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当“望闻问切”遇上人工智能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4-05-06 09:14: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柳州日报

当“望闻问切”遇上人工智能

——电气设备维修“小助手”柳钢冷轧厂故障处理智能系统“上岗”

“一期退火炉台设备故障怎样处理?”4月23日,在柳钢冷轧厂,电工班班长陈俊龙点击手机里一款软件的“故障处理AI(人工智能)问答”按钮,通过语音输入他遇到的退火炉台电气问题。

不一会儿,手机屏幕出现一期退火炉台设备故障指导手册等内容,设备原理、故障案例、维修方法等一一生成。这就是柳钢冷轧厂近期“上岗”的电气设备维修“小助手”——故障处理智能系统。

负责电气设备维护、检修、故障处理的陈俊龙,被视为“设备医生”,在日常巡检工作中通过“望闻问切”,及时发现并消除设备隐患,确保设备稳定顺行。

“我当电气工10多年了,以前遇到设备故障难题,要翻查厚厚的故障手册或者向技术人员求助,比较耗时。”陈俊龙说,“手机里有了故障处理智能系统,随时随地都能向它求助,查看典型故障案例和维修经验,可较快解决问题。”

这个故障处理智能系统是如何帮助“设备医生”实现“望闻问切”的呢?

冷轧厂技术人员韦红江介绍,一线电气工人在理论知识、经验积累等方面存在局限,在遇到设备故障时,通常要查询故障处理手册,以此找到解决对应故障的方法。该厂每个月根据故障处理情况,会整理60多份案例,相当于故障处理手册一年会增加700多个案例,要实现精准掌握,较为困难。

为此,去年底,冷轧厂技术团队从AI问答上得到启发,希望通过建立该厂专属的故障案例知识库模型,让一线电气工人在手机上进行问答,精准掌握电气故障处理方法。

“我们从近三年的2000多个故障案例中,筛选了100多个较为典型的案例导入故障处理AI问答系统,并通过不断训练,让其不断优化和更新电气故障排查方案。”韦红江说,目前,该系统已助力一线电气工人解决5号重卷检查机组电气故障、二期重卷搭接焊机电流过低等问题,处理时间由原来的1个多小时缩短至30分钟以内。

目前,AI在冷轧厂已有多个应用场景,如在冷轧退火炉区、设备测温测振等。冷轧厂机动室主任工程师朱旋表示,下一步,他们将不断丰富案例,将故障处理智能系统应用到全厂的设备处理中,并延伸至员工培训、生产线自动控制关联等场景,不断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全媒体记者 朱柳融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06 12:45:2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数字化、智能化加速覆盖“中国制造”更多关键领域
...示,中国正处在智能制造数字转型的战略期,数字制造、人工智能技术和机器人技术是推动中国智能制造的重要抓手。在鞍钢股份冷轧厂彩涂分厂,工人不再每隔十分钟就守在产线旁。生产线尾部操
2023-09-06 10:16:00
“黑灯工厂”的智慧之光
...手,贴标签、粘胶带、套纸筒……在3万多平方米的鞍钢冷轧厂涂镀分厂彩涂工区,看不到一个工人。作为鞍钢股份打造的第一家“黑灯工厂”,彩涂工区的智慧化水平颠覆大众对一家工业企业的认
2024-06-24 06:23:00
...波福看到中国工业智能化程度已经非常高,包括数字化、人工智能等所有先进的技术都集成在里面,体现上海工厂非常深厚的创新能力。”苏楠对记者说。安波福中央电气(上海)有限公司连接系统
2024-05-31 13:59:00
2023年北海市共培育广西工业龙头企业3家
...北海炼化的电渗析溶剂净化设备进行调试。 廖思宇摄在冷轧厂成品库的操作室内,工作人员正在通过后台系统对设备发送运行指令,冷轧厂内无人行车根据现场物料情况自动运行搬运,无须人工现
2024-02-13 11:53:00
...厂’是上海市首批智能化工厂,十年来通过研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已成功实现了汽车板产线的AI主操,劳动效率提升超过30%,产能水平提高的同时,吨钢加工成本、吨钢能耗和吨钢综合污染
2024-05-24 03:13:00
向海而兴!玉林移动扬“5G之帆”激发临港产业新动能
...业生态圈,深化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融合创新,推动数智技术应用在各领域深度融合发展。(邱宇)
2024-02-26 17:39:00
本文转自:中国科学报■林伯强作为革命性技术,人工智能为智能电网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它在负荷预测和管理、能源调度和交互、故障监测和维护等方面均发挥重要作用。负荷预测是电力系统管理
2023-07-05 06:44:00
...路的芯片载体,是电子信息产业中重要的基础材料。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半导体芯片作为智能时代的核心“大脑”,对引线框架的需求呈明显爆发式增长。目前,0.1-0.4毫米的“芯片
2024-03-11 21:01:00
从工业产线到人形智能,上海抢占机器人产业新高地
...也为走向国际打下基础。”田劲松说道。 当机器人牵手人工智能眼下,上海正发力抢占通往未来的通用人形机器人新高地。2023年7月,上海傅利叶智能发布首款通用人形机器人GR-1。
2024-06-13 09:31: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