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寒门草根的逆袭人生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1-06 10:38: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镇江日报

寒门草根的逆袭人生

——读《那年那月那些事》

寒门草根的逆袭人生

□ 马彦如

他身上有多个标签,从政当过一方父母官,至今不少人喊他郜县长;又下海创业,人称郜总;还是作家,出过5本书,曾担任镇江市作协副主席。无论是从政、搞经营,还是写文章,他都独有建树,称得上是成功人士,时代弄潮儿。

认识郜志坚已经有近20年,但并无过多交集。我们相遇多次,几乎全是参加市作协活动。正是因为活动,他给我留下“性情中人”的印象。

记得有次到安吉采风,晚上吃饭,酒酣时,大家起哄,让郜志坚来一段。他笑眯眯的也不推辞,谁知一开口竟然唱起了越剧,而且唱的是《黛玉葬花》。一个五大三粗的黑脸男儿,竟然吊着嗓子把黛玉葬花时的柔肠寸断唱得婉转动人。他唱得动情,我隔着人群看到他眼中有光。一个喜欢《红楼梦》的男人,总是让我另眼相看。因此,当他将新书《那年那月那些事》寄给我后,我有了想了解他的过去,他的人生经历的欲望。这也是我第一次有幸拜读他的文章。

郜志坚出生在丹阳北门外的郜家村,有一个短暂而幸福的童年。在上海中国美术纸厂工作的爷爷是他们全家的顶梁柱,上世纪50年代,他和妹妹跟着拿工资的爷爷落户到上海,上海的弄堂、徐家汇公园、城隍庙的小吃在他幼小的心里留下深深的烙印,但是这段美好的生活,却快速地随着爷爷的离去成为回忆。

1957年,年仅47岁的爷爷因病去世,他和妺妺跟着奶奶回到丹阳农村,开启了放牛娃的生活模式。

一个家庭的好家风,是一个家庭最好的财产,更是守护家族长久兴旺的保护神。郜志坚有个酷爱读书学习的父亲,在成为4个孩子的父亲后,他仍然发奋读书。30多岁的他于1960年考取徐州师范学院,成为村里第一个大学生。此时,他的大儿子郜志坚已经读小学三年级了。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生活非常苦,累死累活,仍吃不饱饭。而学校停课、大串连,导致17岁的他最后只能辍学回家。他的成人礼是在劳动中完成的,为了生存,他学会使用原始的工具、原始的方法,在繁重的体力劳动中刨食。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苦难的生活没有压垮他,却教会郜志坚懂得,人的一生,唯有靠自己做自己的救世主。

寒门草根,除了努力还能拼什么?父亲因为读书改变了命运,对郜志坚的影响非常大,最重要的是帮他树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他企盼同样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家庭的命运。即使在每天要干16个小时的农活时,他仍没忘记要学习。他给自己制订学习计划,把现实生活用文学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每天晚上,他不是写作就是读书,父亲购买的文学名著滋养了他的心灵,提高了他的写作能力。

机会只给有准备的人。18岁时,郜志坚受聘成为郜家小学的代课老师,也就是俗称的民办教师。这个身份的转变,不但将他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也让他有了更多可以自己支配的学习时间。

除了读书写作,郜志坚开始尝试投稿,从广播稿到报纸的新闻报道,从散文、杂文到小说,还尝试着写小剧本。虽然发表的不多,但在乡里乡间已小有名气。功夫不负有心人,机遇再次降临,1974年,郜志坚被公社推荐为工农兵学员。通过推荐上大学的人,在当时凤毛麟角。

两年后,他从镇江师范毕业,成为一名中学教师。在工作之余,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业余时间创作,小说、散文、诗歌、杂文、报告文学,他不断地写,不停地投稿。1979年,他创作的小说《追求》参加丹阳县主办的建国30周年征文,被评为全县文学创作二等奖。

1981年,他迎来工作生涯的第一个转折——被调到丹阳县委宣传部,工作任务是负责全县的通讯报道。尽管有文学创作的功底,可与新闻毕竟还有一段距离,他边学边干,理清工作思路,拿出自己的行动方案。第一个月就有稿子见报,第二月见报两篇,第三个月见报三篇,还有稿件登上了新华日报。郜志坚将丹阳的宣传报道搞得有声有色,得到《新华日报》的认可,准备将他调入新华日报社担任记者。谁知道命运让他继续留在了公务员的道路上。

多读书,积累了知识,又不断向社会学习,向实践学习。勤学习勤思考,他在实践中锻炼出真本领,短短的几年,他就从乡村教师成长为一县之长。

每一个逆袭的普通人,都是由有勇气迈出第一步开始。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郜志坚不满足现状,1998年,他毅然辞去县长一职,大胆地把触角伸向自己不熟悉的经商领域,挑战自己,在不同的岗位上展示自己,创造人生价值。2001年底,他再次提交辞职报告,正式“下海”。

人生比所有的书精彩,人生经历是最好的长篇小说。可以把《那年那月那些事》看成一本自传,一部平民奋斗史,对于苦难,很多人的记忆是模糊的,他却把那个时代,他和他的家族诸多不为人知的经历,在笔下娓娓道来。郜志坚的童年生活、人生轨迹离我很远,可我在书中身临其境。

阅读《那年那月那些事》的过程,如同面对一个智者,郜志坚对于文学的信心和眷念让我非常感动。文学描写的中心是“作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人,多年来,无论在从政还是从商之余,郜志坚从未放弃过自己的文学梦,他在社会实践中,观察、体验、思考、分析各种人和各种社会现象,捕捉自己的独特感受,抓住最能代表人物性格的特征和行为,艺术而真实的再现特定时代的社会生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06 11: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实习生黄凯爆火,但草根已经快从娱乐圈消失了
...搜。(图/微博截图)黄凯的出现,时隔许久,再次把“寒门贵子”这个词递到大众眼前。“我相当于没有父母”黄凯原生家庭的故事,是在一次闲聊时被大家知道的。在与带教律师任为和实习生同
2023-11-12 13:37:00
新加坡新总理的5种身份:寒门贵子,草根精英......
当地时间5月15日20时,52岁的新加坡副总理兼财政部长黄循财,正式从执政20年的李显龙手中“接棒”,在总统府宣誓就职新加坡第四任总理,新加坡正式进入黄循财领衔的“4G”(第四代
2024-05-16 10:03:00
从底层到皇位:揭秘四位‘武’字谥号皇帝的传奇人生
...?”结果石虎听了很高兴,跪下来答谢佛图澄。刘裕出身寒门。史载“刘裕奋起寒微,不阶尺土”。据说刘裕因家境过于贫寒,落魄到靠砍柴、种地、打渔和卖草鞋为生,有时为补济家用而去赌博樗
2024-03-17 01:25:00
歌唱家李丹阳:57岁还未婚,父母离世后醒悟,想要成为一个母亲
...宇宙中,李丹阳的歌声如同流星般划破夜空,但在个人的人生交响曲中,她却长时间演奏着独奏。57岁的她,未曾婚嫁,如同寻找失落的音符,一直孤独地舞动。然而,在父母离世后,她似乎听到
2023-11-12 23:59:00
身残志坚:元朝哑巴皇孙答剌麻八剌的传奇人生
残疾虽然是一种缺陷,但却也是一种考验,毕竟“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虽然身为皇帝的元顺宗是一位哑巴皇帝,但是却“身残志坚”,并且深得长辈和家人的关怀,可谓是最幸运的残疾
2024-02-19 20:51:00
身残志坚不懈奋斗,他自学电器修理“拼”出闪耀人生
...年冬天的一个早晨,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改变了陶中胜的人生轨迹。当时,他正坐在货车上与师傅一同送货,不料在一个转弯处公路突然塌方,车辆跌落下几十米的山沟。重伤醒来的陶中胜发现双腿
2025-03-12 17:35:00
刘裕:从寒门崛起至南北朝最强帝王的传奇人生
...国皇帝,但是朱元璋可谓是真正的白手起家。而刘裕算是寒门,什么是寒门,寒门是门第势力较低的世家,再低那也是世家。“雄杰有大度”,投戎建功在历史中,人杰的降生都伴随着祥瑞,刘裕也
2024-05-12 07:31:00
身残志坚 巧手剪出多彩人生
江南时报讯 为丰富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提升残疾人职业技能水平,6月12日至13日,射阳县临海镇在康乐残疾人之家开展了为期两天的残疾人剪纸培训活动。活动现场,尽管残疾人朋友们行动迟
2025-06-16 13:55:00
本文转自:孝感日报■全媒体记者王洁琨 通讯员何胜红“漂亮,这颗球差一点就出界了。”8月16日,湖北工程学院体育馆内精彩厮杀,场上的袁虎成正在用独有的一只手和对手进行男子SU5级
2023-09-06 17:3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冀东抗战,打得既艰难又勇敢。一拨一拨地牺牲,又前赴后继地去参军。”“爬起来,义无反顾地向前冲。因为我们知道,这是为全民族而抗战
2025-09-01 14:53:00
特别报道丨一馆一展,藏着黑土热血的英雄故事
“沉默太久,不是因为遗忘,是因为雪与泥埋的太深。”8月30日,东北抗联遗址出土文物特展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开展,深埋地下数十年的文物第一次集中呈现在世人面前
2025-09-01 14:55:00
铭记烽火连天 砥砺强军壮志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吉林省白城军分区近日组织“纪念抗战胜利、争当抗联传人”主题党日活动
2025-09-01 14:56:00
从日军手里逃脱后毅然从军!96岁老兵吕盈吉:战友们,安息吧
大众网记者 刘宏蕾 济宁报道在济宁市任城区军休所宿舍,96岁的抗战老兵吕盈吉坐在椅子上,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他胸前的勋章上
2025-09-01 17:42:00
良渚古国究竟什么样?那时候人们怎么生活?8月23日,由河北博物院、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推出的“玉韫古国——良渚文化展”在河北博物院开展
2025-09-01 08:00:00
抗战时期,这些清流印记不能忘
东南网8月31日讯(通讯员 吴火招 沈兴源 文/图)清流是21个原中央苏区县之一,也是主力红军的主要活动区域。抗日战争爆发后
2025-09-01 00:03:00
特别观察丨北京这个文物特展,为啥关注度这么高?
8月30日,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内,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正在静静上演。走进“东北抗联遗址出土文物特展”,仿佛步入了八十年前的白山黑水之间
2025-08-31 09:36:00
【微纪录片】东方战场的生命堡垒
1939年的中国,硝烟漫过黄河,掠过长江,最终在西南腹地的群山前停下脚步。位于贵阳东南郊的图云关,正悄然迎来一群特殊的“守关人”
2025-08-31 21:34:00
一只水壶一张地图见证抗战烽火岁月 鼓浪屿华侨后裔讲述先辈参与抗战的故事
年轻时的陈珊轮。雷文铨1940年拍摄于昆明的照片。 陈珊轮的军用水壶。雷文铨1932年绘制的“晋江惠安仙游三县沿海仇货入口地图”
2025-08-30 08:31: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跨越80年!国际援华医疗队后裔齐聚图云关,共缅烽火情谊
“我们为先辈们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所扮演的角色感到非常自豪。作为国际反法西斯战士,这不仅仅是中国的战争
2025-08-30 11:44:00
东北抗联遗址出土文物特展在京开展
为铭记抗联历史,缅怀抗联先烈,弘扬抗联精神,讲好抗战故事,8月30日上午,东北抗联遗址出土文物特展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开展
2025-08-30 15:48: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开学了,来吉林看看古代的高端文具
又到开学季,学生们是不是开始为新学期准备文具清单了?那么在古代,学子们是不是也一样要为开学准备文具清单呢?说起古代的文物清单
2025-08-30 16:19:00
【图云关·跨越八十年的回响】援华医生后裔重访战地:铭记历史,才能更好前行 Descendants of the International Medical Relief Corps revisited Tuyunguan
“我们为我们的先辈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所扮演的角色感到非常自豪。作为国际反法西斯战士,这不仅仅是中国的战争
2025-08-30 18:30: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百余件抗战实物见证血性抗争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蒋巍 朱江 田晶晶)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武当山一名收藏爱好者收集了百余件与抗战紧密相关的实物
2025-08-30 20:3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