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新华日报
赵宜君
教师队伍是发展职业教育的第一资源,是支撑新时代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力量。新时代背景下,“双师型”教师成为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资源。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双师型”教师是指掌握扎实专业理论知识、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其专业素质直接关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推进“双师型”教师高质量发展,是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制度建设的应有之义和基础工程。心理资本是指个体在成长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主要包括自信与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坚韧性四方面内容。心理资本作为个体发挥潜能的内在动力,是高职“双师型”教师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职业幸福感的关键力量。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主阵地。高职“双师型”教师,不仅扮演着“传道授业解惑者”、管理者、研究者、示范者等传统角色,而且兼具理论者与实践者的双重身份。角色的冲突,影响教师工作效率和教学质量。对于高职院校中的专职教师,“双师型”的发展目标要求其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深入企业提高实践能力,意味着他们既是高职院校中的教学者,也是企业工作中的学习者。如何进行角色调适成为教师首先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之一。
部分高职院校选择“引进来”的校企合作方式,由企业中优秀的技术骨干、实践人才充当兼职的“双师型”教师。职业院校中师生关系与企业中上下级关系的不同、教学关系与个人实践的不同等,都需要其凭借较强的心理调节能力去重新适应教师这一新身份。无论是职业院校中的专职型教师,还是企业进校的兼职型教师,皆需要在扮演好本身多重角色的基础上,兼顾理论与实践、学校与企业等多方角色冲突情境的同时,进行角色调适,否则容易产生心理健康状况不佳、职业倦怠、成就感不足等问题,影响教学效果。
高职“双师型”教师的每一个角色,赋予其不同的工作任务,加重了教师工作负担。在教学方面,教师在完成日常教学任务的基础上,需要思考如何精进专业知识、提升教学技能、丰富教学内容。在实践方面,“双师型”的发展目标要求教师深入企业工作环节,提高实践技能水平、获得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等,工作量较大。在考核方面,“双师型”教师的岗位聘用、职称评定等既涉及学生评教、年终评优,也包括教师实践能力、科研能力等。
“双师型”教师是产教融合的证明,但现有产教融合政策激发企业主动性与积极性不足,使得高职院校“剃头担子一头热”。高职教师找不准自身发展定位,缺乏归属感,在面临教学困难的同时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极易产生职业倦怠感。
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双师型”教师需要平衡企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的人际关系,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需要其具备能够时刻建立新人际关系的能力。而在这一转化过程中,极易因职业定位的不同被新环境“边缘化”,缺乏归属感与职业认同感。
优化教师结构,构建教师培训体系
横向分类。“双师型”的发展要求针对高职教育领域的全体教师而言,但在具体标准上有所差异。高职院校应立足教学实践,明确不同教师角色定位。划分专业课教师、公共课教师、辅导员、管理人员等不同类别,与企业协同探索其个性化发展路径。
纵向分层。在横向分类的基础上,根据教师能力、年限、职称等级分为不同层级,而后制定相应发展标准。以横向分类与纵向分层打造科学化、精细化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同时,提供针对性的心理培训活动,引导教师在多重心理压力与工作负担下增强心理调适能力,逐步成长为“双师型”教师。
完善考核机制,健全教师发展体系
整合企业资源,建设教师发展中心。高职院校应认识到企业在培养“双师型”教师中的重要作用,加强校企、校地合作;整合各方资源,搭建以产教融合为支撑的教师发展平台;沟通专职教师与企业骨干,通过岗位互换、交流学习等方式打通双向型的发展渠道,优化“双师型”教师成长环境。
坚持以人为本,健全教师发展体系。心理资本强调主体的精神力量与内在动力。在“双师型”教师成长过程中,高职院校应回归育人本质,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客观看待教师在职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以教师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帮助其制定个性化、层次性的职业规划。
明确评价导向,构建发展性评价机制。在评价考核方面,高职院校应纠正以往“唯论文”的不良导向,构建多主体、多维度、多方式的评价机制。而且要明确“双师型”教师处于发展阶段,评价并非为了划分等级,而是获得反馈找寻不足,进而有针对性地“固强补弱”。
营造校园氛围,激发教师内在动力
良好的校园氛围是教师成长发展的重要条件,能够激发教师内驱力,培育教师职业情怀。高职院校应重视校园文化在“双师型”教师心理资本发展中的作用。一是加大对教师办公、教学、科研等实体设施的投入,为教师自主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使“双师型”教师感受到高职院校对其的重视。二是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宣传栏、校园媒体、官方“两微一端”等融入产教融合、企业、高职院校等文化要素,宣传“双师型”教师这一特殊的角色定位,增强教师群体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促使教师形成职业发展的高度自觉性。
(作者为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本文系2020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U-G-K共同体模式下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质量提升研究”〈课题编号:2020SJA1739〉的研究成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12 09: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