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河南日报
□本报记者 李凤虎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梦珂 实习生 周琪
“老李3亩150元,老张1.4亩70元……”6月5日,睢县董店街道杨桥村的麦田里,机声隆隆,收割机不停穿梭;周玉峰正忙着丈量土地,并把明细记录在小账本上。
“这可是我们的‘宝贝’,上面记录了我们收割过的麦地面积、主人信息和费用,最后得一总儿算账。麦收能挣多少都在这里呢!”周玉峰边说边把本子装进口袋。
周玉峰是商丘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周集乡一个农机团队的成员。周玉峰主要负责记账,团队成员李明显负责驾驶收割机,另外一名团队成员协助周玉峰丈量土地。
“每年这个时候,看到麦子熟了,是俺最高兴的时候。”李明显说。
收割、脱粒、卸麦,具有十余年收割经验的李明显操作娴熟。村民开来农用四轮车,停在收割机旁,麦粒从卸粮筒一泻而下,落进车里。
这块地还没收割结束,就有村民前来叫农机手。
“别着急,我先给你量地去,按顺序一块地接着一块地收。”说着,周玉峰拿上土地面积测量仪,跟随村民去了另一块麦田。
过了一会儿,李明显刚把这块地收完,一台耕种机就开进地里,趁着地软,墒情好,村民立即把花生种上了。
李明显告诉记者:“从早上7点开始作业,一直忙到天黑,一天能收六七十亩地,地况好的麦田十几分钟就能收完一亩,轮式收割机马力大、移动灵活、效率很高。”
为了更好地助力夏收,该村“两委”将农机手们安排在田地附近的村民家里居住,有时还为他们提供饭食。
一天的作业结束后,周玉峰和同伴来到住处歇息。
周玉峰和李明显翻开了记账本,计算着今天的“收成”,商议着明天的计划。
“这几天抓紧干,回去还要收咱村的麦子,我自己流转的十几亩地还等着收割呢。”李明显笑着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06 05:45:1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