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彪悍的蒙元为何拿不下日本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1-14 21:22: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从1266年开始,忽必烈接连向日本派出五波使团,希望日本称臣纳贡、归附蒙古帝国。但日本均以不回应、驱逐使臣等方式表明自己不合作的态度,被激怒的忽必烈遂发动大军两次远征日本。

不过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人,却连续两次惨败在日本,最终不得不放弃征讨,这又是为什么呢?

首先在战略上忽必烈对于远征日本就认识不足。

在出使交涉期间,不仅藩属高丽极力劝阻不要出兵,元廷自己的外交、情报专家赵良弼在实地考察后,也反对征讨。除了日本贫瘠且不知礼,占领也捞不到好处之外。他们都提到了日本人“狠勇嗜杀”和“舟师渡海,祸害莫测”。臣居日本岁余,睹其民俗,狠勇嗜杀,不知有父子之亲、上下之礼。其地多山水,无耕桑之利,得其人不可役,得其地不加富。况舟师渡海,海风无期,祸害莫测。是谓以有用之民力,填无穷之巨壑也,臣谓勿击便。《元史·列传第四十六》

换句话说就是日本人战斗力不低,而且渡海作战风险很高。但是忽必烈并不在意这些,他想得是“不服就得揍到你服”。因此忽必烈在1274年以“日本梗化不庭”为由,正式下令征讨日本。

此时蒙古尚未征服南宋,加上忽必烈的轻敌,第一次东征的兵力并不多。其中高丽11200人(大多为水手),从伐宋前线调回17000蒙军和4000南宋降军,总计3万2千人。

联军向出发地高丽集结时,忽必烈同时命高丽造大小船只900艘来配合渡海作战。为了造船,高丽搜刮全国资源并征民夫3万余人。虽然“期限急迫,民甚苦之”,但是忽必烈仍不停催促高丽尽快完工。十五年帝欲征日本,诏方庆与茶丘监造战舰。造船若依蛮样(南宋图纸)则工费多,将不及期,一国忧之。方庆为东南道都督使,先到全罗遣人咨受省檄,用本国船样督造。《高丽史》

没办法的高丽只得向元廷提出船只减配,以降低工时、工量。在忽必烈看来船只要能把人、粮草、军械等送到海对面,怎么样都行就同意了。其后的事实证明,高丽样式的船,扛不住台风。

联军中为何会有四千南宋降军呢?主要原因不是蒙元兵力紧张,而是忽必烈摆不上台面的小心思。

1273年阿里海牙以不屠城、重官厚赐换取吕文焕出降。襄阳城和当地百姓都好处理,但是原襄阳守军不好处理。忽必烈觉得他们是“麻烦和隐患”,正好可以送到日本“消耗”掉。

为了让这些降兵安心出海卖命,忽必烈组建了一个临时机构“结婚都监”,在高丽搜刮女子给这些降卒当老婆。结果又把高丽上下折腾的鸡飞狗跳,导致高丽方面的厌战情绪更高了。

1274年10月3日,联军从高丽合浦港出征。虽然蒙古、高丽为征伐日本已经折腾大半年,但此时的日本并未掌握准确情报更别说实际准备了。不过握有奇袭优势的联军,却自己给了日本反应和准备的机会。

10月5日,联军登陆对马岛,当天全歼守将宗助国及其麾下80名武士。接着联军在对马岛停留了一周,以便让士兵尽情掳掠和屠岛。14日联军攻占一岐岛,在消灭近百名守军后,又是抢掠、屠岛4日。

在联军“送”十来天准备时间里,日本方面玩了命的征集军队,“征其藩属兵十万二千余人赴援”。19日联军主力抵达今津岛时,日军也在岸上枕戈以待了。20日联军主力上岸,双方展开激战,史称“文永之役”。

这场战役联军方面,首先有装备优势。不仅弓矢兵器更利,还拥有领先日军一个时代的火器–“飞铁炮”,日本对其的描述为“火光闪闪,震声如雷,令人肝胆俱裂,茫然不知所措”。

其次联军在军阵、战法、指挥上也更为严密,“全军闻鼓而进,闻金而退,步骑相资,近者刺以矛,远者射以箭,左右回围之,协力合击,无一人脱者”。

日军方面的优势,一是人多,二是之前提到的“狠勇嗜杀”,战斗意志非常高。一个武士带着几名足轻就敢往军阵里冲,要么战死,要么等来援军扩大缺口。

虽然这次交战的记录各方出入很大(基本是各吹各的)。但是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激战一个白天,联军未能建立起滩头阵地。说明两边的整体战斗力,差不多五五开。

由于当天无法在岸上立营,联军在收兵后只得返回船上过夜,再加上副统帅刘富亨战斗中重伤坠马,联军整体士气也掉的厉害。

当晚联军统帅层组织会议,讨论后续安排。统帅忽敦从白天的交战中看出日军并不容易战胜,觉得战事拖下去将对联军不利“策疲乏之兵,敌日滋之众”,主张撤兵返回高丽,重新组织后再说。

而联军三号人物高丽枢密院副使金侁,早就烦透了对日用兵,自然也是支持撤退。最终联军高层决定,次日大军先撤回高丽休整。也就是说无论有没有神风,这第一次东征日本都是结束了。

只不过联军的运气太差,当晚遭遇台风,数百船只和一万三千名士兵被大海埋葬。但对联军高层来说,这些不是战损,只能算“班师”损失。

联军撤退后,日本方面自不必说,喜大普奔,搞笑的是蒙元方面也是喜大普奔。至少在联军统帅们的集体忽悠下,忽必烈是相信联军大胜日本“惟掳掠四境而归”,只是得胜还朝时遭遇台风损失了一些。但这不仅不是问题还是喜事,因为很多“麻烦和隐患”也被“神风”消耗掉了。

大喜的忽必烈不仅大赏东征将领,并在次年再次向日本派出使团,要求“被打服”的日本正式称臣并跪拜在自己脚下。结果日本将使团成员全部枭首,消息传回国内,回过神来的忽必烈气得差点吐血。

所以1279年彻底搞定南宋后,忽必烈就开始筹划和组织第二次东征日本。

和上次一样,这次也有“麻烦和隐患”需要消耗,江南新附的南宋降军。1280年忽必烈下诏,“括张世杰溃军,命范文虎等召集新附军户,使征日本”。同时下令高丽、浙江、福建等地修造战船(总计四千艘),期以次年东征日本。

第二次东征规模较第一次翻了几倍并兵分两路。一路是由蒙古、高丽和北方汉军组成的四万东路军,由高丽合浦港出发。另一路是十万南宋降军组成的江南军,由宁波出发。两路原计划在日本一岐岛会师。

1281年5月19日东路军誓师,21日攻占对马岛并屠岛五日。接着东路军南下攻占一岐岛并屠岛……然后就开始出岔子了。

东路军原本应该在一岐岛等江南军会师,在一起南下进攻日本本土。但是江南军由于原主帅阿剌罕突然病故(范文虎接任),加上海上迷了路,误期了。东路军没有耐心继续等待,就独自南下。

6月6日,东路军抵达第一次东征时的登陆场博多湾(今津岛东侧)。但是此时的博多湾已和七年前大不相同,日本沿海岸修筑了防御石墙。再加上日本几年的准备,例如学习火药使用搞出铁火船(一种一次性爆炸船),东路军登陆战打得比第一次东征时更为被动。

激战差不多十天,没有办法成建制登陆,更别说建立稳固的滩头阵地了。而且这半个月东路军损失也挺大,战损一千余,疫病亡故三千余。东路军被迫返回一岐岛休整,等待江南军的增援。

到这里可以看出,在地利的减持下,彪悍的蒙军已经有点打不过日军了。而且东路军自己的士气也不行了,在等待江南军期间,东路军的统帅们又开始讨论要不要先撤回高丽“休整”。

6月末江南军船队陆续抵达平户岛,并派出一支部队增援一岐岛的东路军(日军反攻了一轮)。7月初东路军主力也移驻到平户岛,和江南军一起休整了半个月。

27日联军主力移驻至离日本本土更近的鹰岛,准备展开第二轮攻势。这轮联军准备兵分两路夹击日军,一路继续攻打博多湾,另一路从今津岛西侧的深江发起进攻。这个策略好不好,不知道,因为还未来得及实施,就出了大事。8月1日夜,“神风”来了。

当晚有多少人没于台风,由于没有确切的史料,现在也说不清楚了。不过联军的大部分战船被摧毁了,更重要的是联军统帅们的信心也被摧毁了。

注:不太可能全军或绝大部分没于台风,因为日本方面的记录是,台风后他们还在岸上斩、俘了两三万没跑掉的元军。而且元朝、高丽方面也有数万军队撤回的记录。

范文虎留下一句“还朝问罪,我自当之”后,就挑了几艘好船带着亲信部曲回国了。在他的示范和带动下,联军其余将领们也纷纷驾船返航。坐不上的船的士兵,就如同垃圾一样被扔在了日本。

这些士兵很快就被日军俘虏,其中蒙古、高丽、北方汉人全部被斩首,南方汉人虽然免死但也被贬为奴隶。第二次东征日本,史称的“弘安之役”就这么结束了。

相对于第一次东征,这次东征日本对于蒙元来说很可惜。如果没有台风,让联军施展出那个两面夹击的战术,有很大的可能击退日军建立起滩头阵地。但是联军获取最终胜利的希望仍然非常低。

首先,从两次东征的战况可以看出,日军战斗并不弱于联军。一是精锐蒙军偏少,二是跨海作战导致前线缺乏马匹,蒙军机动性方面的优势难以发挥。所以即便是建立滩头阵地,如果后续补给支援不畅,也不见得在消耗战中能战胜本土作战的日本。

其次,高丽这个重要盟友,非常不想打。因为打赢了没好处还得出人、出资源,而打输了亏得更厉害。所以只要有机会,高丽方面就想撂挑子、撤军。高丽的不配合,会让原本难度就高的跨海作战,风险更大、变数更多。

最后,统帅们也大多时刻准备撂挑子,两次东征都是一出问题高级统帅们就要撤退。这固然有跨海作战风险大,急于保命的原因。其实也有对这场战争战略定位的因素。

虽然不敢直接反对忽必烈的命令,但是蒙元很多人都认为即便打赢日本,也无法直接占领、统御日本。所以征战中,不少统帅更倾向于保存自己而不是消灭敌人,更倾向于展示武力而不是征服对手。

而且对南宋降兵的态度,也让征伐变了味。范文虎为何敢说“还朝问罪,我自当之”,因为被他留在日本的大多是南宋降兵。即便战事失败了,起码大量“麻烦和隐患”消耗掉了,对于忽必烈而言也是功劳(战后范文虎不仅未获罪,还不断升迁)。

所以即便没有所谓的神风,联军上了岸,后面遇到一两次败仗或者大的挫折,联军还是有可能主动撤退或者溃逃。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14 23: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元朝为何必须灭掉并不富裕的日本呢
忽必烈时期,元朝一共发动过两次征讨日本的战争,结果均以失败告终,如果说第一次是因为准备不够充分,那么第二次就是倾举国之力务求一战功成,可结果依然是折戟沉沙。个中原因十分微妙,但总
2023-05-03 15:18:00
公元1275年,忽必烈再次向日本派遣使团,由礼部侍郎杜世忠和兵部侍郎何文著带领,要求日本称臣,以免再度兴师入侵日本。公元1275年4月15日,元朝礼部侍郎杜世忠、兵部郎中何文著一
2023-11-03 19:49:00
...遣使者来中原朝廷学习,但并不能说白江口战争的胜利让日本从663年直到1592年臣服了900多年。唐初时有三个不同的国家占据朝鲜半岛,以高句丽实力最强,并且和中原国家敌对,而百
2023-10-24 16:48:00
...争最后的一场海战,交战双方为中国明朝与朝鲜的联军和日本军队,指挥官分别为:陈璘(中国)、邓子龙(中国)、李舜臣(朝鲜)、小西行长(日本)、岛津义弘(日本)等。海战以中朝联军获
2023-05-05 11:09:00
朝鲜半岛真的是元朝的征东行省吗
公元663年的白村江一战,让日本彻底明白大唐的实力,自此蜷缩本岛,韬光养晦,而且因为有大海相隔,生产力较唐朝又十分底下,日本也不担心中原王朝会远渡重洋跨海来袭,这样的状况持续了六
2023-05-05 06:32:00
历史上的忽必烈是如何征服日本的?
公元十三世纪,忽必烈发兵征伐日本,日本史书称之为“蒙古来袭”或“元寇来袭”。二次伐日,声势之大,兵员之多,失败之惨重,对在欧亚大陆上所向无敌的蒙古军队来说,是元朝外侵史上极少有的
2023-08-30 19:54:00
元日战争的过程到底是什么样的
...和1281年,是元朝皇帝忽必烈和属国高丽的两次派军攻打日本而引发的战争,这场战争的参战方是元朝和日本。这两次侵,略战争在日本合称为“元寇”或者“蒙古来袭”,也或者按照当年日本
2023-05-11 15:58:00
成吉思汗有什么方法,让军队从不饿肚子
...汗的这种方法,结果却活活饿死了5万人。日军惨遭失败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时候,妄想在短时间内将中国变为自己的殖民地,而日军多数是国东北部的领海口登陆,后来发现自己的兵力和财力无法
2023-05-08 14:06:00
今天“九一八”!这些历史真相每个中国人都应牢记!
今天,是“九一八”事变爆发92周年,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国主义者蓄意制造事端并发动了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者,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中华民族经历长达1
2023-09-18 11:3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