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梁武帝一次错误“原谅”,亲情在皇位面前很脆弱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7-08 21:33: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549年,86岁的梁武帝奄奄一息,他不甘心失败,不愿意接受这残酷的事实,更不相信他溺爱的侄子萧正德会背叛他。23年前,萧正德叛逃回来,梁武帝流下了眼泪,选择原谅侄子,终究自食其果。

侯景攻克台城,梁武帝被活活饿死,不由发出感叹:“天下自我得,又从我这里失去,也没什么遗憾了。”确实,梁武帝对侄子萧正德的溺爱,把南朝梁推向了灭亡深渊。

萧正德,梁武帝萧衍的侄子,父亲是临川王萧宏。南朝齐后期,萧鸾大肆屠戮宗室,导致皇室人才凋零,为萧衍夺取做了铺垫。

萧衍掌握大权时,还没生儿子,故而把萧正德作为“嗣子”。不出意外,梁武帝登基称帝,萧正德就是太子,南朝梁未来的皇帝,可惜没能如愿。

501年,萧统出生,梁武帝晚年得子,非常高兴。萧正德很伤心,因为他彻底无缘皇位,这一年他11岁,内心很郁闷,也走向了极端。

萧正德失去“储君”资格后,便无恶不作,经常劫掠商旅,任意闯民宅,欺负他人妻女。梁武帝的宠爱,地方官也不能奈何,任由萧正德折腾。

没能当太子,也可以当王爷,生活无忧无虑,但萧正德并不满足。萧正德认为自己应该是未来的皇帝,岂能当臣子。如此,即便梁武帝善待他,萧正德也不感激。

525年,萧正德叛逃北魏,并以“废太子”自居。南朝齐宗室,流落北魏的萧宝寅建议杀掉萧正德:“伯父是皇帝,父亲是王爷,岂有投奔他国的理由。”

萧正德为了表明“心迹”,当即去民间找来一小孩,将其处死,并说是自己的儿子。如此,北魏相信了萧正德,但并不重用他,只是给他当“贵宾”罢了。

萧正德叛逃,梁武帝也不生气,大臣建议追究责任,他也不同意。

526年,萧正德在北魏混不下去,又回到南朝,给梁武帝认错。大殿上,萧正德一边磕头一边哭,诉说自己的无知,愧对伯父的栽培。

梁武帝也流泪,便原谅了侄子,还恢复爵位,授予征虏将军。如此,叛逃一年回来的萧正德,一切照旧,就当去外国旅游一年,换个环境体验生活。

梁武帝的这次“原谅”,是一个巨大错误,因为萧正德压根就不知道“感恩”两个字怎么写的。很快,萧正德就继续横行霸道,无视朝廷法令,激起民愤。

那么,既然叛逃,为何还要原谅呢?梁武帝看来,南朝宋、齐为何灭亡,是因为宗室内斗,不顾手足血脉,自己绝对不能学。

如果不是宋孝武帝、宋明帝喜欢杀戮宗室,萧道成也无法建立“南朝齐”。如果不是萧鸾杀光了齐高帝、齐武帝的后代,萧衍也没机会当皇帝。

前车之鉴,梁武帝自然清楚,却没认真汲取教训。萧鸾,萧道成的侄子,也是得到恩宠;萧道成对萧鸾视如己出,结果自己的后裔被杀光,萧衍却看不到这点。

梁武帝纵容,萧正德更加肆无忌惮,并有了觊觎皇位的想法。但是,如果没有其他情况出现,萧正德很难继位,因为梁武帝的小孩众多,且都手握重兵,岂能轮到侄子说话。

548年,萧正德迎来了机会,他选择跟侯景合作,对梁武帝动手。

547年,侯景叛逃东魏,投奔西魏宇文泰。但是,宇文泰很精明,要求侯景交出河南十三郡,自己入朝当官,侯景不同意,便请求南朝梁帮助。

侯景投奔,梁武帝很高兴,他想得到河南十三郡,便不顾大臣反对,派侄子萧渊明率10万兵马北伐,救援侯景,抵御东魏。

慕容绍宗打击下,萧渊明在寒山全军覆没,本人被俘虏。接着,慕容绍宗攻打侯景军团,也是全歼,侯景率800人马投奔南朝,被安置在寿阳。

寒山之战,侯景看到了南朝的虚弱,又因为“求婚”被拒绝,对梁武帝很不满。

548年,侯景派人联络萧正德,说出自己的“心迹”,也希望能帮助萧正德实现当皇帝的愿望。

萧正德很高兴,有“宇宙大将军”侯景协助,何愁大事不成。为此,萧正德联手侯景,充当内应。

侯景起兵,人数才8千,但一路饥民加入,以及释放奴婢的策略,侯景军团增加到十余万人,声势大振。

起初,梁武帝瞧不起侯景,认为可以轻松搞定,但很快就高兴不起来了。

梁武帝觉得侄子靠谱,毕竟是自家人,便派萧正德北上督师。梁武帝不知道,自己这位侄子已经勾结侯景,还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也是一种悲剧。

萧正德以运输芦苇为掩护,派船只渡江,把侯景的部队运到南岸。接着,萧正德一路“引领”,并打开自己镇守的朱雀门,让侯景进入京师外城。

萧正德这么一来,梁武帝猝不及防,好在羊侃厉害,他们才得以镇守内城,顽强抵抗叛军。

十万大军虎视眈眈,各路勤王军也是保存实力,都希望分一杯羹,没人愿意卖力战斗。萧正德见此情景,更相信事情能成功,只要破了内城,自己就是天下之主。

为了振奋人心,萧正德宣布继位,自立为帝。这一年,萧正德58岁,年近花甲还背叛自己的伯父,只能说皇位的吸引力太大,顾不上礼仪人伦。

549年,侯景攻破台城,萧正德打算废了梁武帝,但侯景不同意。后来,梁武帝活活被饿死,侯景立萧栋为帝。萧正德不服,口出怨言,被侯景处死。

萧正德被杀,但南朝梁也崩溃了。侯景之乱,富庶的三吴地区被摧残,淮南则落到北齐手中,益州、荆州、襄阳则被西魏(北周)占领,南朝元气大伤。

没了这些战略要地,以及重要的军事重镇,南朝自保都难,更别说北伐。后来,陈霸先建立南朝陈,已经没了与北朝抗衡的资格,还得向对手称臣,连正统都保不住。

可以说,梁武帝“原谅”萧正德是个错误。没有萧正德带头,侯景也不可能顺利过江,并夺取京师外城。如此,勤王军团相继抵达,京师粮草也充足,侯景估计很快被消灭,江南免遭涂炭。

梁武帝、萧正德的事迹,也间接证明了诸葛亮建议刘备杀刘封是正确的。刘封是养子,能力又强悍,威望很高,而刘禅却软弱。刘封活着,刘禅皇位不稳,蜀汉的基业也不能长久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7-08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梁武帝的宽恕与南梁的覆灭:一场错误的决策引发的历史巨变
前言南梁兴衰,历史长河中的一幕幕波澜壮阔,而梁武帝一次错误的宽恕,竟演变成一场滔天巨变。这个故事的背后,隐藏着令人震惊的历史真相。本文将深入探究南梁兴衰史中梁武帝一次宽恕的决定,
2024-02-21 20:23:00
萧正德为何助纣为虐?
...年八月,东魏降将侯景在寿阳起兵叛乱,之后率军南下。梁武帝萧衍闻讯,任命侄子萧正德为平北将军、都督京师诸军事,率军驻守丹阳,负责长江的防务。按理说长江是天险,侯景的军队都是北方
2023-08-27 14:44:00
萧正德投靠侯景的原因是什么
萧正德是萧梁临川王萧宏之子,梁武帝萧衍之侄。太清二年(548年),侯景起兵反叛,攻打建康,萧梁自此陷入侯景之乱带来的巨大灾难。就在梁武帝忙着进行平叛时,他的亲侄子与养子萧正德却投
2023-06-09 11:12:00
中国史上唯一一位40年不碰女色的皇帝,却死的很尴尬
...萧梁有一个皇帝叫萧衍。萧衍,死后谥号“武”,所以叫梁武帝。他是兰陵萧氏的世家子弟,为汉朝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他的父亲是为萧齐高帝的族弟。梁武帝萧衍是南梁的开国皇帝,他活了8
2022-12-19 15:51:00
简介南梁临贺王萧正德
...-549年8月8日),字公和,今江苏常州人,南梁临贺王,为梁武帝萧衍之侄,临川王萧宏的第三个儿子。萧正德之子萧见理,在萧正德称帝后被封为太子;但是萧见理却在抢劫商贾时被流矢射
2023-10-22 20:58:00
梁朝毁灭于皇族内斗,梁武帝萧衍和七子梁元帝萧绎二人是罪魁祸首
...死后夺取皇帝之位。549年三月十二日,侯景攻入台城,将梁武帝禁闭在建康台城内的文德殿。549年五月初二,梁武帝忧愤交加,膳食断绝,饥渴交加中逝世于文德殿,终年八十六岁。梁武帝
2024-02-23 21:14:00
梁武帝萧衍:崇佛、奢靡、失策的统治者?
公元502年,南齐宗室萧衍称帝(梁武帝),替代了萧道成创建的南齐,另建了个梁政权,史称南梁。称帝不久,萧衍便按照佛教的规矩,长斋素食。就是祭祀天地祖宗、举办宫廷宴会,也只用蔬菜,
2023-11-21 08:27:00
中国唯一一个清心寡欲的皇帝,36年不近女色,一天只吃一顿
梁武帝萧衍活了86岁,是中国皇帝寿命中第二长的皇帝,他出身于贵族,从小饱读诗书精通谋略。萧衍之前是南齐的将领,后来为了反对暴政反动起义成为皇帝,建立了大梁。梁武帝成为皇帝以后,非
2023-02-01 20:51:00
梁武帝纵容谋逆之臣,导致自己被困台城饥饿致死
...民,虚心纳谏,使国家一度政局稳定,文化繁荣。但是这梁武帝深受佛教的影响,而且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作为一个素食主义者,他在宴会和祭祀场合禁止食肉,而且自己有时候每天只吃一顿粗米
2024-01-12 15:1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河北五超”第九轮开战在即,石家庄VS保定,强强对决榜首争霸,“板面驴火之战”悬念今晚揭晓!
2025-10-11 17:02:00
笔墨间的垦荒征程——《南泥湾途中》佳作赏析
“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展览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苏联卫国战争为主线
2025-10-11 21:17:00
太行风|巍巍长城
10月3日,金山岭长城。 郭中兴摄长城,是镌刻在中华大地上的不朽史诗,是熔铸于民族血脉的精神图腾。它横贯万里,是承载历史
2025-10-10 08:44:00
以家族记忆还原英雄本色,让抗联精神代代相传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杨靖宇将军诞辰120周年、殉国85周年的特殊节点,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我的爷爷杨靖宇》一书不仅登上了央视《新闻联播》
2025-10-10 17:30:00
秋日的蔚县尖山村,漫山层林褪去葱郁,红黄绿点缀其间,将山野打扮得斑斓夺目。拍摄|赵永辉、王建海制作|吴晓萌
2025-10-10 07:51:00
发现200余处遗迹,出土各类文物标本400余件(套)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河北日报讯(记者史晓多)日前,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会在张家口市宣化区举办
2025-10-09 08:38:00
孙敬会笔下的孙立,钢鞭造型是最大亮点
水浒人物,36天罡的地位高于72地煞,而画水浒人物的画家,也多把创造的精力和巧思,用于前者。不过孙敬会先生画梁山108好汉
2025-10-09 11:32:00
杜梦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每逢八月十五,当一轮圆月悬于中天,中国人便知,这是属于中秋的时刻。这个承载着团圆期盼的节日
2025-10-09 11:32:00
家国记忆·暖月流晖|明月映泉城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千百年来,无数诗人用笔墨描绘这一轮明月,也用月色寄托思念。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道
2025-10-09 11:33:00
杜梦菲“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当月光穿透千年云层,既照亮了文人墨客案头的诗稿,也温暖了寻常巷陌的烟火。中秋的魅力,在于它既是“诗言志”的情感载体
2025-10-09 11:33:00
人文|白居易与唐代的香衣文化
文|刘永加秋风乍起,天气渐渐转凉,人们会添加衣物,讲究的此前可能会在衣箱或衣柜里放上樟脑丸,也是为了防虫,所以拿出的衣服带着淡淡的香气
2025-10-09 11:33:00
有一种热爱,叫做“我和国旗合个影”!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国青有一种红,叫做中国红;有一种热爱,叫做“我和国旗合个影”。国庆期间,济南战役纪念馆设置的“我在济南英雄山和国旗合个影”打卡点
2025-10-09 11:33:00
池沙鸿绘观音展现生活气息
这是池沙鸿于2018年所绘的一组观音与善财童子题材的扇面作品,共有30幅。其中,这幅《卧莲观音童子嬉水》,在气质上和其他作品明显不同
2025-10-09 11:34:00
琅琊王氏始祖身份最显赫的学生,墓里藏着“文艺青年”的多少意难平
鲁网10月9日讯 (记者 杨成喜)公元前74年,汉昭帝驾崩,饮马瀚海、勒石燕然的强汉在这一刻出现了动荡,深幽的长安长安城里波诡云谲
2025-10-09 16:28:00
国庆中秋长假里,山西博物院开启“延时模式”,丰富的展览与精彩的活动吸引观众在博物院里过双节。8天假期,山西博物院(含山西青铜博物馆)累计接待观众16
2025-10-09 19:4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