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中国教育报
把网络素养教育纳入学校素质教育内容
教育部将研制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测评指标
本报北京10月27日讯(记者 欧媚)今天,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近日颁布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记者从会上获悉,教育部将会同国家网信部门研究制定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测评指标,督促各地各校严格落实学生手机“有限进入校园、严禁进入课堂”的相关管理要求。
“互联网给我们今天的孩子们带来了各种便利,同时由于网络空间的特殊性,给孩子们带来了与现实生活不一样的困扰和风险。”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游森在会上表示,教育部将根据《条例》的要求,认真履行职能职责,做好几方面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指导督促各地各校将网络素养教育纳入学校素质教育内容,会同国家网信部门研究制定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测评指标。立足课堂育人主渠道,落实中小学思政、信息技术等课程要求,推动网络素养与相关课程有机融合。继续开展“网络文明进校园”等教育活动,发挥学校法治副校长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文明网络意识,养成依法上网的好习惯。
二是提升网络安全风险的防范能力。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全国网信普法进校园等活动,指导各地以预防网络沉迷、防诈骗等为重点,对中小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网络安全专题教育。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网络安全”专栏,不断丰富网络安全教育线上资源,着力提升中小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增强风险防范能力。
三是开展中小学生网络沉迷防治。重视学生手机及电子产品的管理,督促各地各校严格落实学生手机“有限进入校园、严禁进入课堂”的相关管理要求。指导各地各校持续巩固“双减”工作,提高课后服务水平,加强各类学生艺术、体育、科技社团建设,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开展青少年读书行动,组织开展适宜中小学生的研学实践活动,引导中小学生更多亲近社会和自然,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品格和健全人格。
四是形成网络环境综合治理合力。强化家校协同育人,完善家庭教育工作机制,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网络素养,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构建家校协同育人的良好格局。继续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各类互联网领域的专项治理工作,努力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网络环境。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28 14: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