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10月3日,临漳县邺城考古及北朝文化研究实践教育基地,研学讲师向孩子们介绍文物考古工具。 河北日报记者 陈 正摄
研学课堂能有多大?
占地约8000平方米的基地内,北朝建筑构件挖掘区等30个考古探方和3个文物模拟修复区纵横排列,可同时容纳600名学生研学。在国庆中秋假期,这里成为孩子们学习知识、增长见识的乐园。
这是位于邯郸市临漳县的邺城考古及北朝文化研究实践教育基地,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邺城考古队专家指导,在确定地下无文物及建筑遗迹的指定区域内建设,是今年临漳县重点打造的文旅项目之一。
“挖‘宝贝’前,我们要先了解一下考古地层学。”10月3日下午,临漳县优正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讲师李爽被孩子们团团围住,他手中的洛阳铲、标尺等工具吸引着大家的目光。
“谁能告诉我,临漳县古称是什么?”李爽先抛出一个问题。
“古称邺城,是六朝都城。”临漳县第七中学学生杨浩的语气里满是对家乡的自豪。
教学志愿者、建安文学馆馆长蔡素梅介绍,东魏北齐邺城由宫城、内城和外郭区三部分组成,而脚下的基地就是当年宫城所在地。1985年,考古队克服了流沙堆积厚、地下水位高等困难,通过大量勘探和历史文献印证,发现和确认了东魏北齐邺城宫城范围及多组规模宏伟的宫室建筑遗迹。
“这里的206号大殿,是邺城遗址正式发掘的第一座大型宫殿遗迹,也是邺城遗址目前发掘规模最大的宫殿建筑。”蔡素梅说。
理论知识讲解完毕,助教们开始分发工具。防滑手套、平头铲、毛刷……除了文物是仿制的,其余都是真家伙。团队挑选北朝各时期代表性文物一比一复制,分层埋在探方中,等待孩子们发现。
“快来,这里有东西。”探方内不时传出惊呼声,同学们谨记老师教导:发现文物先用竹签、标线标记,再使用平头铲、毛刷小心清理浮土,过程中绝不用手直接触碰。
一个多小时后,20余件“宝贝”重见天日,研学课程转入拓印体验环节。
“拓印相当于古代的‘照相机’和‘复印机’。”李爽边示范边讲解。孩子们认真观摩后,将瓦当剔刷干净,蒙上宣纸,轻轻润湿,用器物反复拍打。
“这堂课太有趣了,原来历史背后有这么多故事。”看着手中宣纸上渐渐显现出的文物纹样,11岁的小学生孔申溪脸上满是惊奇。
临漳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李楠介绍,依托北朝文化底蕴,该县将邺城博物馆、邺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邺城遗址东魏北齐宫城区等景点串珠成链,搭建沉浸式北朝文化研学课堂,让孩子们在互动游玩中增长见识,度过一个别样的文化假期。(河北日报记者 陈 正)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10-08 0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