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北京晚报
李霞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宣布,正式落地“零门槛”转专业政策。自今年起,学生在大一至大三学年均可申请转专业,拥有多次转专业机会,每次可填报两个志愿,而且不限制学分排名、不限制挂科门数。高考落幕,报考志愿、选专业在即,入校可享“转专业自由”,对在读生和报考生都是利好消息。
据报道,允许在校生二次选择专业的高校,不止上海交通大学一家。前不久,武汉大学宣布,将实施“转院不受限,院内专业自由选”的转专业政策;华中科技大学本科生入学后共有四次申请重新选专业的机会。早在去年,吉林大学即全面放开转专业限制,每名学生最多可申请转专业12次……各高校不约而同地放宽对转专业的限制条件,理由基本一致:把选择权交给学生,帮助学子冲破专业之困,找到心仪的专业。
大学生与所读专业“不来电”,原因纷繁复杂。有的是受阅历等因素影响,对专业不甚了解,迷迷糊糊做了选择,入学后才发现自己不感兴趣;有的是迫于分数限制,服从调剂,被动学了不喜欢的专业,总是心有不甘;有的是进入大学后,眼界宽了,改变了人生规划。对专业不了解、不喜欢,或是觉得不适合,自然渴望得到转专业的机会。
早在2005年,教育部就发文,允许学生申请转专业。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大部分高校转专业的门槛颇高,不少学生只能望而却步。成绩要好、排名靠前、转入转出有人数限制、要通过笔试面试……层层筛选下来,能顺利转专业的学生少之又少。久而久之,坊间竟流传起“一考定终生,一报决胜负”的夸张说法。为把专业报准,部分高考考生与家长不惜重金购买志愿填报咨询服务。
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放宽转专业限制,无疑是看到这一痛点,让学生有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也是鼓励学生挖掘自身潜力,拜兴趣为师。此举既是“给拔尖的同学锦上添花”,也是“给不适应本专业学习的同学雪中送炭”。高校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主动打破专业间的围墙,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符合高校包容和开放的育才理念,彰显格局之大,值得点赞。
放宽转专业限制,是社会对高校的普遍期待。但也应看到,“转专业自由”成为高校标配,还有难度。比如,各专业录取依高考成绩划定,“低分”转“高分”专业背后该如何保证招考公平;冷热门专业的学生数量可能失衡,该如何防止一哄而入;学生在专业间反复横跳的情况又该如何避免。必须明确,“转专业自由”,其实不是鼓励任性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即规定,转出无限制,但转入有门槛,转入专业也会对人数及考核进行把控。既给学生选择权,也为学生把好关,体现了高校教育的严肃性。
让每个学生学其所“好”,正是高等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12 1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