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走进村史馆 探乡村文脉①丨缂丝千年久 古村织造忙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5-10-08 07:49:00 来源:河北新闻网

缂丝千年久 古村织造忙

——走进定州孟家庄村史馆

开栏的话

乡村深处,一座座各具特色的村史馆散落其间,不仅讲述着一个个村庄的时光变迁,还承载着传承文脉留住乡愁的使命。他们以独特的方式,连接着过去、现在和未来,展现着乡村发展的生机和活力。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燕赵大地的传承和发展,从今天起,河北日报推出“走进村史馆 探乡村文脉”系列报道,解读乡村全面振兴的文化密码,感悟文化成风化人、凝心聚力、促进发展的强大力量。

走进村史馆 探乡村文脉①丨缂丝千年久 古村织造忙

8月9日,郭飞在缂丝展览馆介绍缂丝织造技艺传承情况。 河北日报记者 林凤斌摄

刻有“丝线互市”字样的残存石碑、北宋缂丝名匠沈子蕃的雕像、一株株枝繁叶茂的桑树……8月20日,在中国传统村落定州市长安路街道孟家庄村,沿子蕃大街走进该村村史馆——缂丝文化园,一下便感受到“沈子蕃故里”“定州缂丝发源地”的浓郁文化氛围。

园内织圣堂、缂丝坊、染坊等古建修旧如旧,早已不复曾经的功用,变成一个个各具特色的展厅。展厅里的陶器、农具、织机、绣品等一件件老物件及一幅幅彩绘墙画,无声述说着孟家庄的历史变迁和缂丝文化的兴衰。

“定州缂丝源于汉,兴于唐,盛于宋,有‘雕刻了的丝绸’之称,被誉为‘织中之圣’。”翻开《孟家庄村志》及《鸡肋编》《宋会要辑稿》等文献书籍,讲起缂丝与蜀锦、苏绣齐名的历史辉煌,村党支部书记张磊话语中充满自豪。

织圣堂东侧展室里,陈列着一件残破的缂丝织机。“这是我太奶奶传下来的。”要不是定州缂丝织造技艺第九代传承人郭飞特意指出,外人根本无法想象出其年代的久远。她说,从太奶奶到妈妈,缂丝织造技艺在其家族已传承三代。

“缂丝作品图案形象逼真,充满神韵,但工艺非常复杂。”郭飞说,缂丝技法独特,工艺繁杂,光是流程就有落经线、牵经线、套筘、弯结等16道,有时硬币大小的图案要织上十来天,故有“一寸缂丝一寸金”之说。

2010年高中毕业后,在妈妈反复劝说下,郭飞答应学习缂丝织造技艺。

尽管从小耳濡目染,但真学起来才知道有多难。缂丝织造要从打素底开始。这道工序看起来像织布一样简单,但丝线比毛发还细,力度很难拿捏。初学时,枯燥乏味不说,一坐就是半天,累得腰酸背痛也织不了两三厘米长,表面还特别粗糙。足有半年时间,郭飞才算过了第一关。接下来的图案织造更为复杂,颜色和花纹不同,使用的梭子便不同,一幅作品往往要更换上万次梭子。

郭飞和三个同龄人一起学习,其间她几次想放弃。妈妈反复鼓励,伙伴们互相加油,这才最终坚持下来。直到自己的作品像妈妈一样获得社会认可,她才真正爱上这门手艺。

“2021年,定州缂丝织造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郭飞指着墙上的一块匾牌说,近年来,在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下,孟家庄村对缂丝历史文化遗存、历史故事进行充分挖掘和保护。同时,建立缂丝织造技艺传习基地,开展缂丝文化进校园活动,培养技艺传承的“种子”。

与缂丝文化园遥相对应,子蕃大街的最南端是充满时尚气息的缂丝展览馆。该馆一层展厅里,山、水、花、鸟等系列传统作品精美绝伦,女包、团扇、香囊等20多种文创产品充满生活气息。二层的缂丝织造技艺传习基地,十几名织工一手执梭、一手拨丝,正在织机上灵巧地通经断纬。

郭飞介绍,该基地已累计培养缂丝织工上百名,上海、浙江等地的大学经常组织学生来研学。定州缂丝产品现已行销全国,并走出国门,年产值上千万元。

“如果说缂丝文化园代表村子的过往,那么缂丝展览馆则代表村子正在书写的当代新篇章。”在子蕃大街、兴福路、孟良大街3街围合成的“U型”文化旅游街,张磊告诉记者,自2023年孟家庄村荣获河北省第二批省级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特色村以来,通过不断加强对名人故居、传统建筑等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文化旅游如今已是孟家庄村发展的新动力。缂丝织造古老技艺重绽异彩,成了村里文化旅游的一张新名片。

张磊介绍,孟家庄村目前正在谋划“体验·古今遗风”文化旅游融合项目,对缂丝的历史文化遗存、历史故事等进行深度挖掘、保护和利用,开发更具特色的缂丝文创产品,丰富缂丝织造技艺展现形式,串联起特色村落、文化遗产、自然景观和产业基地,让游客深度感知乡村之美。(河北日报记者 林凤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10-08 0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走进村史馆 探乡村文脉③丨运河润古村 新风入画来
运河润古村 新风入画来——走进阜城县霞口镇刘老人村史馆8月9日,阜城县霞口镇刘老人村史馆内,村民刘风义(右一)向孩子们介绍村史。河北日报记者 焦磊摄大运河的水从南而来,流进衡水市
2025-10-23 07:55:00
中新社太原2月9日电 题:山西太原:千年古村传承文脉变城市文化新地标中新社记者 李庭耀春节过后,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小井峪文化园熙熙攘攘,各种年俗文化活动,以及几百家商铺和上千个
2025-02-09 20:26:00
...版,它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桐庐县桐君街道阆苑村千年古村尘封的记忆宝库。作品历时近两年,采写团队走访上百位村民,以11万字的篇幅,细腻地勾勒出阆苑村的历史轮廓。白峰岭上的金戈铁
2024-12-12 06:54:00
【村史村事 乡愁印迹】安顺高荡村:石头古寨藏锦绣 布依风情韵千年
...外观修旧如旧,内部提质升级的原则,村里打造出一批与古村落风貌相得益彰的干栏式民宿和民族餐厅。这些建筑保留着石板外墙的沧桑质感、木质窗棂的原始韵味,内部却实现了现代化蜕变:干湿
2025-05-16 05:31:00
咱村的新鲜事 | 在这里记住乡愁 探访皖南千年古村查济村史馆
...、古桥次第、亭台依偎……这个有着1000多年历史的皖南古村,让游客们仿佛置身另一个时空。行走在蜿蜒溪流边的青石小道上,有些疑问总会萦绕心头。查济为什么叫查济?曾在此留下诗篇的
2023-10-01 10:02:00
沪郊涌现多家村史馆,记录与传承文脉和乡愁
...期,章堰古镇就已是一派繁荣景象。如今,占地百余亩的古村落实现老村焕新,临河30多栋青瓦小楼,基本按照原来的结构和样式进行了重建。穿过兆昌桥、途经城隍庙,沿章堰泾一路向西数十米
2023-07-06 10:23:00
“福建第一街”邵武和平古镇延续古韵焕新机
...旧、留文、留魂”的要求,高水平、高起点规划,将保护古村落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独特乡土风貌放在首位,以修旧如旧、重修如初作为传统古村落保护开发的基础,邀请上海同济大学阮仪三、李浈教
2024-04-11 16:16:00
...文化名村”——桂峰村人气爆棚。当天,一场以“戏曲+古村+非遗”为核心的闽剧展演,让这个传统古村落坐满了来自省内外的宾客。近百名演员相聚在青瓦土墙的古民居前,为游客带来沉浸式表
2025-10-03 11:46:00
荷美姚山:千年古寨的华丽转身
...挖掘本地特色,大力发展产业、深化改革,实现了从千年古村寨到美丽休闲乡村的华丽转身。
2024-06-11 09:49: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南报网讯(记者鲁舒婷实习生赵韵涵)11月11日,由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南京市农业农村局联合主办,南京书画院(金陵美术馆)承办的“稻浪与星辰”美丽乡村艺术展在金陵美术馆开幕
2025-11-12 08:05:00
水有“哨兵”物联网,蟹有数字身份证固城湖螃蟹:信用“织网”,品质“领鲜”□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刘安琪通讯员宁发轩今年10月21日上午
2025-11-12 08:05:00
家门口的“充电站”,既助求职“充电”,也助创业“放电”雨花夜校:点亮“八小时外”的技能成长之光□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于洁尘通讯员刘建宇华灯初上的傍晚
2025-11-12 08:05:00
两桥施工忙 竞赛促干劲
11月11日,沪渝蓉高铁(左)、宁淮城际铁路(右)跨滁河大桥加紧建设中。中铁上海工程局开展劳动竞赛掀大干热潮,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确保架梁贯通、如期通车。通讯员张刚南京日报/紫金山
2025-11-12 08:05:00
2025年全国残疾人排舞公开赛举行南京市聋人学校代表队获得两个特等奖本报讯(记者钱红艳)近日,2025年全国残疾人排舞公开赛在仪征举行
2025-11-12 08:06: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刘全民 通讯员陶立齐近期的一个周五下午3时,在中国(南京)软件谷工作的程序员秦云朗驾车驶上宁宣高速
2025-11-12 08:06:00
国网江苏电力首批共享专利签约专利共享,职工企业双向获益本报讯(记者吴春霞)“没想到一个因直流接地故障导致检修延期的生产难题
2025-11-12 08:06:00
童趣天地亮相新街口
近日,南京新街口中央商场户外广场“小黄鸭城市乐园”缤纷亮相。旋转木马、小火车、蹦床等游乐设施,在闹市区打造出欢乐空间,为亲子家庭提供休闲新选择,同时带动商圈客流,助力消费活力再升
2025-11-12 08:06:00
□贾钢涛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是新时代新征程党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纲领性文献
2025-11-12 08:06:00
南报网讯(记者王婷婷)近日,由江苏省可再生能源学会、南京可再生能源学会、东南大学、芬兰阿尔托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单位主办的第十一届长三角新能源国际会议在南京鼓楼高新区召开
2025-11-12 08:06:00
□赖风葛玉红单俞霖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2025-11-12 08:06:00
本报讯(记者余梦迪通讯员宁工萱)“老师建议我先参加电工培训、考取证书后再就业,这让我重新找到了人生方向!”近日,江宁区谷里街道公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
2025-11-12 08:06:00
江西日报社大江大数据显示,11月10日,大江新闻《问政江西》栏目共计收到帖文181条,其中,南昌市红谷滩区教育体育局、都昌县城市管理局
2025-11-12 06:42:00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王熠帆、曹智健)近日,赣州市宁都县梅江镇领秀新都小区业主杨先生(化姓)在大江新闻《问政江西》栏目发帖反映
2025-11-12 06:42:00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钟剑桥)“7天免费入住‘洪漂驿站’”“打工人轻松吃上实惠营养餐”……11月11日,记者从“辉煌‘十四五’ ‘赣’出新精彩”系列新闻发布会之“十四五”共青团服务全省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获悉
2025-11-12 06: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