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海南日报
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专项规划处副处长金洋:
一路求索,只为绘好“一张蓝图”
■ 本报记者 李梦瑶 通讯员 尹建军
十几摞文件材料堆成“小山”,将一张长桌占据得满满当当。
“最忙的时候,这些材料几乎堆得整个办公室都是,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6月27日,见海南日报记者到访,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专项规划处副处长金洋这才从“小山”中探出头。
与堆积如山的各种规划文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她电脑里日趋完善、精细的“一张图”。
“过去,由于规划主体不同,‘规划打架’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区域经济发展。”金洋说,随着我省2015年率先启动省域“多规合一”改革试点,着力在“合”字上下功夫,海南国土空间智慧治理工作逐步迈入1.0阶段。
什么是“多规合一”?通俗来说,就是坚持国土空间唯一性,确保全省“一张蓝图绘到底”。
“在‘一张蓝图’的基础上,还要扩展其应用场景,确保能查、能用、能管、能留痕、可追溯。”金洋说,海南由此提出“机器管规划”的改革目标,通过搭建不同业务协同的应用场景,持续深化“多规合一”改革,推动“全省一盘棋、全岛同城化”。
这当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建立全省统一标准、统一模板、统一规则,搭建庞大的基础信息数据库,打通各部门数据端口,构建系统操作平台……细细数来,“关卡”之多,难度可想而知。这也让“周末常加班,平常晚下班”成了金洋和同事们过去几年的工作常态。
“其中很大一个堵点,就是业务融合难。”金洋说,那段时间,她和同事们几乎一有时间就往住建、大数据管理、测绘等行业部门跑,一次次主动出击、登门拜访,在反复沟通与磨合下,终于逐步打破部门藩篱,达成协作共识。
质疑和否定的声音渐渐消失,但改革路上,“绊脚石”从来不止一个。
金洋还记得,一直到“机器管规划”试运行前两个月,她和同事们还在为表单内容的可行性争论,为功能模块不完美而熬夜,为系统平台联动调试不衔接而气愤,“困难有很多,这项工作在海南又没有经验可循,我们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边学习,边总结,边完善。尽管有苦也有累,金洋和同事们却更欣喜于数据汇交图层的不断丰富,“一张蓝图”的不断完善。
“我们在全国率先搭建起覆盖空间规划‘编审调督用’全周期全链条全过程的‘机器管规划’平台,以推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机器赋码和省级统建农房报建‘零跑动’系统为抓手,有效提升规划数字化治理能力。”金洋回忆道。
但同时,她和同事们也忐忑了好一段时间,“这项改革改变了固有审批习惯模式,不知道运行效果究竟如何。”
效果究竟如何?一个个实践案例给出回答——
原本几个月才能完成的农房报建,如今通过“码上办事”APP提出申请,不到1个月即可足不出户完成报建;从申报到审批、核发,工程建设规划许可证实现全流程电子化、精细化管理;向“机器管土地”延伸,推出“土地超市”,让投资企业足不出户就能在线看地选地,实现土地和项目精准配对……
“如今,企业和群众只要通过手机查询,各种规划信息便一目了然。”金洋说,这些都是海南以“机器管规划”赋能国土空间智慧治理的缩影,不仅获得企业、群众一致好评,受到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也让海南国土空间智慧治理工作顺利迈入2.0阶段。
但金洋和同事们并不满足于此。
继续迈向3.0阶段!“我们正启动试点,利用人工智能算法等技术,将‘机器管规划’向‘机器编规划’拓展。”在她看来,“多规合一”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必须久久为功,持续提升制度集成创新能级,“下一步,我们将继续通过数字赋能、业务整合、流程重塑等,推动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再提升,持续推进‘一张蓝图绘到底’。”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28 07:45:1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