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南报网讯(记者张可)记者6月5日采访获悉,在南京农业大学姜东教授团队全程技术指导下,浦口区星甸街道一块小麦单产提升“攻关田”亩产达655.8公斤,比去年最高亩产594公斤还要高出61.8公斤。
高庙村小麦单产提升综合技术示范基地测产现场,收割机穿梭田间,掀起阵阵金浪。“亩产655.8公斤!比去年还高!”听到这一喜人的结果,基地种植户赵加平脸上乐开了花,他种植小麦已有16年,四五年前亩产水平仅有350公斤左右。
转机发生在2023年,浦口区农业农村局与南京农业大学签订协议开展合作,在星甸街道高庙村、永宁街道友联社区等地建设起5个小麦单产提升技术示范基地。在得到南农大团队专家指导后,赵加平去年“攻关田”最高亩产达到594公斤。今年基地再创佳绩,测产田块内2块旱茬田和1块稻茬田小麦亩产均超过了600公斤,最高田块亩产达到655.8公斤。
南京农业大学姜东教授团队成员周琴教授介绍,此次在干旱年份实现小麦持续增产意义重大,是小麦单产提升综合技术的成功实践。从播种到收获,团队为农户提供了全方位技术指导,推广稻秸切碎深耕深埋与精细整地、压带宽幅精播或精控机械条播、测土配方与精确定量施肥、抗逆应变与防灾减灾、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等高产优质高效技术,并在关键农时节点驻点指导,确保技术措施精准落地。
在专家指导下,赵加平通过采取“精控机械条播”等播种方法,种子亩均播量从25公斤减少到10—15公斤,亩均节约种子成本达50元左右。
管理思路也和平时不同。按照老一辈种田经验,“尺麦怕寸水”,常年浦口一带雨水偏多,春季小麦管理以排水为主。但今年小麦拔节孕穗期,田间遭遇干旱,这让赵加平犯了难。对此,江苏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王龙俊研究员与南农大团队立即开展实地跟踪,在旱象初现时,就指导赵加平及时浇水抗旱,并嘱咐他以沟灌洇灌或浇灌喷灌的方式科学补水,同时重施拔节孕穗肥。
市、区农技推广部门也对该基地进行了技术服务指导。“根据历年数据对比,此次测产结果在南京市内位居前列。在干旱年份取得如此成绩,非常不容易。”市农技推广站相关负责人介绍,从去年秋播以来,我市遭遇历史罕见的持续干旱天气,对麦油生产形成巨大威胁。赵加平的小麦田产量不减反增,其中南农大团队全程技术指导发挥了关键作用,为我市麦田抗旱、保产增产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这充分说明在新技术综合运用以及关键管理措施落实到位的前提下,小麦在干旱年份也能实现稳产高产。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6-06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