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银燕
记者从今日召开的甘肃省农业农村局长会议上获悉,2022年甘肃省粮食种植面积、产量实现双增长。过去的一年,甘肃省一产增加值增速5.7%,高于全国1.6个百分点,居全国第2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65元、增长6.4%,三农压舱石作用进一步凸显。
粮食喜获丰收,产量再创新高。全省粮播面积4049.7万亩、较上年增加34.5万亩,粮食总产量1265万吨,增加33.5万吨,实现面积产量双增长。新建高标准农田379.6万亩,复耕复垦撂荒地123万亩,全省小麦机械化率首次突破90%,我省作为全国夏粮生产贡献突出的15个省份之一和全年粮食油料生产工作成绩突出的21个省份之一,两次获农业农村部通报表扬。其中:庆阳市粮食面积增加1.7%,产量增加7.5%;白银市完成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7万亩,武威市扩种春小麦10.9万亩;敦煌市向农发行申请2亿元中长期贷款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亩均投资达3312元。这些地方在推动粮食生产上措施得力、成效显著,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衔接机制更加完善,脱贫成果持续巩固。脱贫县用于产业发展的衔接资金达到128.7亿元,占总支出资金的58.5%,52.1%的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用于支持39个重点帮扶县;为6.7万户28.7万监测对象落实产业帮扶措施,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脱贫户137万户,脱贫县农业保险理赔11.7亿元、受益农户101.3万户次,脱贫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766元,同比增长13.5%,高于全省7.1个百分点,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各地在工作中探索出了一些好做法,比如会宁县出台“6+1”(牛羊菜果薯药和小杂粮)产业达标奖补政策,发放2732万元资金激励农户发展产业;庄浪县采取“党组织+产业化联合体+基地+农户”模式,带动2.9万户脱贫户实现产业增收。
特色产业快速发展,转型升级起步良好。制定两个“牵引带动”实施方案,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加力推进,全年争取中央和省级资金量增长5.6%,全省新增营业收入亿元以上龙头企业46家,获批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麦积苹果、东乡肉羊)、产业集群1个(中药材)、农业现代化示范区3个(临泽县、永昌县、秦州区)、乡村振兴示范县3个(会宁县、民勤县、临泽县),认定并奖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6个,六大特色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到4325.4亿元,畜牧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占比提高到27%,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1.8:1,“甘味”蝉联中国区域农业形象品牌影响力指数100强榜首。各地特色产业竞相发展,武威市特色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72.3%,平凉市特色产业全产业链产值比2020年增长32%,庆阳市构建起环县肉羊、镇原肉鸡、宁县苹果、西峰生猪等“一县一业”产业格局。
生产方式加快转变,绿色发展深入推进。落实强科技行动部署,建立农机装备研发“一中心六基地”平台,组织研发制种玉米去雄机等短板农机装备49种,联合攻关选育优质专用玉米和马铃薯新品种9个。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建设绿色标准化种植基地1799万亩、万头(只)以上标准化养殖场383个,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废旧农膜回收率和尾菜处理利用率分别达到80%、84.7%和52%,有效期内绿色、有机、地标农产品2140个。酒泉、定西等市种业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农机装备研发推广力度大,是农业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张掖市和甘州区站位高、措施实,高质量完成国家生物玉米制种试点任务。
乡村建设示范推进,内生动力不断激发。制定《甘肃省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5155”乡村建设示范行动年度任务全面完成。新改建农村卫生厕所43万座,普及率达到66.1%,创建绿色低碳村庄31个,乡村面貌持续改善。乡村治理国家级试点任务稳步推进,成功创建15个省级试点县。持续开展移风易俗专项行动,村规民约实现全覆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得到巩固提升,农村承包地改革和国家级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任务有序推进。甘南州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突破口,带动乡村产业、乡村治理一体推进,为全省作出了示范。张掖市组织开展村级集体经济公司化改革试点,全市村集体经济收入同比增长42%。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02 13:45:1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