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聊聊近代军阀第一人苗沛霖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4-02 19:51: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苗沛霖奸猾残酷,能御其下,凡有征调,莫敢少迕……多诈数,喜反侧……其占地不甚多,力不能抗大敌,而招携贼捻,皆能如意而进退之。——李鸿裔

苗沛霖,字雨三,安徽凤台人。苗沛霖出身农家,自幼发奋攻读,但多次科举皆不仕,三十多岁才补为凤台县学生员,遂被时人轻视。苗沛霖在凤台县学依旧刻苦读书,并尤爱研习兵书,且颇有造诣。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攻陷南京占据江南,同时期,捻军亦纵横中原,清廷深陷南北两线作战的困境。

聊聊近代军阀第一人苗沛霖

为此,清廷下诏各地官绅自行组织团练,以“保卫桑梓”名义,打击太平军和捻军。苗沛霖遂在凤台武家集倡言“筑寨”“积粟”“治兵”,但因威望不足,无一响应之人。这给初出茅庐的苗沛霖打了一记响亮的耳光,通过此事苗沛霖知道在乱世中只有实力才是王道,道德是最无用的东西。

在凤台“吃瘪”后,苗沛霖便跑到雉河集投奔捻军领袖张乐行,因苗沛霖熟悉兵法,为捻军出谋划策,被捻军内部尊为“红笔师爷”,张乐行也尊称其“苗先生”。在捻军中混了一段时间后,苗沛霖发现捻军实属一群乌合之众,终难成大事,遂背叛捻军,重回凤台打出“御捻”的旗号,重申“筑寨”“积粟”“治兵”的六字方针。因苗沛霖在捻军时的威名,凤台以及凤台附近的州县民众纷纷前来归附,实力大振。成为“连圩数十,拥众数千,沛霖之名震两淮”的一方豪强。

聊聊近代军阀第一人苗沛霖

彼时太平军、捻军与清军在两淮进行着残酷的拉锯战,苗沛霖便在三股势力之间纵横捭阖,时而归降太平军、时而归降清军,时而归降捻军,可谓晚清版的吕布是也。苗沛霖也趁机发展自己的势力,成为一个拥兵十余万,割据皖北的一方诸侯。

史载:“南通光(州)、汝(宁),西薄归(德)、陈(州),东逾州来,北尽黄河之浒,连圩数千,众数十万,讼狱大小皆口决,县令守符玺而已”苗沛霖还确立了“高筑墙、广聚粮、先灭贼、后称王”的方针,割据之势已成。

聊聊近代军阀第一人苗沛霖

咸丰十年(1860年)八月十七日,当时归降清军的苗沛霖趁英法联军攻陷北京之际,举兵叛清,攻取正阳关、三河尖、临淮各关隘,一时间两淮震动。咸丰十一年(1861年)正月,苗沛霖派人到庐州联络太平天国后期第一名将英王陈玉成,并奉太平天国正朔,归降太平天国。洪秀全册封苗沛霖为奏王(全称“兵部正夏僚顶天扶朝纲扫北奏王”),并指示苗沛霖协同陈玉成联合作战。

同治元年(1862年)二月,清军云集皖北,苗沛霖见清军势大,于暗中与钦差大臣胜保联络降清。陈玉成对此一无所知,苗沛霖以商议进兵方略为由,邀请陈玉成到自己的防区开会,于会间擒获陈玉成,并将陈玉成解送胜保军营。胜保素知陈玉成威名,欲招降陈玉成,陈玉成严词拒绝,并大骂苗沛霖,不久后,陈玉成被清军斩杀。陈玉成死后,太平军的战斗力直线下降,2年后,太平天国覆灭。

聊聊近代军阀第一人苗沛霖

陈玉成死后,太平军实力大跌,再加上捻军首领张乐行父子也被僧格林沁击杀。大清帝国的形势一片大好,僧格林沁素知苗沛霖狡诈,早就想拔掉这个隐患。而苗沛霖也知道自己树大招风,再加上此前降而复叛的前科,早晚被清廷处理。于是,苗沛霖在同治二年(1863年)三月十五日,联络捻军悍将宋景诗再次叛清。斩杀署颍上知县濮炜、署凤台知县蔡锷、主事秦承埙、知县吴景春、怀远典史魏文潮等,两淮再次大乱。

苗沛霖反清后,清廷召在山东与捻军作战的僧格林沁赴安徽征讨苗沛霖,并集中湘军、淮军精锐从征,皆归僧格林沁节制。十月二十六日,僧格林沁督傅振邦、陈国瑞、王万清等部在蒙城大破苗沛霖所部,阵斩苗沛霖。十月二十九日,清军攻陷苗沛霖老巢凤台,擒杀苗沛霖妻徐氏、儿子苗连生。寿州、颍上、正阳关等地苗沛霖旧部悉数归降清军,至此纵横皖北十余年的苗沛霖集体全军覆没。

《剑桥中国史》作者费正清评价道:“苗沛霖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军阀,一个毫无原则的武夫,能随时与任何人结盟,并以制造分裂为自己的事业服务。”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02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简介“最无原则的军阀”苗沛霖生平
...,学起了同乡朱元璋。1861年2月,借口寿州擅杀案,他与太平军,捻军联合进攻寿州,初举抗清大旗。但是他马上感到难以抵御清军,于是赶紧投降。因安徽巡抚翁同书上奏开脱,朝廷仅将其
2023-03-07 22:02:00
八旗最后的精锐死得有多憋屈
...,数年之内席卷江南,多年未经大战的南方八旗绿营兵与太平军对决时屡屡溃败,太平天国政权不仅占领重镇南京,还挥师北伐。由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等太平军将领率领的北伐军其实规模相当
2024-05-15 13:16:00
...但他家境贫寒,一直没有机会出人头地。时机终于来了!太平军进入安徽后,当地的统治陷入混乱,还爆发了捻军起义。清朝号召地方官员举办团练,苗沛霖以此为契机开始崛起。1856年,苗沛
2023-07-16 17:32:00
清朝大将胜保、苗沛霖诱捕处死了陈玉成,他们的结局怎样?
...行至延津,胜保越想越气(胜保多次败于陈玉成之手,被太平军戏称“败保”),加上僧格林沁的撺掇,他就在当地凌迟处决了英王陈玉成。可怜,英王陈玉成是太平天国后期的两员擎天柱之一(另
2022-12-25 17:04:00
章寿麟:曾国藩的幕僚
...的政治走向。如果没有曾国藩的湘军,八旗、绿营搞不定太平军,清朝的国运也许就到此为止,被太平天国取代了。2位“小人物”出场,影响清朝268年国祚,是对是错,由后人评说。一、章寿
2023-08-20 16:39:00
张乐行与捻军的崛起:从民间武装到太平天国盟友
...死后,捻军的形势变得危急起来。因为此时皖北已经没有太平军部队了,苗沛霖又叛变了,张乐行已经变成了一支孤军。但是张乐行却错误地估计了形势,自认为实力很强,所以依旧盘踞在老家雉河
2024-01-30 21:38:00
晚清三杰谁的功绩和历史地位更高
...重任。这一战中,左宗棠的军事能力,终于得到了体现。太平军死活啃不下长沙,只能绕道前往南京。从此以后,左宗棠名声大噪。曾国藩招募湘军的时候,左宗棠也前来相助,在湘军的基础上,建
2024-10-07 13:07:00
1864年,曾国藩为何将12万湘军裁撤
...着太平天国旗帜作战。1864年,赖文光、张宗禹重新整编太平军、捻军,以骑兵为主,以复兴太平天国为口号,继续抗清。1865年,赖文光、张宗禹联手,在高楼寨成功伏击清军,八旗铁骑
2024-07-11 14:15:00
郭松林的“四大金刚”
...“东征大业”,且刘铭传等人军事经验不够丰富,没有跟太平军劲旅交手之经历。如此,曾国藩决定从湘军中调拨兵马,归李鸿章调遣,增加淮军东征兵力。从湘军转隶淮军的悍将,最著名的就是号
2023-08-22 16:0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这盛世如您所愿!老兵目光坚毅,向新型装备敬礼。
2025-09-03 14:32:00
李建礼: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
鲁网9月3日讯(记者 刘斌)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这句诗,出自杜甫诗作《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好的书画作品,能够让观者心神为之一醉
2025-09-03 14:47:00
“我们只有反抗,只有斗争!”这是胶东特委书记理琪撰写的油印信件———《给各级党同志的一封信》中的名句。他以瘦弱之躯扛起胶东抗战大旗
2025-09-03 15:51:00
巾帼不让须眉的白衣战士张华英
张华英老人(左二)大众网记者 邢晨 通讯员 肖水莲 烟台报道烽火岁月里,山东胶东大地遍布抗争印记。在烟台黄渤海新区潮水镇潮水一村
2025-09-03 16:32:00
近日,《考古与文物》发表的《陕西澄城刘家洼芮国遗址东Ⅰ区M3发掘简报》揭示:澄城刘家洼芮国遗址东Ⅰ区M3墓主,很可能是芮国国君的夫人
2025-09-03 08:13: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抗战老兵郭木桑:放下书本去打鬼子
郭木桑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赵张昀 图/通讯员 夏海滨)8月22日下午,同安区莲花镇云洋村,99岁的郭木桑特意身着熨得整整齐齐的衬衫西裤
2025-09-03 08:23: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百岁党员孙继舜:三块弹片仍存体内
孙继舜孙继舜家中珍藏的纪念章等物品。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赵张昀 图/通讯员 夏海滨)8月22日,在同安区陆丰里,百岁老人孙继舜从床上缓缓起身
2025-09-03 08:54:00
山河铭记| 微笑赴死的“最美抗日女战士”
大皖新闻讯 在刚刚公布的第四批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名录中,唯一一名皖籍抗日英烈便是成本华。1938年春天,安徽和县,24岁的成本华在被日军残忍杀害前
2025-09-03 09:04:00
山河铭记 地名诉说抗战故事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马道军实习生曾丹仲铭桥、家齐路、耀华社区……为铭记抗战英雄事迹,南京一些桥梁、道路、社区以英雄的名字命名
2025-09-03 09:17:00
行程逾万里 寻找和传承父亲的“抗战足迹”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钱建芬张露李子俊在南京雨花台长眠的十万英烈中,已知姓名者仅有1519位,陶家齐是其中之一:南京江宁人
2025-09-03 09:17: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四岳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日。在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中,数以万计的抗联将士慷慨赴死
2025-09-03 09:22:00
潍坊:抗战精神烛照当代奋斗
鲁网9月3日讯(记者 王玉龙)每年清明时节,潍坊滨海区大家洼街道南陈村的乡亲们都会聚集到烈士陵园,将亲手扎制的花圈敬献于墓碑前
2025-09-03 11:49:00
烽火硝烟中,他们在贵州寄存一个文脉图书馆|一见·抗战贵州⑥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贵州作为战略大后方——内迁学校、图书馆在此续燃文脉
2025-09-03 12:36:00
80年前的这一天,胜利的欢呼穿透硝烟,苦难的土地迎来黎明。那些在山河破碎时发出的呐喊,在枪林弹雨中前仆后继的身影,在绝境中凝聚起的不屈力量
2025-09-03 09:48:00
江苏南京:跨越80年,看四位抗战老兵的过去与现在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安琪抗战老兵是历史的亲历者、见证者,是国家的财富、民族的英雄。近日,记者循着时光足迹,走近这些扎根南京的老兵与老党员
2025-09-03 09:4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