武帝对侄子萧正德的溺爱,把南朝梁推向了灭亡深渊。

萧正德,梁武帝萧衍的侄子,父亲是临川王萧宏。南朝齐后期,萧鸾大肆屠戮宗室,导致皇室人才凋零,为萧衍夺取做了铺垫。

萧衍掌握大权时,还没生儿子,故而把萧正德作为“嗣子”。不出意外,梁武帝登基称帝,萧正德就是太子,南朝梁未来的皇帝,可惜没能如愿。

501年,萧统出生,梁武帝晚年得子,非常高兴。萧正德很伤心,因为他彻底无缘皇位,这一年他11岁,内心很郁闷,也走向了极端。

萧正德失去“储君”资格后,便无恶不作,经常劫掠商旅,任意闯民宅,欺负他人妻女。梁武帝的宠爱,地方官也不能奈何,任由萧正德折腾。

没能当太子,也可以当王爷,生活无忧无虑,但萧正德并不满足。萧正德认为自己应该是未来的皇帝,岂能当臣子。如此,即便梁武帝善待他,萧正德也不感激。

525年,萧正德叛逃北魏,并以“废太子”自居。南朝齐宗室,流落北魏的萧宝寅建议杀掉萧正德:“伯父是皇帝,父亲是王爷,岂有投奔他国的理由。”

萧正德为了表明“心迹”,当即去民间找来一小孩,将其处死,并说是自己的儿子。如此,北魏相信了萧正德,但并不重用他,只是给他当“贵宾”罢了。

萧正德叛逃,梁武帝也不生气,大臣建议追究责任,他也不同意。

526年,萧正德在北魏混不下去,又回到南朝,给梁武帝认错。大殿上,萧正德一边磕头一边哭,诉说自己的无知,愧对伯父的栽培。

梁武帝也流泪,便原谅了侄子,还恢复爵位,授予征虏将军。如此,叛逃一年回来的萧正德,一切照旧,就当去外国旅游一年,换个环境体验生活。

梁武帝的这次“原谅”,是一个巨大错误,因为萧正德压根就不知道“感恩”两个字怎么写的。很快,萧正德就继续横行霸道,无视朝廷法令,激起民愤。

那么,既然叛逃,为何还要原谅呢?梁武帝看来,南朝宋、齐为何灭亡,是因为宗室内斗,不顾手足血脉,自己绝对不能学。

如果不是宋孝武帝、宋明帝喜欢杀戮宗室,萧道成也无法建立“南朝齐”。如果不是萧鸾杀光了齐高帝、齐武帝的后代,萧衍也没机会当皇帝。

前车之鉴,梁武帝自然清楚,却没认真汲取教训。萧鸾,萧道成的侄子,也是得到恩宠;萧道成对萧鸾视如己出,结果自己的后裔被杀光,萧衍却看不到这点。

梁武帝纵容,萧正德更加肆无忌惮,并有了觊觎皇位的想法。但是,如果没有其他情况出现,萧正德很难继位,因为梁武帝的小孩众多,且都手握重兵,岂能轮到侄子说话。

548年,萧正德迎来了机会,他选择跟侯景合作,对梁武帝动手。

547年,侯景叛逃东魏,投奔西魏宇文泰。但是,宇文泰很精明,要求侯景交出河南十三郡,自己入朝当官,侯景不同意,便请求南朝梁帮助。

侯景投奔,梁武帝很高兴,他想得到河南十三郡,便不顾大臣反对,派侄子萧渊明率10万兵马北伐,救援侯景,抵御东魏。

慕容绍宗打击下,萧渊明在寒山全军覆没,本人被俘虏。接着,慕容绍宗攻打侯景军团,也是全歼,侯景率800人马投奔南朝,被安置在寿阳。

寒山之战,侯景看到了南朝的虚弱,又因为“求婚”被拒绝,对梁武帝很不满。

548年,侯景派人联络萧正德,说出自己的“心迹”,也希望能帮助萧正德实现当皇帝的愿望。

萧正德很高兴,有“宇宙大将军”侯景协助,何愁大事不成。为此,萧正德联手侯景,充当内应。

侯景起兵,人数才8千,但一路饥民加入,以及释放奴婢的策略,侯景军团增加到十余万人,声势大振。

起初,梁武帝瞧不起侯景,认为可以轻松搞定,但很快就高兴不起来了。

梁武帝觉得侄子靠谱,毕竟是自家人,便派萧正德北上督师。梁武帝不知道,自己这位侄子已经勾结侯景,还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也是一种悲剧。

萧正德以运输芦苇为掩护,派船只渡江,把侯景的部队运到南岸。接着,萧正德一路“引领”,并打开自己镇守的朱雀门,让侯景进入京师外城。

萧正德这么一来,梁武帝猝不及防,好在羊侃厉害,他们才得以镇守内城,顽强抵抗叛军。

十万大军虎视眈眈,各路勤王军也是保存实力,都希望分一杯羹,没人愿意卖力战斗。萧正德见此情景,更相信事情能成功,只要破了内城,自己就是天下之主。

为了振奋人心,萧正德宣布继位,自立为帝。这一年,萧正德58岁,年近花甲还背叛自己的伯父,只能说皇位的吸引力太大,顾不上礼仪人伦。

549年,侯景攻破台城,萧正德打算废了梁武帝,但侯景不同意。后来,梁武帝活活被饿死,侯景立萧栋为帝。萧正德不服,口出怨言,被侯景处死。

萧正德被杀,但南朝梁也崩溃了。侯景之乱,富庶的三吴地区被摧残,淮南则落到北齐手中,益州、荆州、襄阳则被西魏(北周)占领,南朝元气大伤。

没了这些战略要地,以及重要的军事重镇,南朝自保都难,更别说北伐。后来,陈霸先建立南朝陈,已经没了与北朝抗衡的资格,还得向对手称臣,连正统都保不住。

可以说,梁武帝“原谅”萧正德是个错误。没有萧正德带头,侯景也不可能顺利过江,并夺取京师外城。如此,勤王军团相继抵达,京师粮草也充足,侯景估计很快被消灭,江南免遭涂炭。

梁武帝、萧正德的事迹,也间接证明了诸葛亮建议刘备杀刘封是正确的。刘封是养子,能力又强悍,威望很高,而刘禅却软弱。刘封活着,刘禅皇位不稳,蜀汉的基业也不能长久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7-08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梁武帝的宽恕与南梁的覆灭:一场错误的决策引发的历史巨变
前言南梁兴衰,历史长河中的一幕幕波澜壮阔,而梁武帝一次错误的宽恕,竟演变成一场滔天巨变。这个故事的背后,隐藏着令人震惊的历史真相。本文将深入探究南梁兴衰史中梁武帝一次宽恕的决定,
2024-02-21 20:23:00
萧正德为何助纣为虐?
...年八月,东魏降将侯景在寿阳起兵叛乱,之后率军南下。梁武帝萧衍闻讯,任命侄子萧正德为平北将军、都督京师诸军事,率军驻守丹阳,负责长江的防务。按理说长江是天险,侯景的军队都是北方
2023-08-27 14:44:00
萧正德投靠侯景的原因是什么
萧正德是萧梁临川王萧宏之子,梁武帝萧衍之侄。太清二年(548年),侯景起兵反叛,攻打建康,萧梁自此陷入侯景之乱带来的巨大灾难。就在梁武帝忙着进行平叛时,他的亲侄子与养子萧正德却投
2023-06-09 11:12:00
中国史上唯一一位40年不碰女色的皇帝,却死的很尴尬
...萧梁有一个皇帝叫萧衍。萧衍,死后谥号“武”,所以叫梁武帝。他是兰陵萧氏的世家子弟,为汉朝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他的父亲是为萧齐高帝的族弟。梁武帝萧衍是南梁的开国皇帝,他活了8
2022-12-19 15:51:00
简介南梁临贺王萧正德
...-549年8月8日),字公和,今江苏常州人,南梁临贺王,为梁武帝萧衍之侄,临川王萧宏的第三个儿子。萧正德之子萧见理,在萧正德称帝后被封为太子;但是萧见理却在抢劫商贾时被流矢射
2023-10-22 20:58:00
梁朝毁灭于皇族内斗,梁武帝萧衍和七子梁元帝萧绎二人是罪魁祸首
...死后夺取皇帝之位。549年三月十二日,侯景攻入台城,将梁武帝禁闭在建康台城内的文德殿。549年五月初二,梁武帝忧愤交加,膳食断绝,饥渴交加中逝世于文德殿,终年八十六岁。梁武帝
2024-02-23 21:14:00
梁武帝萧衍:崇佛、奢靡、失策的统治者?
公元502年,南齐宗室萧衍称帝(梁武帝),替代了萧道成创建的南齐,另建了个梁政权,史称南梁。称帝不久,萧衍便按照佛教的规矩,长斋素食。就是祭祀天地祖宗、举办宫廷宴会,也只用蔬菜,
2023-11-21 08:27:00
中国唯一一个清心寡欲的皇帝,36年不近女色,一天只吃一顿
梁武帝萧衍活了86岁,是中国皇帝寿命中第二长的皇帝,他出身于贵族,从小饱读诗书精通谋略。萧衍之前是南齐的将领,后来为了反对暴政反动起义成为皇帝,建立了大梁。梁武帝成为皇帝以后,非
2023-02-01 20:51:00
梁武帝纵容谋逆之臣,导致自己被困台城饥饿致死
...民,虚心纳谏,使国家一度政局稳定,文化繁荣。但是这梁武帝深受佛教的影响,而且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作为一个素食主义者,他在宴会和祭祀场合禁止食肉,而且自己有时候每天只吃一顿粗米
2024-01-12 15:1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