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芒种收麦!南农大智慧麦作技术“尽显身手”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3-06-05 20:27:00 来源:新华报业网

风吹麦浪、遍野金黄。6月5日芒种时节,在徐州市铜山区单集镇小麦地里,智能测产收获机正在加速作业,一边收割一边测产,田埂大屏实时生成该田块的小麦产量空间分布图,为下一季的种植提供了一张“数字明白图”。一旁的“麦情巡检机器人”正来回移动,别看身躯不大,却搭载了多光谱、深度相机、激光雷达、可见光等多个传感器,像位勤勉又专业的田间哨兵,不仅能24小时智能巡检,还能精确感知田块环境与作物长势。这幅生动的现代农业场景来自南京农业大学智慧农业研究院曹卫星教授团队的智慧麦作技术应用现场。

芒种收麦!南农大智慧麦作技术“尽显身手”

“麦情巡检机器人非常适合小区块的田埂试验,传感器的监测半径是0.6-1.2米,正好在小麦冠层上画一圈,高效收集从群体到单个叶片的作物表型数据。”南农大智慧农业创新团队张小虎副教授介绍。

产量的空间分布图是一个什么概念?团队副教授曹强介绍,有了这张图我们才能精确把握某一田块上哪里产量高、哪里产量低,只有掌握了这个空间上的差异数据,才能做好后续的差异化原因分析、农艺管理处方生成,最终实现小麦田间精确管理。

“比如,某块地过去10年平均产量是300公斤,非要按照500公斤的目标去管理,会耗费大量成本”。曹强告诉记者,这次展示的智能测产收获机可以让田间管理者高效获取小麦产量的空间分布情况,如果这样的数据可以积累较长时间,比如3年、5年甚至10年,这个时间跨度同时对应不同的气候类型,掌握了这些就能精确预测不同环境、不同位置田块,产量能达到的水平,这样,后期的栽培管理方案就有依据。

芒种收麦!南农大智慧麦作技术“尽显身手”

作为精确管理之“源”的数据主要来自哪里呢?南农大智慧农业创新团队田永超教授介绍,数据来自智慧麦作技术中的两大核心技术,数字麦田技术和麦情遥感监测技术。其中,数字麦田的目标就是“一地一码”,好比为每个田块都建立起精确的数字档案,扫个码就能知道这是谁的田、有多大面积、种的什么品种、长势如何、历史产量如何,以及与这块田相关的土壤、气候等环境信息,南农大智慧农业创新团队目前已为全省25个现代农业(稻麦)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基地建立了田间“数字档案”。

“麦情遥感监测技术则利用空、天、地的立体化监测平台,面向田块、园区、区域等多尺度,依托监测仪、物联网、无人机、卫星遥感及应用系统等,实现小麦长势与生产力的精确预测评估。”田永超介绍。

实时测得亩产482公斤,这一田埂上实时生成的智能测产数据准确度如何?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江苏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王龙俊表示,与我们专家评估相比,这个田块产量是相对准确的,江苏产业技术体系和推广部门将主动对接应用、并不断验证和完善该技术,为政府机构的宏观决策,以及农业生产的精准高效管理提供咨询。

芒种收麦!南农大智慧麦作技术“尽显身手”

2019年率先引进该技术的苏垦科学院副院长张正东表示,智慧麦作技术涵盖小麦生产管理中的信息实时化采集、管理智能化决策、耕种管收精确化作业、技术应用智慧化服务等全流程,为规模农场的应用推广提供了一个可嫁接、可移植、可推广的成功模式。

据了解,近年来团队通过农机农艺信息深度融合的路径探索,还开发了种肥水药智能决策技术、耕种管收精确作业系统、智慧麦作管理平台等核心技术与智能装备,并应用于小麦生产管理全过程,建立起“实时感知、定量决策、智能控制、精确作业、智慧服务”为技术内涵的现代化农业生产管理模式,实现了小麦生产作业从粗犷到精确、从有人到少人方式的转变。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指导组副组长郭天财表示,“这次现场观摩让我们看到了农业科技顶天立地的研究成果,看到了农业现代化的示范模板,看到了农业科技工作者坚持‘四个面向’的典范,看到了未来农业的美好前景”。

南京农业大学校长陈发棣认为,智慧农作技术在徐州铜山等典型农作区开展了规模化推广应用,有力促进了智慧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引领性技术指导和示范模式。他希望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彼此携手、产教协同,联合打造更加广泛、紧密的共同体,以切实有效的行动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杨频萍 通讯员 许天颖/文 俞佳宁/图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05 23:45:2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南农大智慧农业团队为稻田管理装上“数字”大脑
...田。这幅生动的现代农业场景来自由曹卫星教授领衔的南农大智慧农业研究院智慧稻作技术观摩现场。农作处方智能化决策的精确之“源”在哪里?如何定量设计作物种肥水药处方?团队刘小军教授
2023-10-24 14:54:00
江宁农业深度拥抱信息化智慧化——科技赋能,丰收靠技不靠天
...交,得到“杂交种子”,种出眼前的“太空杂交菊”。南农大菊花创新团队的研究走在全国前列,团队收集保存菊花种质资源约5000份,在湖熟设有世界最大菊花种质资源中心;选育新品种40
2023-09-15 07:42:00
...区等地建设起5个小麦单产提升技术示范基地。在得到南农大团队专家指导后,赵加平去年“攻关田”最高亩产达到594公斤。今年基地再创佳绩,测产田块内2块旱茬田和1块稻茬田小麦亩产均
2025-06-06 07:11:00
...本没受影响。创安徽省稻茬麦单产历史新纪录的麦种“安农大1216”,是安农大培育出的高产稳产优质小麦新品种,2016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具有抗寒性、抗病性较好
2023-06-19 10:43:00
藏粮于技,“二十连丰”中的智慧农业
...,又快又好!”汤亮感慨道,如今田间巡检机器人不仅“身手矫捷”,而且传感器的感知范围、设备的通用性、监测结果的准确性等都有了大大的提高。“以前收割作业的智能化水平低,现在嵌入了
2024-02-08 04:01:00
战“三夏” 夺丰收丨河北“三夏”生产一线见闻③:良机收麦显身手
良机收麦显身手——河北“三夏”生产一线见闻③6月9日,在石家庄市藁城区五丰农机种植服务专业合作社的麦田里,一台智能无人驾驶小麦联合收割机正在进行收获作业。河北日报记者 郝东伟摄风
2024-06-14 08:52:00
来看看硬核“新农人”有多忙
...集成应用”。如今,越来越多的智慧农机在广袤田野大显身手,释放“智慧”魅力。 场景一: 地上的农机“参北斗” 3月17日,一场智慧农机演示在湖南省汨罗市罗江镇石仑村举行。 “突
2023-04-17 09:17:00
智慧种地  逐梦田园
...养农机,半个月后,这些农机将在春耕春种的战场上大显身手。胡亚楠和丈夫胡云伟都是“90后”,胡亚楠还是郧峰农机合作社负责人。合作社成立于2015年1月,注册资金200万元。现有
2024-04-04 08:38:00
安徽肥西:新粮田 新“绿”色 新希望
...色已然渲染出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据悉,产业园已与安农大、省农科院、省林科院、省菜办等科研院所、事业单位建立长期稳定技术合作关系;与安徽荃银高科种业有限公司、合肥丰乐种业股份有
2023-06-22 00:54: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2017年至今张家口累计增绿1662万亩京津冀北部筑起一道坚实绿色屏障河北日报讯(李巍、王铁军)眼下,穿行在张北草原天路
2025-10-11 08:04:00
南报网讯(记者祝东秀通讯员宁巡宣)10月10日下午,十五届市委第十一轮巡察动员部署会召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
2025-10-11 08:05:00
【抗战亲历者口述史】【人物小传】刘志诚,1919年生,1939年12月参加新四军,历任新四军政治部巡视团巡视员、新四军军直政治部组织股长
2025-10-11 08:05:00
城市“疤点”变“亮点”,燕子矶和燕路旁新添“口袋公园”从“被遗忘的角落”到“家门口的风景”南报网讯(记者朱旖旎)昔日杂草丛生
2025-10-11 08:05:00
指挥!配送!表演秀!市级低空平台数据告诉你南京硬实力1.9万架次!增198.3%!“双节”低空经济“翼”飞冲天南报网讯(通讯员徐海懿记者吴春霞)2025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
2025-10-11 08:05:00
南报网讯(记者何钢通讯员宁建轩)新生圩长江大桥南接线地面段正式通车、南京北站站房主体建设加速推进;南湖记忆三期、蓁巷活力开街……刚刚过去的三季度
2025-10-11 08:05:00
南报网讯(孔晓芳)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假期,南京珍珠泉风景区一场为期8天的“电竞+中秋”游园活动,以王者荣耀全国大赛南京珍珠泉站为纽带
2025-10-11 08:06:00
南京公交首批移动充电机器人上岗
南京公交首批移动充电机器人上岗随叫随到 移动“充电宝”“蓝鲸”电小二为破解部分场站充电设施建设难题,近日,南京公交集团正式投运首批“小蓝鲸·润满电”移动充电机器人
2025-10-11 08:06:00
南报网讯(记者刘全民)10月10日,“境外机构、跨国公司江苏行”暨南京市高淳区“一区三园”推介会举行,40余家境外投资贸易促进机构
2025-10-11 08:06:00
南报网讯(记者刘安琪通讯员宁发轩)多渠道筹措就业岗位17.95万个,新辟7条就医公交专线,完成12个银发助餐点改造提升……10月10日
2025-10-11 08:06:00
我市130余万亩水稻陆续“开镰”
秋风卷起千重浪,“铁牛”奔腾收割忙 我市130余万亩水稻陆续“开镰”10月10日,高淳区新墙村的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收割机正在田间收获水稻
2025-10-11 08:06:00
规划27条过江通道形成7个机场航空总体布局2035年,南京建成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空港链全球、海港向亚太、铁路联广域□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何钢近日
2025-10-11 08:06:00
南报网讯(记者孙敬清通讯员方芳)日前,六合1873条工业管道完成身份信息登记,获得专属“身份证”,率先在全市实现工业管道使用单位编码全域覆盖
2025-10-11 08:07:00
央媒看河北|吴桥杂技精彩绽放 佳节坚守诠释担当
近日,中央主要媒体持续聚焦河北在文化盛事、民生保障、历史传承与文旅融合等领域新成效:《人民日报》报道第二十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盛况
2025-10-11 07:51:00
国庆中秋假期街头巷尾好戏连台全省举办“遇见艺术”惠民演出900余场“文武兼备,扮相英武,身姿挺拔,动作干净,唱得还好,我们河北梆子的大武生太帅了
2025-10-11 07: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