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在古代战争中,被俘后还有机会活下来吗?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6-14 18:23:00 来源:戏说三国

历史上有记载的大型战争并不少见,乱世则更是如此。乱世当中能保全性命就已经很不错了,从军打仗能够活下来就是命大了。古代的战俘活下来的机会还是很大的。

战国时期秦国大将军白起曾经下令斩杀战俘数十万人,我国历史上对待战俘的方法多种多样,并不是只有简简单单的把他们杀掉。秦国大将军白起把这些战俘坑杀,就是将敌军杀死后把尸体堆积起来。

在古代战争中,被俘后还有机会活下来吗?

这种对待战俘的方式绝非仅此一例。《资治通鉴》记载,曹操在徐州“坑杀男女数十万口于泗水,水为不流。”曹操比白起更残忍,白起杀的是敌军,曹操杀的是老百姓。

还有更残忍的长平之战,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最终的结局是赵国惨败,秦国大获全胜进驻长平,此后怎么处理战俘成了一个大问题。

在古代战争中,被俘后还有机会活下来吗?

长平之战是秦、赵两国的战略决战,此次战争的胜利加快了秦国大一统的进程。战争胜利之后,秦国对赵国的战俘进行了坑杀,共斩首坑杀赵军约45万。和秦国大将军白起坑杀的战俘不相上下。

在古代战争中,被俘后还有机会活下来吗?

战国时期之后,坑杀的情况减少,那么为什么当时战俘要被坑杀呢?主要原因就是数量太多的战俘粮食消耗量巨大,这就给当时的国家造成了困扰。所以这些人会被坑杀。

而坑杀的另一个很常见的意图,便是震慑敌军,从而瓦解对方继续战斗的意志。坑杀战俘是一种极其残忍的手段,战国之后,这种情况有所改善,三国时期就少有坑杀的情况发生。

历史上的很多事也不能一概而论。总的来说古代的战俘大多被杀害,成王败寇是自古的规矩,不过贤明的皇帝或武将是不会杀战俘的,会施行德政。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14 22:45:2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长平之战后,武安君白起为何要诛杀40万战俘
...赵军俘虏,本身数字过于庞大。这次战役开创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先河,首次出现了一场战役俘虏40万人的情况。40万人不同于一、两万人,白起明白这个道理。如果人数少,补充到自己的部
2024-05-25 16:10:00
战场上的战神白起
...。白起严令禁止手底下的士兵吃羊肉。在这个粮草匮乏的战争中,羊肉可以让士兵们饱餐一顿,在打仗中有更好的体力应对敌人。白起为什么会提出那么奇怪的规定呢?这规定背后究竟有怎样更深的
2023-08-31 17:47:00
长平之战的40万战俘,如果不杀掉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吗
...离阵地,进而分割包围、予以歼灭的作战方针,最终获得战争的胜利。赵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长平之战是战国历史的最后转折,至此秦国的统一只是时间问题。此战是
2024-06-10 16:04:00
古代被俘后明知下场凄惨,为何却没人逃跑?
...且如此,那么一般人的命运又会是什么样的呢?▲剧照 被俘的士兵在古代战乱时期一般国家都是大肆征兵,因为那个时候战场上的人数也是对战果有很大影响的因素,在战场上除了奋勇杀敌没有
2023-02-22 16:04:00
白起坑杀40万降卒,他知道此举为兵家禁忌为何执意这么做?
...题,长平之战对战两年,两年内两国不断增兵、屯粮。但战争形势依然超出两国预料,百万军队的对峙,直接导致两国财力几乎消耗殆尽,粮食问题更是尤为尖锐,战后的两国吃饭都是问题。虽说秦
2022-12-28 16:24:00
为什么白起严令秦军不能吃羊肉
...将军赵括被杀,有多达45万的赵军投降。后来在坑杀这些被俘赵军的时候,有战俘说,“就是那天晚上已经闻到一股羊肉味道,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就没了,不然战局不会是这样。”在场的秦军一听
2024-05-24 10:10:00
揭秘“完璧归赵”背后的故事:赵国连续两年遭受秦国重击
...挡秦军的攻势,30多年后,赵国被秦国攻破国都,赵王迁被俘,赵国灭亡。现在再回到“完璧归赵”这个故事里,你还觉得蔺相如机智聪慧吗?
2024-03-20 05:17:00
长平之战中,白起除了阬杀降卒真的没有其他选择吗?
...这种情况下,如果将战俘全部放还赵国,这些士卒在下次战争中将再次化身为劲卒,这是秦王和白起都不能答应的。2.改编为秦军。也就是说将赵军降卒打散之后编入秦军,这种方式也不可能,因
2023-03-04 21:38:00
战国时期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导致赵国几乎亡国
秦与赵国的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在这次战争中,秦将白起坑杀赵国40万大军,赵国几乎到了亡国的地步。公元前262年,秦昭王派大将白起攻打韩国,韩国想献出上党向秦国求
2023-12-22 22:2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