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派韩信去攻打匈奴,会不会就不用和亲了呢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0-15 16:22: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韩信领兵就能打服匈奴吗?别天真了,个人军事才华的展现是建立在国力基础上的,西汉初年汉匈之间的军力不对称绝不是韩信能解决的。

刘邦之所以被迫和亲,源于“白登山之围”的惨痛教训,而“白登山之围”则受累于韩信的背叛。

当然,此“韩信”非彼“韩信”,为了区别两个韩信,史书称此人叫“韩王信”。

韩王信是战国时期韩襄王的孙子,后来和张良一起投靠刘邦。楚汉战争时,韩王信被刘邦封为韩王,封地在韩国故地荥阳。

高祖六年(前201年),刘邦觉得荥阳地处战略要冲,不宜分封,于是便将韩王信的封地改到了太原郡,建都晋阳。

韩王信却上书说,晋阳远离边境,与匈奴作战不方便,请求将都城迁移到马邑。其实这时候韩王信已经心怀不满,故意将都城搬到边境,做好了外逃的准备。

不久,匈奴入寇,韩王信自知不敌,便私下向匈奴人求和。这事没能瞒得住刘邦,于是就派使者痛斥韩王信的不轨之举。

此时刘邦已经统一天下,韩王信担心被“兔死狗烹”,干脆反戈一击,联合匈奴人攻占了太原郡。

高祖七年(前200年),刘邦亲率大军征讨韩王信。期初仗打得非常顺利,韩王信兵败逃亡匈奴,汉军乘胜追击,收复了大部分土地,并一直追击到平城附近。

再往前走就与匈奴人直接交锋了,刘邦不敢大意,派出十几批斥候刺探军情,结果得到的情报都说匈奴人不堪一击,可以打。唯独娄敬却说,这是匈奴人故意示弱,不能打。

刘邦不听,反而将娄敬关押起来,发誓说等打胜了再处置他。却不料正如娄敬所言,所谓的敌人不堪一击就是匈奴人的诱敌之计。

当汉军追击到白登山时,20余万汉军被32万匈奴骑兵围困在了白登山,双方数次混战,伤亡都很大,但汉军始终不能冲破封锁。

就这样,刘邦被困了七天七夜,汉军粮食几乎耗尽,两成的士兵被冻掉了手指头,形势岌岌可危。

在这种状况下,陈平巧施妙计,他派人潜入匈奴打仗私下贿赂匈奴阏氏(王后),说服阏氏劝冒顿单于放汉军离开。

就这样,刘邦死里逃生,度过了惊魂一劫。为了解决汉匈无休止的冲突,刘邦决定采纳娄敬的建议,实行和亲政策。

最初刘邦计划将女儿鲁元公主嫁到匈奴,但吕后舍不得,又哭又闹,逼得刘邦只好改变主意,用宗室之女冒充公主嫁给了冒顿单于。

从那以后,汉匈和亲政策持续了几十年,直到汉武帝时期才中断。

毫无疑问,如果汉军能打败匈奴人,就不需要采用屈辱的和亲政策,那么如果当初率军出征的不是刘邦,而是韩信,是不是就不需要和亲了呢?

我的答案是,即便韩信赢了白登山之战也不能改变汉匈之间大势,该韬光养晦还得韬光养晦,该送公主还得送公主,哪怕复制出十个韩信也白扯!

事实上,白登山之围后,刘邦并未立刻采取和亲政策,而是因为又不断遭遇匈奴人的入侵,实在没办法了才接受了娄敬的建议。

这就必须要问三个问题:匈奴人为何要不断侵略大汉?汉军为何始终打不赢匈奴?为何说韩信赢了也不能改变大局?

汉匈冲突是个无解的课题,除非匈奴“变种”

汉人气愤地骂匈奴人是强盗,匈奴人却一脸诧异:强盗有错吗?弱肉强食难道不是天经地义的事吗?

汉人又说,匈奴人缺少教化,不知礼义廉耻,匈奴人一脸不屑:你们到草原来生活试试,用不了多久你们也会活成你们最讨厌的样子。

管仲说过:仓廪足然后知羞耻。匈奴人的仓廪从来就没足过,因为草原游牧文明落后的生产力,导致他们长期处于物资匮乏,一旦遇上天灾就面临灭族的危险,这种情况下他不劫掠如何活得下去?

农耕文化可以自给自足,游牧文明必须要外来输血才能生存发展,所以劫掠在中原人眼中是不可接受的强盗行为,但在匈奴等草原民族看来,这就是他们的生活方式,不存在道德问题。

劫掠这玩意儿上瘾,尤其当他们发现一个富得流油,却又孱弱不堪的对手时,那股欲望就像野火一样越烧越旺。汉朝虽然试图通过贸易和输送来遏制他们的欲望,但这无异于割肉饲虎,老虎永远不会满足。

这就是中国有史以来就与北方草原民族长期冲突的原因,草原民族被灭了一个又一个,替代者又前赴后继的原因。

这个矛盾除非他们“变种”,将自己改造成农耕文明,实现自给自足。可是北方寒冷、荒凉的草原根本不适合农耕,人胜不了天,所以这就是个无解的课题。

西汉初年的困局是汉匈军事上的不对称

那就打呗,草原民族生产力落后,武器装备不行,军队的数量有限,根本经不起长期消耗,汉初不缺精兵良将,为何一次失败就不打了呢?

其实这个问题不难解释:匈奴虽然整体实力不抵汉民族,但它有“非对称优势”。

“非对称优势”是指在个别影响因素上占优,而且这些个别因素起决定性的作用,足以抵消劣势。比如,匈奴人的骑兵战术、草原地广人稀。

西汉初年虽然已经抛弃了战车,但还是以步兵为主,由于马匹太少,骑兵数量不足,以骑兵为主的战略战术更无从谈起。

匈奴人则是马上民族,连妇女、儿童都是骑马的高手,他们可以做到全民皆兵,将战争与生活融为一体。骑兵的优势相当于坦克对步兵,西汉建立之初,连刘邦的御马都找不到四匹一样颜色的,差距太大。

另外,草原浩瀚无边、荒无人烟,匈奴人居无定所、飘忽不定,你根本找不到他。就算你找到也很难打败他,就算打败他了,你又无法占领,等你撤军,他又卷土重来。

这种非对称优势就是匈奴人的法宝,对西汉政权来说就是个无解的难题。难道就不能一战而灭之?韩信不是战神级别的天才吗?

韩信能赢得局部胜利,但改变不了大局

对刘邦来说,如果非要跟匈奴人硬碰硬,组织一支骑兵也不是不可能,但我认为即便韩信出马率领这支军队,他也改变不了大局。

我们以“白登之围”为例,假如当时的主帅是韩信,会是什么结果呢?

最理想的状况就是赢了战争,但要想在运动战中全歼匈奴骑兵那就是笑话。很简单,匈奴人打仗从来不在乎胜负,打不过他就跑,它的优势在机动性。

汉军能追上匈奴人吗?人家一人三匹马,可以在马上睡觉,汉军谁有这个本事?就算追上了,你能将他们合围吗?草原广袤无边,合围谈何容易?

唯一的办法就是匈奴人吸引进汉地,利用特殊的地形打伏击。可是匈奴人也很鸡贼,他们很少深入作战,基本就在边境活动,等汉军主力到来他就跑。

事实上,匈奴与汉军的局部战争并不占优,但人家腿长,跑得快,局部损失不足以让他伤筋动骨。

所以,跟匈奴作战注定是一场消耗战,慢慢割他的肉。反正他离不开劫掠的生活,肯定要来,这就是打他的机会。

但这种战法就要求西汉朝廷有足够的实力,打得起消耗战。事实上,汉武帝时期既有强大的国力,还有卫青、霍去病这样的天才将领,汉匈战争也足足打了半个世纪才将对方打掉半条命。

显然,这种综合实力的不足绝不是一个韩信能解决的。

汉朝的皇帝也知道和亲很屈辱,也知道和亲根本不能从根子上解决问题,但也没办法,只能靠割肉的方士争取时间,等到国力强大了再说。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6 06: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韩信生前没听他的话,临死前一句话就要了他的命
说起韩信这个人来,那可真的就是太可惜了,因为韩信对汉朝的贡献是功不可没的,甚至说没有韩信就美有汉朝的话,那肯定也就是一点都不能算为过的了。所以,这也就更能体现出来韩信的可惜了,并
2022-12-18 20:33:00
刘邦为什么不用韩信去打匈奴,而是选择自己亲自上阵?
...败绩,却遗憾地陨落于自己衷心效命的君主之手。此人乃韩信。从微末到显赫,从将领到囚徒,韩信的人生如过山车般起伏。他的结局映射出一个千年帝王的困境:是否功高震主者终难逃一死?此困
2024-12-31 08:59:00
作战经验丰富的汉军为什么被匈奴打得那么狼狈呢
...所以能够打败项羽,建立汉朝。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有韩信帮他独当一面。韩信灭赵破齐,打败了不少诸侯。其能力是相当突出的。除了韩信以外,还有彭越与英布,他们联合起来,在垓下十面围
2023-05-20 14:31:00
历史上的两位韩信:一位是英雄,一位是叛徒
两个同名同姓同时代的韩信,如何区分?司马迁在《史记》称一个为韩王(韩)信,因其是战国时韩襄王的孙子,并且汉二年(公元前205年)被汉高祖封为韩王,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徙封代王
2023-10-09 15:13:00
三国志11血色衣冠:你更喜欢项羽还是刘邦,又或者想替韩信翻身
...成一个S型,构成总体的主要矛盾;第3势力冒顿和第4势力韩信则处于搅局者的角色。其中韩信又是当中更弱的一方。这样的剧本属于“高中低咸宜”:1、不想血压太高,只想简单玩玩的,可以
2023-01-12 22:25:00
​白登之围时,如果韩信亲自指挥,刘邦可以避免白登之围吗?
白登之围时,韩信尚在人世。不过,此时,韩信的军事生涯已经结束了。白登之围的前一年,韩信因“擅发兵”的罪名被贬为淮阴侯。如此,韩信“知高祖畏恶其能,常称病不朝从”。既不能独立领军,
2022-12-18 11:54:00
被李牧蒙恬吊打的匈奴,为何在汉初那么嚣张
...所以就不可能用他,而且还要想方设法加害,这个人就是韩信,如果让大家选择,韩信与冒顿谁厉害呢,相比从称号上就能区别出来了吧,冒顿仅仅是历史上匈奴中的一任比较英明的领导人,而韩信
2024-06-07 20:56:00
三次被刘邦封为韩王,韩信为何要背叛汉朝呢
韩王信与汉初三杰之一的楚王韩信同名同姓。韩信是韩国宗室后裔,三次被刘邦封为韩王,那他为何还要背叛汉朝呢一,落魄贵族韩信出身韩国宗室,为韩襄王庶孙,公子虮虱之子。秦灭韩时,由于韩信
2023-05-28 10:49:00
...奴40万大军围困在白登山七天七夜无法脱身,这事是韩王韩信引发的,这个韩王韩信与兵仙韩信同名同姓,而且是刘邦所封的异姓王,后来韩王韩信被改封到太原郡,后来又北迁到马邑,刘邦让他
2023-08-25 06:5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听说这个博物馆能找到三星堆同款?还有这些同款好物→
万万没想到在黔西南州博物馆竟然能找到三星堆博物馆同款↓↓↓图左为三星堆博物馆汉代摇钱树图右为黔西南州博物馆东汉摇钱树(图/杨瑶)不仅如此黔西南州博物馆还有隐藏款的“mini版青铜
2025-08-05 20:35:00
习言道|谈到这位加拿大人,习近平称“家喻户晓”
中新网8月4日电 题:谈到这位加拿大人,习近平称“家喻户晓”“中国人民将永远记住你们,记住世界人民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作出的牺牲和贡献
2025-08-05 21:48:00
山河铭记|一张泛黄的毕业证
大皖新闻讯 “这张证书见证了我父亲的革命岁月,是他革命生涯留下的唯一物件,我把它捐赠给安徽革命军事馆。”安徽萧县的刘长青向大皖新闻记者讲述了父亲刘永泰《雪枫军政大学毕业证书》背后的故事
2025-08-05 12:29:00
“太原工程队”的血泪记忆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被关押劳工在“太原工程队”农场劳动。(图片由太原市档案馆提供) 众所周知,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
2025-08-05 13:43:00
多彩贵州文化新风采|朱启钤:没到过贵州却只认自己是贵州人的营造巨匠
“朱启钤的一生从未踏入贵州,但因籍贯贵州紫江(今开阳县),他只认自己是贵州人。”7月31日,79岁高龄的朱延琦带着他和曾祖父朱启钤的愿望踏上一段寻根之旅
2025-08-04 21:08:00
玉皇山脚下的中国丝绸博物馆,一直是杭城观展热门地。最近几年,每年暑假的“丝绸之路周”主题大展,都吸引了许多观众。眼下,2025“丝绸之路周”主题大展——“碧色万里
2025-08-04 14:28:00
上栗县金山镇开展“缅怀先烈 致敬英雄”活动
江西手机报萍乡讯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8周年之际,为彰显参战老兵的新时代风采,弘扬退役军人“退役不褪色、退伍不退志”的家国情怀
2025-08-04 15:31:00
长影出品电影《731》发布“血证”版海报
历史不容遗忘,真相终将刺破黑暗。在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长影集团出品电影《731》正式官宣定档9月18日全国上映,并于今日(4日)发布“血证”版海报
2025-08-04 16:35:00
千年文脉滋黔北:遵义书院的起源、发展及当代创新
多彩贵州网讯 历史文化名城遵义,地处黔北要地,自古便是中原文化与西南边陲文化交融的重要节点。其书院的发展轨迹,不仅是一部地方教育史的缩影
2025-08-04 18:14:00
鲁网8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来到邹城孟府。孟府是国内规模宏大、保存较为完整、较为典型的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古建筑群和封建地主庄园之一
2025-08-04 18:19:00
山河铭记丨粉墙黛瓦间,触摸烽火岁月的温度 大皖新闻走进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纪念馆
大皖新闻讯 庐江县汤池镇的翠林深处,一片粉墙黛瓦的建筑群静静矗立,这里便是承载着华中敌后抗战记忆的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纪念馆
2025-08-03 12:56:00
释永信被查,才知道她有多让人敬佩
释永信终于“暴雷”了。7月27日晚,少林寺官微发布消息称,少林寺住持释永信涉嫌刑事犯罪,挪用侵占项目资金寺院资产;严重违反佛教戒律
2025-08-03 05:40:00
杭州日报讯 近百年来,古文字学家多致力于研究古文字的识读及其历史价值,而书法家更倾向于如何将其转化为新的艺术创作范式。当然
2025-08-03 07:15:00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一承载着历史记忆与和平期盼的时刻,始终牵动着无数人的心。书法家樵夫怀着对历史的敬畏
2025-08-03 07:15:00
写在叶子《中国书画收藏史》新书出版之际杭州日报讯 在中华文明的星河中,书画艺术是最璀璨的星座之一。当我们驻足凝视王羲之的飘逸
2025-08-03 07: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