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陈晓卿:我姓陈,吃人陈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01-28 06:05: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钱江晚报

新书《吃着吃着就老了》出炉

陈晓卿:我姓陈,吃人陈

陈晓卿:我姓陈,吃人陈

陈晓卿:我姓陈,吃人陈

“我姓陈,吃人陈”——陈晓卿在自己的新书序言中,以这句话结尾。最近,这位《风味人间》的总导演端出他的舌尖寻味故事,一部随笔集:《吃着吃着就老了》。

所谓“吃人”,其实源自陈晓卿对这些年来的“饭搭子们”的谢意:“食物是人与人之间最好的黏合剂,能吃到一起的人值得珍惜。尽管随年龄增长,朋友圈越来越小,但与真朋友坐在餐桌前,酒饭才最有滋味。最好吃的永远是人。”

所以,他说:“对,我姓陈,吃人陈。”

在“吃”里找到归属

游走在故乡和世界之间,陈晓卿寻找风味,寻找人和食物之间的关联。他说,这一切,都开始于17岁那年的远行。

陈晓卿生于1965年,17岁那年,他从故乡安徽灵璧到北京就读北京广播学院(现名中国传媒大学)。1991年开始拍摄和制作纪录片。2012年开始,他领衔制作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开创了美食纪录片这个新品类。后陆续推出《风味人间》《我的美食向导》等美食文化作品。

17岁那年的离家,成为陈晓卿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它让我切实感受到了一个叫故乡的东西,不仅从心理层面,也从生理的层面。与此同时,我开始主动尝试和接纳更加丰富的食物,要知道读大学之前,我甚至不能吃辣椒的。”他说,假如没有17岁的远行,他可能会同从大别山区嫁到皖东北的母亲一样,说不准会成为一个口味界限非常清晰和狭窄的人。

在《吃着吃着就老了》中,陈晓卿记下了自己的童年记忆,他说,母亲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皖北的吐槽,其中最多的是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她总会用很长的篇幅,怀念大别山区我外公外婆家的小山村,风景有多秀丽,腊肉有多解馋,糍粑有多香甜,蔬菜的种类有多丰富。甚至连简单的用糯米面制作的饼子——糯米粑粑,都被她形容得神乎其神:要用什么样的米和糯米搭配,泡多久,怎么磨,怎么蒸,怎么放到石碓里面舂,最后要放到冬水里保存……说起来,她如数家珍。”

而这份记忆里,母亲的家乡——外婆的山村,也确实以另一种形式,存在于他的生活中。

每年冬、夏两季,都有外婆定期寄来的包裹:“夏天会是一种节梗很粗的茶叶,叫瓜片,味道奇苦,但非常耐泡。冬天寄得更多,咸肉、咸鱼、腊鸭、腊鹅,还有被我母亲称作传奇的糯米粑粑。”

当然,这些食物被视为平常。陈晓卿说,就在他开启大学生活的17岁,远离家乡,才极度想念这份故乡之味。

他说:一个人,确切地说,只有当他离开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离开自己的家庭,到了完全陌生的地方,才会理解所谓的故乡不仅仅意味着熟悉的人群,也不仅仅意味着熟悉的景物。熟悉的味觉习惯,显然也是故乡重要的组成部分。

成为纪录片导演的陈晓卿,因职业需要,他要不停与人打交道。“食物恰好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最便捷的媒介。”于是,他不得不带着好奇心,品味各种匪夷所思的吃食。渐渐变成了一个“世界胃”。”

在《吃着吃着就老了》中,可以读到食物是故乡与世界的链接,而每个人都可以在“吃”里找到归属。

“美食并不小众,它藏在大多数人的一日三餐里。说到底,于勒叔叔的生蚝和父亲病榻前的萝卜丝汆丸子并没有本质区别——你吃到的,就是最好的。”在陈晓卿看来,美食的终极意义在于获得生理和心理的幸福感,这种幸福感是非常主观的,有时候和食物本身相关,有时候和生活经历相关,“吃家常菜得到的满足感,吃燕鲍翅并不一定能得到。”

菜场里藏着悲欢

和很多人一样,陈晓卿说,自己曾自诩是个永远吃不胖的人。“一直到我将近三十岁的时候,我的身材都只能用‘精瘦’来形容。1994年底,身高一米七八的我,只有不到五十五公斤,一尺九的腰甚至很难买到裤子。我经常嘲笑别人胖,谁能想到,自己有一天也加入了‘喝水都长肉’的行列。”他说,正是因为接触美食圈,准确地说开始写美食专栏之后,体重比文字增长的速度还要快。“但我仍然没有停止吃喝,各种饭局招之即来。那时候,特别喜欢焦桐先生写的书,大块吃肉,大口喝酒,一醉方休,酣畅。”

焦桐是美食名家,后来,陈晓卿在台北得以拜访焦桐。“本以为结束时能与他尽兴地浮一大白。没曾想,焦桐先生一脸无欲无求的恬淡,没有留客的意思。原来他已然是过午不食了。这,还是那个大嘴吃四方的美食作家吗?焦桐自己的解释是年轻时没有克制伤到了肠胃。他用很标准的北京话,平静地说了句很惊悚的话:‘人啊,口舌之欲是有定数的。’”

这两年,陈晓卿感受到焦桐先生所言不虚:“人上了年纪,饭量越来越小,酒量越来越差,消化越来越弱,体形越来越胖。人生就这么宿命,胃口大开的时候没那么多美味,有了美味又无福消受。”

衰老,是个让人惊惧却又无力阻止的自然现象,不过陈晓卿庆幸自己在这十多年里,留下了一些文字:“从中完全可以读出我随年龄而改变的心态。重温它们,我能感受到那些穿透食物的时光流逝,以及时间河流里的气味和口感,这也是《吃着吃着就老了》书名的由来。”

现在的陈晓卿,拍片多,很少有安静下来写字的时间。“一是因为忙,二也是懒。不过和美食打交道已经成了我的职业,作为‘专业选手’,我可以持续保持对食物充沛的好奇心,永不停步,从不忌口,永远充满期待,才能把食物故事讲得生动。因为食物,是我了解世界最美味的通道。”

跟随陈晓卿的笔触,可寻美食,也在“吃人”之旅中感慨世相。

对陈晓卿而言,一座城市,最吸引人之处——从来不是历史名胜或者商业中心,而是菜市场。他曾去汕头衡山市场,看着卖姜的四十多个摊位,把洋姜、子姜、生姜、老姜等一个个品味过去;在台湾苏澳的南方澳鱼市,凡是没见过的海产都要尝试一下;千岛湖畔的淳安小菜场,和商贩一起,抓着清水螺蛳在机器上一个个地剪去尾巴……

“像这样的菜场,充满了生活气息的流动。在曼谷,在台南,在东京,在顺德,在成都,在长沙,这些城市的气味几乎都可以从菜市场里面找到。”在《吃着吃着就老了》中,陈晓卿写到在厦门的菜场经历,陪他买菜的厦门土著酱油哥,大厨张淙明——他是蔡澜先生很喜欢的一位年轻厨师,还有另一位“海鲜大叔”——生物学家、据说是中国认识鱼的种类最多的人之一。

那天,他们在深巷寻到一位卖牡蛎的老婆婆。挑好牡蛎、付钱,和老人说再见,但她自始至终没有搭话。

陈晓卿写下了张淙明告诉他的故事——

从前卖蚝的是一对老夫妇,这位婆婆特别健谈。每次去买蚝,她都要跟你讲,吃蚝要吃小蚝,个头大的都是外地运来的,本地的小蚝才最甜,适合做海蛎煎。但老太太有一个毛病,每天会长时间地和老伴儿争吵,几乎从开市到收市,在她家买过蚝肉的厦门人都记得他们尖锐的闽南话的交锋。几年前,老爷爷不在了,再过一阵,婆婆也不在铺子里了。又过了将近一年,老婆婆一个人,孤单地回到了这个挖蚝的小摊档上,自此再也听不见她说一句话,只有头顶的小风扇在不停地转。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28 0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年夜饭,为什么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仪式感?
...《风味人间》《我的美食向导》等纪录片“一统饭圈”的陈晓卿是这么说的:“起码是以美食为生的,或者说对美食特别有研究的。”△温州螃蟹。本以为如果继续追问陈晓卿,到底最好吃、最美味
2024-02-09 10:27:00
陈晓卿出书讲述如何“吃透”人生
本文转自:华西都市报传递至味在人间的美食哲学陈晓卿出书讲述如何“吃透”人生《吃着吃着就老了》陈晓卿(右)在成都文轩BOOKS成华店做分享。陈晓卿(中)与读者合影。 “美食的终极
2024-04-19 02:18:00
陈晓卿《我的美食向导》开启风味探索之旅 首站聚焦长沙
搜狐娱乐讯(胡图图/文)12月23日,陈晓卿风味探索之旅纪录片《我的美食向导》迎来首播。节目中陈晓卿导演从摄影机背后走到镜头前,用自己的视角寻访美食,并探讨食物背后的故事。在《我
2023-12-24 01:02:00
...王峰凭借现象级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风味人间》,陈晓卿开创了美食纪录片这个新品类。这个一看到食物就两眼放光、在大街小巷遍寻人间至味的人,永远可以让你吃得更香。日前,陈晓卿推
2024-01-25 00:46:00
...着就老了》“看起来很好吃”1月,《风味人间》总导演陈晓卿的随笔集《吃着吃着就老了》由新经典文化出版上市,这是一本吃透人生的随笔集,一本掏心掏肺的诚意之作,陈晓卿以六个章节娓娓
2024-01-25 01:51:00
《我的美食向导》:与陈晓卿共同探秘喀什的味道
...它就是好。我不去看什么网上对它的评价。”这是制作人陈晓卿对喀什的评价。由腾讯视频出品、稻来传媒制作的纪录片《我的美食向导》正在热播。在片中,陈晓卿和他的“美食向导”们在新疆喀
2024-01-10 10:47:00
...记者从稻来纪录片工作室获悉,由《舌尖上的中国》主创陈晓卿团队制作的《我的美食向导》将于23日起在腾讯视频开播。接受记者采访时,陈晓卿表示:‍“食物自己不会走,但是和食物相关的
2023-12-21 03:06:00
《风味人间》总导演陈晓卿,跟你聊聊舌尖寻味的故事
...新闻凭借现象级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风味人间》,陈晓卿开创了美食纪录片这个新品类。食物的色、香、味,还有与食物连接的人情味、故乡的记忆,排山倒海涌入心头,让观众欲罢不能。近
2024-01-26 16:50:00
《我的美食向导》:幕后到台前,陈晓卿的定位还是一个纪录片导演
稻来传媒制作的陈晓卿风味探索之旅纪录片《我的美食向导》正在热播中,该片也是陈晓卿团队继“风味”系列纪录片后创作的全新作品。节目中,被人熟知的“导演”陈晓卿从摄影机背后走到镜头前,
2024-01-04 16:32: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