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教育

大学有必要建“家长群”吗

类别:教育 发布时间:2024-02-07 05:23: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北京日报

前不久,外地某高校要求建微信“家长群”的消息传出,“大学也有家长群”的话题在社交平台持续引发热议。众所周知,“家长群”在中小学已非常普遍,在高校却少有耳闻。那么,家长是否真的需要通过微信群了解孩子读大学的情况?已经成年的大学生们能不能接受这种方式?其他高校会不会跟着效仿?“家长群”是家长与高校沟通的最佳方式吗?

大学有必要建“家长群”吗

大学有必要建“家长群”吗

问题1

家长希望高校建“家长群”吗?

建群能满足家长沟通交流需求

大学生家长 德凡

女儿独自在外地上大学,除了寒暑假我基本见不到她,所以,我很希望学校能够建一个“家长群”,这样我就可以多了解一些女儿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

客观地说,受家庭成长环境、工作环境或自身文化程度高低、经历不同的影响,不少家长对大学生活不了解,对处于青春期到成人阶段的孩子也不清楚如何教育、如何沟通交流,如果大学能够建立“家长群”,家长和学校就有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可以保持互动、交流。一方面,如果出现个性化问题,家长可以及时与大学任课教师、辅导员沟通,为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保驾护航;另一方面,家长通过这个平台也可以更加了解大学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成果和孩子的实际状况,增强对学校的信任感和认同感,同时也方便家长之间的相互探讨交流。此外,一些从事特殊职业的家长由于长期不在孩子身边,很可能错过了孩子的成长,如果能通过“家长群”来多了解一些孩子的情况,也算是一种弥补。

总之,我认为大学建“家长群”不是一件坏事,甚至可以看成是现代教育的一种进步和尝试,为家校合作、家校共育提供了新的路径。当然,建“家长群”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原则和使用规则,绝不能成为单纯的“信息通知群”“孩子的监视群”,促进家校之间的良性互动和紧密合作、达到家校共育的最佳效果才是建“家长群”的初衷。

家长过多参与将产生不利影响

大学生家长 明琼

大学建“家长群”,意味着孩子上了大学还要像在中小学那样受到家长管束,这样的做法恐怕不妥,对学校、家庭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孩子在中小学阶段特别是高中阶段,几乎所有的生活都围绕着“高考”,很少参与社会活动,缺乏对人生的深入思考。考入大学后,应该脱离家庭的约束和管理,尽快融入社会,形成独立的意志和品质。如果家长管束太多,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实际上,孩子考上大学后,家长也需要调整,毕竟在孩子备战高考那几年,整个家庭处于一个“以孩子为中心”的特殊阶段。当孩子实现了这个重要目标,家长就应该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学会放手。否则,不利于家庭回归,更不利于孩子未来的发展。

对于大学来说,建“家长群”也可能会造成教育管理方面的障碍。大学是一个小社会,在大学里,孩子不仅要学习知识,也要参加社会实践,更要学习为人处事的方法,而大学本身自有一套管理办法。然而,不同家庭、不同地方的家长有着不同的教育理念,一旦建立“家长群”,家长们就有可能在信息极不对称的情况下参与管理,导致新的矛盾产生,给大学的管理带来挑战。

所以,我并不支持建“家长群”,还是让学校、家庭、学生各自回归本来的角色为好。

问题2

如果高校建“家长群”,大学生能不能接受?

请将“自主”还给我们

大二学生 斯一

听说有高校建立了“家长群”,我和我的同学们都觉得不可思议。如果学校把我们的学习、生活情况全部通知家长,这感觉就像套上了枷锁,且不论是否会给学校辅导员增添麻烦,对于我们肯定是一种束缚。

试想,如果得知成绩考差了,家长会责问为何没有好好学习;得知其他同学参加了某项比赛,家长会责问为什么不报名;甚至谈个恋爱、参加个聚会,都要受到家长的监控……如此一来,已经成年的我们在家长面前不再有隐私,自己明明有想法却不得不按照家长的意志去行事,无形中会加重心理压力。

不能否认,离开父母的保护,我们可能有很多方面不成熟,在学习和生活中要独立面对困难,犯错也是难免的。但是,我们可以尝试以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克服困难,在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如果家长不能放手我们的学习、生活,势必要向我们灌输一套自己的过往经验,甚至代替我们解决问题,这会让我们习惯于依赖父母,未来我们会很难融入社会。

我们已经是成年人了,知道怎么去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也知道如何对自己负责,没有家长们想象得那样脆弱不堪。请将“自主”还给我们,让我们在独立生活中经受历练吧!

别把我们困在“为你好”的牢笼

大三学生 王天宇

进入大学前,我们是被时刻保护着的小孩,走出大学后,我们应该做独立面对风雨的大人。大学是我们进入社会前的最后一站,假如在这座象牙塔中我们还是像在中小学那样被温柔地保护着,未来恐怕难以学会独立飞翔,更不用说锻炼自己独立面对风雨的能力。

从小到大,我们一直处于“被注视”的环境,被比较、被管理、被外力驱动,甚至因为要当好“别人家孩子”而不敢懈怠。进入大学后,终于摆脱了那种困境。我心目中的大学应该是一个多元发展的大舞台,在这里,我们可以探索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激发内驱力,找寻实现自己人生理想的道路。如果有人认为建“大学家长群”可以帮助大学生适应和家长的分离焦虑,那么,当我们结束求学生涯进入社会,所在单位是否也需要建一个“家长群”,让人事部门的工作人员在群内分享我们的工作状态和绩效考评,帮助刚走入职场的大学生和其家长适应职场生活呢?显然,这并不现实。

所以,请别将我们困在名曰“为你好”的牢笼里,作为成年人,我们应该拥有自主管理、独立做决定的权利,否则,我们只会变成一匹没有前进方向、只有被鞭打才会向前跑的马。

问题3

高校建“家长群”是不是普遍现象?

建“家长群”的高校是少数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 吕晓慧

近年来,跟“家长群”有关的负面新闻不少,像中小学老师在“家长群”里布置作业,有的还点名表扬、批评学生,让家长产生了焦虑和反感。大学入学前,一些考生家长会自发建立“报考信息分享群”;当孩子被高校录取后,更有家长乐此不疲地组建“新家长群”。家长们在群里分享讨论孩子入学报到攻略、学生在校生活琐事等信息……以至于有大学生感叹:“家长们的交流频次比我们在校同学都高,同学还不认识,家长们却已经很熟悉了,这真有点儿让人窒息。”

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不断向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高质量发展方向迈进,教育工作者努力调动更多力量加入到学生培养中,力争做到对学生成长过程的全方位关注和促进。期间,高校也在不断反思家校合作的方式和尺度。应该说,一些高校建“家长群”的初心肯定是好的,希望能够第一时间联系到学生的有效联络人,反馈或通知一些重要的学生情况,这也反映出时代的进步和人们对子女教育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但实际上,建“家长群”的高校只是少数。

那么,高校如何与家长沟通?很多高校都有自己的办法。比如,抓住新生入学报到的契机,采取家长课堂、家长见面会等形式,向家长介绍学校情况,包括校院历史、师资力量、学生培养环节、未来就业选择、辅导员、班主任见面等,有的高校还会向家长科普大学阶段年轻人的心理特点、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等。北京师范大学开设的《大学心理》必修课中,有一节《理解原生家庭》,老师会讲述原生家庭的构成与结构、家庭成员间应对冲突的方式、爱的五种语言等,让学生能够客观全面地理解自己的家庭、理解父母的不易,内心充满力量地踏上未来发展之路。放寒假以来,学校党委学生工作部组织各院系辅导员讨论了如何开展寒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家访活动,辅导员们就家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展开了梳理和讨论。在实地家访中,辅导员对学生的原生家庭情况有了更加全方位的认识,并能从学生的成长环境角度更加多维地理解学生、支持学生,这些举措都是高校主动进行家校合作的积极探索。

从高校角度来说,教育工作者非常愿意和家长达成共识,但同时也需要尊重学生,毕竟,学生已经成年,学校和家长都应该尊重他们个人的隐私权和决策权,并为他们保留必要的个人空间。在学生成长过程中,高校的原则是尽量不造成对学生家长的额外打扰,也不希望家长对高校工作过多干预。一般情况下,在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出现严重心理问题、学业预警或违法违规等重要情况时,辅导员会联系家长沟通情况,寻求更多的工作合力。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也有不少家长“添乱”的案例。比如,有的家长和孩子关系紧张,出于对孩子的积极关注,家长会每天一早儿定点提示辅导员:请今天一定要对孩子怎样怎样……类似的督促给辅导员工作造成了很大困扰。所以,家校沟通过程中,无论学校还是家长,都需要把握好“度”,明确彼此的边界,切不可盲目为之。

我们相信,随着国家高等教育的发展和不断完善,各高校教育工作者和管理部门会群策群力,编制研发更加丰富、具有指导意义和实际操作价值的家校合作指导方案,助力教育工作更好地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分析与建议

“家长群”并非最佳沟通方式

首都师范大学学生工作部、青研所副教授 刘艳军

一直以来,家庭、学校都是教育体系中不容忽视的构成要素,而家校的密切协作关系无疑会为教育目标的顺利达成奠定坚实的基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学校重视家庭在孩子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并试图予以强化其角色的努力与尝试是值得肯定的。但是,高校到底有没有必要以建立“家长群”的方式与家长沟通、开展家校合作呢?是不是借助这种方式便能顺畅达成预期目标呢?

现在常被人提起的家校沟通合作,旨在通过这种方式更好地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借助沟通增进彼此的了解和理解,弱化信息的不对称性,最终形成合力共促孩子健康成长。但是,让高校通过建“家长群”的方式来实现这个目标恐怕很难。

首先,大学生需要更多的自主支配与成长空间。大学生一般都已年满18岁(少数除外),已经是法理意义上的成年人了,他们需要为自己的成长与发展负责,需要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成长,需要直面社会的复杂、世态的炎凉,需要经受风雨的洗礼,需要培养独立意识和自主能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外来力量的介入反而侵占了大学生自由成长的空间,不利于独立意识的养成。

第二,给大学生更多自主空间,对家长来说,也是一种成长,有利于减轻分离焦虑和情感依赖。家长过去已经习惯了孩子陪伴在身边,在培养孩子的同时,可能会对孩子产生“依赖感”。在孩子与家长分离后,家长也会产生心理焦虑,部分家长甚至还希望像以前一样“控制”孩子。因此,家长同样需要逐渐学会放手,看清孩子已经长大了的现实,习惯并适应孩子不在身边的日子,将更多时间聚焦自身的工作与生活。

第三,家庭可能更是家校合作中一个巨大的不可控因素。大学生来自四面八方,各自家庭的地域文化、风俗习惯、认知水平等存在巨大差异,沟通工作一定是一项系统性艰巨工程,可操作性难度极大。退一步讲,即便家校进行了沟通合作,并积极主动参与沟通活动,是不是就能够解决所关心的问题?答案是:真不一定!因为影响沟通目标效果达成的因素实在太多了,比如沟通主体、沟通客体、沟通信息、沟通渠道与媒介、沟通氛围的营造、沟通诉求、沟通干扰、沟通反馈等,哪一个因素没有关注到都可能直接使沟通效果大打折扣。如果家校沟通合作不能够保持顺畅和谐,何谈帮助到孩子?

第四,大学主动“揽事”的行为可能会被误解。就拿高校建立“家长群”这件事来说,往好了说,是想与家长有一个顺畅沟通的空间,形成合力,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助益;往坏了讲,也可以理解为学校预先为自己留了一条后路,为摆脱责任转嫁矛盾预留了一个出口。也就是说,当大学生真的出现问题,学校或许会说:“你看,咱们曾经对孩子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很多问题都进行过沟通与交流,你们作为家长完全知晓孩子的状况,我们(校方)也已经尽力了……”简言之,就是明白地告诉家长,孩子出了问题与学校无关。所以,高校与家庭只保持必要的联系即可。

第五,家校合作过多可能不利于亲子关系,甚至会产生适得其反的负面效果。家长或许更倾向于选择与学校沟通合作,目的是将孩子的一切活动纳入自己的视野;孩子则希望尽快摆脱家长的束缚,寻求更大、更多自主自由的发展空间,所以两者在主观意愿方面有巨大的偏差。如果家长借助于学校的“家长群”了解自家孩子在校的情况,孩子会认为自身被监控,认为没有得到父母应有的信任与尊重,进而影响亲密融洽亲子关系的构建。

综上所述,高校建不建“家长群”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校应倡导学生多与家长沟通,从而维系和发展亲密、融洽、和谐的亲子关系。家长也没必要主动介入学校管理,如果家长确有迫切意愿希望了解孩子的在校学习、生活状况,大可与孩子的班级辅导员、最信任的任课教师、“铁瓷”“闺蜜”等进行单独的沟通与交流,这样既可以获得第一手最真实的信息,又不至于引起孩子的反感,事半功倍,沟通效果会更加显著。

插画:琚理 供图:视觉中国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07 08: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高校家校沟通边界如何把握
...查【调查】大学生家长群如何使用更加合理家长群只进行必要事务的通知和交流——30%家长主动调整心态给孩子自主权——26%学生加强与父母沟通——18%学校探索家校联系的方式——2
2023-03-17 09:06:00
...长群的边界。不可否认,家长有适度介入孩子学习生活的必要性,这种介入应是支持性的,而非直接干预或者控制。在学业、就业、升学等方面,高校也确有必要与家长沟通,而这种沟通应是积极引
2024-01-31 07:05:00
...没有必然联系。从培养大学生独立能力的考虑来看,是没必要有家长群的,作为成年人,大学生有必要尝试独立管理自己,也有必要学习承担责任与义务,而不能像中小学时那样,凡事都由学校和家
2023-02-27 05:05:00
...,但家长却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急切走近孩子。大学是否有必要建家长群?家长、学生和学校的边界又该是什么?家长“小心思”像直升机一样盘旋在孩子头顶不仅操心孩子的吃穿住行,而且更在意成
2024-01-30 07:55:00
...学也不能只是一寄了之。对于挂科多、成绩差的学生,有必要建立档案,充分了解大学生挂科的原因,以及近期的学习状态,如有必要需进行疏导和帮教,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如果因为课堂教学
2024-04-09 05:37:00
...。对此,网友产生了分歧。有人支持,也有人觉得大学没必要把分数告诉家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站在不同的角度和立场,对于大学给家长寄成绩单就会有不同的看法,完全可以各抒己见。但无
2024-04-11 09:40:00
大学生兼职带娃,家长担心的不靠谱
...律师事务所律师黄辅崇指出,为避免在带娃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纠纷,受雇的大学生和雇人的家长可事先签订合同,将各项内容约定清楚,以此来保障双方的各项法律权益。此外,家长应当对孩子做
2023-07-22 13:34:00
多所高校期末寄成绩单给家长,大学生们看法不一
“大学生都已成年,成绩有必要告诉家长吗?”“寄成绩单的做法能促进家校共育,建议学校多普及绩点换算、保研、评优规则,让家长帮助孩子一起规划。”日前,有浙江大学本科生在社交平台上分享
2024-04-09 13:43:00
...员会及时通知我们。” 辅导员:自发建群,家校沟通有必要“其实,作为辅导员,并不排斥建家长群,毕竟家校沟通也是我们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唐瑶(化名)在一所民办高校做辅导员,她说
2024-03-28 03:00:00
更多关于教育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