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中国史上唯一一位40年不碰女色的皇帝,却死的很尴尬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2-12-19 15:51:00 来源:戏说三国

古代的皇帝我们都知道,哪都是高高在上的,不仅掌握着数万人的生杀大权,更是主宰着当时的王朝制度,自己的生活那更是让人羡慕,佳丽万千每天山珍海味还有人伺候,真是羡煞旁人。

中国史上唯一一位40年不碰女色的皇帝,却死的很尴尬

比如隋朝,比如武则天时。但历史上唯一一个大力弘扬佛法的是南北朝时南朝宋齐梁陈中的萧梁,萧梁有一个皇帝叫萧衍。

萧衍,死后谥号“武”,所以叫梁武帝。他是兰陵萧氏的世家子弟,为汉朝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他的父亲是为萧齐高帝的族弟。

梁武帝萧衍是南梁的开国皇帝,他活了86岁,在位五十多年,在他迷信佛教之前,非常励精图治,是一位文武兼修的明君。在他执掌政权以后,他开始皈依佛教,根据《南史梁本纪》记载,他皈依佛教是在天监十八年(519)。

侯景攻下健康城,带着五百甲士去见萧衍。侯景为人奸诈,看到皇族矛盾很深,认为有机可乘,于是勾结萧正德发动叛乱,答应事成之后让萧正德做皇帝。最后叛军攻进了建康城,将梁武帝栖身的台城包围起来。而那些常日受到梁武帝娇纵的王公贵族,尽管手下有几十万兵马,却都袖手观察迟疑。此时的梁武帝才恍然大悟,可惜悔之已晚。

中国史上唯一一位40年不碰女色的皇帝,却死的很尴尬

但统一南北的激情显然模糊了他对当时形势的认识,贸然决定和东魏交战,后果就是大败而归,并且侄子萧渊明还落入东魏手里。之后东魏以归还萧渊明为条件,要求梁武帝赶走侯景。东魏此举,意在挑起侯景与梁朝的争斗。

大臣们和侯景多次阻止,但是亲情泛滥的梁武帝,竟然答应了东魏的要求,无奈之下,侯景起兵反叛。太清二年(548年)十月,侯景在梁武帝的侄子萧正德配合下攻进首都建康,把皇城紧紧包围起来。

这时的梁武帝和当年被自己围困的萧宝卷何其相似,然而幸运的是梁武帝的人头没有被部下割掉献出去,相反,之前曾反对梁武帝做错误决定的一些大臣,在面对侯景大军的时候却举族殉国,成为他以儒治国取得成功的最好注脚。身陷困境的梁武帝在痛心之余,也为自己感到些许的自豪。

萧衍知道自己不行了,干脆“出家”,当个干净皇帝,还落个长寿,遂至死不再碰女人。这,大概是萧衍“禁欲”的最初真相吧,也是他五十岁开外突然改变信仰,放弃道教,信奉佛教的一种新解释。

中国史上唯一一位40年不碰女色的皇帝,却死的很尴尬

然而非常可惜的是,这种良好的势头并没有长久的发展下去。自从梁武帝迷上了佛教以后,对军政大事通通放手。在他的大力提倡之下,全国广建佛寺,仅京城建康一处,就有多大500余所寺院,僧尼达到了10万人之多。

虽然一生吃斋念佛,但结局却令人唏嘘,太清二年,“侯景之乱”爆发,侯景为人向来反复无常,颇有心机,大臣们都知道收留侯景必成大患,可梁武帝却收留了他。不久之后变自食恶果,侯景率叛军攻进了建康城,把梁武帝萧衍困在宫中,最后被活活饿死.......

这还不算最疯狂的,他在位期间曾三次跑到寺庙出家,急的满朝文武不知所措,每次都要花费重金才能劝他回朝,因为梁武帝说还俗必须向佛祖赎身,从中年开始一直到生命结束,他将近40年不近女色,堪称史上唯一!

萧衍在位的时候能够励精图治,很有作为,取得的成绩可以与宋文帝的“元嘉之治”相比较。但萧衍却没有得到善终,晚年的时候他笃痴迷佛教,任用奸佞之人,导致“侯景之乱”的发生,自己最终也被活活饿死在台城,终年八十六岁。也是可悲啊!

梁武帝的下场都是源自他的"菩萨心肠",成为了千年笑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19 19:26:3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更多关于中国史,女色,中国,皇帝,尴尬的资讯:
印象中的宋朝是一个文人统治的帝国。然而这个帝国的开创者却是一位职业军官,他的名字叫赵匡胤。在成为职业军官之前,赵匡胤闯荡江湖,行侠仗义,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武侠。他大概是中国历史上唯
2023-10-21 16:56:00
...齿”,也是促其早死的“伐性之斧”。他渴嗜权力,沉迷女色,欲望之强烈,后者甚至要超过前者,在历史上是少见的。一方面,明代到了嘉靖、万历年间,淫风大炽,整个社会洋溢着一种世纪末的
2024-06-26 17:07:00
常言道,“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这句话用在宋太宗赵光义的身上是再合适不过了。赵光义原名赵匡义,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的亲弟弟,赵匡胤当皇帝后,为了避皇帝的讳,改名赵光义。赵匡胤能成
2023-03-14 10:45:00
时下有句流行的俗语道“有钱就是爹,有奶就是娘”,意在讽刺某些见钱眼开、见义忘利的势利小人,以金钱论远近、定亲疏,为了得到有钱人手里的点点恩惠,不惜出卖灵魂与尊严,对有钱人奴颜媚骨
2023-02-24 16:54:00
李渊为何要造表弟的反呢
...月便攻取长安、扶立恭帝,次年五月又代隋称帝,建立起中国史上最伟大的朝代-唐。
2023-05-20 13:56:00
揭秘明朝皇帝的奇葩事迹
...,能黑的地方基本没有,因为实在太短命了,但他可能是中国史上最肥的皇帝。朱高炽与他崇尚武德的爸爸不同,至少朱高炽就是横向发展。根据记载,他胖到需要两个太监搀扶才能行动,朱棣也很
2024-04-03 14:24:00
明朝禁戏政策对戏曲有何影响?
...戏曲的创作,“禁戏”政策实施,牵扯的范围很广,也是中国史上较大规模的“禁止令”。一、“禁戏”政策的形成到停止明代的统治者对政权的把控可谓是独权专制,明代初期,戏曲行业遭受到前
2023-05-05 15:46:00
中国史上最无奈的皇帝, 一心逃避皇位未果
中国史上最无奈的皇帝,一心逃避皇位,无奈父皇执意为之无人敢争其实在一个国家当中,若是你想要成为掌权者的话,那么是要生活在皇室,要不然,是不会有什么机会的。除非是生活在乱世之中,但
2023-02-15 19:28:00
中国史上昙花一现的皇帝,西方人却评价最具影响力
在中国人眼中,古代最有名的皇帝,向来都是秦始皇、朱元璋、刘邦等。试问西方人眼中,谁才是他们认为最有才的皇帝呢?答案可能会让人吃惊,他竟然是是隋文帝杨坚!杨坚为何在西方人眼中,是一
2023-06-01 11:1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从金代的酒务官署到明代的宰相赞誉,再到清代的帝王题诗,最终在新时代绽放出非遗光彩……在山东茌平,有一抹酒香穿越千年时光
2025-09-05 10:36: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近日,厦门仁爱医疗基金会原理事长郑毅夫向思明区图书馆捐赠了其父亲郑仕照的回忆录——《烽火南洋——抗日老兵话当年》
2025-09-05 07:50:00
这是一封花了40分钟,在飞机上写的信,通过信,广西15岁的袁同学与两千年前的英雄霍去病完成了一场精神对话。“惟愿将军英灵长存
2025-09-04 15:11:00
功德碑,记功载德,颂扬政绩。在曾担任夏津县知县的朱国祥纪念馆内,就立有一块“功德碑”,记载了他在夏津任职期间勤政爱民的功绩
2025-09-04 17:26:00
和平必胜!战火中的“东洋妈妈”
岩濑妇佐,在《贵州省志·人物志》中出现的唯一一个日本名字。在战火与偏见交织的20世纪,这位来自日本的女医生——岩濑妇佐用一生诠释了“医者无国界”的和平真谛
2025-09-04 20:24:00
吉刻新闻记者 陈志文 王昕摄像 马瑞 孙上修制作 马瑞
2025-09-04 21:32:00
烽火硝烟中,他们在贵州描绘家国山河丨一见·抗战贵州⑧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贵州作为战略大后方——内迁学校、图书馆在此续燃文脉
2025-09-05 01:05:00
国医大师王新陆血浊研究工作室揭牌暨收徒仪式9月8日在济举行
9月8日,国医大师王新陆血浊研究工作室揭牌暨收徒仪式将于山东新中鲁中医医院趵突泉院区举行。届时,国医大师王新陆教授学术讲座将于收徒仪式后召开。
2025-09-04 18:01:00
社会性质作为特定历史阶段的生产力水平、社会矛盾与阶级关系的总和,既是历史发展的客观结果,也是党推进理论创新的现实依据。第一个历史决议以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为切入点
2025-09-04 18:57:00
沉肩挑山,砥砺攀登——记山东中烟滕州卷烟厂卷包车间“挑山工”於永军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泰山,五岳之首,万千游客无不惊叹于泰山的雄奇俊秀,令人仰望。然而我,却折服于一群小人物
2025-09-04 10:15: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安琪“团长说今晚要走70里路,途中还要消灭800个敌人,我们就跑啊跑。在部队里,赶路不是用走的
2025-09-04 07:40:00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当我们回望那段烽火岁月,不应只将目光锁定在硝烟弥漫的前线,更当看见如贵州这般沉默而坚韧的“战略大后方”
2025-09-03 23:32:00
烽火金叶:山东烟草的抗战传奇
鲁网9月3日讯八十载岁月流转,硝烟散尽,山河重光。当我们回望那段血火交织的抗战岁月,山东大地上一片片碧绿的烟田,竟在无声中化为民族救亡的“金色血脉”
2025-09-03 17:11:00
在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乌江西岸的石坡山上,矗立着一座庄严的墓碑。碑身正面镌刻着“苏联空军金角罗夫烈士之墓”——这个名字被当地百姓铭记
2025-09-03 18:21:00
菏泽郓城九旬老兵观阅兵 见证从烽火岁月到盛世华章
大众网记者 李效谨 通讯员 崔如坤 郓城报道9月3日清晨,郓城的天空被轻柔的阴云笼罩,空气中弥漫着初秋的清爽。张文兰老人家门口那块“光荣之家”的牌匾
2025-09-03 18:4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