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年销40亿国民品牌背后,一位老人不为人知的故事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5-08-18 22:37:00 来源:最华人
年销40亿国民品牌背后,一位老人不为人知的故事

不知你是否留意过一个有趣的文化差异:相较于中国人更爱穿金戴玉,日本人则对珍珠情有独钟。

在日本,无论是日本皇室公主,还是街头平民,珍珠都是成人礼、婚礼、葬礼等重要场合的必备饰品。

年销40亿国民品牌背后,一位老人不为人知的故事

● 日本爱子公主(左)和佳子公主(右)都佩戴珍珠项链

论其原因,一是日本作为狭小岛国,本土玉石产量稀少,珍珠作为源自海洋的名贵珠宝,更得日本人的亲近。

另一方面,是19世纪末,日本人御木本幸吉突破了人工培育珍珠技术,开启了现代珍珠养殖史。

自此,珍珠成为日本能向世界输出的“标志性珍宝”,催生了日本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产业与经济的领先,往往伴随文化话语权的提升,珍珠也一度被世界误认为是日本的“专属”。

不过,相较于某些国家对文化源头的模糊化,日本对待传统的态度多了份审慎。

1979年的日本,一个中国小伙站在东京一家珍珠博物馆的玻璃展柜前,讲解员指着一本泛黄的书向他介绍:

“人工珍珠养殖技术发源于中国,离杭州72华里,离湖州40华里。”

那一刻,小伙心中翻涌着复杂的情绪:骄傲于南宋祖先早已发明这项技术,心痛于如今世人多知日本珍珠。

带着不甘与执念,他回国后开启了漫长的“寻根”之旅。

奔波46年后,终于在今年5月,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

跨越近半个世纪,中国的淡水珍珠终于成功申遗。

这背后,正是欧诗漫创始人、被网友亲切称为“珍珠爷爷”的沈志荣长达58年的坚守与逆袭。

年销40亿国民品牌背后,一位老人不为人知的故事

● 沈志荣

01 失落的“珠之源”

尼采在《偶像的黄昏》中说:“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站在这个维度上看,沈志荣的19岁是幸福的——

单看表面,他的起点实在寻常:出身贫苦,幼时随父母迁居德清,只读了五年半书便辍学,16岁进雷甸渔场当学徒工,每月仅有工资18元,前路望去灰蒙蒙一片。

可人生的吊诡在于:很多人的虚无与迷茫,往往来自物质丰饶下的过多选择;反倒是匮乏,有时能剥离掉冗余的诱惑。

1967年初夏,渔场的老渔工前往嘉兴学习,带回来三张油印纸、两张字谱一张图谱。

他对沈志荣说,这几张纸是人工培育珍珠技术的“参考资料”,但自己年纪太大看不懂上面的内容,想交给沈志荣研究。

没承想,老渔工这一句简单的嘱咐,决定了沈志荣一辈子的走向。

年销40亿国民品牌背后,一位老人不为人知的故事

● 青年沈志荣。图片来源:德清发布

那时的沈志荣还太年轻,尚未懂得这项任务背后的分量:

一来,彼时的共和国需要人工培育珍珠去创汇。

周总理在1957年就指示将自然捕珠改为人工养殖,广西北海次年成功培育出中国第一颗人工海水珍珠,可人工淡水珍珠的技术,迟迟无法突破。

二来,彼时的德清县需要恢复往日的养珠荣光。

德清“珠之源”的美誉,缘起于南宋时期。湖州府人士叶金扬在此首创“附壳珍珠养殖法”,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珍珠养殖技术,带动了当地珍珠产业的兴盛。

然而,在清末的接连战乱下,此地的珍珠产业已落寞百年,不仅养珠技艺失传,就连养珠的历史都一同被埋在废墟下,被世人遗忘。

年销40亿国民品牌背后,一位老人不为人知的故事

● 叶金扬“附壳珍珠养殖法”培育出的附壳佛像。最华人实拍

对于这个刚成年的青年来说,振兴产业、传承文化的议题太宏大,也太遥远。

他心里最迫切的想法,是能培育出好珍珠,让日子能好一点。

当时,他和两名伙伴组成了育珠小队。但在那个知识匮乏、信息闭塞的年代,从蚌壳开口,到河蚌插片存活、实验、宰杀、播种、植珠,每一项都是一座巨大山门。

问题无解,困难重重,三人能做的,就是自己一步步摸索。

为了搞清楚河蚌育珠的原理和流程,他们日复一日在水里泡了一个多月,摸了一千多只河蚌,才明白河蚌必须经历插核——

首先要切割开母蚌的外套膜,再用一根细如发丝的铜丝将珍珠切片植入河蚌体内,才能实施皮壁质受孕。

这是套对操作和设备都有较高要求的流程,小队手上没有专业的开口工具,只有一把剪刀和镊子、两根铜丝和几根钢丝条。

这并没有难倒沈志荣,他观察到河蚌呼吸时会主动张嘴,于是自制工具在河蚌张嘴瞬间撑住蚌口;

植珠手术极为细致,既要争分夺秒又要精准无误,小组三人就在塘边反复练习插核。

饶是千辛万苦,可养蚌育珠的困难,依旧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年销40亿国民品牌背后,一位老人不为人知的故事

● 观察河蚌的沈志荣(中)。图片来源:中国企业家杂志

三人冒着浙北的酷暑,好不容易给一千多只河蚌做完植珠手术,可到9月份做完时仅存活几百只,放进竹篓放养在河道,十几天后又坏死了大部分。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沉重的打击,让沈志荣深感养珠不易:水温稍高就很可能失养,气温20摄氏度左右才是插核的最佳时间。

好在,还有9月做完手术的二十来只河蚌,侥幸在秋风里活了下来。

三人将其视作珍宝,细心呵护了两个多月,沈志荣回忆道:

“那时每天想着到底我们的手术做得对不对,又天天想着到底能不能在它们身上长出珍珠……天天都在做梦”。

11月,到了检验是否受孕成功的时刻,三人紧张地打开河蚌,心跳在得见幽微珠光的那一瞬暂停——

成功了!

大家都兴奋得不得了,这说明他们摸索出来的操作方法是对的,渔场领导上报后,还引起了一时轰动。

然而,从珠核孕育到光华绽放,短则两载春秋,长则六度寒暑。

在那个不算安定的年代,两个伙伴因种种原因先后告别了渔场,未能等到取珠的时刻。

只剩下沈志荣,在水乡中守着受孕的母蚌,等待收获的到来。

02 六年一觉“珍珠梦”

1968年,是沈志荣收获珍珠的第一年,他从仅存的河蚌中取出了四十颗珍珠。

这些珍珠的质量其实并不高,筛选下来,勉强合格的只有四五颗小珠子,卖不了好价钱。

但正是这些不完美的珠子,被沈志荣视作一生珍宝。在那些独自坚守的日子里,他曾陷入迷茫,时常问自己:

“人生,有几个六年呢?”

但当他看着掌心熠熠发光的珍珠时,切实感受到了时间的力量与回馈,也逐渐体会到:

“人生是闯关,做事业也是闯关,科学研究需要大量的时间和技术沉淀。”

在闯过养珍珠这道难关后,沈志荣又先后闯过了提珠质、育河蚌、战疫情三道难关:为提高珍珠质量,他花费8年,使优质珠比例从7.6%提升至70%;为研究三角帆蚌人工繁殖技术,他用了5年多;为解决蚌瘟致病因问题,他又耗时6年。

每一道难关,都是对耐心和韧性的磨炼。

年销40亿国民品牌背后,一位老人不为人知的故事

● 沈志荣70年代养出的珍珠。最华人实拍

在与时间为伴的路上,沈志荣的心境也愈发成熟,育珠早已不是为了让日子过得更好,而是成为了一种责任和信仰。

对他影响最深的,正是1979年那次赴日本进行淡水珍珠养殖及深加工的考察。

当时,沈志荣是小组中唯一的技术人员。他回忆说:“在日本的46天,是我人生最受震撼的46天。”

他被日本先进的深加工技术和品牌经营模式深深震撼,拿着考察前特意买的相机到处拍,拍掉了近20卷胶卷。

年销40亿国民品牌背后,一位老人不为人知的故事

● 沈志荣70年代自制的工具和从日本带回的贝壳样本。最华人实拍

当看到“人工珍珠养殖技术发源于中国,离杭州72华里,离湖州40华里”时,他心中的“珍珠梦”被彻底点燃了。

沈志荣强烈地意识到自己有责任去改变中国的珍珠产业,所以拒绝了日本人的高薪聘请,决心要用实际行动深耕珍珠产业:

要把珍珠产业做得比日本还要大、还要好,让中国的珍珠在世界熠熠生辉!

其实在80年代,中国的养珠技术已经有了很多重大突破,但相关产业仍非常落后。

当时的珍珠属二类商品,不允许个人买卖养珍珠,主要用来换取外汇。

沈志荣培育出的珍珠由中国工艺品进出口公司统一收购。珍珠因大小、圆度、光泽不同价格差异大,不达珠宝级标准的残次品会被拒收。

1970年起,随着珍珠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废珠数量也成倍增加,每次去上海交易,沈志荣是既高兴又心疼。

年销40亿国民品牌背后,一位老人不为人知的故事

● 1978年育珠工作厂区

在他看来,这些废珠,也是育珠人辛勤培植,母蚌经历几年的痛苦孕育出来的,扔掉实在可惜。

他就想:“能不能把这些弃珠重新利用起来,发挥它们该有的价值呢?”

美容养颜的珍珠粉,打开了沈志荣的思路。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珍珠味咸甘寒无毒,镇心点目;珍珠涂面,令人润泽好颜色。涂手足,去皮肤逆胪……令光泽洁白”。

年销40亿国民品牌背后,一位老人不为人知的故事

● 珍珠粉,是慈禧太后的养颜秘诀。最华人实拍

于是在1976年,他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珍珠综合利用企业——德清县雷甸珍珠粉厂,按国家药品生产标准生产珍珠粉。

而从日本见识到最先进的珍珠产业链后,沈志荣发现国内珍珠行业没有一家养殖单位拥有深加工生产线,于是决心在德清做这第一家。

03春风吹晓小山漾

“人有德行,如水至清。”

湖州德清,东邻桐乡,南毗余杭,境内山水相依,改革的春风拂面而来,更显生机与活力。

进入80年代后,沈志荣带领德清珍珠,交出一份文化振兴和产业振兴的满分答卷,全方位提高了德清乃至中国珍珠的影响力。

具体而言,他从三方面发力:产业、技术、文化。

产业上,沈志荣在成功培育出人工珍珠后,就带领村民共同养殖珍珠,数年时间,雷甸水产大队人均收入就翻了好几倍。

1981年,全国8亿农民人均年收入还只有270元,水产大队人均分配达到1241元,位列全国“十大首富村”第八。

年销40亿国民品牌背后,一位老人不为人知的故事

● 靠珍珠致富的雷甸水产大队登上报纸。最华人实拍

1982年,见识过日本珍珠深加工产业的沈志荣,在雷甸珍珠粉厂基础上成立了浙江珠丽化妆品厂(欧诗漫的前身),率先踏入珍珠护肤深加工领域。

那一年,他所研制的珍珠霜一经问世就销售一空,创下了8万多瓶的销售奇迹。

1983年起,沈志荣还作为农村致富领头人的典型,被选为第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他前后连续5年提交同一个议案:

放开珍珠经销权,让渔民和珠农采收的珍珠自由交易、废止统购。

在他的坚持和努力下,1992年国家正式取消珍珠统一经营制度和珍珠出口许可制度。

这一议案的通过,使得大批的珍珠企业涌现。

不仅让我们普通人也能购买到耀眼的珍珠,更直接带动了中国珍珠产业的狂飙:

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珍珠年产量才只有800至1000吨,到了21世纪初,中国淡水珍珠年产量高峰时已经超过2000吨,占到全球的95%以上。

在技术上,沈志荣在1983年自筹资金,创办了“浙江省德清县珍珠研究所”,是当时全国唯一一家珍珠综合性研究机构。

年销40亿国民品牌背后,一位老人不为人知的故事

● 浙江省德清县珍珠研究所的牌匾,现存欧诗漫珍珠博物院。最华人实拍

当时,江南地区爆发三角蚌瘟疫,沈志荣用一个民办村级科研所,承接了国家农业部下达的“三角蚌蚌瘟病防治技术研究”课题。

经过6年的不懈努力,这项研究课题经部级鉴定,先后获得国家科委、国家农委颁发的科技进步奖、浙江省人民政府优秀科技成果。

而相较于产业和技术上的突破,更让沈志荣挂念的,是对珍珠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从日本回国后,他立即向政府汇报了在日本的发现。

在德清县的帮助下,沈志荣在杭州与湖州之间的地理坐标中反复勘测,耗时15年,终于在德清小山漾找到了南宋珍珠养殖遗址。

年销40亿国民品牌背后,一位老人不为人知的故事

● 小山漾。图片来源:德清发布

2013年,他又赴日本,从旧书摊上寻得1925年法文原版《珍珠》,陆续挖掘出50余份关于珍珠的历史文献,用一系列如山的证据证实:

世界人工珍珠的养殖发源地,就在中国浙江德清。

2016年,德清成立申遗领导小组,历时十年,终于在2025年的5月19日,“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被写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

世界关于德清珍珠的记忆,也从沉寂中被重新点亮。

年销40亿国民品牌背后,一位老人不为人知的故事

● 欧诗漫珍珠博物院所藏的不规则珍珠。最华人实拍

申遗成功那天,这个前后奔波了46年的老人眼眶泛红,他说:

“我们养了一辈子珍珠,今天,这颗珠子,是国家的光。”

04 吹尽狂沙始到金

把时间退回到风云激荡的1992年。那一年,沈志荣“放开珍珠经销权”的议案得到了通过。

同在那一年,沈志荣受南方谈话鼓舞,创办了美妆品牌欧诗漫,进一步深耕珍珠护肤深加工。

今天,有很多人质疑国货品牌总喜欢取个“洋名字”,是不够自信的表现。

但其实,只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才懂个中辛酸。

欧诗漫的品牌前身是上文提到的“珠丽”,它是德清县第一个正式注册的商标,意思很直给,是“珍珠美丽”的意思。

90年代后,美宝莲、露华浓、欧莱雅等一众国际化妆品涌入中国市场,时尚的名字和包装得到了消费者的簇拥。

而“珠丽”牌,则被安上了直白、土气的帽子,受到很大冲击,销售也一路下滑。

不得已,沈志荣才决定取一个优雅、能流传久远的名字。

德清当地,有一个关于月亮的传说:月亮公公和月亮婆婆生气砍月桂树,木屑掉下来,河蚌吃下成了珍珠。

年销40亿国民品牌背后,一位老人不为人知的故事

● 图片为AI生成

这给了沈志荣灵感,他采用桂花英文“osmanthus”的前三个字母“osm”的谐音“欧诗漫”作为品牌名。

2024年,欧诗漫的年营收突破了40亿元,在化妆品类零售额同比下滑1.1%的情况下,逆势大增30%;在美白细分市场,更是以28.7% 的市占率位居第一,有着绝对的统治力。

年销40亿国民品牌背后,一位老人不为人知的故事

● 如今的欧诗漫控股集团总部

这般亮眼的业绩,让同行难掩羡慕。可鲜为人知的是,沈志荣在珍珠美妆赛道上的坎坷,丝毫不亚于早年培育珍珠时的艰辛。

就比如珍珠粉的研磨,一般来说,人体毛孔大小约为2000目,珍珠粉如果颗粒过粗,就可能堵塞毛孔。

最早,沈志荣按照《本草纲目》的方式,将珍珠和豆腐一起在笼中煮沸十几个小时,然后再用人工研磨,结果只能制出200目大小的珍珠粉。

为了研磨出更细的珍珠粉,沈志荣南下广州寻找研磨用的石料机,不料机械自身带有的铁离子氧化后混入到珍珠粉里,白天磨出的珍珠粉到了晚上就发黄。

更危险的是,有一次,他用自制的粉碎机加工珍珠粉,结果高速运转后锤片和坚硬的珍珠相遇,发生了爆炸,所有的厂房差点毁于一旦。

沈志荣回忆说:“如果崩出来的碎片偏一点的话,我现在就不会坐在这里了。”

还比如,配方是所有化妆品的关键。

刚开始创业的时候,沈志荣没钱没配方,就拜访了很多家化妆品厂,可尝尽了酸甜苦辣,也没人愿意向他提供配方。

最后,他还是从杭州化工研究所那里,得到了化妆品膏霜制备方法。

而为了能把珍珠成分加入膏霜中,沈志荣硬是在实验室经过上千次试验,历经一年多才调配出第一款珍珠霜。

创业的种种艰辛,不一而足。

但也正因吃过这些苦,所以沈志荣始终坚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每年拿出销售收入的4%用于技术研发,形成“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生产一代”的研发体系。

年销40亿国民品牌背后,一位老人不为人知的故事

● 欧诗漫专利成果墙。最华人实拍

在长期的科研投入下,欧诗漫珍珠粉的精度已经从最初的200目提升至如今的15万目。

并且,也不再需要手工和石料机研磨,而是用上了珍珠多肽提纯技术、亚微米粉体技术、珍珠发酵技术等高精尖技术,直接提取亚微米级的细腻珍珠粉。

在珍珠与护肤品复配技术上,欧诗漫各项专利139项,更是自研出美白成分“珍白因Pro”和珍珠酵粹,并诞生了多个“超级单品”。

年销40亿国民品牌背后,一位老人不为人知的故事

● 2024年,欧诗漫“小白管”销售额突破10亿元,在市场同类产品中全国销量第一

05 最后的话

1948年出生的沈志荣,今年已经77岁高龄,他与珍珠已经打了58年交道。

2018年,一个占地达6200平的珍珠博物院在欧诗漫总部落成,集世界珍珠的历史、文化、收藏、产业于一体,现已成为德清对外展示珍珠文化遗产的重要窗口。

年销40亿国民品牌背后,一位老人不为人知的故事

● 由2002447颗珍珠打造的宝船。最华人实拍

从欧诗漫珍珠博物院的大门走出,随着铁轨一路向东,德清的青山绿水尽收眼底。

在开往杭州的火车上,我刷到了一条新闻:今年5月31日,湖州与杭州两地的运河游船开航,途径德清的新市古镇。

这意味着,时隔30年,德清人又可以坐船去杭州了。

这条路线的重新通航,对沈志荣或许有着别样意义:

1968年,也就是他独自一人,等待那些吊在河里的母蚌产出真正珍珠的那段时间,他经常坐船去杭州,数小时的路途,只为去解放路的新华书店,看书。

年销40亿国民品牌背后,一位老人不为人知的故事

● 杭州解放路新华书店

凡是觉得对养蚌育珠有用的书,他就买下来,背回家再细细钻研。

岁月并非去无痕,而是处于一种轮回态:

三年前,杭州解放路新华书店闭店,410天后,它焕新归来;

三十年前,德清至杭州间的客船中断,如今再次通航;

一千年前,叶金扬在小山漾收获了世界上最早的人工珍珠,千年后,德清珍珠在沉寂中被重新点亮。

世界总在熵增的混沌里向前,只要攒足耐心,我们终能看到事物更完满的状态。

年销40亿国民品牌背后,一位老人不为人知的故事

● 砗磲贝是最大的双壳贝类。最华人实拍

但,比结果更动人的,从来是过程本身。

就像有不少人问沈志荣:您认为成功最重要的要素是什么?

他的回答很简单:专注和坚持。

当年那个家境清寒、只念过小学的渔家少年,其实从未预设过会成为珍珠养殖的技术泰斗,或是身家百亿的浙商标杆。

他眼里最初只有河面上的蚌笼、水里的月光、被翻得卷了角的养殖书,以及一个简单的道理:

慢慢做,相信时间的力量。

年销40亿国民品牌背后,一位老人不为人知的故事

● 图片来源:欧诗漫纪录片

文/吴迪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8-19 05: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意的婚礼策划。尤其是奶茶、辣条这两样被年轻人视为“国民零食”的单品,逐渐成为婚宴新宠。那么,这种现象背后究竟反映了什么?“我的婚礼我做主” 年轻人引领婚礼新风尚和君君和丈夫选
2024-10-11 07:14:00
朱元璋与“珍珠翡翠白玉汤”背后的感人历史故事
中国具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其中有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时间,大多数皇帝都是继承,只有朱元璋和刘邦是依靠自身的力量建立自己的王朝。虽然刘邦和朱元璋出身一样,但是他们成功以后的做法大不相同
2023-11-20 15:02:00
走高端路线 锅圈食汇上市后第一个动作是开餐厅?
...做法,都能看出上市后的锅圈食汇在寻求新增长点。而这背后似乎也能看出锅圈食汇讲出资本故事的压力。事实上,锅圈食汇开设黑珍珠店可谓是早已有迹可循。根据其此前披露的聆讯资料,锅圈表
2023-11-23 18:37:00
给妈妈化个妆,60后“新老人”也想美美地老
...部门,对隐藏在背后的违法市场主体给予处罚。重视利用国民度品牌资产“粉底液粉底霜、口红唇彩、眉笔眉粉、睫毛膏睫毛雨衣……”与倪阿姨结伴购物的周阿姨,细数女儿给她“科普”的当下美
2024-05-18 07:41:00
步步快老人鞋:老龄化趋势下的国民老人鞋
...老人鞋行业为例,不少优质企业纷纷布局,其中被誉为“国民老人鞋”的步步快老人鞋,吸引了行业的关注。布局老年用品市场,解决老年用户穿着刚需步步快老人鞋品牌成立之初,将品牌定位为“
2024-02-21 17:39:00
临近春节,珠宝奢品商家靠专业和创意“卖爆”了
...或者下单某款产品,或许不只是因为产品本身,而是产品背后厚重的历史感、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不过,珠宝奢品品类日期间,有不少商家都跑出了高增速。抖音商家@晚晚的茶话馆聚焦茶文化
2025-01-27 11:34:00
献礼父亲节 海澜之家打造公益影像展
...节公益影像展的观众表示。据介绍,今年是海澜之家陪伴国民的第21年,也是品牌深耕父亲节的第10年。10年间,海澜之家用心深挖每一位父亲背后的生活趣事、教育成长和陪伴关爱,打造系
2023-06-14 10:44:00
...蓬勃兴盛。小剧场的文化产业链位于玄武区洪武北路上的国民小剧场,始建于1913年,后来曾经作为江苏省歌舞团的排练厅。经过改造,剧场保留了百年前古色古香的建筑结构,打造了一座市区
2023-06-15 07:45:00
李宇春往性感转型了?深V蕾丝、珍珠镂空,太颠覆了吧!
...已久?她的现状如何?今天,我们深扒这场“视觉革命”背后的故事。2023年ELLE红毯上,李宇春以一袭黑色半透明蕾丝西装登场,瞬间引爆全网。这套造型堪称“教科书级突破”:西装剪
2025-02-16 23:43: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观影《731》后 细菌战受害者亲属:电影里日军的恶行只是“冰山一角”
大皖新闻讯 “只不过是冰山一角而已。”9月19日,作为侵华日军细菌战受害者的亲属,侵华日军细菌战衢州陈列馆馆长吴建平在观看了电影《731》后
2025-09-20 11:41:00
聚焦2025太原马拉松赛初秋晨光中,一群即将参加太马的跑者,沿着迎泽公园的塑胶步道,匀速而轻盈地迈着步子。他们已准备就绪
2025-09-20 07:24:00
中国吉林网 吉刻新闻记者 张宁摄制 实习记者 赵子健
2025-09-20 07:26:00
说好的话费没有返还,人也失联,李女士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了。>>市民反映参加充值返话费送手机活动感觉上当要退掉被“业务员”拉黑西安李女士今年41岁
2025-09-20 07:34:00
【天眼调查】半夜跑操扰民?时间规划不当?当事各方有话说!
近日,“天眼问政”栏目接到不少网友反映,位于贵阳市花溪区田园南路的溪南高中,近期,开始组织学生分早晚两个时间段进行跑操锻炼
2025-09-20 06:53:00
筑牢“防火墙”安心享保障——中国人寿岱岳区支公司金融知识宣传月聚焦保险网络安全
鲁网9月19日讯近日,中国人寿岱岳区支公司的宣传人员走进乡村大集,为当地村民带来了一堂聚焦于保险领域的网络安全科普课。宣传人员重点围绕保险消费环节
2025-09-19 17:14:00
鲁网9月19日讯近日,威海市文登区居民赵女士在转售2024年11月于老冯二手车购置的现代伊兰特轿车时,发现车辆存在双重猫腻——不仅里程数被大幅“下调”
2025-09-19 17:17:00
流感疫苗要不要“每年打”?天津怎么预约?一篇文章说清楚! 扫码阅读手机版
天津北方网讯:秋冬季节是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流感的有效措施。近日,包括天津在内,北京、上海
2025-09-19 17:17:00
山东省信息产业服务有限公司涉嫌违规失信 被暂停相关采购资格
鲁网9月19日讯近日,山东省信息产业服务有限公司因涉嫌违规失信,被暂停参加相关采购活动资格,引发信息产业及采购领域关注
2025-09-19 17:17:00
老人被骗购买十九万金条,民警及时出手帮其挽回损失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尉伟 通讯员 赵杨 杨其峰近日,省城的刘女士遭遇电信诈骗,被人诱导购买了价值十九万元的金条,并准备邮寄给对方
2025-09-19 17:17:00
枣庄市市中区永安镇遗棠小学开展“科学家精神润童心·追梦成长向未来”观影活动
鲁网9月19日讯为厚植学生科学情怀,传承科学家精神,近日,枣庄市市中区永安镇遗棠小学组织全校学生开展“科学家精神润童心·追梦成长向未来”观影活动
2025-09-19 17:19:00
蓝色车身配金色线条,这列“赛湖蓝”与“胡杨金”交织的豪华旅游列车,正载着旅客穿梭于新疆的雪山、草原与沙漠之间,重新定义着火车旅行的意义
2025-09-19 17:19:00
养老不离社区,银发生活更便利!9部门联合推进便民生活圈建设
鲁网9月19日讯今后,您只需步行15分钟,就能享受到餐饮、医疗、养老、休闲等一站式服务。近日,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发布通知
2025-09-19 17:19:00
9月19日,西安市民杨先生通过华商报24小时新闻热线029-88880000反映称,18日早上他带孩子前往西安市雁塔区杜城街道金地西沣公园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时
2025-09-19 17:34:00
山东举行2025年自然灾害救灾救助应急演练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于民星9月19日上午,全省2025年自然灾害救灾救助应急演练在潍坊昌邑举行。省应急厅党委委员、副厅长
2025-09-19 1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