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一文说清楚清朝的道台、藩台、抚台,谁的实权更高?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9-12 18:22:00 来源:戏说三国

随着“清宫宇宙”影视系列的搭建,观众对清朝那些皇帝的事,了解的愈发门清。

诚然,由于大家都喜欢看兴盛强大,所以对“犯我大清,虽远必诛”这种昂扬气势的清朝初期,特别是康乾盛世这个阶段的历史格外耳熟能详。

而涉猎深入,口味也就越发精细,仅是后宫那点争风吃醋、尔虞我诈已经满足不了。

——毕竟,若作为争抢暴风眼的皇帝,是个一天到晚在后宫只给女人辨是非的“脂粉英雄”,也就没多大意思,所以前朝政事的加入,顿时提升观看愉悦度。

这时,一个困惑涌上心头,出现频率极高的道台、藩台跟抚台到底是什么官职?三者相比的话,谁的实权又更高一些呢?

一文说清楚清朝的道台、藩台、抚台,谁的实权更高?

一文说清楚清朝的道台、藩台、抚台,谁的实权更高?

一、道台、藩台,在抚台面前都是小弟

在细述这两则问题之前,先来理清一下名称的含义。

所谓“台”,其实不是官位的代指,而是一个敬语,如同僚吹捧时,经常称对方为“道台大人”或“藩台大人”。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抚台”。

清朝的官制体系虽然沿用明朝,但经过顺、康、雍几代皇帝的变迁,其所掌辖的地域及权力皆有了明显区别。

比如常有总督兼任巡抚,因而当对方双官加身时,再称“抚台大人”,就纯属嘴上给人降职,马屁直接拍在马腿上了......

一文说清楚清朝的道台、藩台、抚台,谁的实权更高?

言归正传,通俗点来说,抚台就是巡抚,藩台为布政使,道台比较特别一些,它并非指一个官职,而是一类,无论是管理河道的、管理粮道的,都可称作“道员”。

——巡抚的官位高于布政使,布政使则高于道员。

那么为何巡抚实权高于布政使,布政使又高于道员呢?

其实曾经的“封疆大吏”布政使,在明朝时只管民政、财政,但没有军权。清朝因是外族入驻中原,所以虽然借鉴明朝制度,但侧重点会稍微有些不同。

它在提升巡抚军政大权的同时,将布政使的权力缩减,顺、康、雍三朝都在逐渐削弱其影响力跟话语权,直到乾隆十三年时,正式官宣布政使为巡抚的属吏。

而本作为布政使属员的道员,也就更替为巡抚的属员。

还有,清朝时,布政使的实权相对比较固定,只负责一省的财政,外加作为二把手执行督抚的命令,道员则向来按需求定差事,如粮道、屯田道等。

一文说清楚清朝的道台、藩台、抚台,谁的实权更高?

但巡抚的实权却是一代比一代高,相当于清代每一位君王给增添一些特权,最终成为到清晚期时依旧“底大不掉”的存在。

至于巡抚实际都有哪些权力,每一朝都有变化。

毕竟虽说宏观角度来看,清朝这二百来年是一个整体,属于华夏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统治王朝,康乾盛世时,曾是璀璨夺目的明珠,文治武功皆傲视群雄。

但微观到各朝,不仅每一位帝王都有自己的侧重跟方向,以鸦片战争为分界线,也常把清朝分割为清前期跟清后期。

那么与之相伴的,就是巡抚官职实权的增长。

自清顺治一朝设置督抚,历经康、雍两朝的不断变革,直到乾隆中期形成除直隶、四川跟甘肃三省巡抚有总督监管,其余每省一巡抚的格局,沿用了嘉、道两朝。

再往后,内忧外患冲突爆发,作为一省最高行政长官的封疆大吏,发现皇权越发微弱,就成为一方枭雄,这时权力有多大,就看胆子跟本事有多大。

一文说清楚清朝的道台、藩台、抚台,谁的实权更高?

具体来看着实不好核算。那大致来看,清朝巡抚的实权又究竟有多高呢?

一文说清楚清朝的道台、藩台、抚台,谁的实权更高?

二、抚台是如何成为藩台、道台的老大哥?

1、借鉴明代巡抚制度

这依旧要从顺治年间说起。这个时期正是清朝四处用兵,打算入主中原的关键节骨眼,清军跟大顺农民军打得是水深火热。

虽说后者有“华夏血脉不能亡”的信仰当作支撑,可满族人向来善骑射也是不争的事实,所以辽东、山东及山西等地皆一一归清军所有,打是打下来了,怎么守就是一个问题。

兵法也常说,敌进我退,敌疲我扰,清军驻扎时,可风平浪静,但开拔转向下一座城池,又分分钟被占领回来,如此反复折腾,任战斗力再超群也觉得心累。

满族虽能征善战,可权术方面却不太精通,因而选择借鉴明朝的“巡抚制度”。

明洪武时期,为削相权收拢皇权,废行中书省设置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跟都指挥使司,以三足鼎立形成互相制约牵制的效果。

一文说清楚清朝的道台、藩台、抚台,谁的实权更高?

可权力是被成功分散了,但实际办事,也时常推诿扯皮,一旦发生如边塞紧急军务等急情,指挥不灵就会爆发严重危机。

所以明永乐年间,开始派遣官员巡抚广西,接着陆续各地也紧随其后。

起初,巡抚只是中央临时差遣的官员,差事办完就返回,但发现有了监督后,效率居然突飞猛进,因此巡抚便被定为长期官职。

顺治皇帝认为“巡抚”这个职务很精辟,就每掌握一地,在该地设置、驻扎巡抚,负责所有军政大权。待到康熙一朝,大规模的征战已经基本结束,对于巡抚这一职务,就开始做出认真修订。

2、巡抚权力提升的契机

如裁撤当初因事务临时设立的巡抚,向着一省一巡抚的格局发展。

再至雍正时期,巡抚的人数呈减少趋势,常以总督兼巡抚事。而到了乾隆年间,巡抚的设立已正式规范化。

一文说清楚清朝的道台、藩台、抚台,谁的实权更高?

——这段时间内,布政使就以负责财政跟民生配合巡抚推行工作,从属身份已经凸显出来,而道员依然按钉按卯的做着或管理粮食、或修河道的差事,并无太大变化。

其实这一增一减间,跟各朝面对的任务跟方针有关。

顺治时期,正是大清入关前后,举国上下的抗清大旗此消彼长、源源不绝,所以此时的巡抚主要负责军事方面,如“缴抚并用”策略——也就是实在不服从的就打,能招抚则和平招安。

接着,因为连年战乱,田地荒废,招垦荒田让农民有地种,国家有经济收入,也是迫在眉睫的一件大事。

还有就是铁腕肃清前朝异声。

在明朝末年,江南就多出才子,每逢科考也是该地区学霸云集,因此清入关后,江南的反弹也是最为强烈的,大批量的学子乡绅拒绝易服剃发,联合起来去太庙痛哭。

为维护统治,督抚就会采取血腥镇压策略,并通过数次大规模的奏销、哭庙及科场案,使得江南逐渐收入囊中,而皇权也赋予了巡抚极高的实权,布政使与道员皆按需接受其调度。

一文说清楚清朝的道台、藩台、抚台,谁的实权更高?

至康熙时期,三藩之乱又开始出现了,巡抚的职务也就随之再改变,开始主要负责起调兵遣将、供应军需等事。

摩擦角逐阶段,挨着三藩设立的巡抚,就起到监视跟掣肘的作用,双方尽管表面上还是一团和气,但私底下已经积攒不少龃龉。

直到吴三桂杀云南巡抚朱国治一事成为引爆点,战火顿时燃起。

此时的督抚有调兵遣将之权,也可协助满洲统帅会商军务,更能筹备及转运军需,也就如修造战船、打造枪炮、采买马匹等事都负责。

此后的噶尔丹战争都是如此,战火纷飞时,负责财政的布政使就积极配合提供军需,道员依旧该屯田屯田、该管粮管粮。

一文说清楚清朝的道台、藩台、抚台,谁的实权更高?

3、战争过后,巡抚攀爬到顶端

待到雍正时期,巡抚的职务倾向就转为经济方面,负责清查钱粮亏空一事,尤其能体现权力的在于,他们不仅可以查本省亏空,还能作为钦差去查别省,这就将实权显著提升。

接着为了国计民生,摊丁入地政策,也是这段时间主要负责的任务,当各省巡抚完成这一赋税制度的改革,国家因早年征战遗留下的人口凋零及经济落后等问题,皆有了可观改变。

而乾隆时期,巡抚除战时负责军务,和平时主打经济以外,更多了对思想的控制一任务——也就是发起、审理文字狱。

虽闹得人心惶惶,影响了文化的发展,可也的确实现了对思想的管制,并且还给巡抚加入审核大案要案的权力。

至于巡抚的日常,实权也是着实不小,首先有荐举和提补官员的人事权,对于非科举出身的官员来说,这可谓是升迁唯一能走的路。

一文说清楚清朝的道台、藩台、抚台,谁的实权更高?

还有不定期举行的监督武官权、题调黜免武员权跟疏定营制权,也就是既能考核武官是否存在恶行,还可任用或罢黜武员,又能随时上书请求增减营制。

尤为特殊的在于,巡抚还有密折奏事权,这能体现出身为皇帝亲信的“光环”。

毕竟对封建王朝来说,臣子军民千千万,可真正的首脑人物仅有一个,那谁能直接与皇帝对话,就显得至关重要。

这相当于把整个王朝形容成一个人体的话,君王为大脑,巡抚就是链接地方的咽喉,其余官员都将其视作皇权的延伸及代表,几乎无人敢招惹。

一文说清楚清朝的道台、藩台、抚台,谁的实权更高?

一文说清楚清朝的道台、藩台、抚台,谁的实权更高?

三、对道台、藩台、抚台的分析总结

综上所述,清朝提高了巡抚的地位及权力,那对于曾经的封疆大吏布政使,就得削弱,成为巡抚的属吏,当时主要负责的是一省钱粮之事。

如经理全省的财政收入,田赋及各杂税等,司掌财政支出,官吏俸禄、地方赈灾等,另有管理属员,革除淫风恶习等职务。

也正因为如此,布政使常是清朝选定巡抚的“首要参考人”。

而因延续明官制的守巡道制度产生的道员,也如上文说的那般,从当时的布政使属员,也就变为巡抚的属员,负责的职务不定,根据实际需要,或有屯田道员、茶马道员,或为河工及粮道等。

一文说清楚清朝的道台、藩台、抚台,谁的实权更高?

巡抚、布政使跟道员谁的实权更大,已经是一目了然的事情——经几代君王增补巡抚的权力,给后期割据一方、正大光明一揽军政大权成为“土皇帝”开了绿灯。

不过任何事情都是福祸相依,虽直接通过巡抚,绕过议政大臣,极大加强了皇权统治,几乎不拐弯指令就能实现上传下效。

可这对于皇帝本人的能力就要求相当高,既然巡抚文能安邦、武能平叛,那心里的小九九怎样打消呢?

起初是通过别亲疏、分内外的方式,如关键省份的巡抚,皆由功臣后代跟满族人担任。

一文说清楚清朝的道台、藩台、抚台,谁的实权更高?

可“得陇望蜀”是人的天性,因而或一旦皇帝软弱无能辖制不了督抚,或清朝内部统治层发生变故,或出现内忧外患,实权在手的巡抚就是头一个动心思的人。

毕竟就连手腕强硬的康熙,都曾面对督抚割据叛乱的事,更何况是一团乱麻的清后期。

由此可见,封建王朝的兴衰其实是有一个必然趋势,没了宰相揽权,也有外戚跟内监,全都堵死扶植起巡抚,依然难逃割据称霸的结局。

说白了实权就这么多,掌握在谁手里,谁就是二把手。

而数代传承下来的皇帝,对于权术跟忧患意识的嗅觉自然相比前期会减弱,但巡抚却不靠血脉传承,而是能力手腕,日渐驾驭不了也是正常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13 06: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聊聊清朝各级衙门
...是便裁撤了一些省的巡抚。 清朝沿袭明制,各省设承宣布政使司。最初,每省设左、右布政使各一人,后改为各省设布政使一人,掌一省行政。清朝在全国共设布政使二十人,计直隶、山东、山
2023-02-01 11:28:00
清朝特有的行政机构“道”和“府”,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务”等等不同功能的地方权力机构。明代的“道”,分为布政使司系统、以及按察使司系统;诸道本身没有品秩,属于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的派出机构,其长官分别由布政使的佐贰官:左右参政、左
2023-01-19 17:41:00
清朝一个很特殊的官职,叫“道台”,很少有人能说清他是做啥的
...,绝对的一把手。道员主要分为两类,或有专责,或作为布政使、按察使副使。专责道员是负责某道的主管,比如负责粮食储存或监督粮食情况的,就简称为粮道;管理河道或河道工程的,就简称为
2024-09-05 13:19:00
李卫的官场之路:从基层到总督的升迁历程
...三朝。深受雍正皇帝赏识,历任户部郎中、云南盐驿道、布政使、浙江巡抚、浙江总督、兵部尚书、署理刑部尚书、直隶总督等职。他为官清廉,不畏权贵,不论所担任的官职是什么,他都能体察民
2023-11-08 21:56:00
清朝特有官职道台的产生与职责
...长官也是从特派员出道的。明初时,省级最高行政长官是布政使和按察使,前者管民政,为从二品;后者管司法,为正三品。从官阶上看,虽然有差别,但政治地位是一样的,都对皇帝直接负责。这
2023-12-27 22:28:00
在清朝要想晋升为总督、巡抚,这些现任官享有优先权
...(从二品加正二品衔):内阁学士、左副都御史、府尹、布政使布政使(从二品):按察使左副都御史(正三品):通政使、大理寺卿为第一顺序,太常寺卿、府尹、光禄寺卿、太仆寺卿其次。通政
2023-07-05 14:05:00
担任的陕西布政使的李卫,究竟拥有多大权力
“布政使”一职源于明朝,意为“朝廷有德泽、禁令、承流宣播,以下于有司”,明时他为明朝“承宣布政使”的最高长官,主管一省的民政事务,类似于我们现在的省长。“承宣布政使”源于元朝的“
2024-03-24 16:43:00
...就形成为省、道、州、县四级制。明初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习惯上仍称为“省”),长官为布政使,掌民政和财政。此外,省级地方官署有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刑狱和军事,与
2023-01-31 17:02:00
...有各种带“台”的尊重,比如制台总督、抚台巡抚、藩台布政使、臬台按察使、府台知府,总督类似于建国初期六大中央局第一书记或者现在高配局委的四大直辖市、广东以及新疆的党委书记兼省军
2024-08-02 17:1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