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古代有很多的王朝想灭掉日本国,可是都没成功,小日子运气太好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11-07 10:33:00 来源:戏说三国

古代有很多的王朝想灭掉日本国,可是都没成功,小日子运气太好

放到古代的封建王朝期间,如果想要覆灭东边的小小岛国,究竟有多难?在我国的历史上就曾给出过明确的给出过答案,实在是太难了,只能说日本国的运气实在太好了。

在我国历史上,想要灭亡日本的王朝数不胜数,然而大多数最后都不了了之。而不出兵的原因大多只有一个——觉得没有价值。只有少数王朝付诸军事行动,可结果却是竟然没有打过,而没有打过的原因实在有点匪夷所思。

历史上最早想要灭亡日本的便是隋朝。据《隋书》记载,当年隋炀帝杨广收到过日本国王一封国书,国书上的内容是:日出处天子书,日没处天子无恙。日本在中国的东面,每天太阳是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的,‘日出国’的日本是相对于‘日没国’的中国而说的。意思类似于“日出之地国家的皇帝向日落之地国家的皇帝问候”。

杨广看后大怒,大骂日本国王不懂礼仪谦卑。要知道当时日本不过就是一个藩属国,竟然敢自称天子。本来杨广是想征讨日本的,但由于当时杨广的全部精力都投放在了征服高句丽战争中,所以并未发动对日战争,于是在国书上大骂日本一顿,这件事也就就此搁置。

第二次便是历史上著名的白江口之战,这也是中国古代王朝第一次和日本的正式交手。当时的日本刚刚完成了大化革新,各方面都有了显著提升,于是就觉得自己天下无敌了,迫不及待的想要展示自己的实力。

而当时的唐朝正计划灭亡百济之战(百济国是古代朝鲜半岛上的一个国家,建立于公元前18年,灭亡于公元660年),公元660年,百济在唐军的强烈攻势下便灭亡了,正所谓国亡心不亡。当时的百济残余势力就向日本求援。

而日本国内当时持两股意见,为了维护大和民族的威信,日本最终便决定举全国之力出兵援助。当时的齐明天皇本来准备御驾亲征,但还没到战场上便因病死了,于是出兵计划便推后延迟。很快在日本处理好内务后,便决定向百济派出先遣部队,并陆续输送物资,这前前后后共计支援大军4万余人。至此,白江口之战拉开序幕。

古代有很多的王朝想灭掉日本国,可是都没成功,小日子运气太好

这场战争尽管日本在人数上占尽优势,但打仗打的是策略,唐军的战船高大且坚固,而日本船则相较落后。据说,当时唐军连发火箭,日本战船很快陷入一片火海,损失不计其数,大多数日军皆被斩杀。至此,日本海军大败,而后百济陆军也扛不住唐与新罗的轮番攻势,皆逃走。这一战也让倭国彻底见识到了唐朝的实力。可以说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多国都是相对老实的。

注:白江口之战,公元663年,日军(4万余人,战船1000余艘),唐军(1.3万人,战舰170余艘)在百济白江口展开了激烈海战。唐朝水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兵力、船舰皆数倍于己的日本水军打得大败,堪称一次以少胜多的经典水战。此战是中日两国作为国家实体进行的第一次交战,也是东北亚地区已知较早的一次具有国际性的战役,基本上奠定了此后一千余年间东北亚地区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格局。

2:大化革新,大化二年(646年)正月初一,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正式开始改革。其主要内容是:废除大贵族垄断政权的体制,向中国唐朝政治和经济体制学习,成立古代中央集权国家。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名日本国。大化革新解放了部分生产力,完善了日本的统治制度,奠定了日本的国家发展方向,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第三次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元日战争,这也是最直接且目的明确的一次对日战争。

13世纪,当时的蒙古帝国迅速崛起,很快兵锋席卷欧亚大陆。在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下,当时蒙古周边的所有政权几乎都被纳入大蒙古国的统治范围内。

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同时日本国也进入到蒙古人的视野。此时的日本国内武士集团迅速崛起,并逐渐成为日本国内的实力阶层,幕府将军更是成为日本掌权的主宰者。

实际上早期的忽必烈并非想要出兵日本,而是想要互通友好,不过在出使日本的时候也带有一丝丝的威胁之意,毕竟当时的蒙古实力在整个地球上可是有目共睹的。然而当时日本在镰仓幕府控制下信心膨胀,偏偏不给蒙古使者好脸色,蒙方多次派出了使者,最终也都无功而返。

不得已之下,忽必烈决定对日本进行军事问候。

1274年,大元都元帅忻都和右、左副元帅洪茶丘、刘复亨率25000名蒙古和高丽联军以及900艘兵船从朝鲜出海,不久后便抵达了马岛。起初的元军进展很顺利,仿佛到了主战场,先后攻占日本多个据点,可由于是在日本本土作战,日军有源源不断的支援,而元军这边多场战争下来,诸多物资已然消耗殆尽,最终在权衡利弊下,决定暂行撤退。

也就在撤退的时候海上出现了大风雨,当时的战舰很多都触碰到了海底的礁石而沉没,很多高级将领都最终落水身亡,只有部分人最终活着回来。据当时的统计,此战损失大概13000人左右,大部分都是溺水身亡。

古代有很多的王朝想灭掉日本国,可是都没成功,小日子运气太好

由于这场战争并未达成忽必烈的战略目标,于是7年后(公元1281年)便分两路大军(一路是从朝鲜派出的东路军,另一路是从中国江南派出的江南军)发动了第二次对日战争。这一次,忽必烈可以说是做了诸多准备,可奈何依旧出师不利,去日本的海上遭遇了大风,很多人被中途淹死。

于是当时剩余的东路军等到江南军来后合兵一处,计划一举消灭日本人。可奈何好运似乎并未降临蒙古大军,这一次他们又遇到了台风肆虐,大军伤亡惨重,大半被淹死。就这样,战争还没打就损失惨重。而后忽必烈得知大军遭遇台风土崩瓦解的消息,便下令剩余的残军回国。

就这样两次对日战争都以失败告终,实在是可惜至极。

时间来到明朝,当时的倭贼屡屡骚扰大明边境,威胁十分严重。于是朱元璋就派人前往日本,希望日本可以臣服大明。然而当时的日本丝毫不惯着朱元璋,可能是由于一百年前两次击败元军,日本觉得自己又行了,不仅不臣服大明,还把大明使者给杀死了。

老朱一看这太不给面子了,说着就要干它,但经过多方位综合考虑下,还是取消了这一计划。原因就在于当时的明朝国内经济凋敝,百姓食不果腹,且北边蒙古边境依旧有元朝的残余势力虎视眈眈,实在是负担不起对日的战争了。

就这样,日本又一次逃过了明朝对他的军事问候。虽然之后的大明海军威震天下,打的倭贼抱头鼠窜,可是因为瞧不上这蛮夷之地,所以一直没有正式将它纳入版图。

综合来说,我个人认为日本能够存在至今,并不是他有多么强大,一方面是它的运气确实太好了,否则在忽必烈时期这个国家也就成为其中一个汗国了。另一方面则是它的土地没有价值。当时中国各朝代的君王都将目光放在了陆地的开疆拓土上,对于日本这弹丸之地出兵觉得没必要,因为似乎得不到什么,又不便于管理。

大家觉得我说的有道理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1-07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为何清朝时期没有出现倭患
...,这“老实”也不是无缘无故,首先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日本国情的变化。清代年间的日本,既不是元明年间那个群雄纷争的“战国时代”,也不是丰臣秀吉时代的那只梦想“迁都宁波”的猖狂野兽
2023-04-23 10:34:00
...内,此时的日本恐怕就无法再继续坚持下去,毕竟此时的日本国内矛盾重重,如果甲午海战变成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日本最终恐怕会在列强的钳制下,退出中国,从此一蹶不振。慈禧投降的本质推
2023-10-25 18:41:00
日本祖先真相大白,不是徐福后代,DNA检测让日本人无法接受
...,在日本的史书上也可以发现徐福出海定居的记载。在《日本国史略》的记载:“孝灵天皇七十二年,秦人徐福来。”也就是说在日本的孝灵天皇在位时,徐福曾来到日本面见了天皇。 又根据《
2023-08-28 17:28:00
...倭人,他们的国家被称为倭国。到了3世纪的时候,随着日本国内各个小国的兼并,然后就出现了比较大的大和国,于是倭国的称呼,就逐渐被大和国代替。但是中原王朝,还是一直称呼日本为倭国
2024-06-25 14:42:00
发动机朝上也能苏醒?日本登月探测器居然没坏,已再次建立通信
发动机“朝上”也能够使用?的确,日本这探测器真的是“绝了”,按照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发布新消息,在上次“切断信号”之后,日本已经成功在1.28晚间,再次与小型登月
2024-01-30 11:13:00
日本为何唯独没有对军事上羸弱的宋朝下手
...了平氏政权。平盛清掌权后,不顾贵族的反对,积极打开日本国门,与宋朝开展贸易。平盛清希望通过与宋朝通商,来赚取大量财富,以稳定自己的地位。他大力修整航路,建设港口。为了让宋朝的
2024-02-23 19:34:00
火箭升空6秒爆炸!日本差点炸了发射台,侦察卫星直接空中解体
...到失败了,那肯定也就只能继续进行问题的寻找,这也是日本国内首次使用民用发射场执行的任务,然而在发射的过程之中,火箭升空6秒就爆炸了!差点炸了发射台,这只能说运气好了一点,再差
2024-03-14 10:27:00
同样是国家改革,为何戊戌变法会失败,而日本的明治维新却能成功
...的愿望和能力,其实会很不现实。04幕府统治结束之前,日本国内的整体运行,基本上就是闭关锁国式的发展,因此明治天皇,及其他背后的政体开始新的统治以后,自然就要想办法破旧出新。而
2023-08-30 14:44:00
宋朝是历史上最有钱的王朝,为什么屡闹钱荒
公元1225年,南宋理宗宝庆元年。台州城的居民们从一夜好梦中醒来,纷纷走出门户开始新一天的生活。可时间不长,人们就发现了一件灵异的事情——城里竟然连一枚铜钱都找不到了!原来,昨日
2023-07-13 20:1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