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育儿

危重宝宝重生记

类别:育儿 发布时间:2023-04-17 09:47: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邵阳日报

邵阳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每天都上演着“生命保卫战”——

危重宝宝重生记

开栏的话

为更好地展现当前公立医院医疗的真实面貌、优势技术、重大医疗成果,加深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工作、医护队伍的了解,减少群众求医治病盲目性,为患者提供更多选择优质医疗的机会,本报推出《医路揭秘》栏目,带你走进医疗领域,听听不同寻常的医路故事。

和普通病房相比,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很特殊,收治小于28天的危重新生儿,胎龄低、体重小、病情重,早产儿占比60%,超早产儿占比30%。在这里,抢救和爱护同步上演。

4月11日上午,记者走进邵阳地区新生儿救治中心——邵阳学院附属第一医院NICU,揭秘属于宝宝们的“生命保卫战”。

挑 战

每一个暖箱里,爱与责任都很大。

胎龄26+6周的双胞胎,剖宫产出生。小婴体重900克,大婴950克,均有呼吸困难,反应低下,抢救、喂养、护理的困难程度不言而喻。

半个月前,双胞胎浩浩(化名)和杰杰(化名),因为“超早”被送进这里。“新生儿不会讲话,我们需要细微观察他们的反应、肤色、喂养、体温、呼吸、经皮氧等是否有变化。”主治医师罗勇说。

在这里,医护人员面对的困难和挑战很多,比如宝宝的血管细小,手臂只有成人手指般的大小,穿刺难度非常大。所以,“脐静脉置管,中心静脉置管”是新生儿救治团队人员必须具备的技术,置管不但要快,还要准。因为,这是孩子的生命线,所有的营养物质都要从这条生命线进入孩子体内。

另外,由于宝宝吸吮力弱,不能正常吞咽,所需要的奶液只能靠着一根细长的鼻饲管进入肠道。为了给宝宝喝上一口初乳,护士们要指导产妇饮食,亲自采集初乳。每日,科主任和护士长都会根据宝宝的生命体征、临床实验数据制定日间诊疗护理方案。慢慢地,双胞胎奶量一点点加多、体重一点点往上涨。

情况在好转,早产儿是不是能很快出院呢?答案不然。他们还将面临可能出现慢性肺部疾病、视网膜病、生长落后和神经心理发育异常等,所以还需要医护人员陪伴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接受采访时,罗勇告诉记者:“挑战才刚刚开始,这是一场长征。”

闯 关

这个“仗”该怎么打?

早产儿由于器官功能不成熟,容易发生各种疾病,且病死率和后遗症发生率均较高,在住院期间需要闯过多重生死难关。在这里,新生儿重症病区医护团队运用高水平医疗技术,攻克层层难关,守护他们一路“过关斩将”。

文文(化名)因其母亲产前患有妊娠期糖尿病,出生后出现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不能维持正常,被诊断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尽管在当地医院进行了救治,但是文文情况没有缓解,出现了休克、心衰和肺动脉高压。4月7日,文文由该院新生儿科医师接诊入院。

抵达NICU后,医护人员立即给予患儿高频振荡呼吸机辅助通气,补充猪肺磷脂改善肺顺应性、NO吸入治疗,扩容,强心。在此期间,医护团队人员轮流上阵,守护在辐射台前,根据患儿呼吸困难情况及床旁心肺部彩超影像学表现,精准治疗。48小时后,文文挺过了呼吸关。

几天下来,医护人员积极控制感染,给予静脉营养补充热量、液量、电解质。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文文先后“闯”过了感染、营养等早产儿一道道生命关口。

“各项指标明显向好,闯关成功!”4月11日上午,看到文文最新检查报告后,科主任刘瑾欣喜万分。

陪 伴

这里,病区内外的白墙上印着气球、白云、动物与马车。病区里面,除了标配的操作间和治疗室之外,还有配奶间与洗澡区,更有33位护士如母亲般的精心照护。

早上8时,副主任护师唐丽娟为宝宝洗澡。她解开包被,轻柔擦拭宝宝的每一个部位,动作连贯、娴熟,还一边哼着歌。“崽崽怎么哭了呀,是要阿姨抱抱吗。”“怎么吐奶了呢,阿姨给你擦一擦”……和这些小家伙“聊天”,是她工作中幸福值最高的时刻。

病房里,像唐丽娟这样的护士还有很多。她们通过孩子的一个眼神,一声啼哭,就能判断出宝宝是饿了、尿了、痛了还是困了。她们奔走于每一个温箱之间,观察每个宝宝生命体征的变化,并严格记录。

此外,她们还会根据宝宝临床表现,施行早产儿穴位按摩、口腔按摩、非营养性吸吮等口腔运动干预。通过刺激宝宝口周的皮肤及肌肉组织,从而达到增强早产儿肌肉的控制力、提高早产儿对口周压力的反应力。

“洗完澡、做完抚触的宝宝们要吃饭啦。”“热好母乳,看宝宝一个个铆足了劲、咕咚咕咚喝奶的样子,真有趣。”宝宝喝完奶后,为了防止吐奶,护士们都要给他们拍拍背,直到打嗝了再把他们放平在“鸟巢”。

接下来,各区的护士们会按照医嘱给宝宝做各项治疗,除了常规输液外,还有采血、雾化吸入、用氧、光疗……当然,病情观察及生命体征的监测是工作重点之重。精心细致的医疗护理是新生儿身体康复的必备条件之一。

作为患儿的“临时妈妈”,护士们不仅要密切监测患儿的病情变化,还要照顾吃喝拉撒。同时还要和家长多沟通,带去心理上的安慰。“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不仅需要专业精湛的技术,而且需要爱和陪伴。”唐丽娟说。

重 生

像一束光,赋能脆弱的生命重绽精彩。

每年救治千余名危重新生儿,成功救治率达99.5%。救治成功早产儿最小胎龄为25周,最轻体重仅为750克,NICU团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让危重孩子重获“新生”。

行走在病房内,记者观察到,每一个使用呼吸机的早产儿,鼻子上都有个“猪鼻式防压贴”。护士长刘艳霞介绍,由于多数早产儿需要长时间呼吸支持,极易小猪鼻,为此,他们选用水胶体辅料修剪工字形、小兔子形、小猪头形等减压贴保护鼻部,并定时使用鱼肝油按摩及捏造塑形。

近5年来,该科病人结构发生了变化,以早产儿为主后,注重第一口母乳喂养、改善早产儿经口喂养困难、防止小猪鼻和扁颅变成了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团队护理质量改善的重点。全科护士们集思广益,制定详细护理计划,致力打造高颜值早产儿。

自2021年1月起,该院对住院早产儿实施规避扁头综合征的高危因素、及早进行体位干预、同时配合使用自主发明的多功能婴儿帽等护理干预措施。该科住院早产儿扁头综合征发生率从2020年的69.87%下降至2021年的32.46%,有效维持了早产儿头颅及面相美观。

不仅要救活患儿,而且要让他们拥有健康而美好的未来。出院之际,家长们接过宝宝时十分开心。这是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最好的礼赞。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17 11:45:2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颠覆认知新生儿宝宝的“早产儿”真相,教你轻松应对宝宝睡眠难题
...我们所熟知的新生儿宝宝,在某种程度上都可以被视为“早产儿”。这一颠覆性的认知不仅让我们重新审视了新生儿的成长与发育过程,更为我们解决宝宝睡眠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首先,我
2024-06-23 12:22:00
和母婴分离say no!在这里早产宝宝也有24小时的陪伴
...衣) 03在家庭化病房,家长可以学到什么?袋鼠式护理指早产儿的父母通过皮肤接触将新生儿直立式地贴在母(父)亲的胸口,提供新生儿所需的温暖安全感、延长深度睡眠的时间、促进神经
2024-02-02 16:43:00
世界母乳喂养周丨新生儿专家:母乳喂养对早产宝宝更为重要
...的提升,“母乳喂养好”的理念已成为大众共识,但对于早产儿这一特殊群体,如何科学喝到“妈妈的奶”?在2023年世界母乳喂养周期间,新华网专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冯琪教授
2023-08-07 11:01:00
...科医护人员67个日夜不间断守护,成功闯过一关又一关。早产儿面临的第一道难关是呼吸关。新生儿科主任黄德秋带领医疗团队迅速开展治疗,给予气管插管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支撑塌陷的肺泡
2023-01-10 08:12:00
1380克!小脚丫只有成人拇指大,济南市三院护航早产儿闯难关
...护人员35天的精心治疗和护理,近日,这个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顺利出院。出生时只有30周,体重仅1380克这名早产儿的父母来自外省,当时妈妈怀孕30周,提水的时候突发肚子疼,随即
2023-12-11 18:58:00
77天精心救治 重医附属儿童医院呵护960克早产宝宝成功“闯关”
...儿体温每降低1℃,败血症风险增加11%,死亡率增加28%,早产儿需要尽快恢复体温。”新生儿科副主任韦红教授介绍。医护团队为希希制定缜密的复温计划,对暖箱的温度和湿度进行了精细
2023-04-27 13:32:00
六个月超早产龙凤胎“闯关”84天健康出院
...都为他们捏了一把汗。两兄妹使用呼吸机支撑40余天“超早产儿”是胎龄不足28周的婴儿,由于发育极度不成熟,胎龄小于26周,体重小于750克,死亡率可达80-90%以上。到了NI
2023-07-04 09:26:00
福鼎市成立救助基地为早产儿保驾护航
...水晶宝宝”公益救助项目走进福建福鼎市成立救助基地为早产儿保驾护航本报讯 (记者 董吉妮) 呵护新生命,关注早产儿,2023“水晶宝宝”公益救助项目第二站走进福建福鼎市。8月1
2023-08-23 14:06:00
出生时体重550克,“巴掌宝宝”120多天闯过生死关!
...的‘临时爸妈’。”11月14日,在武汉儿童医院的“世界早产儿日”活动现场,妈妈于女士接过医护给宝宝颁发的“毕业证”,瞬间热泪盈眶。男宝“小强”在妈妈肚子里只待了23周,出生时
2023-11-16 09:34:00
更多关于育儿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