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8月15日是全国生态日。当日,2024年全国生态日江西活动在赣州市上犹县举行,现场发布了江西省生态文明重要成果。有哪些亮点值得关注?一起来看。
江西可再生能源装机历史性超过煤电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邱啟旻表示,江西以“双碳”工作为引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全面绿色转型从理念到行动、从政策到实践迈上新台阶,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
“2023年,江西可再生能源装机历史性超过煤电。截至今年6月底,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达55.5%,新能源装机较2020年增长121.2%,绿色成为我省电力装机增长的‘主色调’。连续5年超额完成国家消纳可再生能源考核任务。”邱啟旻说。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2023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28.1%、39.5%。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居全国第八位,2023年全省“新三样”出口额居全国第六位。近几年水路货运量保持两位数增长,2023年增速位列全国第二、中部第一。
江西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第一位,打造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等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6项绿色低碳领域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获批。开展试点示范方面,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184家、绿色园区23家、绿色矿山35座,以点带面推动全省绿色转型。
去年江西生态质量指数全国第一
“近年来,江西生态环境质量再创新高,美丽江西建设再开新局,自然生态保护再续新篇,环境治理成效再展新貌。”在江西省生态文明重要成果发布会上,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级生态环境监察专员杨鹏如此说道。
请看一系列数据:2023年,全省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6.8%;全省所有设区城市空气质量连续两年全部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两项指标均稳居中部六省第一。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7%,再创历史新高;长江干流10个断面连续6年、赣江干流33个断面连续3年保持Ⅱ类水质。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全省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任务全部完成。2023年共建设“无废细胞”338个,数量居全国第7位。国家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连续4年优秀。
生态示范区创建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方阵”,共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10个、数量居全国第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8个、数量居全国第七。2023年生态质量指数全国排名第一。
2023年查办破坏生态环境犯罪案件4077件,提起公诉1060件,非法采矿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入选最高检指导性案例。全省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持续提升,优良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群众重要的“幸福增长点”。
时隔17年鄱阳湖再现大规模刀鱼群体
近年来,省农业农村厅大力推动农业农村绿色低碳发展,纵深推进农业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生产方式加快转型升级,乡村建设更加宜居宜业,绿色发展注重提质增效,农业资源全力保护修复,禁捕退捕成效逐步显现。”省农业农村厅总经济师孔德煌表示。
江西深入推进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试点省建设,先后打造鄱阳湖小龙虾、富硒蔬菜、赣中南肉牛等7大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累计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1个、省级63个,国家农业产业强镇56个、省级20个,培育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058家。
值得一提的是,江西在全国禁捕退捕考核中连续三年名列前茅,两次排名第一。2023年全省共监测到土著鱼类147种、珍稀濒危物种19种,分别比禁捕之初增加54种、14种;刀鱼资源量上升明显,鄱阳湖时隔17年再次发现大规模刀鱼群体。鳤、鲻、胭脂鱼连续3年出现在鄱阳湖水域,鱼类小型化、低龄化趋势得到遏制,鄱阳湖通江水道生态廊道功能凸显,鱼类关键栖息地生境逐步改善。
近两年江西发现新物种54个、新纪录204种
据省林业局二级巡视员倪修平介绍,江西聚焦扩绿提质,不断厚植绿色家底。近两年全省完成营造林任务664.24万亩。被列为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重点省,14个成功经营模式在全国推广。
江西聚焦兴绿富民,不断释放生态红利。2023年,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达6500亿元,稳居全国第一方阵。积极开展林业生态产品交易,累计成交金额突破110亿元。累计发放林业生态产品贷款338.37亿元,贷款余额165.38亿元。
近两年江西累计完成湿地生态修复10.67万亩,全省湿地保护率达62%。全省共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地542处,自然保护地数量居全国前列。近两年全省发现新物种54个、新纪录204种,全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保护率达90%。
林业类生态产品累计成交额突破110亿元
“江西省全域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着力拓展‘两山’双向转化多元化路径,加快把生态财富转化为经济财富。”15日,省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彭小平发布江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成果。
谈到全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总体进展,他说,在抚州国家试点、吉安市等省级试点引领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由局部探索向系统集成、全面深化转变,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
江西率先出台省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施方案,全域化、系统性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全省碳汇、水权、排污权、用能权累计成交额达4500万元,湿地占补平衡指标累计成交额超过1.2亿元,林业类生态产品累计成交额突破110亿元。2023年林下经济年综合产值达1836亿元。连续8年实施全流域生态补偿,累计发放资金近300亿元。推动设立规模10亿元的江西省生态修复基金。林权贷款累计近340亿元,油茶产业专属贷款累计近40亿元。
实习生陈颖、中国江西新闻网全媒体记者郑周贇/文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19 08: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