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明清时期为何许多人自愿当太监?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3-08 12:47:00 来源:戏说三国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有人为了改变贫困潦倒的命运,往往孤注一掷,不择手段,甚至包括不可思议的自我推残,明清出现了一批“自宫”而净身为太监的人,可谓进取心、事业极强。

明清时期为何许多人自愿当太监?

所谓“自宫”,就是自觉清除裆中之物,然后再设法请求入宫活命的做法。自宫者多为生活困难的穷人,他们看到当权的宦官有极大的权势,一旦为帝王后妃垂青,便能升官发财,与苦读寒窗、致仕进身相比,确实是获取荣华富贵的一条捷径。这些人一旦被宫中录用,往往通过媚事帝后、助为虐而平步青云。

明代大太监王振早年在家乡求学读书,考上儒生而做了教官,后因玩忽职守,应当被贬,却得到了宫中宦官的帮助。为表示感激,王振觉得有机可乘,便忍痛自净其身,进了皇宫。由于王振能言善辩,四书五经烂熟于胸,再加之他极会察言观色,见机行事,因而很快便得到重用,负责教小宦官和宫人读书。到宣德年间,他又被任命为太子侍读,教太子礼仪典章,深得太子朱祁镇的宠信。朱祁镇对他极为尊重,即使继位后也是以“先生”称之。

王振利用这有利条件,慢慢清除了专权道路上的障碍,成为宫中的首领太监,可以代皇帝起草诏书,王振倚仗明英宗的宠信,压制百官,专横跋扈,大开索贿受贿之门,开明朝宦官专权之先河。

明清时期为何许多人自愿当太监?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太监都有如此好运。

太监入宫显然是为了金钱财富,但是,按宫中规定:无品级下层太监每月银2两,米一斗半,加上年节的赏赐,对于一般的乡下人来说的确是一笔颇为丰厚的收入。但京城不比乡下,物价及消费都较高,这点银米已是不够。倘若自身再沾染些不良的嗜好,酗酒赌博,这点钱哪里够支付?

明清时期为何许多人自愿当太监?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皇帝或者主子们心烦,没有地方发泄,太监们可就倒霉了。有时候这些服侍的太监会没缘故地遭到辱骂、责打,甚至打死了拖出去,也没有人管。下层太监负责各宫各殿各处的坐更、打扫等种种,稍有不慎,便是杀头之罪。17岁的御膳房太监马风因为衣服不齐备,总管追问到头上,一时又惊又怕,吓得竟然拿刀砍自己的头。

嘉庆十三年,保和殿的太监徐存,用竹棍支窗,随手将削棍的小刀遗忘在床上,结果被发现,依照大明律例,持刃入宫殿应处以绞刑,后来从轻处以枷号一年,满日责40板,罚为下殿差使。当差的太监张进喜,因母亲病重,告假3天,回家探亲,到家后,母亲便病故了,他将母亲匆匆殡葬后,第四日赶回,首领太监已报了逃,被发配荒地铡草3年……

明清时期为何许多人自愿当太监?

太监由于性器被阉割,常常有一种变态的性心理及性行为,宫女们很可能成为太监们玩弄、折磨借以发泄情绪的对象。乾隆十六年九月,太监赵国宝九岁净身入宫,在宁寿宫当差,39岁时与西所洛贵人下面的宫女五妞相好。五妞因受不了赵国宝的折腾,一天二更时分爬墙跑到太监赵国宝值房内,持小刀欲自杀被发觉。赵宝国被发遣黑龙江为奴。

升官发财者凤毛麟角,找个宫女相好也是大罪。大多数太监都是白白阉了自己,侍候人一辈子,落得无妻无子老境凄凉。其甘苦滋味,只有太监们自己能感受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3-08 15: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明英宗时期的第一太监王振,专业坑皇帝
历个朝代就属明朝太监当政最厉害,明朝朱祁镇虽然被封为英宗,但说真话,他的一生跟“英明”半毛线关系都没有。朱祁镇有一个特别信任的老师,此人是个宦官,名叫王振。王振此人,说白了就是个
2023-02-25 16:18:00
王振:明权宦第一人,自比周公辅政,六坑朱祁镇,致英宗被俘
...太子读书。而从这以后,太子朱祁镇(后来的明英宗)与太监王振结下了不解之缘;确实,对朱祁镇来说,王振确实是一个好老师,他教导太子读书,管理严格,所以即便是朱祁镇贵为太子,仍尊称
2024-12-08 09:35:00
王振是怎么入宫的?由朱棣选拔自小进宫
...快在宫里掌握了权势,成为宦官中权力最大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在张太后和三杨内阁大臣相继去世后,王振利用朱祁镇的宠信掌控了朝廷大权,成为明朝第一代专权宦官。他利用权势把持朝政,结党
2023-05-14 21:46:00
东厂四位知名的掌权者,全是各个时期的大太监
...条路太艰难了,所以在永乐时期自己阉了自己,入宫当了太监。王振善于观察人意,所以受到了明宣宗朱瞻基的喜爱,被任命为东宫局郎,服侍皇太子朱祁镇。宣宗去世后,太子朱祁镇即位,但是他
2023-02-02 15:58:00
...铲除宦官干政的一切可能性。洪武十年(1377年),有一名老太监,完全是出于一番好意,指出公文中有明显的错讹。朱元璋明知太监说得对,仍然立刻下旨将他逐出皇宫,遣送回原籍,原因是
2023-04-18 16:07:00
古代太监的收入到底有多少
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人们说起太监这个职业总是有所偏见。毕竟这些身体残缺的人,大多数精神上或者心理上也是有些扭曲,他们往往会做出一些让人不解的极端行为,其实从某个方面来说这也很正常
2024-07-01 16:08:00
宦官机构司礼监独断专行,为何还能存在?
...助皇帝日常理政。正统年内阁“票拟”成为制度,司礼监太监在皇帝授意下代其“批红”,从此司礼监权限急速膨胀,一度与内阁比肩,甚至独断专行,出现王振、汪直、刘瑾、魏忠贤等宦官擅权的
2023-01-28 19:12:00
明朝宦官之祸:从废除丞相到司礼监的崛起
...在由内阁首辅执掌的内阁学士们手中,另一块则被由掌印太监统领的司礼监收入囊中,此后两百多年间,太监们“齐心协力“,共同营造了明朝历史上挥之不去的阴霾——宦官之祸。影视剧中的司礼
2024-01-25 12:50:00
聊一聊明朝名气最大的五位太监
太监是中国古代专供皇帝及家族役使的官吏。到了明朝时期,由于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导致皇帝对朝政疲于应付。在此背景下,皇帝重用宦官来加强对朝政的掌控,这促使明朝涌现出了一批名震朝野的
2023-07-22 14:0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央媒看太原9月19日,新华社《中国网事》栏目报道了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的二战侵华日军“太原工程队”旧址,这里曾是日军的战俘集中营
2025-09-20 07:24:00
9月18日,“致敬英雄·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主题活动在清徐县烈士陵园举行。清徐县党员干部、公安民警、少先队员、抗战英烈子女代表等各界人士百余人
2025-09-20 07:24:00
中国最能吵架的邻居城市,抢人,抢钱,抢高铁
作者:野庐河南南阳、湖北襄阳,中原腹地一对命运交错的双生花。俩城市同在南襄盆地,相距不过两百公里,高铁半小时便可互通。地缘联系造就了经济
2025-09-20 04:19:00
□金陵晚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朱彦最早的“南京面孔”长什么样?南京先祖的衣食住行有何特点?最早的南京城里有什么?……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江之永矣——江南地域早期文明特展”正在举行
2025-09-19 14:49:00
160件文物静静陈列在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从新石器时代一直跨越到明清,跨越数千年时光在此相聚。一场名为“江流万古——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宝展”的盛事
2025-09-19 15:57:00
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9月17日至18日,由中国出版协会古籍出版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古工委”)主办,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承办的第38届全国古籍出版社社长年会在贵阳召开
2025-09-19 17:21:00
杜兴成新作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 周进朗诵
配乐诗《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作者:杜兴成朗诵:周进我漫步在世界的中心,中轴线上,儿孙相伴家人行。大栅栏,一条古色古香的街巷
2025-09-19 20:59:00
名不虚传、个个千年!河南这些小镇入列→
大河网讯 (记者 刘瑞朝)武则天沐浴过的温泉镇,齐桓公光临过的召陵镇,以造纸业出名的纸店镇,唐代高僧玄奘故里缑氏镇……每一个地名
2025-09-19 21:15: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古代人的“航空”梦就在吉林的这面铜镜里
人类对蓝天的向往,从古到今。但谁能想到,千年前的“航空梦”竟被镌刻在一面藏在吉林的铜镜上,那就是延边博物院的金双仙飞天纹铜镜
2025-09-19 21:59:00
史料里的家国情怀 | 陈蕴瑜:战地遗书饱含深沉之爱
在安顺市平坝区天龙镇,一座石木结构的屯堡民居静静伫立,这里是抗日英雄陈蕴瑜将军的故居。踏入院中,与正房相对的照壁前,是将军的遗像
2025-09-19 23:04:00
铭记“九一八”| 黔山忠魂
9月18日,当肃穆的防空警报在贵阳南明河畔响起,警示世人勿忘国耻。我们也铭记,地母洞那象征的文化守护之光。这座深藏于鹿冲关森林公园的溶洞
2025-09-19 05:17:00
1937年,抗战烽火燃遍祖国大地,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在战火中命悬一线。面对三部藏书被毁和藏书地沦陷的绝境,贵州以血性与智慧扛起守护中华文脉的重任
2025-09-19 05:49:00
9月18日,黑龙江省档案馆首次公布“侵华日军强征及奴役中国劳工”专题档案62件,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期间“劳动统制”政策的罪恶本质
2025-09-19 07:52:00
纪录片|铁证:阁楼收藏家的抗战记忆
记录“九一八事变”的日军手牒,让人胆寒的日军防毒面具,印着“北支事变”字样的画报,南京被攻陷后的城市照片……在收藏爱好者周沧海的阁楼里
2025-09-18 14:43:00