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壹点舆见|“课间十分钟”话题提示 中小学要保障青少年全面发展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11-23 19:13:00 来源:大众报业·齐鲁壹点

近期,“课间十分钟”话题引发热烈讨论,舆论从社会大环境、学校管理、学生成长等多角度进行解读。但不论如何,利用好“课间十分钟”,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是当前中小学必然要解决的问题。

壹点舆见|“课间十分钟”话题提示 中小学要保障青少年全面发展

图自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利用好“课间十分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举措

尚婷

近日,多地家长通过各种渠道反映中小学课间10分钟活动受到限制,比如课间十分钟只准喝水、上厕所、不许到操场玩耍。据媒体报道,山西某地有一名教师发视频吐槽课间圈养现象,称七成学生课间不出教室,即使是20分钟的大课间,校园里也空空荡荡。

从学校管理的角度看,的确老师“有苦难言”,学生在课间活动发生意外,家长会找学校或者老师的麻烦,甚至打官司,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种心态,必然会对课间十分钟“严防死守”。一刀切成为最简单且保险的做法。对不少老师来说,分秒必争,在他们看来,孩子就要在分数在争先恐后,在时间上争分夺秒,这种观念本质还是教育功利性的表现。

对此教育部明确提出,《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要求学校不得设置侵犯学生人身自由的管理措施,不得对学生在课间及其他非教学时间的正当交流、游戏、出教室活动等言行自由设置不必要的约束;学校应当完善管理制度,保障学生在课间、课后使用学校的体育运动场地、设施开展体育锻炼。 在实际工作中,要求中小学校每天统一安排 30 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每节课间应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

确保学校课间活动时间既生动活泼又安全有序,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底线要求。课间十分钟是属于学生休息、娱乐,自主支配的十分钟。每个班主任都应该将之视为学生的一种权利,并自觉地予以尊重和保护。以安全问题、学习成绩等为借口肆意剥夺学生课件十分钟的行为,是对学生休息权利的侵犯,将时间还给学生,将自由还给学生,是为了追求一种自然、和谐的校园生活状态,是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表现,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表现。

保障课间活动时间,既是尊重教育教学规律的表现,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如果长时间崩得太紧,就容易失去弹性、丧失活力。不管走出教室与否,在充足的、有保障的、没有压力的课间,自由活动既可以放松身心、保护视力,又能够联络友谊、培养交际能力。

教育是一项立德树人的工程,既要注重智力的开发,也要培育人才,不能忽视发展身心、完善人格。课间10分钟的消失,不仅引发孩子的健康问题,还影响其心理健康。教育家蔡云培曾提出:“要注重培养完全的人格,充分发挥个性,这就需要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来完成。”教育的终极目的不是培养多么成功的孩子,而是培养出人格健全的孩子。呼吁把课间时间还给学生,不仅是为了孩子能够得到休息自由的玩耍,更是因为这本就是尊重孩子成长规律,为了一定教育远见的应有之举。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推行科教兴国战略,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基础教育既要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也要激发学生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培养其探索性创新性思维品质。”这为我们扎实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更好培养创新人才指明了方向。少年智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征程上,把握教育规律,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探索性创新性思维品质,为打造创新性人才队伍,筑牢基础、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因噎废食不可取:学生不该被“圈养”在校园

魏一卓

近日,山西晋中一名老师在互联网发布视频,声称在课间十分钟时间里,有近七成学生不出教室,即使是20分钟的大课间休息时间,也鲜少有学生去校园走动,“课间圈养”现象愈演愈烈。视频一经发布,有不少学生表示,不论上课下课,都会有老师“全天候”盯梢,课间也要保持静默,偶尔遇上老师拖堂,更是没有上厕所的时间。相关内容发出后,在网上引发热烈讨论。

此前就有媒体报道过部分中小学所推行的“文明休息”,究其原因,学校领导老师认为,只要学生不出教室,就会极大降低遇到危险的风险,一劳永逸。但事实上,这种一刀切的做法是极其错误的,孩子们不应该,也不能够被“圈养”在校园。

因噎废食的“课间圈养”让课间十分钟遁隐校园,本质上是家校矛盾的体现。由于近年来校园霸凌、安全事故等情况在校园频频出现,每当孩子受伤回家,家长会出于保护孩子的心理问责学校,这些事件又很容易通过互联网的放大效应引发大量关注,给学校和老师的正常工作、生活带来困扰。所以为了方便管理并规避风险,一些中小学校便对课间十分钟的学生活动进行限制。

以防范之名,行“圈养”之实,无异于剪学生逐梦之翼。学校和老师忽视了课间对于学生的作用,孩子们本质上就有活泼好动的天性,一味地“圈养”,使学生课间得不到放松,不仅会降低课堂效率,更是会培养出更多的“眼镜学生”“土豆学生”。除此之外,在课间短短的十分钟里,学生们从游戏中、想象中能够学到许多课本里没有的东西,构建属于他们自己的“童年记忆”。一刀切地“圈养”,只看到了当下的安全,却没有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的未来发展。

归还“课间十分钟”,行动起来并不困难,关键是要拧成一股绳,各方相向而行。

首先要想让学生充分享受课间十分钟,家长和学校要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学校有义务将课间十分钟的好处、可能存在的风险、学校采取的防范措施告知家长;家长也应该承担起子女监护人的职责,为之计深远,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支持学生在课间进行自由活动,并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同时能够理性对待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面对的未知与风险。所以家校应该积极进行对话,达成共识,从而提升整体的教育环境。

除了实现观念上的契合,学校所要采取的措施更是帮助家长放手孩子成长的“重头戏”。

其一,学校应该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采取实例讲解、理论讲授等方式,通过提高学生安全意识,以活生生的校园安全事故案例为切入点,汲取经验与教训。

其二,学校在面对安全事故时不能一味地推责,更应做的是完善责任分担体制机制。往往老师会因担心学生一旦出现安全问题,自己所要面对的责任无法承担,从而“一票否决式”的解决措施在学校出现频率越来越高。通过完善责任分担体制机制,老师所面临的责任会分摊给学校与其他相关部门,而不再只是以一人之力面对社会舆论,让老师更能够放开手脚选择更适合学生的,而不是更保守的教学方式与实践方法。从长远来看,也能够进一步激发社会活力。

长空有了飞鸟才显得辽阔,汪洋有了群鱼才不显沉寂。让校园动起来,让学生尽情展现青春与朝气,才是教育真正该有的样子。去跑、去跳、去释放、去挑战,孩子需要一个喘息的机会,拆除“圈养”的围栏,让热闹的课间十分钟成为孩子们能量的来源。

静默的课间十分钟:“撒野”缘何如此为难?

刘晓改

近日,有关中小学生课间十分钟“消失”的话题再次引发社会热议。有媒体就该话题采访学生、家长和学校老师,均表示课间十分钟早已名存实亡,更多的是不被允许走动的、静默的十分钟。早在2019年的一项针对1900余名家长的调查显示,75.2%的家长认为身边中小学“安静的小课间”现象普遍,且在小学最为突出。课间十分钟的设立本就是为了帮助学生适量活动,缓解上课疲劳与压力,尽可能的解放学生“撒欢”天性。但为何如今却变成了一件多方为难之事?

高压沉重的学习“内卷”

“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考个好大学要从小学开始”.....在当下教育环境中,尽管强调素质教育已被呼吁多年,但社会仍然强调升学竞争与成绩比拼。在争分夺秒的学习压力下,课间十分钟的消失显得微不足道。在这种环境下,学生们关于课外活动的想象力已经消失,更多的是课下仍要面临数不清的试卷、笔记与课本。沉重的学习压力本可以借助课间十分钟调节状态、相互交流而得到缓解,最终也变成了“内卷”的重要时刻。

“一刀切”的懒怠管理

11月13日,武陟县发生校园踩踏事件再次将校园安全推至公众视野。同时也窥见了静默的课间十分钟背后的最大缘由:校园安全。近年来,无论是校园踩踏还是其他意外事故,每次安全事故一经出现,总会成为社会公众最关心的议题。追根溯源,也往往是学校承担了安全事故中的“无限责任”。在此种情境下,校园管理者为最大程度避免出现类似安全事故,从课间十分钟入手,静默其课间时间,限制活动空间,就是避免出事的“最好”解决办法。“课间圈养”看似是学校的方便管理,背后却是管理者“一刀切”的懒怠管理与背弃教育本质。

矛盾又焦虑的家长诉求

在媒体采访过程中,有家长明确表示并不赞同剥夺学生的课间十分钟,认为既禁锢了孩子的活动自由,又容易压抑天性。但矛盾之处也在于,每当孩子出现磕磕碰碰时,最早冲到学校“要说法”的也是家长。有媒体报道,某地法院近年来审理的29起校园人身伤害类案件中,91%发生在课间或放学期间,86%发生在操场和教室。从判决结果看,学校被判承担30%以上责任的占比50%。在当下家校关系的多元矛盾下,家长的焦虑心态转移到校方后,为避免受到家长指责与承担法律责任,管理者只好拿出“绝对保险”,缓解家长最看重的安全焦虑。

教育部办公厅曾专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出具体要求:“每节课间应安排学生走出教室适量活动和放松。”中小学的课间十分钟重要性早已不言而喻。如何真正保障课间十分钟不被剥夺,从静默恢复为“撒野”、跳脱的快乐的十分钟需要更多的探索和多方合力。尤其是作为学生校园活动的管理者,学校更应该密切多方协调,寻求社会和家长的支持与包容,共同努力保障学生课间正常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本文转载自《舆情管理参考》第44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23 20: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体育锻炼多一些 “小眼镜”“小胖墩”就会少一些
...,青少年身心健康话题也成为两会期间的热点话题。虽然中小学生的体质提升工程在扎实推进,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中小学校园,“小眼镜”“小胖墩”还是屡见不鲜。如何破解
2024-03-15 01:50:00
...各类迎亚运主题活动,精彩不断。今年3月,2023年杭州市中小学生阳光体育竞赛启动后,杭州市陆续组织开展28项比赛,包括健美操、啦啦操、篮排足、乒乓球等传统项目比赛和轮滑、街舞
2023-09-26 07:45:00
...者 谢艺观)12月6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消费提示,提醒中小学生慎用“鼻吸能量棒”。中消协提到,近期,一种名为“鼻吸能量棒”的产品进入到中小学校园,吸引不少学生争相购买。其外
2023-12-06 10:49:00
我市大力实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工程
...上教学缩短单节课时长……2022年以来,我市以全面改善中小学生视觉环境为突破口,把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工程作为全市20件民生实事之一强力推进,大力营造有利于儿童青少年视力健
2023-01-11 10:53:00
...教育局、市公安局联合下发文件,在全市范围内共同开展中小学生骑乘电动自行车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十个一”行动。三是推送安全风险“提示函”。今年以来,市教育系统共发布9期《安全工作提
2023-09-14 09:29:00
让有趣有效的体育课“天天见”
...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群体呈现出视力不良和近视率偏高、超重肥胖率上升、握力水平下降、身体素质下滑等情形,还有部分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2024-01-22 07:40:00
...队伍——访市人大代表刘斌记者 崔吉丽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中一项十分重要和紧迫的任务,是当前全社会都关注的热点问题。而作为一名16岁孩子的家长,市人大代表、安吉县疾病预防
2023-02-18 04:53:00
...个“全国爱眼日”主题宣教活动在育才中学举行。全市各中小学、幼儿园的学生和家长通过线上直播收看实况。鄂城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就近视防控工作向全社会发出五点倡议:家长做示范,正面引
2023-06-20 12:34:00
...育、推进“双减”落实等方面建言——构建乡村游项目与中小学劳动教育有效衔接■本报记者 韩沛教育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自治区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期间,政协委员围绕怎样上好劳动教育
2023-01-16 07:04: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