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大江东 | 基层抗疫㉒仁济医院:既救危重症,又防“轻转重”,还要下沉社区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01-11 20:01: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

大江东 | 基层抗疫㉒仁济医院:既救危重症,又防“轻转重”,还要下沉社区

“滴-滴-滴……”重症监护病房(ICU)的监护仪发出提示音,医生和护士在病床间不间断穿梭,细致检查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一场以重症医学科为首、多科室协作的重症患者救治战役正如火如荼。

大江东 | 基层抗疫㉒仁济医院:既救危重症,又防“轻转重”,还要下沉社区

仁济医院东院区ICU内,医生正在救治重症患者。

重症监护病房满负荷运转

在仁济医院东院区外科三楼ICU单元病房内,监护仪、呼吸机、高流量氧疗等设备持续为患者提供生命支持。病房内18张床位全满,又特设了紧急备用床位。一些非气管插管患者趴在床上,在医护人员帮助下,实施清醒俯卧位通气治疗。

一大早,重症医学科主任皋源就带领团队在ICU内查看患者情况。

“昨晚他的二氧化碳指数为什么这么高?”皋源仔细询问。

“患者气道分泌物多,作了气道清洗后好一点。”

“他趴了(俯卧位通气)多久?”

“从(2022年)12月29日到现在。”

一张张病床查看,不知不觉已过去2个小时。

大江东 | 基层抗疫㉒仁济医院:既救危重症,又防“轻转重”,还要下沉社区

皋源主任带领重症医学科团队查房。

“ICU内病人情况逐步好转,一些患者已从ICU转出去了。”但皋源坦言,急诊高峰过后,ICU病房面临巨大压力,“东院重症监护病房从去年12月27日起接收新冠病毒感染的重症及危重患者,现在病房里绝大部分都是新冠患者了。”

ICU的重症病人,既有基础疾病加重,也有新冠病毒导致的重症肺炎,还有一些是围手术期患者。

“虽然ICU内床位始终满负荷运转,但我们重症病人救治工作依旧是有效、有序的。”皋源说。

大江东 | 基层抗疫㉒仁济医院:既救危重症,又防“轻转重”,还要下沉社区

重症医学科主任皋源正向患者询诊。

为了迎战重症高峰,仁济医院综合ICU、专科ICU、可转换ICU等相关床位均已按上级部门要求落实到位,目前有4个ICU单元收治新冠患者,还开辟了一个亚重症病房。重症ICU和亚重症病房之间可双向转运收治,亚重症病房的病情加重,需要插管,就迅速转入ICU病房;ICU有病人好转,就转入亚重症或普通病房。

多科室协同迎战重症高峰

在仁济医院外科大楼5楼,骨科、五官科病房已转为急诊病房,同时收治部分重症患者,由全科医学科医生负责接收。

大江东 | 基层抗疫㉒仁济医院:既救危重症,又防“轻转重”,还要下沉社区

重症医学科专家在医院普通病房巡视指导。

“这个病人的氧饱和要继续监测,用药的话,我建议……”上午10时,重症医学科行政副主任何征宇总会按时出现在外科5楼病房。根据重症病人的生命体征给予建议,与责任医生商量用药,指导机器使用和参数调整,这已是他的日常工作。

“在医务处协调下,普通病房每天整理出一张病情较重患者名单,我们依照名单到病房巡视,与责任医生沟通,及时发现有高危因素的病人,转入ICU救治。”何征宇说,通过各科室合作,将预防重症的关口前移,可有效降低“轻转重”风险,提高重症患者救治率。

同一时间,全科医学科副主任孟超带着四五名医生,正在外科5楼查房。此前支援定点医院的工作,让全科医生积累了一些抢救新冠重症、合并基础疾病的经验。“从全科转到急诊重症,我们完全可以应对。”孟超说,涉及复杂重症,也会邀请楼上“邻居”重症医学科专家们下楼帮忙把把关。

“考虑到重症患者治疗复杂性,涉及重症医学科专业知识,我们几个科室间会交流讨论治疗方案。”孟超认为,多科室联动,一方面可以缓解重症医学科医护力量紧缺,另一方面有重症监护室作后盾,重症患者能得到更有效救治。

除了科室间自行交流,每天下午,医院会针对重症病人组织院内大讨论,相应科室专家会协助治疗。

要让基层吃上“定心丸”

刚忙完重症医学科病房查房和救治工作,下午3时,皋源主任又马不停蹄赶往自己对口负责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指导。

自12月中旬起,上海市卫生健康委成立市级重症专家组,通过市级专家巡查会诊、落实双向转诊、定点下沉指导、远程会诊等方式,统筹安排重症救治专家力量,加强重症患者的预防与救治。

作为市级专家组成员,皋源要与浦东新区内其余50位来自重症、急诊、呼吸、小儿等领域专家共同对区内基层医院进行指导。

大江东 | 基层抗疫㉒仁济医院:既救危重症,又防“轻转重”,还要下沉社区

1月6日,上海市级专家组成员、仁济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皋源到金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指导工作。

“我们配备了呼吸机、除颤仪以及心电监护仪,储备了小分子药物。”金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科陆萍医生向皋源介绍。对来自三甲医院重症医学专家的指导,陆萍用“雪中送炭”形容,此前社区卫生中心更多承担保障社区居民基础医疗的作用,收治新冠患者是从零做起,尤其缺乏重症患者救治和管理经验。

“三甲医院重症专家来了,给大家吃下一颗定心丸!”陆萍说。

大江东 | 基层抗疫㉒仁济医院:既救危重症,又防“轻转重”,还要下沉社区

1月6日下午,皋源主任与金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就新冠患者救治问题进行交流。

当天下午,皋源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人、医务科、医生护理团队进行了一场交流。陆萍和医生护理团队负责人准备了十几个问题,一一向皋源请教。

皋源说,金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22名医、护、技人员承担了周边20万人的医疗服务,非常辛苦。但他颇为欣喜:“他们在患者的分类和识别、药品使用宣教、血氧饱和度跟踪等方面已做得很完善,也是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启动发热哨点门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一,大家的知识储备很充分。”

“下一阶段社区可能面临更大的挑战,要应对二三级医疗机构出院患者的康复、轻症患者的治疗等工作。”皋源希望能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尽快配齐CT等设备,“这类需求下沉,能继续有效缓解三级医院急诊就诊秩序,尽早筛查出肺部感染患者。”

截至1月6日,皋源已前往4家对口医院巡诊,参与会诊40余例、紧急会诊2例。“成立专家组,对这个片区整体危重患者的救治起到了指导、帮助作用。”皋源说,现阶段除关注重症救治之外,预防性的识别、预警,尽早将药物分配到患者手中,并做好及时转诊,都要用足社区基层的力量。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1 20: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上海优质急诊重症资源持续下沉社区:132名市级专家深入基层现场指导巡诊
...,俯卧位治疗效果较好,且能有效避免患者进展为重症或危重症。然而,俯卧位治疗对护理要求较高,尤其一些老人需要帮助翻身和密切观察,部分一、二级医院人手不足,俯卧位治疗仍不够到位。
2023-01-06 19:35:00
大江东|专访陈尔真:急诊人数翻倍,医疗机构如何应对?
...瑞金医院目前急诊情形如何?新冠患者占比多少?重症、危重症患者多吗?医院内部如何优化救治流程?陈尔真:这些天,我院急诊服务量翻倍,平常日均约800人次,现在达到1600人次。但
2023-01-03 07:00:00
大江东 | 张文宏敲黑板:走出疫情,成败全在社区基层医护!
...疗机构是上级医院“护城河”,实施分诊策略,及时救治危重症12月18日,张文宏教授在上海市卫健委组织的新冠病毒感染医疗救治培训会上做相关主题培训。“近几年,我们坚持‘动态清零’
2022-12-19 13:00
大江东|基层抗疫⑳:看上海这个人口大区,如何做到了救治关口前移
...结成医联体。对轻症患者,开好药到社区输液、氧疗;对危重症患者,来自中山、瑞金等医院市级专家每天来查房会诊,“我们逐渐达到紧平衡状态,运转比较有序。”据大江东工作室了解,去年1
2023-01-08 18:00:00
大江东︱春节返乡潮在即!上海专家护“老”心切,为村医支招
...验出发,为乡村医生们划了五个救治重点:如何早期识别危重症、小分子药物阿兹夫定送到基层后如何应用、如何吸氧、正确俯卧位通气、及时转诊县级医院——“早发现、早识别、早干预、早转诊
2023-01-14 00:00:00
上海发热门诊情况如何?仁济医院披露详情,专家直言最大挑战是...
...减少院内交叉感染几率将宝贵医疗资源留给重症及危重症感染者门诊数量变化不大急诊相对平稳记者获悉,近几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等门急诊没有明显增加。上海交通大
2022-12-12 11:38
大江东︱基层抗疫⑩:急诊室医护感染过半,“‘阳康’们在返岗中!”
...“护理部有近600人,目前有300多护理人员感染,为了保证危重症一线的护理力量,我们从各个科室调配人手,目前病房护理人员支援急诊一线的有60多人。” 护理部人力资源干事盛英说
2022-12-26 16:43:00
大江东 | 华山医院急诊间提醒:营养不良加重病情,请把老人当宝宝养
...家属着急,于是纷纷送来急诊室。”图片为12月21日晚间仁济医院门急诊现场。夏悦超摄然而,现在急诊室已经不堪重负。华山医院急诊科主任陈明泉说,之前每天来30辆救护车,现在翻了三
2022-12-24 17:00:00
张文宏钟南山被一些“大V”攻击,媒体发声
...,相比于大量感染案例,我们从身边直接感受到的重症、危重症患者仍属极少数。多方数据也佐证了这一点。从更大范围看,社会运行总体平稳,人们可以正常走出家门,物流基本畅通。从更长时间
2023-01-01 08:41: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