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公元前326年,刚从父亲赵肃侯手中接手赵国的赵雍(即后来的赵武灵王),望着眼前这个摇摇欲坠的国家,陷入了沉思。
此时的赵国,西边有虎视眈眈的秦国,东边有强悍的齐国,北边有东胡、林胡、楼烦这些游牧民族国家,南边则是韩国和魏国,而它的腹地,还有一个被称为战国第八雄的中山国。
这些国家各怀鬼胎,时不时就来“骚扰”一下赵国,让年仅15岁的赵雍不胜其烦。
一场“赵国保卫战”就此打响!
虽然年纪小,可赵雍也明白有实力才有话语权的道理,当时,被后世称之为战国最强四大特种部队中的齐技击、魏武卒、秦锐士都已诞生,只有赵国还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特种兵。
直到公元前306年,赵武灵王才开始彻底的军事改革与特种兵培养。
当时的诸侯国之间常年战火连天,且主要以步战、车战为主,在此之前,各国中已经有了擅于单兵作战的齐技击之士、各项战斗技能强大的魏国武卒与它的进化版秦国锐士。就算再努力培养出步兵,也已无法与这几个国家抗衡。
赵武灵王受到胡人马术的启发,最终决定从骑兵入手。
他先利用国内的天然优势:赵国身处四战之地,国内有一望无际的平原和新鲜的嫩草,为产马和养马提供了先决条件,这就解决了骑兵所需的战马问题;其次便是要寻找擅于骑马的人,要知道,赵国百姓大多常年在地里劳作,会骑马的人少之又少。
于是,赵武灵王便把主意打到了胡人身上。胡人从小在马背上长大,几乎人人都能骑马射箭,比起从头训练百姓的骑射之术,找这种本身就会骑射的胡人无疑节约了不少时间。
再者就是从本国的边民入手,胡人毕竟是异域民族,其忠诚度具有不确定性。
而自家百姓就不同了,赵国与游牧民族国家接壤,边疆地区的百姓常年受这些异族的侵扰,为了自保,他们从小便学习武术和骑马射箭以抗击胡人,骑射技术自然不在话下。
解决好这两大难题,赵武灵王组建的骑兵部队已初具雏形。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成为边骑。
他要求,骑兵身高必须在一米七以上,且必须是青壮年,这些人不论是平常的训练还是作战,都需身穿胡人衣服。
赵武灵王所培养的这支部队为轻骑兵,相比于传统的重骑兵,轻骑能够在快速奔跑的过程中射击敌人,且作战快而灵活多变,能够达到“来无影,去无踪”的效果。
为了进一步扩充自己的骑兵队伍,他还将战争胜利后的降卒也收编其中,这样一来,赵武灵王所组建的骑兵队伍正在不断壮大。
除了通过征募和收编的手段壮大骑兵队伍外,他还设立了专门的训练中心,将原阳(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作为轻骑兵的训练基地,这里不仅平原辽阔利于马儿奔跑,也是很好的养马、产马地。
就这样,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支骑兵特种部队诞生了!
这些穿着胡服作战的骑兵,被称为“胡刀骑士”,后来人们为了表示对这支强大骑兵特种部队的赞誉,又将其称为“赵边骑”。
赵武灵王依靠先进强大的赵边骑,接连灭了频繁”骚扰“赵国的中山国,让其成为赵国的“国中之国”,之后又在大将廉颇的带领下,以少胜多打败了齐国技击之士,一时声名大噪。
此后,赵边骑更是成为了战国后期唯一能够与秦国锐士相抗衡的特种部队,尤其是在阏与之战中,打遍天下无敌手的秦锐士第一次大败给了赵边骑:秦军死伤人数多达十万,而赵国边骑的伤亡人数不到一万。
这一战,秦国遭遇了百年来的最大惨败,无数秦锐士为之震惊,赵惠文王也趁机将秦国归还的三座重镇收入囊中。而秦国这边,因为战争的失败,也暂时减缓了灭赵国统一六国的计划。
到了后来,赵国又靠着强大的边骑部队北击匈奴,共斩杀匈奴十万余人,并向西进攻林胡、楼烦等地,往北开辟了上千里的疆域。
自此,赵国越发强盛,成为了魏、齐之后实力第三强劲的国家,也成为了秦国东进道路上的最大绊脚石。
如果不是后来接踵而来的沙丘之乱、长平之战、邯郸之战令赵国的国力迅速衰落,否则,秦国能不能统一六国还很难说!
赵边骑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骑兵特种部队,其战斗能力不容小觑,在阏与之战中打败了武力超群的秦锐士,令其望而胆寒,可见其实力之强。可惜的是,它的命运与齐技击、魏武卒一样,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加之再也没有像赵武灵王那样的国君和廉颇那样的大将,最后的失败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09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